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词语研究和训诂的角度对中古史书标点本在校勘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共列举十七条,其中有补充标点本校勘的,还有一些是对标点本校勘提出一些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2.
《魏书》,北齐魏收撰,全书一百三十卷,分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八卷,志二十卷,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北魏王朝兴亡史。《魏书》是现存叙述北魏历史最原始和最完备的资料,对研究鲜卑拓跋部的历史也有重大价值。《魏书》的整理研究,主要经历了北宋、明、清、近代等阶段,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点校本《魏书》,集《魏书》研究之大成,是目前最好的本子。但有些地方仍可进一步商榷。本文以标点本《魏书》为基础,比勘了有关版本并参考其它典籍,撰成校勘札记若干条,冀为《魏书》之整理研究,贡其一得之愚。  相似文献   

3.
本在中华书局与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的两种点校本《建康实录》的整理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建康实录》宋绍兴刻本及《三国志》的相关内容对上述点校进行校勘.纠正了其中十九处字讹误。  相似文献   

4.
王溥《唐会要》是在苏冕《会要》和崔铉《续会要》的基础上,重新编次厘定,又采集宣宗朝以后的史事编纂而成。其编纂历经唐、五代至宋初几个阶段,屡经传抄翻刻,故文字错讹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书的使用价值。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唐会要》点校本,虽较旧本更为精审,但《前言》明确表示对记时错误不作校改,官职、年号等方面也仍存舛误。本文即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为底本,校勘并归纳有代表性的讹误十余条,撰成校勘记。  相似文献   

5.
《搜神记》向为世人所重,近十几年有多种新整理本问世.汪绍楹校注本以精审著称,成为后出各本的底本、参校本、但汪本可商之处不少.吴金华、张觉及笔者发表了多篇校补性的文章。今又续得若干条.集为一篇。本文虽是讨论《搜神记》整理本中存在的词语考释、校勘、标点等问题.但也约略可见古籍整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续汉志》郡县名称的书写存在一定的讹误现象。在结合传世文献的基础上,依据目前已经刊布的东汉时期的印章、封泥、金文、石刻、砖文等出土文献,可以对河东郡蒲坂、右扶风渝麋、汝南郡汝阴和汝阳、汝南郡定颍、梁国榖熟、魏郡黎阳、泰山郡梁甫、济北国茌平、丹阳郡、安定郡乌枝等地名进行校订勘误,从而呈现一份更为精准可靠的《续汉志》文本。  相似文献   

7.
作为传统古籍的一种重要版本,四库全书本在今天的古籍整理工作中应有一定的价值。今天,如果我们要在某一种古籍整理的工作中利用其四库全书本,首先必须了解,它是否经过了校勘整理?其具体的情况又如何?我们以四库全书渊阁本《建康实录》(以下简称“《实录》”)作为个案,对其进行版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实录》的进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两类校勘记的考察,对整部《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撰写体例有所说明,并由此对这部著作的成书过程作了点再思考。  相似文献   

9.
说校勘四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三一年,陈援老在其所著《校勘学释例》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校勘四法”,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这是陈援老通过自己的校勘实践,对我国历史上传统校勘方法的科学总结。对比一九一一年叶德辉在其所著《藏书十约》中提出的“死校”、“活校”法,陈援老的“校勘四法”不仅方法缜密,而且内涵丰富,它实际已包含着对校勘内容、校勘工作性质,以及校勘工作程序的科学规定,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四法”一经提出,即广为学界所接受,时至今日,仍有其广泛影响。不过,从目前看,凡讲“校勘四法”,大抵以仅仅视其为单纯的方法的为多,而发掘其丰富内涵的却寥若  相似文献   

10.
语法学是研究造句和用词规律的学科。训诂和校勘是解释和校正古书的学问。古书主要是古语言的记录。古语言不可能离开古语法。因此解释或校正古书时常会遇到语法上的问题。如果运用古语法知识来解释和校正古书,就会把问题看得更全面、更正确,更便于说明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不过语法学在我国发展较晚,《马氏文通》以前,我国只有些研究虚词的书,如《助字辨略》、《经传释词》等,而没有系统的语法学。近代和现代虽然有些人研究古语法,但也很少有人应用古语法知识来解决训诂、校勘中的语法问题。因此不但前代人不会运用古语法知识,乃至在训诂、校勘上发生语法上的错误,就连现代人也常常犯同样的毛病。  相似文献   

