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年代:清乾隆。尺寸:高44.6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23.9厘米。简介:小口,圆唇,双螭耳,溜肩,鼓腹下垂,圈足外撇,器形似牛头,故称"牛头尊"。尊除圈足外通体施白釉,釉色白净滋润。肩部装饰双螭耳,以红彩涂之。器身绘粉彩山水百鹿图,鹿形态各异,或回首,或伫立,或奔跑,因称"百鹿尊"。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2.
董健丽  高晓然 《南方文物》2009,(1):94-97,86,I0001-I0004
一.清代葫芦形瓷器特点 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了我国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都有所提高或创新,此时又创制了很多新的彩釉和品种,如粉彩、珐琅彩、釉下三彩、墨彩和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以及胭脂红釉等。雍正、乾隆时的仿古之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清代纹饰除继承了晚明“福”、“寿”、“寿山福海”、“百鹿”、  相似文献   

3.
高阿申 《收藏家》2014,(2):39-47
鹿在古人心目中,是一种瑞兽,有祥瑞之兆。《宋书·符瑞志》载:“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由此可联想到,聪明活泼的群鹿,不只讨人喜爱,还极具品位。因而有人认为“古代鹿纹只出现于皇家之中”。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4,(2)
<正>鹿在古人心目中,是一种瑞兽,有祥瑞之兆。《宋书·符瑞志》载:"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由此可联想到,聪明活泼的群鹿,不只讨人喜爱,还极具品位。因而有人认为"古代鹿纹只出现于皇家之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不可多得的明人《百禄图》。此画佚名,用笔极其细腻(图1)。"卷首描绘山峦叠嶂及瀑布溪流,松石掩映的岸边群鹿或奔跑嬉戏,或觅食小憩,神态各异,充满著生机勃勃的气象。画面几组采芝童子肩披叶裳,手提竹篓,负锄行走於山间。采集灵芝、仙草服食,可以长寿延年"。  相似文献   

5.
杨郦 《丝绸之路》2010,(16):29-31
陇西县作为陇中地区的文物大县,博物馆内共有三级以上文物藏品400多件,其中,福、禄、寿三星粉彩瓷像为一组精品。福、禄、寿体现了古往今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加之粉彩这一瓷器奇葩与之配合,明快的色调、适中的比例、富有亲和力的人物形象,通过鉴赏,可以让我们对民国瓷器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6.
浅谈古玉中的鹿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藏家》2007,(7)
鹿是中国古代艺术题材中常见的吉祥物,被视为纯善之兽。是仁兽,又有祥瑞之兆。古人借鹿与"禄"同音,象征官运亨通、富贵常在。后世往往在图案表现中与蝙蝠、仙翁并列,表示有福有禄、有寿有禄,是旧时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纹样。  相似文献   

7.
“粉彩”是清代景德镇御器厂在发展中创新的工艺品种,自康熙中晚期出现而盛于雍乾时期。“粉彩”有着特殊的艺术风格,是富有活力的一种釉上彩传统工艺。“粉彩”的特色有别于光彩强烈的“五彩”,而是以柔和细腻见长,景德镇称其为  相似文献   

8.
浅绛彩瓷画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咸丰年间,景德镇民窑开始出现一些特殊的粉彩瓷器,施彩浅淡,以赭彩(淡赭或赭褐色)为主要或重要着色剂,淡泊温和,有别于普通意义的粉彩。同治、光绪年间,这类釉上彩瓷又衍出以水绿、草绿等浅绿彩为主、佐配赭彩的品种。以上釉上彩瓷器被称之为“浅绛彩”瓷。它在同治、光绪时期很流行,至民国初期逐渐被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作品为代表的“新粉彩”瓷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张宁  张敏 《收藏家》2009,(6):18-24
4.粉彩瓷的继承与发展 粉彩是康熙晚期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瓷的影响,由景德镇陶瓷工匠创制的彩瓷新品种。五彩瓷烧成温度高,色彩对比强烈;粉彩瓷烧成温度低,色彩柔和淡雅,故五彩又称“硬彩”,粉彩又称“软彩”。粉彩瓷格调上所以有如此变化,主要是彩料中新引进了一种不透明的乳白色玻璃粉末,俗称“玻璃白”。其作用一是利用其乳浊作用,使各种彩料加以粉化,从而使色彩具有浓淡、深浅的色阶变化;其次是“玻璃白”的加入,可使瓷器上的画面,具有国画中用粉后的渲染效果。  相似文献   

10.
麋鹿传奇     
1865年,法国传教士阿芒·戴维的隔墙一瞥,使当年仅存于皇家猎苑的珍贵物种麇鹿,渐渐被世人所知。2003年春天,一头幼鹿诞生在中国江苏大丰麇鹿国家自然结束了地球1000多年以来没有野生麋鹿的历史。于是,这种被称为“四不像”的动物所经历的百年沧桑,再次牵动了人们的目光。  相似文献   

