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环境史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了解当今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透过时间纵深查问病根病史,为理性认识和妥善应对生态危机提供历史借鉴;其根本任务则是揭示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相互影响、彼此因应和协同演变的历史过程、机制和规律,探寻合理、永续的“生生之道”。中国环境史研究致力于论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自然根基,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要和内生动力,并为共同应对全球环境危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东方智慧。目前其理论方法尚未成熟,实证研究仍多空缺,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按】近代以来,铁路、轮船、电信邮政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兴起,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转型乃至对外交流的开展,都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无疑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往,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少,近年来,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的研究异军突起,方兴未艾。随着研究视野的拓展及方法论的变革,在坚持强调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掠夺、主权  相似文献   

3.
关于近代中国外债史研究对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近代中国外债史研究对象的若干思考吴景平外债问题,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业已出版的有关著作中,无论是带通史性质的《中国近代史》①、《中华民国史》(多卷本)②,还是有关经济、财政、外交、社会等专史类著作,对外债问题均有专门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虽取得长足进展,但对其理论问题尚乏充分讨论。这一状况,非常不利于研究的持久深入。为了推进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理论思考,我们邀请六位教授,就相关问题发表各自的高见。郑师渠认为:要正确解读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必须进一步超越既有的定势思维,将之置于欧战前后现代思潮变动的大视野下考察,引入反省现代性思潮这一新的视角,把握现代性与反省现代性的搏击与统一,才能得出更合乎历史实际的认识。史革新认为:在近代中国新文化理论诸说中,近代文明观是形成较早的文化理论学说,它固然有对传统文化观念的继承,但更主要的是对输入于欧美、日本的文明观的吸收,实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郑大华认为:加强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之互动关系的研究,对于深化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社会变迁引起文化转型,并决定着文化转型的性质和速率,而文化转型又对社会变迁有着重要影响,有时还为下一步的社会变迁制造或提供思想前提。黄兴涛认为:文化史研究由三个层面组成,一是文化人物、事件、各文化分支门类自身一般状况的研究;二是多种文化因素整合而成的"文化现象"的发现和阐释;三是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等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尤其应注重"社会的文化史"与"文化的社会史"之间的互动关系。李帆认为: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有其自身的特色所在,分期方面不完全等同于政治史,研究对象、视角和思想史有所不同,不过没必要强分畛域,研究视野上则要有文化史的视野,文化史是其基本依托。张昭军认为: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对象的确定,一是要以新文化的生成、发展为主线,兼顾近代历史上的其他文化;二是要将文化史作为类文化的历史,而非专史的简单拼合;三是既把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又视为不断发展的理论方法;四是要处理好"外在取向"与"内在理路"的关系。以下刊出他们的精彩论述,希望能对关注这方面问题的读者有所帮助,也期望学界同仁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交通史研究一百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史学中长期以来并没有交通史的地位。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 ,“司马迁那号称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史记》 ,以及班固的《汉书》 ,都有记载社会生活重要内容的专篇———‘书’和‘志’ ,交通非但不能单独成篇 ,各志书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也不多。刘向、刘歆父子所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七略》 ,其中也没有交通这一类目 ,因为那时确实没有这方面的著述。两晋司马彪所撰的《续汉书》创设了《舆服志》 ,有了记载车辆的内容 ,与交通史有密切关系 ,可惜志书的用意是在阐明礼制 ,虽然罗列了不少车的名目 ,却反映不出交通运输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6.
<正>璀灿夺目的古代青铜器,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特征,是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南方青铜器又是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中国的南方地区,本应包括长  相似文献   

7.
<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学界文化史研究、社会史研究相继兴起,随后出现了二者"共生共荣"的态势(刘志琴:《社会史的复兴与史学变革:兼论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共生共荣》,《史学理论》1988年第3期,第13~23页)。90年代之后,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学界以消费和娱乐为取向的大众文化研究开始崛起,原本主流文化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研究视阈也日渐开阔。改革开放以来中西学术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学界的研究方法逐渐影响中国学术界,促使传统史学研究视角和方法发生重  相似文献   

8.
广西交通史研究是广西区域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量地方史资料和论著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西交通史研究呈现深入发展的趋势,成果丰硕。但亦存在较多局限,即研究对象在区位、范围、专题方面的选择失衡,理论建树较为薄弱,资料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9.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系《中国公路交通史》丛书之一 ,由交通部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 ,人民交通出版社 2 0 0 0年 1月出版。本书系统记述了丝绸之路交通的形成、开拓、变化、发展的历史全过程 ,并按历史朝代分门别类地记述了丝绸之路的走向、桥梁、渡口、关隘设置以及组成驿道和驿站的管理机构 ,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历史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况和经丝绸之路进行的政治、军事活动 ,介绍了亚欧大陆桥的交通观念及其促进沿途各国 (包括我国西北各省、区 )的经济发展概况 ,反映了交通和贸易、经济、宗教、文化、军事、政治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历史学也是当代中国辉煌成就的内容之一。如何“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成为当代中国史学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者关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国学者关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现状与思考张志东近代中国市民社会问题是近年来中外中国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以罗威廉等人为代表的部分西方学者运用“市民社会”或“公共领域”的概念和方法,对近代中国某个城市或地区作个案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但也惹来...  相似文献   