11.
古籍整理,除了要求整理者应较为熟练地掌握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这些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求掌握一定程度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整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应付裕如,进行正确的校勘.这里想以音韵学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一、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文苑英华》是北宋所修四大部书之一,完成于雍熙三年,因勘修质量较差,没有刊行。景德四年,又做了“芟繁补缺”工作,大中祥符二年,再次组织人力复校,但是否刊行,没有记载。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刻本,是南宋宁宗嘉泰元开離,嘉泰四年雕毕的周必大刊本。周必大在刊刻这部书之前,特别让他的门生胡柯、彭叔夏等进行校订,凡所是正,随文注出。其后,彭叔夏将这些散在本文中的注,择出录出,“以类而分,各单数端”, “原注颇略,今则加详……勒成十卷,名曰《文苑英华辨证》” (见《文苑英华辨证序》)。  相似文献   

14.
宋代对历史文献的校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雕版印刷发达,极大地促进了校勘学的发展。宋代的程俱说;“议者以谓,前代经史皆以纸素传写,虽有舛误,然尚可参雠。至五代,官始用墨版摹六经,诚欲一其文字,使学者不惑。至太宗朝,又摹印司马迁、班固、范晔诸史,与六经皆传,于是世之写本悉不用。然墨版讹(马交)初不是正,而后学者更无他本可以刊验……” (《麟台故事》卷二》校雠》之《书籍》条,重点号为引者所加)因此,任何一书在付梓之前,都要精加校勘,以便成为一个讹误较少的本子。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又加之宋代诸帝十分标榜“文治”,故宋代对历史文献的校勘出现了空前的规模。仅以官方为例,据《麟台故事》记载,从太宗淳化五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书局点校本《北齐书》是同类各书中较好的一种,它的校点、勘误、补阙一般都很精当,对于研究历史的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我们在阅读《北齐书》时,发现了一些点校上的问题,并提出了补充和商榷。  相似文献   

16.
《魏书》卷一《序纪》曰:“平皇帝讳绰立,章帝之少弟也。雄武有智略,威德复举。七年,匈奴宇文部大人莫槐为其下所杀,更立莫槐弟普拨为大人,帝以女妻拨子丘不憨(勤)。”同书卷一O三《匈奴宇文莫槐传》曰:“莫槐虐用其民,为部人所杀,更立其弟普拨为大人。普拨死,子丘不勤立,尚平文女。”  相似文献   

17.
一《晋书》 (中华书局标点本 ,下同 )卷七八《孔愉传附孔坦传》云 :“咸康元年 ,石聪寇历阳。王导为大司马 ,讨之 ,请坦为司马。会石勒新死 ,(石 )季龙专恣 ,石聪及谯郡太守彭彪等各遣使请降。”按诸史实 ,此叙述讹误。(一 )晋咸康元年 (公元 335年 ) ,“寇历阳”的是石虎 (石季龙 )而非石聪 ,《晋书》卷七《成帝纪》载 :咸康元年四月 ,“石季龙寇历阳 ,加司徒王导大司马、假黄钺、都督征讨诸军事 ,以御之”。又同书卷一○六《石季龙载记下》载 :咸康元年 ,“季龙自率众南寇历阳 ,临江而旋 ,京师大震。”同书卷六五《王导传》亦载 :“石季龙…  相似文献   

18.
《史记》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载: 后元二年,二月己巳,光禄大夫霍光为大将军,博陆侯;都尉金日(石单)为车骑将军,(禾宅)侯; 太仆安阳侯上官桀为大将军。按,上官桀为左将军,“大”为“左”之误。《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后元二年二月……大将军光秉政,领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石单),左将军上官桀副焉。”《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石单)传》第三十八:“后元二年春,……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石单)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  相似文献   

19.
《韩非子》校勘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清末至今,《韩非子》一书出现了多种校注本,均是以影宋乾道本为底本,用其他版本对其进行校勘。纠正了不少讹误。但也存在着误校的现象。误校的原因有二:一是不知字词古义.二是不明通假。本文对部分误校的字词提出了商榷,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20.
《三国志》卷45《张翼传》裴■引《续汉》书“纲字文纪,少以三公子经明行修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以高第为侍御史。”(中华书局校点本第1074页),按:句读有误。既曰“不就徒辟”,何以“为侍御史”?钱大昕说:“经明修科”为汉制孝廉之科,出仕有二途,或“公府征辟”,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