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世纪二十年代,是梁启超先生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在这十年中,他与一个人交往特别深,两人之关系非同一般,可谓情深义笃。这个人便是余绍宋。余绍宋(1883—1949)号越(樾)园,别署寒柯,浙江龙游人,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在方志学、书画创作及理论方面都有建树。本文根据有关史料,就梁启超为《龙游县志》作序、聘请余绍宋任司法储才馆教学长、向余学书法、余为梁作画等,略加陈述,权作存史。  相似文献   

2.
木铎 《古今谈》2005,(2):26-27
6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生死考验,对于当时的许多文人来说,能否保持民族气节,也就成了自己人生取舍的试金石。1942年的4月,余绍宋先生就经历了一次生与死、荣与辱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4.
5.
余绍宋为近代著名方志学家,由他主修的民国《龙游县志》和《浙江通志》在中国方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梁启超先生对民国《龙游县志》推崇备至,在其所撰《龙游县志》序中,将余绍宋与章学诚相提并论。本文对余绍宋先生与方志学的渊源,并对其在民国《龙游县志》学术成就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是清末维新运动中的一位重要领袖人物,也是一位较早而又较系统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学说的“先进的中国人”。戊戌政变之际,他因积极参加变法活动,遭受革职处分,从此息影政坛。但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并未止息自己的政治生命,他密切地注视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冷静地进行思考。1902年,他  相似文献   

7.
猴语知音     
《山茶》2009,(1):25-25
川金丝猴非常机警和敏感,人类很难接近。但这对湖北神农架保护区的杨敬元研究员来说不是问题。他是一位真正的”猴语者”。他只要呼唤几声,密林中的猴群便会闻声而来。“我第一次听到金丝猴的叫声.就想它们应该有自己的语言。”杨敬元说。每次杨敬元在野外跟踪观察金丝猴.只要能清楚辨别猴群中发声者、接受者以及当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情景,他就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8.
知音之交     
"人之相交,贵在知心",知心朋友又称为"知音"。知音是人生的至宝,人生能够得一知音,至乐也。有的人苦于一生无法遇到知音;有的人把酒肉朋友当成暂时的知音;也有的人因为臭味相投,成为不正的知音。知音之交,要能相互勉励,相互体谅,相互了解。只是这样的知音,只能说"可遇不可求"。兹将知音的种类,略述如下:一、思想共同的知音:酒肉朋友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而真正的知音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两位楚人先辈之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古琴遇知音     
宋梅 《神州》2011,(16):106
古琴又名瑶琴、七弦琴,上古伏羲氏所制。古琴是我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历史最悠久的古典雅乐。可由于古琴的深涩高古,难以被一般人接受,在我国濒于失传,几乎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古琴是由丝木做成,七根弦,着深红色漆,1米3长,一头宽一头窄。如放之林  相似文献   

11.
做读者知音     
《安徽钱币》2008,(2):31
  相似文献   

12.
视线 《旅游纵览》2007,(7):9-11
<正>很早以前我就喜欢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有机会来到了武汉,最先想到的就是去古琴台看看,也是圆了我多年来的梦,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拍下了这组照片。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代史上蜚声中外的学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广东新会县人氏。他自幼聪慧,才智过人,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有1400多万字作传世。他的一生趣闻轶事极多,这里介绍几则以飨读。  相似文献   

14.
晚年钱钟书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一代国学大师钱钟书在初冬的寒风中悄然病逝。他病逝的次日,新华社发了一个通稿,内中透露一个外界鲜知的信息:“江泽民总书记在12月19日晚,钱钟书先生逝世不久,亲自给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钟书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希望杨绛先生保重身体。  相似文献   

15.
晚年许世友     
李文卿 《文史天地》2002,(12):57-57
南线自卫反击作战结束的时候,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受命调任军委常委。但他以身体不好为由,向中央提出不再工作,也不进北京;又因不适应广州的潮湿气候,他要求回南京休息养病。中央批复同意。  相似文献   

16.
晚年康有为     
康有为晚年有印一方,为吴昌硕所篆,朱文小字,常常把玩不已,其文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遍游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几概括自己一生经历。海外倦游归来,中国政治舞台上又有了他“保皇复辟”的身影。1917年康有为与张勋共同“丁丑复辟”成功,一时间南北将帅、朝野名流,几皆唯康南海马首是瞻。当时他在上海常驻“辛家花园”,颇类似于总理内阁之所在,天下之人率奔集于此,受其指挥。  相似文献   

17.
晚年毛泽东     
正从“九一三”事件到病逝,毛泽东度过了他一生的最后五年。与“九一三”事件之前相比,毛泽东的身体和心理发生了极大变化。1972年2月一场大病后,他的身体就每况愈下,疾病缠身,听力、视力变弱,连站立都逐渐困难。与身体状况变化相比,毛泽东的情绪变化复杂一些,有起有伏。在这样一种身心状态中,毛泽东度过了他最  相似文献   

18.
晚年任仲夷     
2005年11月21日,91岁的中共元老任仲夷,落下人生帷幕,遗体在广州火化。灵堂就设在他平日所用的书房里。这是他的遗愿,不张扬,不铺张。任仲夷静静地走了。从他15日病重起,海内外媒体便对他进行了持续的报道,称赞其功勋,追忆其生平。数以万计的网民则在各自钟情的论坛上留下了思念之情。人们思念他,因为他是广东思想解放“闸门”的开启者,是改革开放之初关键时刻的引领者,是因为“这位先锋与长者的身上,有我们不可遗忘的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19.
正俞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楚国人,在晋国为高官,称"上大夫"。一个中秋佳节的夜晚,偶遇一位年轻的樵夫偷听他的演奏,便有意考考他。俞伯牙抬头望见了高山,就在琴声里表现出山的雄伟高峻,樵夫听了,马上说:"巍巍乎意在高山!"俞伯牙又面对江水,在琴声里表现了江水的汹涌奔流,樵夫听了,说道:"荡荡乎志在流水!"俞伯牙大喜过望,说:"你可真是我难得的知音啊!"  相似文献   

20.
陶铸是创建新中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对知识分子的觉悟厚谊感人至深。谨以此文纪念陶铸同志百年诞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