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今方志半人物”,方志记述人物,能够集中、典型、生动地反映时代风云。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把人物志视作“志中之志”、“书中之髓”。在方志界历来就有“地以人贵,人以地传”、“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的说法。地方志中设人物志,不仅可以存史资治,帮助人们从入志人物的研究中获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信息,而且可以“人从史出”,通过“评说一方人物,激发千秋爱憎”,用生动的人物资料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达到“反映历史、服务现实、振奋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史学精粹     
正徐国利:《陈寅恪对"以诗文证史"史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以诗文证史"是指以诗词歌赋和笔记小说等文学作品作为史料来研究历史和书写历史。宋代以来的史家开始自觉地将诗文作为史料使用,形成了"以诗文证史"的史学传统。中国现代史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陈寅恪是其中最有成就的史家。首先,他在理论上对"以诗文证史"作了重要阐发,详细阐释了中国古诗具有史料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乾隆元年(1736),全祖望撰《移明史馆帖子》六通,商榷《明史》之《艺文志》、《史表》、《隐逸传》、《忠义传》,由于此期史馆审订《明史》之处甚少,其建议未予以采纳。《明史》刊刻之后,全祖望遂先对《明史》进行纠缪订误、补充史料,撰写了大量墓志传状题跋之文,极力褒扬明末清初抗清人物的忠义气节,充分彰显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治史风格。深入探究全祖望对《明史》之检讨,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全祖望史学思想和治史特色,还有助于深入研究清朝官修《明史》之得失。  相似文献   

4.
吴世祥 《文史天地》2013,(11):49-51
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袁崇焕出生于广东新莞,这让广东人梁启超先生非常自豪.。他说:“吾粤崎岖岭表,数千年来,与中原之关系甚浅薄,于历史上求足以当一国之人物者,渺不可睹。”而“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于是,他自谦地说:“蒙虽不文,乌可以已,作《袁督师传》。”照此说来,贵州与广东相比,数千年来,与中原之关系更为浅薄。  相似文献   

5.
编修史志从广义上说,它又属于文学之范畴的一项工作。志书中整个自然地理介绍,历史叙述,人物传记,无一不属于文学之领域。在我国古代,文史本属一家,文和史并没有截然的界限,文即史,史即文,可以说二者是一体,在某种意义上说,文由史而派生,史以文而存华;没有史,则文无以由兴,没有文,则史无以生辉。  相似文献   

6.
一部融文史于一炉的佳作─—评介经盛鸿著《胡宗南传》张连红经盛鸿先生所撰《胡宗南传》一书,最近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融文学、史学于一炉的佳作。胡宗南是民国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要深入研究民国史、民国军事史、国共关系史乃至台湾近现代史,都不能不...  相似文献   

7.
秦兰珺 《史学月刊》2006,(10):121-123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的一大特征,是将文史融合在一起进行考察和论述,并将文学的创作方法运用到历史编撰中,即"文以助史".而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语境中的美国文化和文学界新历史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海登·怀特则认为,历史首先是一种写作,它不是对于史实的再现,而是埋藏在历史学家内心深处的想象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何志辉 《世纪》2020,(2):4-9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不少人为了博人眼球,将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和演义当作历史,依据片面的不实之词将虚假历史"真实化"。对这种歪曲历史真相、混淆视听的行为,我们必须予以辨析和批驳。如近年来网络广泛流传一些文章,声称毛泽东曾在《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民主颂》。坊间以讹传讹,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正本清源,本期特刊载何志辉先生《"社论"〈民主颂〉作者并非毛泽东》一文,旨在钩沉历史真相,考证《民主颂》并非社论,作者另有其人,后因文学虚构而被牵强附会,辗转而成网传谬误。此文以翔实准确的史料和深入细致的分析让读者知悉此事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9.
《易》之"记事之辞"可理解为"乃记载古代故事以指示休咎也"。本文选取五则卦爻辞,在前贤考证的基础上,细绎古事的来龙去脉,尝试还原《易》作为卜筮之书中真实的史事存在;借助"记事之辞"中的真实存在的历史故事,可以加强人们对于卜筮合理性的理解与确信卜筮在运用者手中剖疑解惑的近于科学的判断能力,进而获得对所卜之事能指意义的确证。同时,这也说明《周易》已有对历史借用说理的意识了,作为卜筮之书的《易》恰恰因之而具史意,巫书独具的神秘性因了史的存在而愈加获得意义的确证。  相似文献   

10.
空间是历史科学的要素之一。空间结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供过程和活动的舞台。如果把空间弄错,就可能造成历史事件过程的错乱或人物的张冠李戴。研究扈伦四部史,其中无论是叶赫部史或辉发部史,开篇就会遇到一个"张"地。对"张"地的所在,众说纷法,莫衷一是。笔者因为研究进程所关,过去曾对"张"地进行初步探讨,而随着认识的深化,今天更有再深入探讨的必要。一叶赫部史长二百年清初,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英年早逝,他的老师、著名学者徐乾学在为他所撰神道碑文中道:"君始祖讳星报达尔汉,据有叶赫之地二百余年,中国所谓北关者也"。"…  相似文献   

