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给自己提出警戒并公开颁布的文书。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统治者"罪己"的传统,据说在上古大禹时期已经出现"罪己诏"。在其后四千年历史上,几十位帝王发布过这种诏书,其中最为著名的估计要数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和明朝崇祯皇帝的六份罪己诏,这两  相似文献   

2.
丽江在云南省的西北部,位于金沙江畔.金沙江三面环绕,玉龙雪山雄踞一方,有"石门"、"铁桥"之险,是滇西北的门户,也是我国汉藏两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要津.据"蛮书"记载,最迟在唐代么些族即已进入滇西洱海地区,并曾建立"么些诏"于宾居,其后,么些诏为"南诏"所迫,溯金沙江而上,到了铁桥城(即今之塔城),所以铁桥上下这段金沙江也叫"么些江".么些族即今之纳西族.  相似文献   

3.
所谓"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给自己提出警戒并公开颁布的文书.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统治者"罪己"的传统,据说在上古大禹时期已经出现"罪己诏".在其后四千年历史上,几十位帝王发布过这种诏书,其中最为著名的估计要数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和明朝崇祯皇帝的六份罪己诏,这两位皇帝的罪己诏都颁布在朝廷遇到严重统治危机之时,但是效果截然相反,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沉思.  相似文献   

4.
1984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建乡小围埂村发现铜印1方(见图)。印正方形,边长7.3、厚1.5厘米。印柄扁圆形,上细下粗,高8厘米。印文右半为篆书"南军后参军篆",左半为阿拉伯文。印背右刻楷书"丁卯年造",左刻阿拉伯文,印左侧面刻楷书"永字第五百九十六号"。清咸丰六年(1856年),杜文秀在云南蒙化厅(今巍山县)回族聚居的小围埂村起  相似文献   

5.
唐初,在云南洱海地区有六个大部落,就是人们常说的六诏。六诏中,南诏部落经济最繁荣,诏主细奴逻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到了他的曾孙皮逻阁的时候,就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有名的南诏国。南诏国前后有二百五十三  相似文献   

6.
<正>王文祥先生是当今中国文化巨子,是书法界一位大师、是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和一千二百万字著作的学者,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六位"中国艺术大家"之一,被全国文联评为六位"一代书  相似文献   

7.
<正>六安是座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名字也颇有来历。很多人在读"六安"时把"六"读成"l iù",其实不然。六安,夏属法祖皋陶后裔封地—英(今金寨、霍邱境)、六(读lù,今六安市北,在寿县发掘的斗鸡台遗址疑为皋陶故地,至今在六安城东二十里有皋陶陵墓,墓前立清代江西布政使司吴坤修的石碑),因此六安城又称皋城。西周至春秋,大小封国林立,先后属英、六、舒蓼、舒鸠、舒庸等,  相似文献   

8.
"制诏御史"是西汉重要制书的常见起首语,引领着立法、布政和封授高官贵爵之诏。学界以往从御史大夫负责颁下诏令的角度解释"制诏御史",认为其"御史"二字是"御史大夫"的省文。综括传世文献和悬泉汉简来看,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制诏御史"之"御史",实际上是指"侍御史"。而"制诏御史"意指皇帝命令侍御史书记或抄录王言,并将其制成规范文书,反映的是诏令由皇帝自作,人臣负责"记王言"的制度。从性质上讲,"制诏御史"只是起到引领诏令的作用,其所以标明"御史",应该是要凸显侍御史在制书拟制过程中的作用。西汉时期,侍御史作为皇帝的近侍秘书,不仅负责拟制和玺封制书,而且拥有审核公卿奏疏之权,其权力和位望始终居于负责文书收发、传送的尚书之上。  相似文献   

9.
陶麟趾金是浙江境内汉墓中常见的随葬冥币,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杭州市郊古荡发掘的朱乐昌墓即有八十枚之多.最近省博物馆在清理库藏文物时,发现1957年在杭市老和山出土的陶麟趾中有不少刻有文字,计有"令""一斤""令之金一斤"等汉时金银的形式.据汉书卷六武帝纪太始二年"三月诏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出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襄蹏以协瑞焉.因以班赐诸侯王."有  相似文献   

10.
杨端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瑞相传是播州杨氏的始祖。研究杨瑞其人和事迹,是贵州古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杨氏祖籍与入潘三说1.祖籍山西,平南诏人播说。此说最早见载于南宋嘉定初年撰成的《杨粲墓志》“……上赖祖功宗德,……蜀无雍塞之患,而六诏绝烽烟之警。……求甚,秦。潞二王为节度使。(杨)思权(今山西汾阳人,曾任■宁(今陕西彬县)节度使)死,弟思勉得旨出家,……孙(杨光荣)慨然发愤,献所得三州之土,世为藩屏……”此说还见载于元朝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程矩夫撰写的杨氏《忠烈庙碑记》:“……谨按:杨氏系本太原,唐乾符初赠太师讳端者,…  相似文献   

11.
魏晓文 《丝绸之路》2009,(11):19-20
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华夏之后,曾办了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一是修筑了万里长城,二是修建了一条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号称世界公路鼻祖的秦直道。它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要军事要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武帝村),北至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  相似文献   

