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把年鉴条目的标题比作“窗口”,形象地说明了条目标题在年鉴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仅就工作中翻阅的几部年鉴和编写中的一点体会,谈谈条目的命题.标题的确定是对条目主题的提炼.条目标题既是年鉴的“窗口”,那么它的命题准确与  相似文献   

2.
篇目是年鉴编写的大纲。篇目的设计对年鉴编写的质量有十分重要意义。阿城几年来年鉴的编写实践,使我们感到篇目的设计上。应做到“实际一点,宽松一点,开拓一点,全面一点,规范一点”。 “实际一点”。我们过去年鉴篇目的设计“调子高,框架大”,从县(市)的实际着眼不够。在篇目设计上,多是同上级年鉴篇目“比、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综合年鉴一般由政府工作部门及直属单位提供稿件。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这种单纯由部门供稿的传统组稿方式已经受到严重冲击,原本存在的一些弊端日益突出,年鉴的信息量逐渐减少。笔者就企业改制对县级年鉴经济部类特别是工商业栏目组稿的冲击及其可采取的措施作一点议论。  相似文献   

4.
当前,已出版的年鉴中尚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影响年鉴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年鉴编纂不规范的问题。本文想就年鉴如何规范化问题谈一点个人体会,旨在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阳在2005年第三期《年鉴信息与研究》撰认为,卷首彩页版是年鉴的“黄金版”,在整部年鉴中的份量是最重的。地方综合年鉴由一级地方政府主办,其内容具有政府公报性质,是资料性工具书,  相似文献   

6.
我国年鉴大多数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多为政府出版物,受政府的影响和制约较大。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加入WTO,年鉴的生存物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异性。新世纪,新形势,年鉴事业正面临机遇与挑战、发展和危机并存的多异性生存压力。改革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年鉴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如今,新书层出不穷,每天都有问世;年鉴如雨后春笋,每年都有数种诞生。因此,对于编辑出版者,对于多年从事年鉴编纂工作的同志来说,一本书的出版,一部年鉴的问世,不足以“大惊小怪”。但《栖霞年鉴》的出版,则给年鉴界以惊喜,予年鉴人以震撼。作为该年鉴的首批读者之一,浏览之后,激动与兴奋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与赞赏之意陡然而起。下面就谈一点个人的读后感。  相似文献   

8.
年鉴年鉴,一年一鉴。对于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工作,静态的多,动态的少,对年鉴保持旺盛生命力提出了挑战。年鉴常编常新,“死”中见活,稳中求变,不断创新是年鉴保持经久不衰的发展所需。年鉴是一个信息栽体,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有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可帮助政府与企业沟通,帮助政府了解职能部门的全貌和工作实绩,帮助企业间携手协作。  相似文献   

9.
编写地方综合年鉴,由于在编纂体例、结构、内容及编纂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与志书不同的特点,因此,编写年鉴必然有它自己的规律。如何编纂综合年鉴,是一个摆上议事日程的新课题。笔长期从事志鉴编写工作,对编纂综合年鉴的工作启动,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修志同仁。  相似文献   

10.
年鉴应该如何定位,年鉴界曾有多种看法。其一是"向大众开放政府信息"说。将年鉴的读者定位为政府领导下的"群众",认为年鉴应该"向大众提供面广量大的政府信息",用政府信息"正确导向群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明明白白搞建设,干事业"。其二是"官书应该转轨变型"说。认为年鉴应该由目前的"综合年鉴"向"作为读者的年鉴转变",由"资治"转向"教化",由"政府公报"转向"市场信息产品",简言之,由"官书"转为"商书"。其三是"官书、民书合一"说。  相似文献   

11.
李文华 《黑龙江史志》2006,(10):22-23,33
地方综合年鉴作为某一行政区划的年度性百科全书,内容包罗万象.新时期以来,在各级政府创造的极为优越的社会环境下,使地方综合年鉴如沃土之林茁壮成长,逐渐成为中国年鉴发展史上起着拓展、促进作用的中坚力量.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地方综合年鉴面对市场经济的考验,也逐步显现出内在质量不高,实用性不强,脱离市场经济轨道等等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弊端.因此,地方综合年鉴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成为摆在我们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者面前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方志》2004,(1):4-4
<新疆年鉴>是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出版的政府公报性连续出版物.创刊19年以来,<新疆年鉴>的发行工作得到了全疆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促进年鉴的发行,表彰先进,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于2003年12月20日发出<关于表彰〈新疆年鉴)发行先进单位的决定>,有37个单位受到表彰.这37个单位是:  相似文献   

13.
年鉴从诞生到今天已有400多年历史,在中国也有100多年历史了。目前年鉴主要是服务于“官场”,为普通百姓和群众提供的有用信息较少,没有完全走上市场。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年鉴发展呈现出三种趋向:基本服务政府的年鉴、分别编写为政府服务的年鉴和为群众服务的年鉴以及基本依靠市场发行的年鉴。  相似文献   

14.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出版的各种年鉴约有2000种。随着这一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年鉴的出版要求越来越高,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年鉴健康发展,成了年鉴编纂者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现就此谈一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年鉴编校工作中,按照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规范数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环节。近年来,《镇江年鉴》重视规范数字用法的工作,使年鉴编校质量有所提高。本就此问题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年鉴编纂如何与续志工作相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向勇 《福建史志》2000,(2):32-33,46
近十余年来,我国的年鉴事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据统计,全国现有各类年鉴1300余种,其中地方综合年鉴占了一定的比重,而且不少是由各级地方志机构编纂的。本文试图就地方综合年鉴如何与续志工作相衔接谈一点认识。年鉴与地方志尽管起源各异,但却有着许多共同点。从内容和体例上看,二者都是连续出版的地情信息载体,都是分类编排的资料性汇编;从编纂方法和语言文字上看,也都采取众手成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年鉴是一个信息载体,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有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可帮助政府与企业沟通,帮助政府了解职能部门的全貌和工作实绩,帮助企业间携手协作。年鉴的编写应朝着“为人所知、为人所学、为人所用”方向发展。年鉴如何融人全新思维,面向社会,优化结构,拓展空间,保持旺盛生命力,以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社会市场,为市场经济服务,本文结合江苏省《盱眙年鉴》等,试谈之。  相似文献   

18.
年鉴事业要发展 ,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树立创新意识。要改变年鉴“政府年刊”的模式 ,扩大信息量 ,扩大服务对象 ,争取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强化年鉴资料工具书的属性。改革传统年鉴“千部一腔”的模式 ,办出内容与结构与时代合拍的特色年鉴 ,突出经济建设内容 ,压缩日常性工作汇总 ,根据地域和时代变化 ,增添有特色的专栏。  相似文献   

19.
<正>年鉴是一本知识、信息密集的资料性工具书,是一本有着特殊功能和作用的政府出版物。时代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年鉴质量,不断创新、进步,把年鉴办得更活、更好、更有吸引力。要有权威意识,体现地方党委、政府的施政方略年鉴是具有权威性的地方资料文献。这是由年鉴的资料提供者和编纂者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级地方政府相继设立年鉴编纂机构,开始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年鉴的数量呈现增长态势,至今,全国各级地方综合年鉴已逾三千种。年鉴事业繁荣,令人欣慰,但与之相伴的标准不一、良莠不齐的问题也引起了年鉴界普遍的关注。"规范化"已然成为近期年鉴界思考的热点。2006年,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综合年鉴纳入地方志范畴,进行了统一的规定。但该条例仅是对年鉴的领导部门、编纂单位、供稿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