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9年的美国第一次退款兴学,是近代中美关系史和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就退款的过程来看,此次退款主要不是清朝驻美公使梁诚运动的结果,也非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结果,而是因为美国政府从赔款一开始就有退还的打算。将赔款用于兴学主要也是出于美方的意图,而非出于梁诚的倡议和清政府的自愿;其中,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将退款用于兴学,一方面固然是从美国的长远利益出发,但同时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中国的改革和进步。因此,这是一件对中美两国都有利的事情,值得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明恩溥(Arthur H. Smith,1845-1932)为美国公理会传教士,1872年来华,先后在天津、山东等地传教,兼任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的通讯员,曾呼吁促成美国政府在华"庚款兴学"计划的实施。他在华活动长达40多年,著有《中国的文明》《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乡村生活》《动乱的中国》《中国的进步》《今日的中国及美国》等多部介绍近代中国的英文著作,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他的这些著作中,有大量对当时晚清中国各方面的深入观察,可便于我们从外国人的视角来认识晚清社会。  相似文献   

3.
韩飞洋 《神州》2012,(21):4-4
清政府于1901年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约》,赔偿战争损失4.5亿两自银,即“庚子赔款”。后在中国努力下,美国从对华利益考虑,决定退还部分庚款,并以此作为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经费,此项活动对中美两国产生深远影响,因而要客观看待“庚款兴学”。  相似文献   

4.
韩飞洋 《神州》2013,(1):21-21
清政府于1901年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约》,赔偿战争损失4.5亿两白银,即“庚子赔款”。后在中国努力下,美国从对华利益考虑,决定退还部分庚款,并以此作为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经费,此项活动对中美两国产生深远影响,因而要客观看待“庚款兴学”。  相似文献   

5.
正熟悉清华大学校史的人知道,凡是在1925年清华开设大学部当年或之前进入清华,如果没有被开除,都可以公费留学美国。在人人巴不得能够留学的时代,能进清华的天之骄子们,都是什么人呢?什么人可以考清华1909年7月,清政府正式启动"庚款兴学计划",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游美学务处通过张贴布告和在中文报刊上发通知等方式公布考试日期和考试科目。除通电各省要  相似文献   

6.
一、清末、民国时期四川欧美留学教育的特点。四川欧美留学教育始于20世纪初期。早在1904年,川督锡良即选募官员士子13名,派刘钟琳为监督,带往比利时学习路矿。至1911年,四川留欧美的人数都不是很多,而以留学日本为主。虽然在清末美国就以“退款兴学”方式使中国政府派遣学生去留学,但据已有资料来看,1909—1911年全国招考并录取的三批庚款留美生中。  相似文献   

7.
崔德胜 《文史天地》2014,(11):25-29
正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共有两次,第一次退还成就了清华,第二次退还产生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以下简称"中基会")。中基会是负责保管与分配庚款的机构,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由15人组成的董事会(中方10人,美方5人)。中方董事中有很多是胡适的老同学、老朋友,在胡加入中基会之前便熟识,有的甚至是莫逆之交。胡适加入中基会后,凭借他在文教界的巨大影响力与其自身特有的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共有两次,第一次退还造就了清华,第二次退还诞生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以下简称"中基会")。中基会是负责保管与分配庚款的机构,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由15人组成的董事会(中方10人,美方5人)。中方董事中有很多是胡适的老同学、老朋友,在其加入中基会之前便熟识,有的甚至是莫逆之交。胡适加入中基会后,凭借他在文教界的巨大影响力与其自身特有的  相似文献   

9.
为缓和留日学生与日本政府之间的矛盾,以培养留日学生的"中日亲善"感情,日本政府顺应国际上列强退还庚款以资助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趋势,于1923年3月在第46届国会上通过了《对华文化事业特别会计法案》,并以此为基础,经与中方协商建立了一般补给生制度,正式开启了庚款补给中国留日学生工作。此后,日本政府为垄断庚款补给中国留日学生的大权,独自推出了特选留学生制度和选拔留学生制度,并在九一八事变后将一般补给生制度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由于中国停付庚款和对华文化事业经费的扩张,日本政府的庚款补给中国留日学生政策也是几经变化,并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而彻底终结。  相似文献   

10.
日前 ,南开大学出版社推出由北京大学历史系张注洪教授主编的《中美文化关系的历史轨迹》一书。该书凡 3 2万字 ,运用丰富、翔实的中外文资料 ,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代以来中美两国在宗教、教育、科技及政治等各个方面交流的情况 ,并对迄今以来国内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和成果进行了述评。书中若干涉侨内容 ,作者也引用许多第一手资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 ,关于美国退还庚款兴学 ,作者认为此举旨在防止类似义和团运动和因 1 90 5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而引起的中国人民的反美斗争。从主观上看 ,美国有其培养亲美人才、试图影响和控制中国知…  相似文献   

