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东地中海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活动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国内学者也积极回应,并以东北师范大学郭丹彤教授的新著《埃及与东地中海世界的交往》(以下简称《交往》)为代表成果.该书入选2010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并于2011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交往》一书以埃及与东地中海世界交往的途径为主线,分为上、中、下三编,共十四章.上编是物质交往,由四章构成,主要阐释了古代埃及与东地中海世界通过外交、战争和物品流通建立起来的物质交往活动;中编是宗教交往,由五章构成,主要阐释了法老统治时期的埃及以及希腊罗马征服后的埃及与东地中海世界的宗教交往活动;下编是文化交往,由五章构成,主要阐释了埃及与东地中海世界在文字、纸莎草纸和艺术等方面的文化交往活动.作为一部学术专著,《交往》的学术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涨海行舟》是吴春明教授近期在海洋遗产的历史与考古研究领域推出的又一部力作。春明是中国考古学界从事水下考古、海洋文化遗产、海洋史研究卓有成就的学者,此前他曾有多部学术专著出版,在学术界影响广泛。人类的海洋活动离不开舟船,正是基于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9月20—21日,"文明自觉论"高层论坛在古都西安举行。此次会议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会议主题是彭树智先生提出的文明交往与文明自觉理论。彭先生指出,文明的生命在于交往,交往的价值在文明,文明交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而文明自觉即是文明交往的自觉,是以人的思想文化自觉为核心、以文明交往自觉活动为主线的人类创造历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对文明交往活动的总结和升华,集中体现为交往互动规律的践行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正海上丝绸之路关联着古代世界中低纬度的主要海域及沿海地带,东至东亚的日本列岛,西达地中海西岸,构成了人类古代海洋文明的空间主体。根据地理空间特质及历史发展进程,海上丝绸之路所关联的区域大致可分为六大板块: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地中海。东亚板块:包括中国沿海、日本及朝鲜半岛。其中,中国东海与南海沿岸的港口,是东南亚板块进入东亚板块的主要枢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全线各主要文化要素的汇聚之地。东南亚板块:包括中南半岛和东南亚海岛地区。其中,马六甲  相似文献   

5.
王严 《史学理论研究》2020,(1):117-128,160
阿尤德吉·奥卢贡菊是尼日利亚第三代历史学家的代表人物,是尼日利亚海洋史研究的重要学者。奥卢贡菊认为海洋史研究是对与海洋相关的一切人类活动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港口、航运业和比较视野下的海洋史研究而展开"在海洋史研究方面,奥卢贡菊主张历史研究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相关性”;其海洋史研究是在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探究港口发展的原因时,他主张挖掘多种历史原因;奥卢贡菊借鉴了地理学家、经济学家的研究视角和概念,采用跨学科方法研究海洋史"  相似文献   

6.
(一)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同仁,在完成《中国珠江文化史》课题之后,即请缨向"中国南海文化研究"的课题进军,主要缘由在于两点:一是纵深发展的感悟,即在历时多年的珠江文化研究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到要真正地把握珠江文化的特质和古今发展走向,必须再前走一步,持续研究珠江文化与中国南海以至与世界海洋文化的关系;二是当今时代的感悟,即海洋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和焦点,越来越受到举世关注,尤其是近年中国南海主权及开发之争白热化,掀起了政治、经济、外交以至军事上的纷争波澜,从而也必然链接于史地和文化上的来龙去脉及其风风雨雨。联合国在《21世纪议程》中指出:21世纪是  相似文献   

7.
海洋史是当前史学研究的一个新分支或新领域,正在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兴趣。相较于国内的海洋史研究,国外学界在研究的起始时间、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尤其近些年,国外学界在亚洲海洋史的研究中成果丰硕,既有以"亚洲的地中海"研究为代表的"总体史"考察,又有以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视角为特征的专题史研究。不仅如此,国外学界在这一研究中所呈现出的批判精神和自我反思意识,不但纠正了过往研究中的不足,也推动着这一学科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水疆"理论首先是由诺拉·库克和李塔娜主编的一本论文集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试图将中国南方地区和东南亚作为一种区域史来研究,旨在超越传统的"国家—民族"研究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地区的人类历史和共同经验逐渐被人们忽视,"水疆"这一长时段的区域整体被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的国别史掩盖。"水疆"理论为重新思考这一区域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为东南亚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水疆"不仅是一个经济单元,还是一个类似于"地中海"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有机整体,作为海洋性的人文空间,它构成一个独特的"东方的地中海",其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类似于布罗代尔笔下的地中海。  相似文献   

9.
始于汉代的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是南海区域各国间友好交往的纽带,在中外关系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与陆上丝绸之路研究相比,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2011年4月25—26日,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海南省海洋文化学会共同主办,海南师范大学南海区域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2011年南海文化学术论坛: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海口召开。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围绕“南海海上丝绸之路”这一主题,踊跃发言,深入论证,使本次会议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在中国快速崛起和国际与地区地缘战略格局相应出现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南中国海(以下简称"南海")问题已成为中国对外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广为关注的课题,甚至有成为一门"显学"之势。其原因显而易见。首先,中国崛起,从大战略视野来看,一个重要的维度是走向海洋,而南海是中国海洋战略前出的一个最重要方向。其次,中国与东南亚海洋国家之间的南海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在外部力量的介入和推动下,近期以来不断发酵升温,致使南海问题可能成为一个掣肘中国周边外交以及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的重要的消极因素。最后,中外学术界从一种简化主义的历史类比出发,奢谈中美战略竞争的可能的"修昔底德陷阱"趋势,进而将南海问题视为中美"安全  相似文献   

