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晓东 《收藏家》2013,(9):35-43
玉器仿古,古已有之。殷墟出土的仿红山文化玉猪龙,商、周遗址所见仿良渚文化玉琮,可谓早期仿古之例。宋代是仿古的第一个高峰。宋代玉器仿占以仿商、周青铜器以及战国、汉代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如剑饰、棘式佩、带钩、辟邪,螭、云、谷、蒲纹等)为主,这也成为后世仿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李彦君 《收藏家》2005,(8):38-38
此璧出土于抗战时期的湖北鄂西一带,同时出土的还有另外一批玉器、玺印、漆器等。该璧初被林氏家族收藏,文革期间为免遭破坏,携至美国,后由国内一收藏家收藏。此玉璧为西汉时期极其珍贵的艺术品,质地为和田白玉,局部有黄褐色沁,璧的氧化十分明显,蚀孔、蚀斑、溶解凝结物非常清晰,古旧特征非常鲜明,容易鉴定真伪。玉璧出廓部分由两条曲身的螭龙构成,螭龙之间圆雕“宜子孙”3字篆书。璧中空较小,两面纹饰相同,皆分内外二区,外区上饰神兽,左为螭虎,下为奔走状辟邪兽,上跨坐一仙人,侧琢一展翅飞翔的凤马,尾部饰一抱凤尾仙人。右  相似文献   

3.
杨进萍 《收藏家》2007,(8):35-40
螭是龙属的蛇状神圣之物,螭纹人们俗称螭龙纹、螭虎纹,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因其多呈盘曲蜿蜒或攀援匍匐状,故考古界常把螭称作蟠螭,《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但从战国汉代玉雕螭纹看,就分无角和有角的两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螭字条:"(或云无角曰螭)六字疑后人所增,非许书本有。"甚是。  相似文献   

4.
李本明 《南方文物》2002,(1):109-110
最近,我到一个老朋友家中作客,老友热情地将其近来收藏的一批古玩玉器给大家鉴赏,其中有一块螭龙玉带板深深地吸引住我,老朋友也认为该带饰确有相当年份。现征得主人允准,向收藏界朋友作一介绍。带饰为青玉质。形体作长方委角形,正面周边框沿微凸,框内减地浅浮雕螭龙纹(图)。背面光素,只在右上角和左下角分别饰有一对牛鼻孔。螭龙龙首,以侧面形式表现,嘴长前伸,上颌微钭上翘,下颌短促。圆眼。嘴  相似文献   

5.
蔡憬萱 《收藏家》2023,(2):21-28
中国的仿古玉器,始创于宋代。到了清代,仿古类玉器较前代更加成熟,乾隆朝仿古玉更是精品迭出。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的清宫玉器,其中仿古玉器百余件,主要为清仿商周至汉代古玉,也收藏有少量仿新石器时代和其他朝代玉器,还有一些仿青铜器类玉器。从纹饰上来看,仿古玉器纹饰繁复精美,有仿生类具象纹饰,也有抽象纹饰。这些器物无论是从造型还是纹饰上看,与前朝古器既有相同,又有所变化,说明了清人追寻古风古韵,同时又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6.
无锡鸿山越墓是仅次于绍兴印山越王陵的贵族墓葬,墓葬年代为越国最强盛的越王勾践时期。该墓葬出土了青瓷器、陶器、玉器、琉璃器等随葬器物千余件,其数量之多,器类之全,为江浙一带越国贵族墓葬之最。鸿山越墓出土的玉器玉料精良,造型奇巧,工艺细腻,纹饰繁缛,神采灵逸,寓意奇幻,显示出超然的个性。鸿山玉器是"工"与"艺"的完美结合,是"形"与"意"的完美结合,鸿山越墓出土的玉器有龙纹玉覆面、蛇凤纹玉带钩、龙凤首玉璜、双龙首玉璜、龙首玉璜、螭凤纹璧形玉佩、出廓龙纹璧形玉佩、双龙管形玉佩、兽面纹形玉佩、凤鸟形玉佩、盘蛇神兽纹玉管、云纹削形玉佩等1,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玉器中独领风骚。鸿山越玉精美、流畅、灵逸、奇幻,不仅有着繁缛细密的局部纹饰,还有着流畅不滞、纤若毫发的"微雕"工艺。  相似文献   

7.
析龙兴寺造像中的“螭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的佛教造像中,最有特色的是一批背屏式造像的背屏上,雕琢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动的龙的形象。其形态与历史上传说中的龙的形态略有不同,故而称之为“螭龙”。根据螭龙在背屏式造像中雕刻的形式,结合背屏式造像其他的时代特点,可以把青州龙兴寺出土的雕刻有螭龙的背屏式造像分为四期: 第一期为北魏中晚期。这个时期,螭龙仅  相似文献   

8.
《文物》2021,(6)
正一良渚文化反山墓地M12∶98玉琮上精雕细刻的羽冠方面人和环眼獠牙兽合体的图像通常被称作"神人兽面"图像。良渚遗址群范围内的最高等级玉器上常见这样的完整图像,被称作良渚文化的"神徽"~([1])。"神人"和"兽面"还以同样复杂或简化、变体的形式,合体或单独出现在各式玉器上,是良渚文化玉器纹饰的主题。对于"神人",有"太阳神"~([2])和"神祖"~([3])等说,对于"神兽"是何种动物,有"龙凤复合"~([4])"猪龙"及"饕餮"~([5])等说。对于二者的关系,多认为神人是做法的巫师,也是良渚社会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玉器出现螭纹,经过历代发展演变,玉器螭坟活泼瑰丽、变化多姿、精犷奔放。  相似文献   

