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学精粹     
正于沛:《历史真理的认识和判断———从历史认识的阐释性谈起》(《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8年第1期)历史流动地存在于人们永不间断的理解和阐释中,"历史"是被阐释的历史。历史实际、历史文献、历史认识者是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的"三极",缺一不可。因此,历史研究是在认识论的范畴和认识论的意义上展开的,历史认识是具有  相似文献   

2.
傅璐璐 《风景名胜》2021,(6):0266-0267
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透过饮食习俗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与生活习惯,而它的变迁也是时代变化的结果。随着农业的发展,韩国人形成了以大米等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习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在近代以来,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食品种类更加丰富多彩,饮食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当代人能否写当代史,对此有一种议论:"当代人没法写当代史,只有留给后人去写。"这种说法相当流行。如果说这种看法一点根据都没有,那也难说通。它确实有几条理由:有些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时间相隔得久些,反倒看得更清楚些;有些重要史料,常常在以后的日子里陆续发现或公布,当时人未必都能看到;人们对历史也不断会有新的认识;而讲的更多的是,当代人写当代史总难免遇到一些忌讳,有的事一时还不便在历史论著中都公开地发表。这些都是事实,套用一句常用的词,对当代的历史研究者说来,这也是一种"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郭小凌 《世界历史》2007,(5):128-131
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与古代史研究的关系?可以用古希腊人的两句话来概括,这就是"认识你自己"和"过犹不及".后现代主义是人类自我认识的无尽过程中的一段小小的插曲,它揭示了人类在认识自己过程中的自身局限性,比如在历史学中,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过去与历史作品之间的间接关系,语言的相对独立性,历史话语与表象中的权力因素,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文本)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成分,即具有与文学相同的"诗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观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是非基督教的伦理文化,它表现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政治伦理和哲学思想之中;中国的宗教也是非神学的,是与之无关的道德实践伦理.  相似文献   

6.
《文物》1973,(1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编辑的科学普及刊物《化石》已经出版。它是向广大工农兵,革命干部,地质、博物工作者和青少年介绍文字岀现以前的生物和人类的历史,以阐明整个自然界"是在永恒地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以及"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这一学科中的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华夏地理》2002,(7):2-3
当<人民公社备忘录>的稿件最后编辑完成的时候,2002年的春节也将到来了.整整20年前,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按理想蓝图有计划地改造农村社会的尝试悲壮地结束了.公社的故事绝大多数中国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但是,许许多多的人却不愿意再回首--因为它太沉重!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与史学观念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不仅改变着当代生活,也在记录和创造着历史;它不仅改变了史学研究方式,也影响和改变着史学家。史学家不仅在文献和文物中研究历史,更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感悟历史,因为昨天的生活就是今天的历史。显然,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史学家的历史感受,这种感受必然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在他们的作品中反映出来。本刊特邀请了几位学者笔谈互联网对史学观念的影响,希望学界更多地关注这个正在影响和促进史学变革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关于历史哲学两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说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里有一个题铭:“认识你自己”。千百年来,人一直在努力认识自己,只要人还存在,这种努力大概还会继续下去。 认识自己,不仅是认识人的现状,而且要认识人的过去和可能的未来。历史是人创造的,认识历史也就是去认识自己。为什么历史这样地发展?怎样去理解历史的意义?历史向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之管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历史是指已经过去的事物与现象,是客观世界以往的发展过程。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学是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了解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路径。重视历史,必须进行历史学探究。而历史学探究又是一项综合工程,其中包括:取材、分析、形成思想、得出结论等系列过程。这一过程与科学的研究过程完全吻合。所谓历史学并非科学且"无用"的观点是站不住的。  相似文献   

11.
正欲吐新翠,必有旧芳。只有不忘记历史的人,才能在历史的基石上铸就新的辉煌。习近平讲:"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来路,美丽的筑城硕果累累。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仅10亿余元,飙升  相似文献   

12.
<正>个人、社会、机构、规则、民族、国家等等,每一种在历史中生成并于现在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历史性。一切事物的历史性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历史性。~((1))对历史的更好理解是人更好地认识世界的一种必要基础,最终服务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此而言,历史研究确实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国际关系研究同样基于历史理解。在近代史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两种史学意义体系,即科学理性体系和历史理性体系,它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报效祖国,拿什么报效?既靠知识才干,也靠生命的光和热!由新华社编发的"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在各大报刊出,它是一份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材,是一座高入云天的革命历史丰碑,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怀着敬畏之心细读英雄谱,我看到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在那个黑云压城的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以坚定的信仰投身革命,以大无畏精神出生入死,以慷慨从容之浩然正气献身革命,谱写了一曲曲义薄云天的英雄壮歌,叫人感佩,令人崇敬。  相似文献   

