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古发掘证实,以实用为目的而产生的瓦当,在我国西周时期就被用于建筑物上。战国至秦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建筑物的增加,瓦当的数量和种类激增,这是使用瓦当的鼎盛时期。秦汉瓦当实用美观,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相似文献   

2.
瓦当是中国古典建筑物上一种特有的装饰物,俗称瓦头,即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主要起着避护屋檐、防止风雨侵蚀、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当然,瓦当上的图文也极具装饰效果,具有美化建筑物的作用。由于既实用又美观,所以千百年来瓦当已成为我国古代建筑材料中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3.
在秦国近六百年的历史上,先后建有八座都邑,雍城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座,它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今陕西省凤翔县城南。秦自德公元年至献公二年(公元前677年—公元前383年)在此建都,历时294年,是秦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座都城,先后有十九位国君在此征战经营,逐渐确立了雍城作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地位,为秦争霸中原及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浅谈秦汉十二字瓦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秦汉十二字瓦当杨平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秦阿房宫、汉长安城都是千古留名的著名建筑。宫殿群建筑在秦汉时期已进入了土木结构建筑的鼎盛时期。随之秦汉两代广筑宫寝庙宇,瓦当的使用也达到了鼎盛阶段。本文仅就精美古拙的十二字瓦当略谈...  相似文献   

5.
芦建华 《文博》2001,(6):34-36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保护屋顶的椽头免受风雨的侵蚀,从而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因瓦当在建筑中一般处在明显的受光位置,所以古代的建筑艺师们就在瓦当上施以各种各样的图象、图案或文字,在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内涵。本文主要对秦汉时  相似文献   

6.
秦砖汉瓦历来为考古学家和文物爱好者惜为珍品。我的老师、已故的陈直教授曾介绍过,一品瓦当在清时可卖到二三两甚至二三十两银子。一九四○年,每瓦卖二三元到二三十元银元。可见其为世人所珍重。不过,能用银子买实物的人究属少数,多数人还是千方百计地找一些瓦当拓片保存起来,  相似文献   

7.
凤翔县长青乡孙家南头村,位于秦都雍城城址区西南远郊,距雍城约20公里。该村位于古代千水东岸,崖背分布着一处约两万平方米的秦汉宫殿建筑遗址,现为凤翔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有关专家考证,此遗址当为战国时期秦国的一处远郊离宫别馆所在地,秦惠公所建的蕲年宫当在此处。这里发现的“蕲年宫当”可以佐证。多年来,随着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用土取土,遗址内时有秦汉瓦当和其它文物被发现。1992年  相似文献   

8.
秦汉文字瓦当当面结构形式,主要承继于战国图案及图像瓦当,而变化更富,主要有无界格式、十字四分式、×形四分式等多种。秦汉匠师们,灵活运用文字、纹饰、图像以及当心凸堆、界格、线栏诸因素,大胆创新,巧思迭出,依据均齐与平衡、动与静、统一与变化等形式法则,创造出千姿百态、丰美瑰奇的文字瓦当,并对后世瓦当及形式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苗健 《新疆钱币》2002,(3):27-29
秦汉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化的演变有着重大影响。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的局面,开始创建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并实施中央集权体制;西汉加以巩固和发展;新莽和东汉渐次削弱而趋向割据。为了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秦汉王朝采取过许多政策措施,在货币方面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白冬梅 《文博》2008,(1):72-74
西汉是继秦以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发达的封建王朝,西汉的十一个皇帝的陵墓,除文帝霸陵和宣帝的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东的白鹿原及南郊的少陵塬上外,其余九位呈一字形排开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  相似文献   

11.
在秦汉史研究中,物价问题很早就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南宋时期的王桥是较早关注秦汉物价问题的学者,他在《野客丛书》卷三中依据文献资料,对汉代的酒价、田亩价、米价、金价进行了探讨。清代学者王鸣盛也注意到汉代的米价问题(《十七史商榷》卷十二)。  相似文献   

12.
王秀琴 《沧桑》2012,(3):19-21
帝王巡游是在政权范围内和完整领土上所产生的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巡狩。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巡狩发展到秦汉时期,已经赋予了新的内容,不仅有"巡",而且有"游"。  相似文献   

13.
王子今 《文博》2013,(6):23-26
武关道是联系秦楚的交通要道。商鞅封地在这条道路上楚怀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以及商鞅、张仪、周亚夫等都曾行经此道,完成了重要的历史表演。陕西丹凤武关镇出土"武候"瓦当和有"武"字戳印的板瓦,是有助于明确战国秦汉武关位置的重要文物资料。而武关道的走向,也因此得以明朗。  相似文献   

14.
15.
北魏太官粮窖遗址^[1]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操场城北街东侧,遗址北距大同火车站约1200米,西南150米为大同操场城北魏一号遗址^[2]。2007年夏秋两季,在该地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大同市考古研究所组成省市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0月25—28日,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主办的"秦汉思想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在苏州大学召开。来自3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50余名专家莅会,收到论文30余篇,兹综述如下。一、从历史变迁的视角讨论思想演变的必然性。晋文《古今之辨与"焚书坑儒"的悲剧》通过考察秦代思想演变的历程,认为秦统一思想是历史的必然,指出"焚书坑儒"是两种政治体制选择长期争执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结果。赵国华《论刘邦  相似文献   

17.
砖头瓦块,本来是极其寻常的建筑材料,然而就在我国,经过匠师的勤劳智慧的创造,却列入艺林,成为陶器工艺门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中国瓦当,起源于战国,汉代达到鼎盛时期。中国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四川等省。瓦当分为画像瓦当、文字瓦当、文字兼画像瓦当三种。近几十年来,四川陆续出土、收集了一批汉代瓦当。四川汉代画像瓦当  相似文献   

18.
中山国是我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一个“千乘之国”,其地域在今河北省中部的石家庄地区。中山国的统治者是白狄鲜虞族,是一个长期生活下太行山的山地民族,因此对山很是崇拜。中山王用大型山字形铜礼器作为王仪,在宫殿瓦顶上砌筑山字形脊瓦和山峰形瓦钉帽饰等以示崇山。中山国之所以称之为“中山”是因“城中有山,故曰中山”,所以“山”字形铜礼器可为国之象征和王权之象征。鲜虞中山由于长期生活于山区,故对于山区中一些常见动物的形象和山峰及山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也反映在其生活中,甚至反映在一些瓦当饰面的造型中。中山国的瓦当目前仅出土于它的后期都城——灵寿城的各遗址中,从考古发掘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温州辖区内陆续发现了一批又一批印制有戏曲人物、传奇故事的瓦当。这些瓦当除部分从明清古建筑遗址挖掘到外,还有相当数量至今残留在晚清旧民居及古宗祠、庙宇、戏台、路亭等建筑物檐头。  相似文献   

20.
秦都咸阳瓦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都咸阳宫殿遗址中,出土了大批瓦当,它是秦文化遗存之一,对研究秦代的建筑和雕刻、绘画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这批瓦当,有半圆形瓦当和圆形瓦当,有素面的和有纹饰的,其中以圆形带纹饰的为最多,半圆素面和圆形素面数量很少,仅有几件。素面瓦当从春秋到汉代,一直沿用。在咸阳汉代陵墓中也有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