11.
姚颖 《东方收藏》2020,(3):9-13
粉彩产生自康熙后期,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受到珐琅彩的影响而创烧的一个新品种,在雍正时期发展到鼎盛,造型、施釉、彩绘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粉彩”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寂园叟作《陶雅》一书中,“康熙硬彩、雍正软彩”“软彩者,粉彩也,红为淡红,绿为谈绿,故约软也”。自此,“粉彩”的称谓沿用至今。(图1、2、3)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时务篇》“赏有功”辨正傅亚庶《淮南子·时则篇》:“其令曰爵有德,赏有功,惠贤良、救饥渴,举力农、振贫穷,惠孤寡、忧罢疾……。”按:“赏有功”文殊不可通,“赏”当易为“禄”,“爵有德禄有功”相对为文。爵、禄原来是名词。爵指封建贵族的等级地位,...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博物馆收藏了不少雕漆器,现选出几件工艺价值较高的简单介绍如下: 一、雕漆“寿春”圆盒(图版十:1)。盒为圆式,朱红色,分上下两部合为一器。下部有子口,盒里面涂黑漆。整个器物外表,以雕刻精细的菱形图案作地纹,地纹上面复有浅浮雕纹饰。盖部上面正中雕刻一大“春”字,“春”字上部雕一小圆式开光,小开光内雕一寿星及松柏、蝙蝠和仙鹿等,可能是取意“福、禄、寿”之象征;“春”字左右各雕一龙纹,附于云纹之中,“春”字下面  相似文献   

14.
论粉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彩作为一种釉上彩的陶瓷装饰品种,出现于清康熙(1662~1722年)中晚期。其创烧的基础主要源自珐琅彩,可算是古代“洋为中用”的产物。在其形成、兴盛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地取代了珐琅彩,被宫廷和民间广泛使用,成为清代瓷器釉上彩装饰的一个重要品类。一“粉彩”一词的出现“粉彩”作为一种陶瓷装饰术语出现较晚,在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寂园叟所著的《陶雅》一书中才有“康熙彩硬,雍正彩软。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  相似文献   

15.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小时候,每当听到中国历史上常说的逐鹿中原,心中一直很纳闷:那到底是一头什么样的鹿,会这么吸引人,让无数豪杰竞折腰,并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与大格局?后来从事考古与研究历史,也一直想找出这头鹿,并认为这可能才是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最大的问题和发现。  相似文献   

16.
文物探源     
《文史月刊》2009,(6):F0003-F0003
景德镇窑黄地红彩百蝠图盘 这件器物是景德镇誉门为同治皇帝大婚时使用而烧制的。它内里以明黄釉为底色,上用红彩绘制出翩翩飞舞的蝙蝠,象征着“洪福齐天”。盘外壁施以白釉,上绘三组粉彩花卉,红花绿叶,分外夺目。器物内外色泽巧妙搭配,透露着一股喜气洋洋的欢庆气氛。这种色彩纷呈的纹饰和吉祥图案的大量使用,是清晚期瓷器绘画的一大特征。器底署“同治年制”红彩楷书款。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07,(5)
1.清雍正粉彩福寿双全纹盘撇口,弧壁,平底,圈足。粉彩装饰绘福寿双全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6字2行楷书款。雍正官窑制品。  相似文献   

18.
“涿鹿之战”是我国古史传说中炎黄集团与东克集团间一次著名的战争,因此多为史书所涉及。然此大战所在地之“涿鹿”,究竟相当于现在何地?古往今来,众说纷坛。本文拟就“涿鹿”古地名的地里门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识者。“涿鹿”作为古地名散见于《边周书》、《世本》、《孙股兵法》、《战国策》、《竹书纪年人《史记》、《汉书》、《帝王世纪》、《后汉书》、《水经注》、《括地志》及《读史方舆纪要》等众多古籍之中,又作“浊鹿”、“独鹿”、“蜀禄”、“林陆”及“杨陆”,可确切所指者:一为西汉时首设于上谷郡之球鹿县(…  相似文献   

19.
陈连勇  闫东梅  张迪   《中华遗产》2007,(2):150-151
粉彩,是在彩料中掺入了一种含砷的具有乳浊效果的白色彩料——“玻璃白”,有意减弱了色彩的浓艳程度,使色调更为温润柔和的彩瓷新品种。粉彩创始于清康熙晚期,鼎盛在雍正、乾隆时期。  相似文献   

20.
在菲律宾南部有一片内海叫苏禄海,苏禄海中散布着无数美丽的小岛,这便是苏禄群岛。在岛上生活着被称为“巫来由番族”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清代学者尤侗的竹枝词题名《苏禄》的诗,描述了南洋群岛中一个充满神奇的苏禄国:“蔗禄酿酒啖鱼吓,皂缦缠头水印花。采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