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大年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近代史研究》编辑部约请学撰写回忆大年同志的稿件,我也在被邀约之列。关于大年同志的治学经历,我已经写过一些介绍性的字。最早的介绍字,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1992年出版)的刘大年词条。1995年,近代史研究所召开祝贺刘大年同志80华诞的会议,学术界的许多前辈学前来祝贺,发表了祝贺感想,我在会上作了发言,进一步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刘大年同志的学术经历。这次会议,刘大年同志本人避席他去,表现了他的美德。我们明知道他不会出席,还是照旧开会,这是因为,我们在会上所说的话,不一定要他本人听到,而是从学术界的需要出发的。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了展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大家的整体形象,启迪和教育新一代年轻学人,决定编辑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学术大师的治学经验,选出了在我院工作过的在世和过世的院长、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32人,我所入选的是首任所长、学部常委范澜,继任所长、学部委员刘大年,以及一级研究员罗尔纲。该书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大师治学录》。主持要我为刘大年同志作传。为了完成任务,我仔细研究了大年同志生平,重读了他的许多作和论,写出了1.6万字的传记。去年底大年同志去世后,我又在今年《抗日战争研究》杂志第1期发表《战士型的学,学型的战士》的长,总结他的抗日战争研究成果;同时在5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一个战士学对中国历史学的贡献》的怀念章。现在要为《近代史研究》写稿,一时觉得写不出新意。  相似文献   

2.
1994年 3月 2 1日 ,我们访问了刘大年先生。大年先生在他的书房里很高兴地接见了我们。我们向先生问候 ,说明对这次访问 ,白寿彝先生很重视 ,曾两次同我们谈到这次访问的事 ,我们希望大年先生就当前我国史学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史学发展的前景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年先生很忙 ,这次能接受访问 ,很不容易 ,我们感到十分高兴大年先生说 ,白寿彝同志同我谈过几次 ,你们的刊物《史学史研究》我能收到 ,刊物上的访问记 ,我也读了一些。有的访问记讲得很好。你们要我谈的问题 ,我可能要交白卷。说到这里 ,大年先生笑起来。他说 ,我…  相似文献   

3.
范文澜同志去世十年了。他的著作《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一直广为流传,大家很熟悉。全国解放以前和以后,他发表在报刊上的论述历史问题的文章不少,过去没有集中过。《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汇集了这些文章,它是范老历史著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就历史学领域讲,郭沫若同志、范文澜同志可以并称为我们  相似文献   

4.
1999年12月28日,刘大年同志逝世了。噩耗传来,我深感悲痛。大年同志是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研究中国近代史,创办近代史研究所和《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刊物,在组织和领导近代史学术活动及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事业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胡耀邦对陈独秀评价的关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惠 《百年潮》2001,(9):22-24
我认识耀邦同志的时间比较晚,接触也不多。大概起始于1980年我参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的工作时,他几次来与小组的同志们谈话。后来《历史问题决议》在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通过前后他几次找我们开会讨论。我们还有幸在这次会上目睹耀邦同志当选为党中央主席的热烈情景,他在当选时发表讲话的风采。不久在党的十二大文件起草工作中,他来与我们谈话的次数更多,  相似文献   

6.
钱筱璋 《百年潮》2012,(5):26-30
今年5月23日,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举行的1942年5月,我的革命伴侣钱筱璋奉党组织的调遣,进入延安电影团。我依照他生前的口述和有关资料,讲一讲在毛泽东《讲话》指引下,革命根据地第一部完整电影纪录片《南泥湾》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2000年1月中旬,我从福建回来,收到张海鹏先生给我寄来刘大年同志的生平及遗著《评近代经学》,才知道大年同志已在去年12月28日谢世。我感到很突然,在我离开北京前不久,大约是11月中旬,我和大年同志通过电话,曾问及他的健康。他身体多疾,有点悲观,他说越来越不行了。其间还谈到一些别的,当我问及具体情况时,他说见面谈吧,我们约好我从福建回来后去看他,谁知这竟是最后一次话别.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而诞生和发展的。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是在中国倡导运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的第一人。自1919年开始,他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于1919年5月、11月出版的《新青年》第6卷第5、6号)、《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发表于1919年12月出版的《新潮》第2卷第2号)。  相似文献   

9.
陆费铭绣 《中华遗产》2007,(12):144-145
2006年11月《中华遗产》杂志编辑陈旭同志来我家采访,提到《中华遗产》上将刊登一篇《中华书局百年沉浮录》(下称《沉浮录》),要求我对他所提出的问题逐一回答。我将他要看的纪念父亲的材料取出给他看,他选了一些材料复印或拍照,临别时,我要求他在文章发表前给我过目,但并没如愿以偿。2007年3月友人告诉我《沉浮录》已发表。经联系我收到该期杂志。读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中,近代史研究所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其厚重扎实的学风中不乏创新的敏锐与灵气,求真求实的精神自然地流淌于学问之间。近代史所的这一优良学风是一代代前辈学者以言以行而铸就而传承的。刘大年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一我于1986年进入近代史所。作为晚生后辈,在最初的几年中,我与大年同志少有见面。20世纪90年代前期,因参加大年同志组织编写的《中国复兴枢纽》一书的写作,才有了与他直接接触的机会。当时,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组织编写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大年同志出任编委会主任。除统筹全套丛书的规划外,大年同志对被称为"丛书之纲"的《中国复兴枢纽》  相似文献   

