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烟灯”     
李新华 《民俗研究》2011,(1):273-F0003
这套精致的白铜物件,是过去抽大烟者用的“烟灯”。名虽曰“灯”,但其用项主要不为照明,而是抽大烟时用以烧烟泡吸食的火源。大烟.即鸦片.亦称烟土或阿片,是罂粟果乳汁的熬煮提取物。熬煮好的烟膏呈浓稠的黑褐色半固体状态,吸食时要用烟钎子挑下一小块在烟灯上烧烤,将其烧成冒着细白泡沫的烟泡,才能放到烟枪上对着烟灯的微火吸食。  相似文献   

2.
1996年的某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门楼张村,发生了一件轰动乡里的“寿星过大寿”的大事。老寿星孙静,当年95岁,可谓乡里的最高寿者。她的一生经历了大清、民国、共和国三个朝代,也几乎与20世纪齐头并进。老人家一生辛劳,养育了五子一女;如今已四世同堂,花团锦簇的足有50多口。  相似文献   

3.
孙玉祥 《文史天地》2005,(12):60-61
所谓“谀墓”是指人死后,家里的孝子贤孙不惜重金去请一个有名的文人用生花妙笔将死者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丰功伟绩歌颂一番,再将这等文字刻在石碑上,让死者借文字之力永垂不朽。因为这等文字乃无原则地说墓主好话,所以称为“谀墓”——谄“谀墓”主。  相似文献   

4.
番禺“自梳”始于何时已难确考。乾隆《番禺县志》载:“国朝百年来,番禺一邑,其所称贞女者,志不绝书。而其甚者,相约不嫁,联袂而死。”据此推断,“自梳”至少开始于清初。清代至民国则颇流行。清人张心泰《粤游小志》云:“此风起自顺德村落,后传染至番禺、沙茭一带,效之更甚。”光绪、宣统年间,番禺南村人口多达数千人,一年之中,“女子之出嫁者不过数人”,1909年“甚至无一人出嫁”,形成有人无出的畸形状态,自梳风气之浓,于此可见。  相似文献   

5.
新、旧《辞海》关于“孝”的定义是有区别的,这恰好可以作为讨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康庚 《旅游》2001,(7):42-43
塔吉克是中亚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是我国境内几个少有的高山民族之一,而且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白种人)。因自古就繁衍生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史学界又俗称该民族为。太阳部落”.大意可能是离太阳最近的民族。  相似文献   

7.
滇中与滇南交界处的石屏彝族,自称尼苏,他称花腰。花腰彝聚居的石屏县哨冲镇水瓜冲一带,自古沿袭“德培好”习俗,“德培好”是彝语,意为“培养好的道德风尚”。它是“咪嘎好”的最高形式,“咪嘎好”是一年一次,“德培好”则12年一次(马年正月第一个马13举行)。解放50多年,只举行过3次“德培好”。第一次属民间性质,时为1954年;  相似文献   

8.
旧时,陇东人在娶新娘途中,凡居住在娶新娘途经路边且和新娘婆娘有亲友关系的人家,都要在大门前路上打一道彩子,即简易彩门,形似今日的横幅。在彩子附近支起一张桌子,放几条凳椅。待娶新娘的人马到来,一一通过彩子后,主人便热情招待。先请所有娶亲送女者入座。接着,端几碟炒菜,提出烧好的黄酒,除新娘外,每个人都要喝酒吃菜,也有以米汤代酒者。吃喝罢,娶亲者对主人表示感谢,主人则说些恭喜话和吉利话,然后,在欢乐的唢呐声中告别。打彩子是亲朋挚友对娶新娘人家的祝贺和接风洗尘,是古代障车习俗的传承演变。据《唐会要》记载…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六合区长芦镇有个村子叫方巷。村里人有个风俗习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吃过饭后,凡是方姓及与方姓有姻缘关系的人家,一般都倾家出动,向北游行。当地  相似文献   

10.
"剪灯"系列小说是明代文言小说领域的重要作品,通过对其序跋的研究,可以透视明代初期洪武年间到明代中期万历年间小说的生态环境;四个阶段的序跋恰好体现了明代小说逐步突出困境,日益赢得受众的喜爱,同时又不能不受主流思潮制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东北大秧歌历史悠久,它即是东北地域民族民间文化精英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东北满、汉等族文化大融合的结晶。本文从文化形态学和文化比较学的角度及方法论证了东北大秧歌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与族属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秧歌只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这是许多人的共识,但是不一定对。地处江南水乡的江苏金坛市谈庄村一带,至今流传着传统秧歌与花灯相结合的“秧歌灯”。谈庄秧歌灯盛行于一百多年前的太平天国时期,只是在其后的岁月里经历了起起落落,一度销声匿迹。那么,谈庄秧歌灯是如何幸存下来,并得到发展的呢?  相似文献   

14.
说“会”     
王绍峰 《民俗研究》2003,(2):160-164
“会”,在汉语中可以表示类似庙会、集市的意思,指人群大量聚集并进行商品贸易以及各种娱乐活动,《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这个义项,在《汉语大词典》收录的“会”的诸多义项只有第26条与此相近:旧时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祈年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会”的意义已经有了发展,并非一定与进香朝神有关,本文以为“会”的这个意义正是来源于“赶会”这个民俗,而赶会的民俗又源自佛教的佛事活动。  相似文献   

15.
鲁南滕州是商周时期滕国的故土,故有“滕小国”之称。今年夏天以来,滕小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骚扰,千家万户为此受牵连。尤其那些身为姑母的女人,几乎都被温柔地“宰”了一刀。这一举“国”震动的“事件”,就是刚刚平息的“送面刺猬”之俗。  相似文献   

16.
旧时,江宁民间婚娶,吹吹打打,鼓乐齐鸣,爆竹轰响,热闹欢乐,特别是闹洞房还有说有唱,不乏典雅之风,是婚礼的欢乐高潮。一般的经过订婚、定亲之后,即约定婚娶吉日,男方用大花桥迎娶新娘到家成亲。新郎新娘同在新房内吃红鸡蛋、面条,喝“和气汤”,象征后世子孙兴旺发达,夫妻好合欢乐、百年偕老。然后在厅堂“拜堂”。到晚,酒宴毕,就开始闹新房。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傣族信仰原始宗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多数村寨都建有佛寺。位于曼厅公园“瓦巴洁”佛寺是西双版纳总佛寺.每年泼水节都举行隆重的“沐佛法令”活动。  相似文献   

18.
海宁硖石灯彩以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被誉为江南一绝。民间灯彩艺术家陈伟炎于1997年创制的茶壶灯,则是硖石灯彩的新品种,其制作工艺包括拗、扎、裱、刻、针、画、糊七大技法,开灯彩艺术的新境地。  相似文献   

19.
"神鼓舞"流行于青海东部地区,从每年庄稼成熟后的金秋八月初开始,所有的庙宇以庙庄为单位,众人集钱粮,由派头(也就是每户轮流看守庙的庙倌,一年一换)牵头,  相似文献   

20.
《文史博览》2006,(3):34-34
近来有关陈水扁“废统”的新闻非常多。到底什么是“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