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雁 《炎黄春秋》2008,(7):72-79
俄国历史进程中的“新纪元”问题 1917年革命对于俄国与世界的巨大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这一过程中的关注点,不同时代的人们有不同的看法。1990年代初“剧变”发生时,由于容易理解的原因,俄国人的关注点在于“十月”,而且对“十月”的看法明显地两极化:旧体制的维护者仍然认为它是“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人类历史新纪元”,  相似文献   

2.
四十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工人阶級、革命的小資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他們是这个运动中的右翼)三部份人組成的群众性革命运动。资产阶級知識分子的代表胡适,也参加了这个运动。但胡适不仅在“五四”运动中的政治态度是相当反动的,而且事后还多方面歪曲“五四”运动的历史。本文拟就胡适歪曲“五四”运动历史这方面,予以初步清算。“五四”爱国民主运动是以中国工人阶級队伍的壮大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3.
1917年10月,俄国发生了震憾世界的革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群众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列宁指出,这次革命“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联系的革命”。研究战争对俄国—特别是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消长、阶级关系的重新组合以及整个局势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十月革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立即起来学习、宣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在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物要算李大钊和陈独秀。李大钊是中国早期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驱。从1918年以来,他连续发表文章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他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认为十月革命是“世界  相似文献   

5.
冷战起源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市历史学会和中国历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冷战起源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3月20日—21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这次会议作为“20世纪历史回顾”系列讨论会的组成部分,是继“俄国十月革命与20世纪”和“20世...  相似文献   

6.
1917年年初,被一战拖累至崩溃边缘的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与此同时,反战的情绪也在迅速蔓延.终于,在这一年的3月8日(俄历2月23日)爆发了“二月革命”,俄国人民推翻了帝制,之后诞生了一支“妇女敢死营”.  相似文献   

7.
我与先生相识,是在农历庚申年春季。我的《塞北日记》之《庚申二月三日命笔》一篇日记中有如下记载:“庚申初始……又值春光明媚,万物复甦……导师林干,调至内大,余随之而徒。”农历庚申二月,即公历1980年3月。就在这一年的初春,我读研究生的指导老师林干先生,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调至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葛新生“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1997年年会暨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0月5—9日在北京昌平举行。这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中央马列编译局世界...  相似文献   

9.
在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期间,美国的态度曾发生过极大的变化.对1905年革命,美国先是表示欢迎与支持,后又希望俄政府给予强力镇压;1917年,美国先是支持二月革命并立即承认了临时政府,后却对十月革命表现出了极度的反感与敌视.本文在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美国的俄国观、使命观及其革命观是导致它在此问题上立场变化的重要原因.19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便将俄国看做是一个与文明世界相对立的野蛮的、残暴的国家,一直期望着按照自己的模式塑造一个新的"自由的俄国",然而俄国的历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塑造一个美国式的俄国,仅仅是美国人关于俄国的一厢情愿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一战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和布尔什维克党对工人阶级的成功发动,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经济究竟处于何种水平,特别是农业经济居于何种地位,人们所知不多。这实际上已经障碍了人们对十月革命前因后果的深层探讨。 研究十月革命前俄国农业经济状况,把握地主经济又是个关键。因为地主经济在当时俄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中国工人阶級的成長壯大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巨大影响,使中国革命进入到新的更高阶段。在此新的历史条件下,1919年中国爆發了五四运动,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因为是在新的国內和国际条件下發动起来的,正如毛主席所說:“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發生的。”所以無論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中国近代的一切革命,它帶着辛亥革命所未有的姿态,展开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爭。这是一个徹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2.
余绳武主编的《沙俄侵华史》第四卷(上、下册)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卷全面阐述了自1895年沙俄策划“干涉还辽”,至1917年罗曼诺夫王朝覆亡这一帝国主义时期沙俄侵华的历史,并扼要叙述了“十月革命”后沙俄残余势力在中国的侵略活动,共60万言。19世纪末沙俄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在侵华活动中,它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既争夺,又勾结,远东国际关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该卷对帝国主义时期的俄国的对华政策和错综复杂的远东国际关系作  相似文献   