11.
再谈关于墨西哥政治现代化的几个问题──答冯秀文同志曾昭耀冯秀文同志在《世界历史》杂志1994年第6期发表了一篇同我“商榷”的文章(题目是《关于墨西哥政治现代化道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对我的《论墨西哥的政治现代化道路》一文(《拉丁美洲研究》1993年...  相似文献   

12.
李锐 《炎黄春秋》2006,(10):75-77
本刊已经连续两期发表了几位同志在《炎黄春秋》创刊十五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本期最后发表李锐、袁鹰、韩刚、孙大午等同志的发言和白建钢先生的贺信。 在纪念会上,还有五位老同志表示了祝贺,并做了简短发言。 李昌同志建议:《炎黄春秋》不仅要走下去,还要走出去,站在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战略大开发的高度,扩展视野。他说,中国是多民族国家,《炎黄春秋》应该办成整个中华民族的春秋,和中央搞民族地区开发的大决策挂上钩。 于光远同志把《炎黄春秋》和人的一生做了比较。从少年时代走到青年时代,青年时代正当年,拳打脚踢,矛盾也最多。再往后年龄大了.地位高了,人也满头白发了。《炎黄春秋》现在是青年时代,正当年,要继续努力。 王强华同志回顾《炎黄春秋》的历史,讲到其前身《中华英烈》杂志,介绍了主办《中华英烈》杂志的温济泽同志和他在《炎黄春秋》创办初期的贡献。 钟沛璋同志谈到对陈独秀的历史贡献的评价问题。他强调说,陈独秀的巨大贡献是不可遗忘的。 戴煌同志说,对陈独秀的公正评价至今仍是一个问题。五四大街上的浮雕,把五四运动的主将陈独秀挤到一旁,是不公正的。《炎黄春秋》要继续坚持讲真话。 陈模同志在准备的讲话中写道:我对《炎黄春秋》深有感情,当作必读与学习的课本。它是全国最好的党史杂志和理论杂志,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秉笔直书,拨乱反正,实事求是,甄别了许多历史冤案,歌颂众多的忠诚积极、无私无畏、为党和人民建立功勋的人物。从第一年起,我每期到邮局、书摊去买杂志,以后14年一直坚持自费订阅。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我这个有65年党龄的老党员最信赖的最好的老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吴晗同志是一位久享盛名的学者,他生前发表的专著、史论、杂文、书评等等,早为大家所称颂。四年前,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他的一部遗著——《明史简述》,也是一本新人耳目、启人思绪之作,值得一读。《明史简述》(以下称《简述》)是吴晗同志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在中央高级党校讲课时的纪录稿。他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明史领域里“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键性问题。”一共讲了七个问题(《明太祖的建国》、《明成祖迂都北京》、《北“虏”南  相似文献   

14.
[作者附记:我这篇文章送何方老征求意见,请他指导,他给我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告我许多实际情况,弥补了我知识的缺欠,我对这位九十高龄的老人无限感激,兹将他的信一并发表在这里,以飨读者。]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说:"我党终于在土地革命战争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又说:"一九三五年一月,在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在贵州省遵义城召开的扩大的中  相似文献   

15.
1987年《近代史研究》第1期发表的《孙中山与中华民国》第四节上,有两大段话,讲政权性质与社会性质的关系,指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标志着抗日根据地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并引用杨献珍同志《略论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性质问题》,表示同意他的观点。这篇文章是为去年11月在广东举行的孙中山学术  相似文献   

16.
刘大年同志与中国历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大年同志与中国历史研究戴逸刘大年同志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是中国史学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长期以来,他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同时,组织和领导了历史学界的活动,对新中国历史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年同志是抗日战争初期参加革命的,长...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1999,(11)
几年前,我曾写了篇《小平会五老》的小文,记叙1979年1月17日小平同志会见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弢、古耕虞五位工商界代表人士和民建、工商联两会领导人的情况。文章在《光明日报》发表后,据说有二三十家国内报刊转载,可见各界对此事的关注。当时限于篇幅,许多情况未能详述,总想有机会再讲一讲。看到有些报刊传闻不够准确,也想予以订正。近几个月来,我对此事进一步进行了采访,还查阅了有关档案、史料。今年是这次历史性会见的二十周年,特写成此文奉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73年8月和1977年11月两期上所发表薛永年同志写的两篇文章——《何澄和他的<归庄图>》、《谈张渥和他的<九歌图>》(都是吉林省博物馆的藏品),阐说明白,评论也比较允当,都是很值得快读的。但对下面的几个问題,我略有补充材料和商榷的意见,兹分述于后。一、何澄生卒和《归庄图》的创作年代《归庄图》作者何澄,在后世画史的传记里大都讲得十分简略,本图后清高士奇的題跋中又曾误引戴良诗歌以为他就是元末的何思敬,此事已经薛同志精确考证,我极同  相似文献   

19.
学风与育人     
《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上、下)二册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9月出版。《书信选》反映大年先生的学术精神以及他和史界学人的交往。本刊发表五则来稿,表达我们对大年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相似文献   

20.
《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上、下)二册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9月出版。《书信选》反映大年先生的学术精神以及他和史界学人的交往。本刊发表五则来稿,表达我们对大年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