11.
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其文学作品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且对他及其作品的关注点丰富多样,已渗入到文学传播的各个层面。然而,在众多研究鲁迅的学者文人,尤其是著名文人中,却鲜有人从图像符号的角度出发去探寻鲁迅文学作品的价值与意义。本文拟从从图像符号的角度出发,对鲁迅文学的图像符号意义进行探究,深入挖掘其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的金石证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修编撰《集古录》一千卷,释文考事,编目跋尾,于史有补,于世有益。欧阳修金石证史,如证史之误、补史之缺、纠史之妄、考索典制、评议人物,扩大了史料来源,为历史研究开辟新门径。欧阳修据碑证史,唯实是从;由考史而论史,引古筹今,奠定了我国金石考据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刊从去年第二期起连续发表了五篇文章对历史小说《皖南事变》的一些主要情节进行评论,这期再发一篇,集中议论小说描写的项英的“南进计划”。历史文学作品是历史与文学两个不同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结果,它既是文艺领域中的一个品种,又是历史研究家族中的一个成员。但是,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吏学研究者不大注意自己家族中的这个特殊成员,一直以为它姓“文”,不姓“史”,使它遭到不应有的冷遇。其实,它是一个复姓,是“文”“史”杂交的产物,同史学研究者有着密切联系,是史学研完成果发挥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近几年来历史文学发展很快,并迅速同现代科技成果影视艺术结合,开始走向世界影院,走向前所未有的亿万群众家庭,以它不断成熟的技巧、不断翻新的形式、不断扩大的题材、不断出新的思想强烈吸引着社会各方人士,际此“盛世”,史学研究者再想把它撇在一旁,不益难乎!我们企望有志于历史文学的史学研究者参与历史文学的创作、评论和研究,以促进其发展;企望史学研究者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走出原来习惯的圈圈,用新的形式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同广大读者、观众见面,同亿万群众交流,以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  相似文献   

14.
姜玉琦 《文史月刊》2012,(Z3):26-26
<正>王守仁(1472—1528),明代重要哲学家,集宋明主观唯心主义之大成,建立心学。在数千年中国历史中,阳明先生是屈指可数的几位既"立德"、"立言"又有"立功"的士大夫之一,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东亚地区的读书人。他的思想不仅在我国明清时代有深刻影响,更是在日本广为流传。先生仙逝数百年,从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到维新派主要人物梁启超,国学大师胡适、再到早年的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毛泽东,他们对阳明先生均推崇备至。梁启超先生著有《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他的  相似文献   

15.
志传中运用文学笔法在有关刊物中的争论在新方志人物传的编写中是否可以运用文学的笔法,这个问题早年已有争论。1991年第5期的《湖南地方志》上曾有人著文,提出以文学形式,即以纪实小说及诗歌的文体形式来写志书的人物传。也有人不赞成这种主张。最近,《广西地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不能通体展述援庵先生的史学遗产,而仅为个人学习先生著作过程中对其治学路数的点滴体会。首先,先生的研治史学的基础建立于目录之学。所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先生治目录学的特点。他早岁读《书目答问》,就悟到:读书之前必知其书(文本或文),而且必知其人(作者或献);至于如何知其人(前代作者),则又必须先论其世。这样,文本就不再是可以任意截取的一堆故纸,而是有其历史生存理由的史源学有机结构的。所以,先生学术基础之深厚,不在于材料的简单积累,而在于既博且精。进而,先生由《廿二史劄记》入手研治史学,从中了解中国历史之大体,又注意其中提出的种种历史问题,建立起一种对中国通史的总体性把握,这又是由博开始;先生还从《廿二史劄记》中看到其自身的许多错误与问题,从而把此书既作为治中国史的上马石,又把它当作为由博返约的磨刀石。先生一生学术成果繁富,研究之面甚广,几乎手到之处皆能游刃有余,从未落入某种跳不出的陷阱。可是,先生又极其谦逊。为什么?他为我们这些后学昭示了一条重要道理,一个真正追求真理的学者,永远会自知不足,因此会真正地永保谦虚。  相似文献   

17.
S2440_7号卷子背面第二件文书,内容略叙释迦牟尼之出生及出家修行,基本为七言韵文。此件文学作品属何种体裁,尚无定论,亦未经学界充分研讨。王重民先生遗稿中有1938—1939年赴英时的此号全卷录文,原拟题目作《八相押座文》,复有《佛本生经?》的旁注。后来饶宗颐先生《敦煌曲》中复有校录,但未拟题定性。日本金冈照光先生《敦煌出土文学文献分类目录附解说》中拟题为《悉达太子赞》。任半塘先生《唐戏弄》也收录此文,虽题为《太子成道经》,但又明言其性质为“关于剧本之资料”。另外,近年我国音乐舞蹈史的  相似文献   

18.
写一人之史,绘时代图卷──《宣德皇帝大传》评介高寿仙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代历史上一位很受推崇的皇帝,史家常将他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和他比拟于周朝的成、康,汉代的文、景,由此可见瞻基在史家眼中的地位。最近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赵中男著《宣德皇帝大传》(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9.
唐纳德·休斯是美国丹佛大学约翰.埃文斯历史学杰出教授,环境史的开创者之一,从环境史诞生伊始到现在,一直活跃于环境史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成果。休斯对环境史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取得的丰硕成果,更在于他所作的理论思考。这突出地表现在如下方面:1)对生态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的论述;2)对"什么是环境史"及其与其他学科之关联的分析;3)对环境史与其他历史门类之区别和联系的阐述;4)对环境史的丰富意义的揭示。通过对休斯环境史著述中的理论思考的梳理,我们既可以从总体上把握他对环境史的一般理论问题的认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领略他从事环境史研究的个性特征。而休斯对环境史的意义的揭示,还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历史学家在研究和叙述历史的同时也在创造历史。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征集山西辛亥人物史料并编辑出版《山西辛亥人物传》。其间,笔者通过查阅历史资料,采访收集有关人员口述史料等方法,收集整理了山西辛亥人物黄国梁的资料,并作《黄国梁》一文。文末,录入所收集的一份资料附言中就黄国梁先生后人为其修墓筹集费用一事所作的说明:"上世纪80年代,台湾开放赴大陆探亲后,黄国梁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