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李鸿章甲午海战作战指导方针探析季云飞1894.年7月至次年2月,中国北洋舰队经过丰岛、黄海、威海三次海战全军覆灭。北洋舰队何以覆灭:有论者归咎于李鸿章采取了一条“避战保船”的消极防御方针。笔者综合分析李鸿章指导海战的有关电稿,认为这种结论有失偏颇。鉴...  相似文献   

2.
<正>198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甲午战争,清政府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在威海湾内全军覆没,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进一步将中国推进苦难的深渊。战争结束后,日本并没有马上撤离威海,而是驻守了一个师团八千余人。直到1898年5月,清政府偿还所有赔款,驻威海日军才全部撤离。一直以来,这段历史并不被人所关注,所留下的文物和资料也很少。2013年,威海市博物馆征集到两件这个时期的文物,向人展示了日本占领威海时期一  相似文献   

3.
郑观应17岁从中山到上海“学贾”,其后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洋行的买办。37岁为北洋大臣李鸿章札委津沪电报局总办,并在上海创设机器织布局、造纸局、船坞、开垦公司、壕利公司等实业。至39岁李鸿章札委为轮招商局会办;45岁为开平矿务粤局总;56岁任汉阳铁厂总办;66岁任粤汉铁路总办。①郑观应先于1869年捐官“员外郎”;1870年捐官“郎中”:1879年捐官“道员”。  相似文献   

4.
在中日战争爆发之际,日本悍然在海面上击沉清国运送军队的"高升号"轮船,这一事件轰动了全世界,由此在中英之间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高升号赔偿案"。"高升号"是罗丰禄在战前向英国一家轮船公司租借的,事件发生后参与了该事件的调查,并在担任驻英公使期间在"高升号赔偿案"上与英国进行了艰辛的磋磨,但最终以赔偿所谓的高升号损失而告终。  相似文献   

5.
余思敏,号悟生。安徽合肥人。生父余邦元,彼为长子,弟名思和。武童出身。清咸丰四年(1854年),当李鸿章带领练勇驻扎安徽巢县时,余思敏投奔李鸿章当了一名“勇目”,从此在李鸿章直接指挥下,从镇压太平军迈开了反动生涯的起点。咸丰七年(1858年)任淮勇什长。咸丰八年(1859年),安徽巡抚福济赏其六品顶戴,祗领功牌。同治元年四月(1862年5月)复入李鸿章“淮军”,随军去上海,先充什长,后任淮湘军营务处甘肃后补知县,未实授。接着在淮军主要将领李鹤章、刘铭传、周盛波等率领下,以把总、千总低级武官身份,开始了勾结外国强盗华尔、戈登“常胜军”,在  相似文献   

6.
建立俘虏收容所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6日,袁世凯颁布大总统令,宣布“对于此次欧洲各国战事,决意严守中立”。一战爆发后不久,日本即以英日同盟的名义对德国宣战。1914年11月,日本攻占青岛,强占胶州湾。德国在山东的部队有4500人成为日本俘虏,并被押解至日本收容,有少数德国海军水兵选择向此时尚为中立国的中国投降,以获取保护。  相似文献   

7.
乃良 《古今谈》2002,(3):55-56
腐败的清王朝,在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1894)8月1日至次年2月的短短六个月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大败亏输,旅顺、威海相继失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当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共十一款,其中主要内容是: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相似文献   

8.
在与日本交往、争战的过程中,李鸿章的心态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因承袭传统而得鄙薄心;由于对明治维新的皮毛了解而生敬慕心;因感知日本军事实力而生防范心;出于封建地主阶级大官僚的虚弱本质而生畏惧心。这四个层面的心态,因李鸿章在晚清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曾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产生过影响:“敬慕心”诱使他在领导洋务运动的过程中隐然以日本为师;“鄙薄心”又导致他对日本的仿效停留于“袭其皮毛”的浅层次上;“防范心”促使他以“制驭日本”为目标大办海军、加强海防;“畏惧心”则决定了他在中日战争中消极避战、拱手让敌,终于葬送了他苦心经营20载的北洋舰队,铸成了千古遗恨!  相似文献   

9.
中法战争后期,法国侵略者封锁台湾海峡,清政府于1884年12月下令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曾国荃饬派轮船营务处吴安康率领“南琛”号、“南瑞”号、“开济”号、“驭远”号和“澄庆”号5艘军舰出洋,以解台湾之危。南洋5舰自沪赴台,途中遭到法  相似文献   

