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德裔移民对母国的支持招致了美国主流社会的普遍反感,由"模范族裔"转变为潜在的乃至可见的威胁群体。极端移民族裔同化理论"百分之百美国主义"应时而生,并获得美国民众的广泛支持。作为其实践的"百分之百美国化"运动直接而彻底地指向了德裔移民。在这一进程中,德裔移民的宪法权利不但遭到无视,甚至连基本的人权也被践踏,美国的德国文化因此遭受重创。这也说明,在一向标榜自由和民主价值观的美国,其公民权利还是存在很大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裔移民在美国的同化进程迟缓,并非美国学界普遍认为的"易同化的德裔移民"。德国人移民美国的高峰之时,恰是德国科技、文化、高等教育引领世界之际。德裔美国人有文化优越感,因母国的语言与文化而备感骄傲。此时的美国人与其说是将德国移民视为"易同化者",莫如说是对德国文化的尊敬、向往与追求。正因此,德裔移民的同化过程甚至比一般西北欧移民族群更为缓慢。  相似文献   

3.
论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着重考察藏族移民在美国生存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过去七十多年间,美国藏族移民不仅人口持续增加,生活状况有所改善,而且在整体发展上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特点:一方面民族特征日渐淡化,大有被美国主流文化完全同化之势;另一方面群体内部四分五裂、纷争不断,有些甚至发展到针锋相对、势不两立的地步。与此同时,藏族移民普遍信仰的藏传佛教也已严重异化,或被当作实现政治野心的工具,或被用于经营谋利乃至敛聚钱财,或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成为西方化的"美国佛教"。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融入与同化、团结与分化、信仰传承与宗教异化的矛盾都将是美国藏族移民群体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5年法国发生了一场因外来移民不幸触电身亡而引发的席卷全国甚至波及到邻国的骚乱。文章认为,这场骚乱并不是穆斯林移民与法国本土居民之间的种族冲突,而是外来移民文化与主流的法兰西文化间出现的隔阂,尤其是阿拉伯移民所带来的伊斯兰文化与法国政府奉行的以同化移民为主要目标的“共和模式”理念之间产生的矛盾及其后果的显现;只有明确在一个国家内部各种文化所拥有权利的合理限度以及多元文化政策的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流文化与移民文化的相互调适、磨合,使非主流文化融合到主流文化中,才能消弭这种移民文化与移民所在国主流文化之间的隔阂,进而维持国家的统一认同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论文揭示了21世纪以来日本历任内阁在移民政策制定上的争论;分析了针对日本现行的劳动力开国战略、观光立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外国人接纳政策的现状、影响及发展趋势;阐明了担心重蹈欧洲移民问题覆辙、邻国人口过度涌入、外来移民引发社会问题等是日本不解禁移民政策的顾虑因素;探讨了在外国人政策不完备的日本社会环境下,旅日中国人选择适应而不同化的异质共存模式生存发展策略。论文认为,适应而不同化,即选择性地融入迁入地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异质共存模式生存发展策略,更符合从物理空间到精神空间频繁往返于双方社会的新一代中国跨境迁移者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日本构建起不以同化为必要条件的共生地域社会,从而激发外国人族群释放更多红利。  相似文献   

6.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东欧犹太人为逃避俄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反犹迫害,大举迁居美国。他们在迁居美国的初期,大多居住在“犹太城”中,固守犹太文化传统。持“盎格鲁遵从论”的强制同化主义者、推崇“熔炉论”的温和同化主义者和已经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来自德国的犹太人采取不同策略,以同化来自东欧的犹太移民(以下简称“东欧犹太移民”),试图消除后者带来的异质文化对美国主流文化的冲击。面对这些同化压力,东欧犹太移民有何反应?他们是否最终完全同化于美国社会?他们走过一条怎样的文化适应之路?本文尝试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爱尔兰和意大利移民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寅 《世界历史》2005,(4):48-56
爱尔兰和意大利移民大多来自欧洲传统的农业社会,都受到盎格鲁—撒克逊新教主流文化的歧视和排斥,但不同的历史背景、传统习惯和价值观念使他们无论在移民动机,还是进入美国后的居住模式、经济活动和政治取向等方面都存在极大差异。尽管如此,两大移民群体努力摒弃陈规陋习,提高自身素质,在美国筚路蓝缕走过了一条艰苦的同化道路,并且为美利坚文明奉献了各自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8.
语言同化问题既是移民同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移民同化于当地的最初步骤。虽然我们不能由移民的语言同化必然地推导出其同化于当地的结论,但这对我们考察移民同化、移民与当地主流社会的关系有着特殊的价值。移民对当地语言的使用和掌握,是考察移民同化于当地的重要指标。族群间最明显的文化差异、最直接的表现方式通常是在语言方面。语言和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王笛 《史学月刊》2006,(11):93-10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来到美国的中国移民基本上被华人社区中的中国传统的社会组织所控制。华人社区有四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即宗族、会馆、秘密社会和行会,这些组织的扩张是由于社区生活的需要和外部的压力。它们也强烈影响到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并在延缓中国移民的同化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排华运动、组织的束缚和内部的争斗使中国移民与主流社会隔离了几十年,宗族的条规、方言的区别、利益的冲突等又破坏了中国移民的内部团结,这也导致了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中国移民的同化过程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10.
美国移民史中的排外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则民 《世界历史》2001,38(1):12-17
美国建国以来,美国人一般是赞成广泛吸收外来移民的。这是因为:首先,美国幅员广大,资源富庶,但它既缺少劳动力又缺乏技术,因此开拓土地、开发资源和发展经济都有赖于连续不断的移民洪流;此外,美国人相信他们有力量同化外来移民,认为美国是个不同民族、种族的  相似文献   