13.
70年前的11月7日,俄国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在以列宁为领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高举无产阶级革命的大旗,发动了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俄历10月25日),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继十月革命之后,德国于1918年爆发了十一月革命。1919年3月,匈牙利的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这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风暴中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4.
1917年俄国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接踵而来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东铁路附属地的影响甚大。其突出的事实是,在哈尔滨的俄人中间出现了不同的政治派别和组织。有的被资产阶级控制,有的是由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还有的被以霍尔瓦特为首的沙俄残余势力所操纵。这些派别和组织为了夺取中东铁路的行政权,展开了激烈、复杂的斗争。这场斗争,最后以激进派军队被中国政府解除武装押送出境而告结束。本文根据中国的档案资料和俄、日的有关著述,试图对这一复杂的斗争过程作一剖析。一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消息传到哈尔滨之后,俄人无不欢欣鼓舞。他们天真地相信资产  相似文献   

15.
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爆发以后,沙皇政府被迫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俄国政体发生了由“由无限专制制度到改行君主立宪”的演进。在探讨这一时期国家制度的变化时,国家杜马的性质尤为引人注目。苏联学者或是认为,据十月十七日诏书建立的国家杜马没有立法权,只是专制制度的附属物;或是认为,它是用伪立宪形式掩盖专制制度的立法咨议机构;个别  相似文献   

16.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是,对这次革命的前提是否已经成熟等诸问题,世界各国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仍持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大体上看,苏联史学家代表了一派观点,他们认为,革命前的俄国,就其“主要阶级力量和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是同“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二十世纪初,俄国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因此,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是俄国社会“合乎规律  相似文献   

17.
1917年俄国革命的政治结果——布尔什维克党掌握政权,是74年苏维埃时代的历史开端.了解和认识这场革命,是我们理解和评论苏维埃时代历史的逻辑起点. 20世纪末以来,俄罗斯史学界对俄国革命史的研究在选题、方法、史料、观点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同时不断有新资料被发掘和公布,从更多侧面重现了1917年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主要政治组织和关键人物的思想和活动,为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提供了条件.美欧学者对俄国革命史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受到西方历史学总体发展趋势的影响,出现了一些研究革命时期社会心理和群众精神状态、各社会群体的经济状况和日常生活、俄国革命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论著.  相似文献   

18.
多维视野中的"革命"--西方"革命学"研究历程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泽壮 《史学月刊》2005,127(4):85-95
20世纪的西方学术在融合和分化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西方现实需要的强大推动下,兴起了众多交叉学科和研究领域。如“现代化”理论一样,“革命”也是西方学者多角度、多层面地加以探讨的活跃领域之一。西方学者真正以比较客观、公正的态度研究“革命”是自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迄今为止大致经历自然史阶段、一般理论、结构—功能理论和行为主义革命理论等四个阶段。其研究方法和取向各不相同,反映了西方“革命”研究的多维视野。  相似文献   

19.
周厚琴 《史学理论研究》2020,(2):125-138,16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界开始反思20世纪初的革命,在深化对17世纪初大动乱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以“动乱”取代“革命”的话语,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构建以“动乱—帝国”为模型的俄国国家系统性危机理论体系的动乱学研究范式。该范式强调,17世纪初、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发生的历史事件是俄国国家制度的三次系统性危机(即动乱),前两次危机都以建立帝国而结束,俄国历史在“动乱—帝国”的周期性节律中循环。动乱学的提出,是21世纪“俄罗斯学”和“帝国学”研究热潮下的产物,也是一部分俄国学者对当前俄罗斯向何处去的一种回答。但作为建构一门新学科的尝试,其学科体系尚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究竟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为主要呢?还是当时俄国是帝国主义一个薄弱环节为主要呢? (内黄一中王光问)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七章第六节对于俄国十月社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有较详细的分析,在那个分析的五条中,我们可以看出,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应该是胜利的主要原因,第一条指出革命对象——资产阶级——力量较为薄弱,第五条指出十月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大战正酣的有利国际环境下开始的,这两种情况只是大大促进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至于其他三条——领导革命的是俄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