10.
这是19世纪末震惊世界的一幕。 1895年3月24日,日本广岛马关春帆楼附近. 这天下午4时15分,中国的全权议和代表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结束第三次谈判,自春帆楼乘轿返回寓所途中,亦即4时30分,一名暴徒突然冲到轿前。轿夫兼卫士尚未反应过来,“砰”的一声,一粒子弹击中了李鸿章的左颊。李鸿章顿时血流满面,一度不省人事。受害者虽然没有死,但不得不通知日方“不能出席定于次日开的会议”。 一个外国使臣被所在国的国民刺伤,实在是一件丑闻。国际舆论为之哗然。日本政府也极为狼狈.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最大的担心是咯李鸿章以…  相似文献   

11.
徐绍桢     
徐绍桢,字固卿,1861年6月30日(清咸丰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生。原籍浙江钱塘(今杭州),后祖先在粤为官,改籍广东番禺。父亲徐子退,曾参两广总督节署幕,著有《通介堂总说》、《乐律考》、《说文笺注》等。徐绍桢幼承家学,刻苦勤读,通汉宋儒学,尤究心於军事学,精研熟记近代新战术及各国军制、军事、军器。1880年至广西怀远县任职,1894年中光绪甲午科广东乡试举人,旋为广西藩署幕僚,后升道员。嗣后历任福建武备学堂总办、江西常备军统领、广东全省营务处总办、苏淞镇总兵和江北提督。其时,清政府在全国编练新军,徐绍桢奉命派赴日本考察军事。1904年徐调任两江总督  相似文献   

12.
正丁汝昌(1836~1895年),为北洋水师提督、中日甲午海战的关键人物。字禹廷,雨亭,原名先达,号次章。安徽庐江县人,隶淮军。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官至北洋海军提督。1881年,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管"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1888年,出任北洋海军提督(相当于海军司令)。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最后在弹尽粮绝时,仍拒绝日本伊东佑亨的劝降,服毒自尽,  相似文献   

13.
魏羲之 《文史天地》2012,(11):38-41
李鸿章,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1858年冬,人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从19世纪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  相似文献   

14.
1874年,日本借“牡丹社事件”武装侵台,清政府派沈葆桢负责处理台湾事务.在沈葆桢请求下,李鸿章派部将唐定奎率淮军13营武装保台,挫败了日本的侵略意图,并进行台湾早期“抚番”开发.在台期间,淮军共有2000余名官兵伤亡病故.为祭祀追念这些将士,清政府允准在台湾凤山修建了凤山淮军昭忠祠.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中法战争前后战事主要参与者李鸿章对于战争态度的转变过程。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李鸿章“和战不决”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只是一个参与者,他的很多决策是直接受制于清政府中枢机构或者受到他们极大的影响,战争过程中所表现的犹豫和举棋不定是清政府和战态度以及战争形势变化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严复留英回国后 ,光绪六年在北洋水师学堂所任职务是“洋文正教习” ,而非“总教习”。严复有很强的语言才能 ,他关注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 ,但专业成绩与实践能力并不出色。在海军初创、急需舰队军官时 ,严复虽为驾驶科班出身 ,却未上战舰 ,转而从事教学 ,且所教并非军事技术而是“洋文”。这是沈葆桢、郭嵩焘、李鸿章等人因材用人的安排 ,并非他人排挤 ,或不被重用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所奉行的“保船制敌”实质是保船避战的战略方针,毫无疑问是消极的,造成的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于是,大量近代史论著便依此为据,笼统地称李鸿章的海防战略思想是消极的。其实,这是不完全准确的。笔者认为,李鸿章  相似文献   

18.
1932年,“一·二八”中日战事爆发后,鉴于浓烈的战争气氛,南京国民政府很快成立了防空处,处长由从德国留学防空专业归来的黄镇球将军担任,副处长为王鄂,办事主任为曹宝清。  相似文献   

19.
文摘精华     
郑板桥爱子有则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县令时,在给堂弟郑墨的家书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爱子之心,人皆有之。老年得子,自然倍加疼爱。但他却强调原则,讲究教育方法,认为即使嬉戏玩耍,...  相似文献   

20.
在甲午中日战争史的研究中,谈到旅顺之役的龚照玛时,许多人都是引用清人姚锡光所撰《东方兵事纪略》上的记载:在决战前夕,“照玛已先一日乘鱼雷艇逃烟台”,从而指责龚照玛临敌脱逃。长期以来,这种说法广泛流传,影响很大。现在,随着旧史料的发掘和新史料的出现,证明上述说法违背了历史事实,不可凭信。龚照玛,字鲁卿,安徽合肥人,甲午战前,即以候补道的资格被委办旅顺船坞局工程,并兼办营务处。甲午战前,旅顺炮台驻有张光前、黄仕林所率庆军六营三千人,后路驻有宋庆所率毅军八营四千人。九月初,因前敌危急,清政府调宋庆八营赴九连城,而易以姜桂题、程允和先后招募的八营守旅顺,后又增加卫汝成部五营二千五百人,庆军增募的两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