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林林总总的作中,由中共中央党校萧一平、郭德宏教授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全史》(以下称《全史》)一书值得关注。这是一部从1985年就开始酝酿,积20年之功才撰写完毕的作。二十年磨一剑,“剑”锋所指,颇有几多亮点。  相似文献   

2.
<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由何忠礼、范立舟等学者担纲合著的多卷本断代史《南宋全史》(8册,314万字),无疑是新世纪以来颇受关注的断代史研究论著之一。《南宋全史》之整体特色可表述为"广括博涵、详陈精论"。该书既称"全史",则全方位详陈南宋史事是其首要特点,而此特点则是以撰述目的为前提的内容选择所决定的。从本书绪言可以看出,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南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是本书写作的主要目的,这一目的则决定着本书的研究视角和内  相似文献   

3.
罗大纲殉难的日期和地点,史书记载不一,为太平天国史上之一大“谜”。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以下简称《全史》)确认咸丰五年(1855年)深秋,罗大纲随同北王韦昌辉回救芜湖而殉职.其主要根据:1.向荣咸丰五年七月初七日(8月20日)奏:大纲于五月十七日(6月30日)尚在天京进攻外围秣陵关,六月廿日(8月2日)败于蔡应龙;(《全史》)2.《粤匪起手根由》:五年,芜湖、太平、宁国一带,被向大人先锋张国良(邓绍良)一齐打回收复,杨秀清又吊(调)罗大纲回救芜湖、太平,又被张国良(邓绍良)打死(《全史》).从而否定了下述材料:1.光绪《江宁府志》:罗大纲在咸丰五年四月十七日(6月1日),于清水师攻三山  相似文献   

4.
《尚书后案》为王鸣盛《尚书》学最重要之作,成书时间是乾隆十年(1745)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历时三十五年。然而从王氏所存稿中可知,乾隆三十年(1765)初刻四十卷本《西庄始存稿》,卷十九、二十之《洪范后案》应为《尚书后案》中《洪范》一篇之初稿。二者对比之下,互有异同。本文即取《始存稿·洪范后案》与《后案·洪范》进行比对,最显著之差异,一者除了知王氏作《后案》时比早年更坚定了汉学之立场;其次知《后案·洪范》中之意见,有得之于宋明儒处,但却有意不言出处,可见王氏《尚书》学思维之转变。  相似文献   

5.
元代在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尽管历时仅近百年,但它却在继承唐、五代、两宋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其显著特点就是文人绘画的兴起。元代绘画重笔墨情趣,突出作品的文学性,着重体现诗、书、画的进一步结合,是中国画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以竹石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和大批专擅表现竹石题材的画家的出现,也是元代文人绘画大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点。 元代画竹名家甚众。近人郑午昌先生在其所著《中国画学全史》一书中记述云:“元代四君子画,尤以墨竹为最盛。能作此类之画家,其泯灭不可考者不可知,以其可  相似文献   

6.
已届87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画家潘 兹先生,经过多年研究,精心创作出工笔重彩画《画祖 首像》,并倡议在山西运城舜帝庙创建 首祠。 我问过多位画家及文史专家,他们均不知 首其人。感谢潘老为我们提供了 首的详细资料,为美术史补阙拾遗。 有关 首的史料,最早见于汉刘向著《列女传》:“ 首,人名,虞舜妹。”《汉书·古今人表》:“ 手,舜妹。”《说文》:“手亦作首”, 首始作画,故亦名画嫘(见《画史会要》)。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民国18年(1929)中华书局版)第一章第二节“画之成立”中写道“……历唐(尧)而虞(舜…  相似文献   

7.
<正>《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伊川先生语》四:"古之学者一,今之学者三,异端不与焉。一曰文章之学,二曰训诂之学,三曰儒者之学。欲趋道,舍儒者之学不可。"(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87页)此即后世所谓小学、辞章、义理三学之滥觞。而义理之学,实包儒学与所谓异端,即儒学之外的诸子与道、佛二教,如熊赐履《学统》即以诸子与道释二教为异端。清末宋恕当中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明确提出救世之策在于复兴"周末诸子之教"。在《致夏穗卿书》中,梳理两千年来先秦诸子  相似文献   