12.
据《宋史》记载,“同安监,熙宁八年置,铸铜钱”(卷八八·地理四);“建中靖国二年五月,令舒、睦、衡、鄂钱监,用陕西式铸折十钱,限今岁铸三十万缗,铁钱二百万缗”(卷一八O·食货下二);“乾道六年诏司农丞许子中往淮西借置,于是子中以舒、蕲、黄皆产铁,请各置监且铸折二钱,以发运司通领四监,子中所领三监,岁各认三十万贯,其大小铁钱,令两淮通行,淳熙五年诏舒州岁增铸十万贯,以三十万贯为额,八年以舒州水远,薪炭不便,减额五万贯,九年又减十万贯,与蕲州并以十五万贯为额,十年诏舒、蕲铸铁钱,并增五万贯”(卷一八…  相似文献   

13.
上博简<诗论>第24简应当系联于第16简之后,简文的这段话,从语意上看,孔子是在解释"葛"何以被歌颂的原因.第24简开首的略有残缺的三个字应当读为"以蒙棘"."蒙棘"之语见于<唐风·葛生>篇.此篇意蕴,曾长期被误解,独王夫之发千古之襵 ,指出它是歌颂晋君关爱民众以成就霸业的诗篇.今得<诗论>相关简文印证,不仅使<葛生>诗意大白,而且对于认识孔子的仁学理论,也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4.
胡忠良 《中华遗产》2008,(5):158-160
康熙初年,鳌拜跋扈,排挤同僚,蔑视幼主。康熙面对鳘拜的恣意妄为,决心肃清吏治,整顿朝纲,遂于康熙六年(1667)五月,下求直言诏。六月,一个叫熊赐履(1635-1709)的湖北孝昌(今湖北孝感)人便应诏上万言疏,对民情、朝政得失,侃侃而谈,直陈己见。此疏一出,海内传诵,鳌拜恶其侵己,  相似文献   

15.
<正>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翁同龢在康有为、张骞等人劝告不宜久留京城的情况下,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离京归籍江苏常熟。缘由6月11日(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正式颁诏,宣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从而揭开了"百日维新"帷幕。该诏书是翁同龢亲手执笔拟就的。这时,翁同龢遭到了安徽布政使于荫霖、军机大臣刚毅等人的陷害,被弹劾"误国  相似文献   

16.
六、蒙古地区造像元朝上层一度风靡的藏传佛教遗物有甘肃黑城子、北京居庸关、杭州飞来峰等。此外据《元代画塑记》元上都(今内蒙正兰旗)还有阿尼哥所塑的佛教及道教像,实物现已无存。蒙古地区的佛像可分为内蒙古(漠南蒙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辽宁省地域,在中国历史上的元代,属于辽阳行省和大宁路;因此,蒙古族人曾在此活动过,当是历史事实。明王朝时,先是蒙古民族的朵颜、泰宁、福余等兀良哈三卫蒙古人,后是蒙古民族的喀喇沁部、土默特部(含蒙郭勒津部)、科尔沁部(其中一部分)等蒙古人,都更在今天辽宁省内的西部和西北部游牧;换一句话说,在今辽河流域、大凌河流场游牧。后来则是驻牧。自清王朝建立起,喀喇沁部、土默特部(含蒙郭勒津部);科尔沁益(其中一部分)等蒙古人已经在今辽宁省内的西部和西北部定居下来。他们的后裔便是今天辽宁省内蒙古族的绝大多…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挖掘利用海外日本、朝鲜流传和国内的罕见史料,揭示了康熙帝颁布"三藩之乱"《平定诏》之后发生的一系列隐秘史事,如叛乱者耿精忠实际是在《平定诏》颁布之后才被处死的,其延命实因朝中索额图等人的关照;史料传闻尚可喜实际支持了尚之信行动;康熙帝将参与清查尚之信的诸多官员处以杀头重罪实为销毁有关证据等等。该研究对有关"三藩之乱"研究既有结论做出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19.
今存关于"十八家《晋书》"的最早文献乃唐贞观二十年所颁布的《修晋书诏》,但诏书仅列十四家之名。谢沈《晋书》和裴松之《晋纪》虽不见于《隋书·经籍志》,但均居诏书所论十四家晋史之列,唐修《晋书·谢沈传》和《南史·裴松之传》亦皆称二人所撰晋史"行于世",二书初唐见存当不容置疑。王韶之《晋纪》又称《晋安帝纪》、《崇安纪》,《史通》、《新唐书》均将其列入杂史类,而《隋书·经籍志》却将其误置入"古史"(编年体史书)之列。"十八家《晋书》"本指《隋书·经籍志》所列除王韶之《晋纪》之外的十八家晋代"正史、古史"而言。谢沈《晋书》和裴松之《晋纪》二稀见本在唐初并未亡佚,颁布《修晋书诏》时,存世晋史实有二十家。《修晋书诏》沿袭旧说,却又将谢沈《晋书》和裴松之《晋纪》归入"十八家《晋书》"的范畴,"十八家《晋书》"遂成初唐见存先唐晋史的通称。  相似文献   

20.
即位诏书是帝制时代政策阶段性继替、关连的重要文献。本文在笔者此前考察明洪武至正统时期6位皇帝即位诏书文本的基础上,继续以文本细读方式对景泰到嘉靖6位皇帝的即位诏进行分析。文章认为景泰、天顺即位诏突出即位合法性申明;成化、弘治、正德即位合法性无可置疑,诏书突出体现的是民生贫困和社会矛盾激化问题;嘉靖以藩王入继大统,对合法性有特别交代,并显示出鲜明的"去正德化"和限制皇权的士大夫改革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