14.
《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国公报》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对战争进行报道、评论最具影响的刊物,它自身也因此名声鹊起。但其报道、评论,是非参半,真伪互见。就其以英美在远东的利益为价值取向,不惜混淆是非,为日本侵略张目而言,它是应当受到谴责的;但是,当它以较为客观的立场比较中日,尖锐地指陈中国致败的深层原因,并从中引出教训来,疾呼清政府幡然改过,革故鼎新时,显然又具有合理性。此种是非真伪的互见,也决定了《万国公报》的宣传得失两分。战后清政府亲俄,既反映了英美远东利益的受损,也说明了《万国公报》前一取向的失败;而此时勃然兴起的康梁维新派,视《万国公报》为启蒙的教科书,并对李提摩太诸人深抱希望,则反映其后一取向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历史是多样性的统一。《万国公报》的这种两面性说明,林乐知诸人终究无法超越自己毕竟代表本国殖民主义利益的局限;但是,于其关于热爱中国的表白,不可轻信,却也无需苛求。  相似文献   

15.
"究天人之际"与"通古今之变"是汉代历史理论的两大重要问题,前者是讲变动原因,后者说的是变化法则。关于社会历史变动因素,两汉史学家与思想家努力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既有具体的历史记述,又有抽象的历史阐释;既考察社会历史变动之因,又探索个人命运的复杂变化因素;在争辩的天人关系思想下,更突出人在历史变动中的主体地位与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天地人参合的理论特色。这些认识推动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两汉史学。  相似文献   

16.
侨批又称番批,就是指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寄回母国,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的汇款。作为一种行业,它是出国谋生的华侨寄回家乡赡养胞亲和粜报平安的一种“银信合封”,即所渭“汇款家书连襟”的民间寄汇;作为一种化,侨批却是一种以以金融流变为内核,以人递播为外象,心心交感为纽带,以商业贸易为载体综合性、流动型化形态。关于侨批的学术价值,国学大师饶宗熙教授曾说过“侨批等于徽州契约,可以和它相媲美”。侨批相关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化的发展变化情况或多或少地反映在批封或侨信里,是我们研究华侨、侨乡、我国及东南亚的政治、经济、化的重要史料,是亟待开发“富矿”。  相似文献   

17.
史海波 《史学集刊》2005,51(4):64-69
古代埃及人认为,世界在创建之初创世之神就创建了神圣的宇宙秩序——玛特,它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它是一种抽象的观念,是我们理解古代埃及人思想特征的关键所在。以玛特观念为基础,古代埃及人形成了朦胧状态的历史意识,包括神人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模式、创世与王权、历史的作用等。古代埃及人正是以此为基础认识过去,发现人类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说中,人类的天空是盘古用斧子劈开的;科学家说,地球的天空是宇宙裂变形成的。每个地方,每个领域,乃至每个人都有一方土地,一方天空。他们的天空是谁打开的?是他们自己,历史靠他们自己书写,奇迹靠他们自己创造。“神舟五号”把杨利伟送入太空,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仰视这方天空;华夏儿女战胜非典,让全球人民向往九州这方净土! 健康人的天空是自己打开的,那么,生活中,残疾人的天空是谁打开的呢?靠父母亲属?靠老师朋友?还是靠上帝佛祖?都不是!我认为残疾人的天空也是靠他们自己打开的。 2003年9月,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南京举  相似文献   

19.
16—19世纪,葡萄牙人在赞比西河地带活动,通过普拉佐的形式维持自己的存在。赞比西普拉佐的兴起催生了一个被称作"奇孔达人"的武装奴隶阶层,他们在普拉佐中担当重要角色,维护普拉佐的内部稳定、对外安全,为普拉佐领主创造和积累财富。普拉佐衰亡后,奇孔达人分散到不同的地区,有的建立新的政权组织,有的四处流动,有的融入其他非洲人族群。通过对奇孔达人的论述,本文提出了"非洲流动武装"的概念,指出流动武装现象在非洲历史上长期存在,在当前也未绝迹。所以,应从历史的高度和深度对当前非洲存在的流动武装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20.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沟壑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黄土高原的沟壑选在历史时期以前早已有之。进入历史时期,仍在不断继续形成和发展。迄至现在,陇东、陕北和晋西北等处已经成为沟壑纵横交错的地区。其它各地区也都或多或少有过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