11.
论文追溯了西班牙华人社会的发展历程,剖析了以当代中国新移民为主体的西班牙华人社会的人口、职业结构及地域分布,结合实证经验探讨跨境迁移路径、异域谋生策略及移民认同趋向等国际移民理论中的经典模式。就跨国移民而言,他们需要通过学习移入国的法律法规、文化习俗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但同时也必须保持自己母体文化的优良传统以发挥特长。就移入国而言,则有一个如何了解、接纳异族群体优点并将其融入自身发展的过程。外来移民与当地民众在理解基础上的优势互补,方能使移民从个体能力到社群文化都成为移入国和移出国双方共享的财富,使联合国一再提倡的"移民与发展"理念,真正成为多方共赢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崛起得益于美国的外来移民,而恰当的移民政策是美国保持快速发展的强有力的保障。一个国家制定任何一种政策都是为它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利益服务的。美国的移民政策也不例外,接受何处、何种移民,接受多少,都反映了这个总要求,本文试图分析出美国历史发展中对于移民的态度和移民对于美国的影响,为其他国家移民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1892年欧洲多地爆发霍乱疫情,跨大西洋的人员流动使得美国面临霍乱输入的危险,进而触发了美国社会强烈的排外情绪。排外主义者在真实与想象之间将外来移民塑造成霍乱传播者。其间,作为"他者"的外来移民往往被描绘成肮脏卑劣之徒,而美国人则均是卫生高雅之辈,排外主义者显然正在从卫生领域打造美国的国家身份认同。"霍乱传播者"的负面形象不但深刻影响了美国应对霍乱的检疫措施,而且成为美国排斥外来移民的重要借口。当纽约港出现霍乱病例时,联邦政府下令对外来移民实行为期20天的隔离检疫,而纽约港在执行检疫时苛待外来移民,宽待归国观光客。疫情过后,20天检疫令继续有效,参议员钱德勒甚至提出禁止移民入境的议案,这些做法显然是利用公共卫生议题为制定限制移民政策提供合理性,凸显出19世纪末美国社会日益高涨的排外思潮和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14.
移民运动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由移民现象带来的社会张力,在现代历史的各个阶段和现代世界各个地区都普遍存在。本文从后殖民时代移民问题的本质、移民问题与民族国家政治结构的内在张力、一体化进程中主流政党社会政策的缺位、移民问题与现代世界体系的结构性矛盾等角度,提出了移民权利和政治共同体的重建问题,以及移民问题的解决与现代世界体系改造之间的逻辑联系。作者认为,后殖民时代的移民运动与以往移民运动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外来移民与当地社会之间的角色互换,这种角色互换是后殖民时代移民问题的本质所在,也是移民问题成为世界关注之焦点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二战前拉美日裔的同化与融合程度较低.以秘鲁和巴西的日裔群体为例,从日裔群体本身来说,一方面,衣锦还乡的暂居客情结,使他们不愿主动融入当地社会,从而在主观心态上制约了其同化进程;另一方面,在日本政府的协助下,群体性的移民方式使他们往往聚族而居,形成自己的社区和社团组织,这就为其内部封闭性、独立性很强的社会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削弱了日裔群体融入主流社会的客观必要性.从拉美方面来说,20世纪初原有的"白化"种族观念以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排日情绪的高涨,恶化了日裔群体同化与融合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德国统一后成为一个非典型移民国家。为应对外来移民文化与本国主流文化的整合问题,联邦德国形成了一套文化多元主义政策:一方面尊重和包容移民文化,另一方面要求移民必须在文化上融入主流社会。文化多元主义在文化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和宗教领域中的贯彻促进了德国非典型移民社会的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17.
整体性和多样性的混合——美国的中国移民和意大利移民的比较研究(1865—1965年)李其荣移民是美国民族传统的中心。美国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混合体,共接纳了5000多万移民。著名的史学家约翰·肯尼迪根据这种惊人的数字和多样性宣称,“我们不能忽...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印第安人的自治诉求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在二战的巨大冲击下,印第安人事务局被逐出政治权力中心华盛顿,人员不断流失,战时活动成为印第安人事务的中心,以恢复土著自治权为目标的印第安人新政归于瓦解。与此同时,印第安人在服役于美国军队和参加战时生产等活动的过程中,与主流社会频繁接触,从而加速了自身接受同化的进程。这些接受了白人生活方式的印第安人,在战后初期越来越关注如何维护个人权利而非印第安人自治,结果使美国社会同化印第安人进入主流社会的呼声成为理所当然之势,为结束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部落监管提供了依据。受上述因素影响,美国公众舆论明显转向,取消联邦政府与印第安人的托管关系、同化印第安人进入主流社会成为当时美国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移民通过美国化 (Americanization)融入主流社会这一现象通常被看成是美国生活最成功的一个方面。到 2 0世纪 60年代 ,文化多元主义的倾向又使得一些美国学者和政治家提出 ,“熔炉”现象其实并不存在 ,美国社会各族群之间从来都有鲜明的界限。这种思想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美国主流社会历来大力提倡移民全盘美国化这一至今并未改变的事实。美国人自己对移民美国化问题的认识构成思想史上一个有趣的片段 ,其中奥雷斯蒂斯·布朗森对 1 9世纪天主教移民美国化所发表的见解是美国文化的重要遗产。其核心内容是 :移民应该认同美国宪法 ,参与民主政治 ,对激进的社会变革和意识形态持怀疑态度 ,以天主教信仰促进民主和公民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城市化先后经历了自发发展与政府推进两个阶段,在国际移民助推下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布局不断优化。以色列作为世界上典型的移民国家,外来犹太移民不仅是国家建构的基石,也成为以色列城市化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