8.
《文献》2014,(5)
<正>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作为明末清初一学者型文人,他学识渊博,举凡经、史、子、集,无不淹贯。明亡后,因降清、反清等原因,乾隆三十四年(1769)六月,他的著作遭到禁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四部丛刊》时,虽将其《初学集》、《有学集》列入《初编》之中,仍非完帙。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钱仲联先生着手《初学集》、《有学集》的标校。200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钱先生标校的《初学集》、《有学集》及《牧斋杂著》,冠以《钱牧斋全集》之总名,编辑出版,成为研究钱谦益及明末清初文学的必备参考文献。诚如邓小军先生所言,"钱先生标校此书下了极大工夫"~①,在钱氏作品辑佚方面,成绩显著~②。其后经张晖等诸位学人的共同努  相似文献   

9.
正方士庶(1692?1751年),字循远,一作洵远,号环山,又号小狮道人,一作小师道人。新安(今安徽歙县)籍,家维扬(今江苏扬州),《清史稿》有传。方氏出身盐商,由于个人的际遇和努力进而掌握了传统文人赖以立命的诗文书画,并最终以此名世。其诗名享誉维扬,《墨林今话》载"乾隆初年扬州诗人有前五君,盖指环山、樊榭诸公也。"曾多次参加当地文人的诗文雅集。其诗作格律淡远,如其画,有《环山诗钞》行世。至其书,金农《冬心印识》中说"环山先生以书法名芜城。行楷结构严密,纯学思翁,临池之暇,  相似文献   

10.
朱浩云 《东方收藏》2020,(2):107-110
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有不少女画家技法娴熟、功力深厚、个性鲜明。但由于各种原因,有的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导致当今很多藏家对她们比较陌生,作品被市场严重低估。代表性画家有以下几位:王叔晖(1912-1985),现代著名工笔重彩人物女画家。字郁芬。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家庭熏陶,自幼喜爱绘画。1927年辍学,自学绘画,1928年加入由金城发起创办的"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为徐燕荪的入室弟子,画艺大进,后以卖画为生。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职,并为北京画院画师,期间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上个世纪60年代初,她的连环画《西厢记》获第一届连环画创作一等奖,1981年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活动中获连环画工作荣誉奖。  相似文献   

11.
<正>《隋書·經籍志》(下簡稱《隋志》)總序,敍東晉藏書及編目情形云:"東晉之初,漸更鳩聚。著作郎李充,以勗舊簿校之,其見存者但有三千一十四卷。充遂總没衆篇之名,但以甲乙爲次。自爾因循,無所變革。"(中華書局,1973年,頁906)李致忠先生《三目類序釋評》(下簡稱《釋評》)於"充遂總没衆篇之名"一句下出注,中云:"總,彙總。没,淪落、遺留。是説東晉初年,圖書又有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76年第3期史树青同志的《日本国收藏的唐代一行等人画像》一文,说"一行是张公谨孙",可以商榷。考《旧唐书·一行传》上说:"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武功令。"但下文又说:"初,一行从祖东台舍人大素,撰《后魏书》一百卷,其天文志未成,一行续而成之。"又据《旧唐书·张公谨传》:公谨有子大象、大业、大安、大素,而没有提到公谨有几辈名"擅"的。张大素既然是一行的从祖父,则大素之父张公谨决不是一  相似文献   

13.
“吴一峰蜀游画展”于1937年7月2日至8日,在上海南京路大新公司四楼展厅举行。参展作品80幅,开幕这天盛况空前,上海诸位师友及各界朋友光临画展。刘海粟、郑午昌、张大千、张善子、黄葆戌、谢公展等纷纷为吴一峰的画题跋祝贺。老师郑午昌在上海美专时一直很关注家乡学生吴一峰的成长,曾将他的、由黄宾虹作序的《中国画学全史》送给吴一峰。这次又看到吴一峰人蜀后的新作,非常高兴,便对吴一峰说:“画题材新颖,将蜀中的风景名胜全面的、以中国画的形式面示沪上各位,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你是第一人也!”接着又说:“一峰,蜀中之行不只万里啊!所得取之于自然,你的画风突变,足以振起画苑!”  相似文献   