11.
《诸蕃志》是我国首部系统记述海上丝绸之路的志书,它翔实记载了当时所知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交通、物产、风俗、国际贸易等,是宋人了解海外情况与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参考,是今人研究古代中外关系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诸蕃志》的译注是一项跨国工程,1911年德国汉学家夏德和美国汉学家柔克义合译成英文本,在西方反响热烈;经数代中国学人的引介,译注最终回归中国,先后有冯承钧《诸蕃志校注》、韩振华《诸蕃志注补》、杨博文《诸蕃志校释》出版,充分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与志书的顽强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日庚子赔款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中,日本充当了急先锋。战争结束后,饱尝了甲午战争索赔甜头的日本在列强各国中第一个提出了战争索赔要求,日本最后从中国庚子赔款的总额中得本利75944689 海关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效法英美等国,同意中国对日庚款缓付5年。战后,日本鉴于其他国家纷纷以各种形式向中国“退还”庚款,于是决定将中国对日庚款的剩余部分用于所谓“对华文化事业”。北京政府虽然与日本订立了《中日文化协定》,但实际上中国并不能自主掌握这笔赔款,庚款的处置权仍操在日本手中,庚款的去向也很少真正用于中国的文化事业,多数是投在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各种文化事业上。由于日本“退款”之举包藏文化侵略的野心,因此遭到中国各界的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一方面废除了《中日文化协定》,另一方面照旧如数支付对日庚款,一直到1937 年9月。  相似文献   

13.
教育转型是清末新政时期制度变迁的主体内容之一,这一转型既有来自朝廷的制度设计,也有地方的自主参与。清末温州地方兴学和经费筹措大多采取士绅"同人集办"的方式,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士绅"圈子"往往成为地方兴学的主体。作为其时惟一的府级学务管理机构,温处学务分处虽系官绅合设,但极具绅治色彩。它的设立,不仅促进了地方士绅的集结,使得他们的兴学活动有了体制化的依托,同时也使本地区在兴学事务上较之省内其他地区呈现更多的自主性。概言之,朝廷在学务场域的权力让渡与地方士绅的兴学能动性的互动,促成了一个颇具自主性的地方学务空间,从而使清末地方教育转型呈现出明显的"国家化"与"地方性"同时并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清史研究》2021,124(2):19-39
在义和团运动中,美国政府一开始对其严重性缺乏认识,发表的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也与山东义和团运动没有直接关系,系针对列强"瓜分"政策发出的一个倡议。对于义和团运动向津京地区蔓延,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反应强烈,主张与其他列强采取一致行动,并赞成列强的"瓜分"政策。但美国政府始终坚持门户开放政策,并扩大到维护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将战争严格局限于解救使馆、恢复秩序范围内。在《辛丑条约》谈判中,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态度也相对友善。东南地方督抚和驻美公使伍廷芳与美国政府之间保持的外交孔道,对舒缓美国政府和公众的焦虑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场战争并非由"中外双方在交流方面的误解"而引发,主要还是19世纪以来中外民教矛盾和冲突长期得不到妥善合理解决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50年代初美国对台政策的酝酿和武装侵占台湾的决策过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50年代初美国对台政策的酝酿和武装侵占台湾的决策过程沈志华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了战争,美国政府对此迅速做出反应。然而,令人感到奇怪是,美国对于战争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不是针对朝鲜半岛的,而是针对着中国的领土──台湾。换句话说,美国政府的第一反应是...  相似文献   

16.
正柔克义是中美关系史上第一位与达赖喇嘛建立并保持联系的美国外交官。1903年11月,英国政府批准英属印度总督寇松的一再要求,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第十三世达赖喇嘛违背清朝政府"不抵抗"的旨意抗击英国侵略,而沙皇俄国当初通过布里亚特蒙古僧人德尔智传递的援助西藏抗击英国的许诺,成了口惠而实不至的画饼。1904年夏秋之际,达赖喇嘛战败逃离拉萨,出走蒙古。清廷接受驻藏大臣有泰的请求,宣布将达赖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国际角色定位的转变、美苏冷战的展开、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国际社会对人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美国黑人争取民权的国际转向,促使美国的种族问题日趋国际化。为了维护国家形象和"世界领袖"地位,并努力把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到资本主义阵营一边,美国政府不得不重视保障黑人权利。在布朗案等系列黑人民权诉讼案中,司法部代表美国政府以"法庭之友"身份提交书面陈述,从美国外交和国家利益的角度要求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在布朗案中,最高法院在多个方面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从而最终作出了推翻"隔离但平等"原则的判决。美国充分利用这一判决结果和有利的国际舆论,改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声誉。美国政府对布朗案判决的政治利用取得了一定效果,而国际舆论也进一步推动了美国的黑人民权改革。  相似文献   

18.
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政府在大陆节节溃败。美国政府经过对中国内战形势的分析,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大陆的胜利只是个时间问题,美国虽然极力促成了李宗仁代理蒋介石行使“总统”职权,但李宗仁也无力挽救危局,进而美国政府考虑从中国的内战中“脱身”。 大陆丧失后,台湾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军事地位突出起来。美国担心,一旦腐败的国民党政权退到台湾,则台湾很可能遭到和大陆同样的命运落入共产党之手。这是他们所不愿看到的结局。所以,此时美国的对台政策,亦复举棋不定,一日数变。从1948年12月起,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就…  相似文献   

19.
仇华飞 《民国档案》2005,12(2):75-79
偿还债务是20世纪30年代中美经济关系的重要部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随着中美新关税条约的签定,美国立即将整理中美债务提到议事日程上,处理庚子赔款欠款就是其中内容之一。在是否同意延期偿还庚款问题上,中美之间经历了一系列的交涉。在日本侵占东三省、中国财政状况不佳的情况下,美国拒绝中国暂缓支付庚款,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石楠 《近代史研究》2000,12(3):19-58
《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6期刊载的《庚款“退款”及其管理和利用》(以下简称“庚”)一,对苏俄(泛指苏俄与苏联政府。下同)放弃俄国部分之庚子赔款(以下简称俄国庚款或俄庚款)与美、英等国“退还”庚款作了比较,提出了一些新解;但计算失误、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