11.
彭树智先生是中国世界史学界"文明史观"的主要建构者之一,"文明交往论"是其文明史观的核心内涵。他认为生产力和交往力是驱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总动力,文明交往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人类的文明交往孕育了四种文明形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文明交往的总特点是自发性向自觉性的演进;文明自觉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的普遍诉求,而文明自觉的落脚点是人的自觉。  相似文献   

12.
徐远通 《岭南文史》2022,(4):18-22+38
<正>海洋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基于对海洋的认识与利用,在实践中所创造和传承发展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总和,海洋文化在建设海洋强国过程中发挥着有力的支撑作用。广东紧临南海,凭海而立,因海而兴,海洋文化的发展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和区位发展优势。站在走向新征程的历史起点,探索全省海洋文化建设在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新思路,对推进广东海洋强省建设有着前瞻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海洋环境立体性、公共性和全球性的特点,海洋环境史探究人类历史上认识海洋、改变海洋的过程,研究人类社会与海洋及沿海地区环境的互动关系。当前的海洋环境史研究注重吸收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学、环境考古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海洋环境史理论、海洋捕捞业、海洋环境思想以及海洋灾害和污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环境史扩展了新的研究领域,体现了全球史观。尽管海洋环境史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其研究内容与研究区域有限、研究方法不足。拓宽海洋环境史的研究内容、深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是未来海洋环境史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海南以海为名、因海而生,海南的优势与未来在海洋。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南海问题不断国际化,海南加大了对南海的持续关注与不懈思考。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海南又适时重新定位,预示着在南海开发建设中将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15.
海洋是研究世界历史的视阈,更是独立的历史世界;连接陆地与海洋两个历史世界的海疆,是研究历史的新视角,更是探索海洋世界变迁的出发点。海洋是孕育人类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显而易见的是,海洋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一部海洋文明史,构成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图景。忽视海洋视阈、忽略海洋抑或海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将是不完整的,对人类历史的认识也将是不完整的,最终将使我们无法正确认识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全貌。  相似文献   

16.
张德明 《史学月刊》2013,(1):95-103
在历史上,战争是将世界经济重心推离原所在地而移往另一地区的一种重要力量。从中世纪到现在,以海洋为地理单位而论,世界经济重心发生了两次大转移;但以次区域而言,实际上发生了三次。在每一次转移中,战争都起了相似的历史作用: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基督教世界的战争,破坏了地中海贸易,使地中海经济衰落了,同时却导致地理大发现和大西洋经济的兴起。两次世界大战吞食了兴旺的欧洲经济,却为美国的富强提供了机遇和创造了条件。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及长期的美苏冷战,使富强的"山姆大叔"日益穷困,同时却为亚太地区的日本和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崛起提供了契机。避免战乱、保持和平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这是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历史给予的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17.
人类旅游活动萌芽于何时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未解之题,目前流传较广的是“商旅起源说”.最新的考古学、人类学和民族志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旅游活动萌芽应发生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人类不仅已经产生了原始的审美、交往以及休闲娱乐诉求及相应的活动,而且会经常举行以聚会为主要形式、以宴飨为标志性内容的部落联欢、仪式、祭祀、庆典等活动,这些活动,无论是在时间、空间、内容还是活动特征上,都更加接近今天所定义的“旅游”的概念.由此形成本文关于旅游起源的一种新判断,即“聚会起源说”.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代的海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怀抱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西南诸岛、台湾、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马来半岛、印度支那半岛之间,被当作内海。将这些海洋放进视野的历史研究.迄今为止可称为进展极慢。以往的历史研究是以”陆地史观”①为中心进行的,在中国史研究领域里与海洋史相关的研究,在日本有桑原自藏氏《东西交通史论丛》(岩波书店《全集》第三卷)、《蒲寿庆的事迹》(《全集》第五卷、平凡社、东洋文库)、藤田安八氏《东西交涉史研究·南海编》(获原星文馆1943年)、石田起之助氏《关于南海的支那史料》(…  相似文献   

19.
刘晓卉 《世界历史》2023,(3):108-121+174-175
海洋环境史是20世纪晚期兴起的史学新领域,它关注的是历史上人类与海洋环境的互动和相互影响。20世纪下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渔业资源衰退和海洋生态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历史学者对海洋环境的关注。发轫于西方的海洋环境史在发展初期主要关注海洋渔业资源的多寡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视域扩展到历史上人类与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海洋环境史研究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时受到自然科学发展和史学新潮流的影响。海洋环境史研究不但拓展了环境史的研究范畴,挑战了传统环境史研究中陆地本位的历史观,而且证明了历史学者跨越学科界限与自然科学学者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环境史的书写提供了前沿范式。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西方海洋环境史研究在内容、方法、理论等方面遭遇一定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西汉一代与南海诸国 (即今东南亚地区 )的交通及往来 ,主要分两部分 :一是叙述西汉长安至南海诸国的两条主要交通道路 ,即由蜀至缅甸的“身毒道”和由南越经海上的“南海道”,以及两道的形成和具体路线等 ;一是论述西汉遣译长出使南海诸国 ,以及南海诸国的“朝贡”和长安的南海珍物 ;以揭示今东南亚地区古代诸国早期与中国交往之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