10.
战国汉代玉雕螭纹的造型与纹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螭,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属。从实物资料考察,历代螭纹的造型、纹饰与龙纹多有相同之处。因其多呈盘曲蜿蜒或攀援匍伏状,故考古界常把螭称作蟠螭。《说文解字》、《广雅》都说螭无角。但仅从战国汉代玉雕螭纹看,就分无角与有角两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螭字条:"(或云无角曰螭)六字疑后人所增,非许书本有。"甚是。在古文物(如青铜器)中,螭纹约始见于东周,盛行于战国。而从目前考古发掘材料看,最早的玉雕螭纹则见于战国。本文就考古发掘和传世的一些典型器物,综述战国汉代玉雕螭纹的造型与纹饰的某些特征,并将汉代螭纹分早、中,晚三期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战国玉镂雕螭龙合璧,著录于《玉器精萃》、《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等(图二);上海文物商店藏有一件战国谷纹玉圭,著录于《中国文物精华1993》、《中国玉器鉴赏》等(图一)。二件玉器,一件作为传世的玉圭荣...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21,(2)
正对玉器研究者而言,器物的纹饰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考察方面,它不仅是玉器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研究器物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的重要切入点。因而,对于纹饰的认识,不可流于表面,浅尝辄止。战汉时期玉器纹饰丰富,纹饰命名不统一、同名不同纹、同纹不同名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在多数早期发掘报告和研究论文中都没有足够清晰的图片,容易造成对器物本身信息的误读。下面,  相似文献   

13.
古文物纹饰中龙的演变与断代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古代铜器、玉器、瓷器、漆器、壁画、绘画、碑碣、丝织、瓦当、石雕、藻井、影壁等文物的纹饰中常有龙的图象。另外,与龙有关的物件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如有幸至北京故宫一游,会发现此处"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简直是到了龙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良渚文化的玉器历来为考古界所关注,近几年来,有关杂志相继发表了一些良渚文化的玉器材料和研究文章,其中以反山墓地和瑶山祭坛遗址出土的玉器最为引人注目。这些玉器形制多样,不仅集历来发表的玉器之大成,而且还有一些新的器形;同时,玉器上的纹饰也很丰富,有些尚属首次发现,意义重大。关于玉器上的纹饰含义,前辈学者已有论述,精到之处自不待言。我们在仔细研究了这些纹饰以后,有些自己的看法,现提出来,求教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前辈和同志。一、始终以突出鸟纹、兽面及人脸的形象作为主题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纹饰十分丰富,有的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具体形象,有的以象征的  相似文献   

15.
荆州院墙湾一号楚墓和秦家山二号楚墓共出土玉器35件,极有特色,文化内涵也很丰富。为弥补研究上的缺失,笔者从这两批玉器中选出18件逐一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1.玉器的制作年代;2.玉器的文化属性;3.器型、纹饰的特点及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青花龙纹双螭耳四方壶目前市面上比较少见是一种皇家和官家所用器形,平民几乎很难见到。此件青花龙纹双螭耳扁壶器形端庄,流传至今品相完好,青花龙纹栩栩如生有一种杀气,周围的缠枝花卉画工完美,青花发色属于混合料发色纯正,扁壶整个器身的白釉晶莹剔透,壶的双肩两遍各有两个堆塑螭龙,螭龙龙嘴相对着扁壶的壶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辽宁红山、山东大汶口和安徽凌家滩文化大量玉器相关考古资料不断涌现,通过玉器和彩陶图案的比较,我们认识到黄河、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那些绘制在彩陶上的一些图案与当时的玉器有关,它们可能是对不同玉器的描绘。这些或抽象或具象的纹饰都是"有意味的形式",是原始先民主观意向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基础上,各自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纹饰系统。崧泽文化的纹饰以刻划在陶器上的编织纹为主,显示出一种自然朴实的"崧泽风格"。而良渚文化的刻纹玉器自始至终是以神人兽面纹为主题,力图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和观念,表达的是非日常普通事物,兹名之为"良渚模式"。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纹饰系统,在经过分析和比对之后,显示有些纹饰或组成元素前后相承,在陶器、玉器上交替使用,甚至演变成为一种符号,其象征的内涵意义也随之转变,对于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基础上,各自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纹饰系统。崧泽文化的纹饰以刻划在陶器上的编织纹为主,显示出一种自然朴实的"崧泽风格"。而良渚文化的刻纹玉器自始至终是以神人兽面纹为主题,力图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和观念,表达的是非日常普通事物,兹名之为"良渚模式"。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纹饰系统,在经过分析和比对之后,显示有些纹饰或组成元素前后相承,在陶器、玉器上交替使用,甚至演变成为一种符号,其象征的内涵意义也随之转变,对于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西安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玉器,汉唐时期这里还成为全国的主要玉器加工和贸易中心.西安地区秦以前玉器在造型和纹饰上有着明显的"秦式"特征,地域风格鲜明.秦汉隋唐时期各地玉器风格趋同.五代以后,当地制玉业衰落,现在西安地区所能见到的此期玉器,出土的很少,传世的相对较多,且多为东部地区加工制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