12.
<正>在近代中外关系中,中德关系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1897—1914年德意志帝国对青岛的殖民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致使国内外学术界研究兴趣长久不衰,论文、专著层出不穷。这些论著有的从总体上对中德关系的长时段发展进行概括叙述,有的截取某一时期进行阶段考察或针对某个方面进行专题讨论。无论怎样,他们都对自己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阐述了一系列思想观点,丰富了人们对中德关系史的了解和认识。但从"全球史"和"跨文化研究"角度来看,这些论著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亟须予以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一 中国经济的资本主义萌芽于明朝中叶,早于欧洲;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类似纸币的东西,在唐代出现了所谓“飞钱”,宋、金发行“交子”、“会子”、“宝钞”等,明清两朝尤盛,不只朝廷发行“宝钞”、“钞贯”等,钱庄及大商号亦发行“钞”、“票”之类的纸币。由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走着纡徐曲折的道路,尤其明清之际,受到清廷清军的毁灭性的绞杀,以至  相似文献   

14.
重印《中国交通史》题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交通史》,在我所写的著作中,是最早完成的一部。一九三六年初,我住在北京(那时叫作北平)西四牌楼粉子胡同的一个公寓里,以写文章换取稿费维持生计。在快到春节的前几天,顾颉刚先生来了。他打开皮包,取出一份《中国文化史丛书》的目录。他说,商务印书馆托他请人写书,问我能不能帮他写一部。我看看目录上的书名,没有一部书是我熟悉的。顾先生看我很为难,就说:“这个目录中有好些书根本没有人写过,写起来很不容易,但你还是试着写一部吧。”我想来想去,觉得《中国交通史》还可能好写一些,就答应了写这部书。顾先生又跟商务印书馆商量,同意我陆续交稿。我写完一篇就寄到商务印书馆在上海的编辑所。编辑所看过后,发到北京的京华印书馆排印,由我自己校阅,再由北京商务印馆送给我稿费,每千字五元,是当时稿费中最高的。大约经过七、八个月,全书完成。一九三七年一月在上海出版。一九三八年,日本中岛俊作译成日文。一九三九年三月,由东京生活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方豪(1910—1980)是我国现代名史学家、天主教神父。他学问精深、治学严谨,精通拉丁、法,尤矢志专治史学,造诣甚高。在中西交通史、宗教史、宋史和台湾史等学科领域取得了卓成就,作出了开拓性、奠基性贡献。本主要对其在中西交通史领域的学术成就、特点及其在现代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边疆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边疆史地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评估,认为中国疆域史、近代边界沿革史、边疆研究史、边疆治理研究、边疆理论问题研究是研究的重点,并从资料的整理出版、队伍建设、研究的深化、学科的构筑、成果的推广等方面提出了深化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近年美国关于近代中国城市的研究王笛80年代以来,近代中国城市研究似乎成为美国中国史研究的“显学”,有成就有影响的学者纷纷加入中国近代城市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本文将考察最新的(大多是90年代的)研究成果和他们讨论的主要问题,或许可以给国内学者关于近代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前四汗的大蒙古国时期 ,还是忽必烈以后的元王朝 ,其统治疆域都空前广阔 ,为了保证政令通达 ,统治有效 ,便捷的交通必不可少。因此在蒙元史研究中交通问题向为学者所关注 ,自上个世纪以来 ,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日本学者自上世纪初期 ,对蒙元史的研究几乎涉及每个领域 ,研究成果颇丰 ,对蒙元史中的交通问题也颇有兴趣。有关驿站的研究首推羽田亨 ,他在 1 90 7年发表了《蒙古驿传考》(《东洋协会调查部学术报告》 ,1册 ) ,2 0余年后他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补充 ,1 930年发表了《元朝驿传杂考》(《东洋文库丛刊》) ,两文均收入 1 957…  相似文献   

20.
正近代以来中国古史学界发展出若干研究出土或传世文书的新学问,时代涵盖战国秦汉直至明清。虽然这些学问研究的对象多是文书,但却并没有形成和建立起自己的"古文书学"。201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些研究甲骨文金文、秦汉简牍、敦煌吐鲁番文书、黑水城文书、徽州文书的年轻学者倡导下,成立了"古文书研究班"。到2012年,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古文书学研讨会",标志着"中国古文书学"正式成立。"中国古文书学"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年。在5年的实践中,我们对有关"中国古文书学"的成立背景、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性质和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