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时京口(镇江)副都统海龄,在1842年7月英军七千犯镇江时,统帅清兵殊死抵抗,歼敌300余人.此役是近代以来英国侵略者遭受打击最重的一次.恩格斯评价说:“如果英国侵略者都遭受这样抵抗的话,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城破后,海龄和大部分官兵以身殉国.海龄是怎样死的?史学家历来众说纷纭,有必要作一考辨.关于海龄之死,史学界说法不统一的原因,是业源于六种不同的史料记载。《道光洋艘征抚记》载:“英军佯攻北门,暗地从西南架梯登城.入城后,先焚烧满营,混战中,海龄为乱兵杀害”。  相似文献   

2.
1840年,英国侵略军发动了一场“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从广州开始,一路攻陷定海、镇海,封锁长江口,攻打镇江城,但在镇江却遭到了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发生了镇江战役。京口(今江苏镇江),副都统海龄作为战役的指挥者活动复杂,从而引起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认为海龄“是个愚昧顽固的种族主义者”;有人则认为他是“抵抗派”;也有人盛赞其“爱国主义的行动”,是民族英雄。本人认为,客观公正地评价鸦片战争中的海龄,不能简单地定论,而应该从镇江战役期前期、镇江战役初中期和战后期三个阶段对其表现具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开端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1839年9月九龙之战为鸦片战争开端”说,另一种是“1840年6月,英军来华入侵广东是鸦片战争开端”说。笔者以为把开端界定于九龙之战和进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从鸦片战争的实际进程、英军侵华战略目标以及定海之战的性质及影响等方面谈些看法,认为1840年7月5日英军进攻浙江定海是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的标志,是鸦片战争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美国文化中心古城——波士顿,被称为“自由的摇篮”。在美国历史上有着光辉的记录。1775年4月19日,波士顿人民与英军发生冲突,打败了英军。5月10日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织“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  相似文献   

5.
1948年中期,国民党《中央日报》发动了一场对《大公报》气势汹汹的围攻,对《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进行公开叫骂,并且罗织了种种“罪状”。要害之一,认为《大公报》发动了“反美扶日”运动。1948年7月19日,南京《中央日报》发表了题为《王芸生之第三查》的社论,它说:“……第二查,查出1947年3月以后到今,王芸生君以《大公报》贡献于反美扶日运动。”国民党把国统区内一浪高过一浪的“反美扶日”运动的所谓“罪状”,归咎于是受《大公报》“煽动”。当然这也言过其实。不过,抗战后《大公报》在这个问题上,确实作了许多如实报道,并且还作了许多实事求是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几百年来,大约因了小说《三国演义》的关系,曹操被诬为“篡逆者”,以致于他在戏曲中的形像都是“白脸奸臣”,而实际上正如《三国志》作者陈寿和郭沫若先生所言,他是一位“超世之杰”。他在《度关山》一诗中说:“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认为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俭朴是公认的美德。他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一生一贯奉行的准则,并专门为此颁布了《内戒令》。  相似文献   

7.
千百年来,曹操曾被一些封建卫道士诬为“篡逆者”,以至于他在许多戏剧中的形象都是“白脸奸臣”,而实际上正如《三国志》作者陈寿和现代史学大家郭沫若先生所言,他是一位“超世之杰”。在《度关山》一诗中,曹操说:“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认为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俭朴是公认的美德。他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相似文献   

8.
王开玺 《史学月刊》2003,(7):126-128
1846年4月4日中英在虎门签订的《英军退还丹山条约》规定:“英军退还舟山后,大清大皇帝永不以舟山等岛给他国。”在此,英国不仅开西方列强在华提出势力范围要求之先河,甚至是西方列强关于划分势力范围要求的最初表述(据《辞海》解释:“势力范围”是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一种掠夺形式,“最初见于欧洲列强瓜分非  相似文献   

9.
在学术界讨论唐玄宗李隆基由一个英明之主而晚年致昏的原因时,宋代文人认为是打马球搅昏了他的头脑。名画家李公麟画了一幅《明皇击鞠图》。诗人晁说之在画上题了一首诗:“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龄已老韩休死,明日无复谏疏来。”李隆基确实是喜爱打马球,...  相似文献   

10.
2000年7月28日,《中国楹联报》刊登了湖南唐贻棣先生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考辨》一文,他根据《新编曲靖风物志》中的《曲靖孙髯翁与昆明大观楼长联》一节,加以摘要介绍说:该书“首次披露此联作者为曲靖孙髯翁”,并认为“否定长联为昆明孙髯所作依据充足,应当成立。”其实,这一观点已提出来十余年了,1987年6月6日《云南日报》就曾刊出过曲靖赵宏逵先生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质  相似文献   

11.
读了《胡适传》作者白吉菴同志的《关于胡适父亲之死——敬答许全兴同志》(刊《光明日报》1986年12月16日第2版)一文,很感兴趣。白文说明他之所以把胡传写成“在台湾为了抵抗日军的侵略而战死沙场”,乃根据石原皋《闲话胡适》一书中所述的胡适家乡的口碑材料,“是吸收研究新成果”。据白文介绍,此说很快传到海外,并产生反响,连美国研究胡适的专家唐德刚先生也认为“这一消息,真实性很大”。甚至断  相似文献   