14.
《炎黄春秋》2012,(7):93-94
今年第4期《五十年代初的上海报业转制:从民办到党管》一文所配发的照片,底部以文字说明:"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发行的各种报纸,其中有《文汇报》"。这幅照片中显示的报纸,除《文汇报》外,还有《华美晨报》《导报》等。《文汇报》《华美晨报》《导报》都是创刊于上海"孤岛"时期的报刊,《文汇报》创刊于1938年1月,1939年  相似文献   

15.
张尚英 《史学月刊》2007,(12):118-121
对于“宋高宗与《春秋》学”这个话题,人们在研究胡安国的《春秋传》时有所涉及,但其只是宋高宗与《春秋》学关系的一个典型事例的讨论,不全面也不系统。高纪春先生也曾指出宋高宗重视《春秋》学是对王安石批判的一种手段,并简单列举了其经筵重《春秋》的情况(高纪春《宋高宗初年的王安石批判与洛学之兴》,载《中州学刊》1996年第1期),扩大了讨论的范围,但由于文章主旨不在此,亦不深入。鉴于此,本文拟分宋高宗重视《春秋》学的表现、宋高宗重视《春秋》学的原因与宋高宗重视《春秋》学的影响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一宋高…  相似文献   

16.
正泰山脚下原来有座岱岳观,观中有通碑,名叫"双束碑",又叫"鸳鸯碑",它虽然"书非名笔",没有秦刻的沧桑,也没有汉碑的壮美,但它却与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政治命运密切关联,并见证了我国古代一段特殊而精彩的历史。话说武则天自唐永徽六年(655)被封为皇后之初,便开始涉足朝政,"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资治通鉴》卷二○○),进而"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资治通鉴》卷二○一)。而"鸳鸯碑"立于武氏封后6年后的显庆六年(661),此时大唐已形成了"天下大权,悉归中  相似文献   

17.
正《国语·楚语上》记载了春秋初年卫武公要求国人对他进行劝诫:"……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亵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韦昭注对"诵训"一词的解释是:"诵训,工师所诵之谏,书之于几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52页)《北堂书钞·服饰部二·几二十一》引贾逵注云:"言工师所作诵训之谏,书之于几,令诵习之也。"([唐]  相似文献   

18.
薛登 《成都文物》2003,(4):10-25
《成都物》2000年第1期载荣远大、刘雨茂二位学合撰之《北周王碑真伪考》(以下简称《考》),谓今存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乡大佛村境的省级物保护单位北周王碑,并非北周初元刻立的原碑,而是后人利用已残的两通原碑,“经续补之后重刻的”伪品。这一观点,较之笔发表在《成都物》1987年3期的《北周王碑及造像问题新探》(原稿题名《千年古碑寄伪刻》),仅怀疑和论证该碑之额题系后人伪刻,《考》的见解透辟多矣。  相似文献   

19.
黄老帛书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卷前有《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篇古佚书,从它们的思想体系和一些用语可以看出,这四篇合起来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书。《十大经》里托为黄帝和力黑、果童等的问答,显然为"黄学"。把《经法》等四篇同《老子》抄在一起,正是黄老合卷的证明。我这里叫它们为《黄老帛书》。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汉初。司马迁说:"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旧本于黄老。"  相似文献   

20.
王子今 《文博》2007,(6):26-30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有《史律》,有学者认为"对了解秦汉时期的教育及仕进制度及秦汉政治生活中的神秘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新资料"。其实,《二年律令·史律》中涉及特殊社会称谓"学童"的文字,对于我们了解秦汉时期未成年人的生活,也包含着有意义的信息。其中可见如下内容:史、卜子年十七岁学。史、卜、祝学童学三岁,学佴将诣大史、大卜、大祝,郡史学童诣其守,皆会八月朔日试之。(四七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