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淮北人民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发展过程中,彭雪枫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卓越的贡献。以下略作阐述:一、发展武装,坚决执行东向敌后的战略方针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寇侵占华北,继而侵入沪宁杭。1938年2月6日,我淮北地区蚌准、宿县、徐州、开封等市相继沦陷,淮北人民陷于敌伪、汉奸、地主、土  相似文献   

2.
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减租减息,改变了根据地的土地关系结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打破了传统农村借贷的恶性循环,保障了佃权,削弱了佃农的人身束缚,在较大程度上解放了根据地的生产力,并由此推动了根据地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具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3.
财经工作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淮北抗日根据地在建立之初就在财政税收、货币金融、农业和工商业等方面采取了富有成效的措施来保证生产的发展、保障人民的利益,为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瑞龙是淮北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高度重视粮政工作,建立健全了根据地各级政府机关粮食机构;规范了粮食征收、支付的程序;有计划地开展根据地的粮食生产,为建立完善淮北抗日根据地在生产、征收、保管、支付等方面的粮政工作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纺织业作为淮南、淮北根据地的支柱产业,密切关联着根据地的政权巩固、经济发展以及民生所需.在和平环境缺失的条件下,为克服纺织业面临的困难,实现纺织品的自给自足,两淮边区政府作出了实行互助合作及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奖励人才与技术、改革分配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变革与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变革取得了巨大绩效,不仅为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而且对抗战的胜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攀登》2016,(6)
淮北抗日根据地创建期间,党的权力运行总体而言呈现出有效有序的状态。而这离不开时任淮北区党委书记邓子恢群众反腐思想的科学指导。就如何正确实践群众反腐,邓子恢形成了没有群众参与的反腐终究是不成功的;群众反腐不是取消党的领导的民粹政治运动;群众反腐不是背弃群众路线的形式主义;群众反腐必须服务、服从于具体阶段实现群众利益的中心工作;群众反腐要从思想提高、权利保障、制度构建等方面给予配套加强等思想观点。今天,梳理和分析邓子恢群众反腐思想,对当下规范而深入地开展社会反腐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减租减息与淮北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抗日战争时期淮北抗日根据地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减租减息政策的推行对根据地的土地关系、阶级结构和乡村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的影响的考查,来反映根据地乡村社会的变迁。减租减息促使土地向中、贫农手中分散;阶级结构呈现出由两极向中间流入的态势;乡村社会生活特别是贫下中农的生活逐渐改善,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这种变迁不仅为根据地的存在和继续扩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乡村社会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及华北抗日根据地代耕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陕甘宁及华北抗日根据地为无劳动力或劳动力不足的抗日军人家属实行代耕的原因、措施,揭示了代耕对明显改善抗属生活水平,推动扩军与归队工作、激励士气,带动生产、凝聚人心、鼓舞全民抗战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9.
牛文琴 《沧桑》2009,(6):61-62
在山西抗日根据地小学教育办学过程中政府借助国民小学广泛地进行教育,体现了教育内容为战争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战争服务的特点,使民众逐步认同了中共政府的领导,政府也渐行达到对根据地乡村的资源控制,最终实现了民众力量与国家政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刘云 《沧桑》2010,(5):131-132
安徽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持久抗战,解决经济困难,保障供给,尤其是保障粮食丰收和增产,改善民生,掀起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本文就安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水利建设成就和特点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体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体制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由于篇幅所限,本文谨就这一体制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这一体制的层次结构及特点,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抗战时期,淮北根据地复杂的斗争形势对党支部的建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支部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等主客观因素,制约着党支部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为此,淮北区党委把整理支部作为巩固党建设党的中心任务,提出了明确的整支内容与步骤,整个整支工作也体现了贯彻群众路线、注重党员的思想改造、坚持整支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整支,为根据地的巩固和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吴进  王宣瑞 《安徽钱币》2007,(1):33-34,36,F0004
2005年秋,笔者发现一枚贰角“铜山县地方流通券”,与国民党敌后铜山县政权发行的“铜山县地方兑换券”不同,不知是否为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淮北苏皖边区的铜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发行的纸币?现将有关情况介绍于下,并求教于安徽钱界的同仁先贤。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淮北抗日根据地政府引导、鼓励农民组织多种形式的生产互助组,开展劳动互助;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合作,建立各类合作社,局部调整了农村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使根据地经济在战争期间得以增长,民众生活水平普遍较战前有所提高,社会财富开始向以贫农为主体的农民阶级流动,与国统区农村进一步两极分化,民众生活日趋艰难形成鲜明对比;提高了根据地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唤醒了农民的阶级意识,增强了农民的政治觉悟;促使根据地存在的懒汉思想开始发生转变,提高了妇女地位。轰轰烈烈的互助合作运动,推动着淮北农村由传统向现代变迁。  相似文献   

1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总政策。正是通过统一战线这个“历起车轮”,党领导人民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由于这一时期各种矛盾的错综复杂性,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均统战工作亦各具特色。本文试就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统战工作进行一些探讨。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其曲折的发展历程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党的优秀统战工作者和杰出的军事将领彭雪枫,是这块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38年秋,彭雪枫率领300多人的游击支队进入豫东敌后,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发展到近2万人枪,创建了近400  相似文献   

16.
段建荣 《沧桑》2008,(3):65-67
抗战时期,为了战胜天灾敌祸,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大力发展合作社经济。在根据地党和边区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在各种群众团体积极推动下,通过确立公正合理的办社原则与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各类合作社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实践证明,合作社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根据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灾民的生活,成为战胜天灾的有效途径;也成为支援抗战的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第七师在皖中地区以无为县为中心,创立了皖中抗日根据地。这是我党领导下的十九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皖中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以后,曾经改称为皖江抗日根据地。“皖中”是何时改称为“皖江”的,长期以来,在省内外编印的党史资料及有关书刊中,几乎一致认为是一九四三年春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后,皖中根据地、区党委、行政公署、参议会等组织才统一由“皖中”改署为“皖江”的。对此,笔者不  相似文献   

18.
19.
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了纪念全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谨将我珍藏的全国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原始形势图[1]奉献出来,以飨读者。一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国民党军队和政府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华南大块国土沦丧。中国共产党和其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英勇作战,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共产党领导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战斗中生存,在战斗中成长,缩小敌占区,扩大解放区。先后建立起19个敌后根据地,地跨华北、华中、华南广大国土,面积达1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多;八路…  相似文献   

20.
抗日根据地的税务官文图/陈学诗1940年秋,新四军北上抗日,挺进苏北,建立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春,新四军成立了以朱毅为部长、李人俊和骆耕漠为副部长的财政经济部,制定了抗日根据地征粮、收税等经济政策。当年税收工作处在日伪军经常向根据地“扫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