12.
黎平 《炎黄春秋》2001,(8):58-58
最近读《炎黄黄春》第7期周而复同志为纪念党的诞生而写的关于一大的文章,其中对于一大闭会日期,周老认定为7月31日。这点,似乎尚可斟酌。 董必武是一大代表,他在1929年12月对日写给何叔衡的信中,说在李汉俊家出事后,“隔了一日,我们到嘉兴东湖(应为南湖)船上,将会开完”。这是离1921年时间距离较近的回忆。张国焘是会议主席,1971年他在《我的回忆》中也说,“第二天停会”,“另觅开会地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则认为,“闭幕日期是八月一日或二日”(《中共党史大事年表》第11页)。据当时具体操办人李…  相似文献   

13.
任建树同志的《陈独秀字号笔名化名考释》,(本刊86年第4期,以下简称《考释》)是一篇学术价值较高的文章。我曾多次认真研读,在感到获益良多的同时,也觉得其中有某些不足之处。今不揣浅陋,试言于下: 一、《考释》说:“顽石,陈独秀变成托派以后的笔名”。此说误。诚然,陈独秀在变成托派以后是使用过这个笔名,如1932年1月6日,他在他和刘仁静主编的《热潮》杂志第6期上发表的《中国民众应该怎样救国即自救》一文的署名就是“顽石”。但早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他就已使用这一笔名,如1911年5月,他在《留日女学会杂志》第一号上发表《女学之必要》以及同年6月在《时事新报月刊》第一号上发表《禁米之必要》,署名都是“顽石”。  相似文献   

14.
《光明日报》1988年7月26日发表史国藩《关于孔夫子对待经商的态度》文,认为:5年前(木巳)人在该报上所发的《读书人不要染上市侩气》中,“引用‘赐不受命,而货殖焉’来说明孔夫子不满意子贡经商一例,似乎不妥”。又从这一事例论起,连举两例,得出结论是:“说明孔夫子是同情经商的。” 所举一、二两例都出自《论语》,一是《先进》篇的“赐不受命,而货殖焉,镱则屡中”。说,“显然,这是孔夫子对端木赐善于经商表示赞赏。”二是《子罕》篇的:“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韞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说:“这是孔夫子对商品买卖感兴趣的一种乐观自豪表现。”尽管不免有拔高之嫌,但总还是有所依据的,而第3例所举《孔子家语》中的“置六关”,是应加以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1904年9月7日,在英国侵略军的大炮和200名英军士兵枪口之下,随英军侵入西藏的英印政府政务司荣赫鹏上校等人和西藏地方政府摄政、甘丹赤巴洛桑坚赞、噶伦、三大寺代表、官员会议代表在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签订了《拉萨条约》。夏格巴·旺曲德典认为这是“英藏在拉萨达成友好和谅解,直接签订了条约,很明显是承认了西藏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是王稼祥同志为纪念我党诞生二十二周年和抗战六周年而撰写的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章,发表于1943年7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上。胡耀邦同志在《深切地纪念王稼祥同志》一文中指出:“在这篇文章中,他初步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他是我们党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第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一朱元璋集历代帝王之大成,几乎无所不能,为巩固朱家皇朝也几乎无所不用。音乐,也是他手中的一个统治工具。《明史》上说:“太祖克金陵即立典乐官,明年置雅乐,以供郊社之祭”。朱元璋克金陵在元至正十六年,其时距明朝建立还有十余年时间。《续文献通考》的作者认为,初克金陵一两年内即忙于设礼官是不可能的,《明书》上说立典乐官在“乙巳九月”(至正二十五年,1365),其时大业已定,制礼作乐,便在情理之中了。朱元璋多少懂得一点音乐,这大约与他做过和尚有关。他曾下令从道童中选拔俊秀  相似文献   

18.
《辞海》1986年版本说:“杨一清……明镇江丹徒人(今属江苏镇江市)”。1988年昆明市参事室陈赓雅先生在《春城晚报》撰揭披此说纯属一误。  相似文献   

19.
1840年,英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两年中,英军舰队先后侵占广东虎门、福建厦门和浙江定海、宁波等地。英国侵略者意识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当时中国经济发达、财政收入之重要地区,南京是当时中国的咽喉要害,只要攻占南京,清政府就会迅速屈服。于是,在1842年6月13日,英军发动了所谓的“扬子江战役”,向长江下游的江苏各地发动进攻,于1842年8月5日开抵南京,进行威胁讹诈,迫使清政府于8月29日签订了不平等《南京条约》。  相似文献   

20.
1842年6月,英国侵略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攻陷吴淞炮台后溯江而上,7月13日大举进攻镇江,妄图切断大江南北漕运,陷中国经济于瘫痪,迫使清政府乞降求和。在强敌进攻面前,京口副都统海龄率领以青州兵为骨干的镇江守军奋起反抗,重创敌人。当7月21日城被攻破后,镇江军民又与敌军寸土必争,血战街巷。镇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