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档案     
《文史月刊》2012,(11):F0003-F0003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文史博览》2006,(8):42-42
中国汉末魏晋时期就出现过原始的“计程车”——当时叫记里鼓车。记里鼓车分上下两段,上层设一钟,下层设一鼓。车上有个小木人,头戴峨冠,身穿锦袍,高坐车上。车走10里,小木人击鼓1次,当击鼓10次时,就击钟1次。  相似文献   

3.
曹锟禁演《击鼓骂曹》曹锟是北洋军阀直系的大头目,1923年他用贿选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他上台后给京剧界下了一道命令,就是禁演京剧名戏《击鼓骂曹》与《捉放曹》,原因是,两部戏都是对曹的,他很忌讳。但这两出戏影响很大,想看的人很  相似文献   

4.
正星期四,一个雨过天晴的下午,就在204的教室里,不时传来"哈哈哈,哈哈哈"的笑声,原来是语文老师李老师正带着同学们玩格外有趣的击鼓传兔游戏呢!激烈精彩的击鼓传兔游戏在李老师的阵阵鼓声中,渐渐拉开了序幕。只见毛绒绒的小兔子像利箭一样从这位同学手中传递到下一个同学的手中,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五日,汉水北岸长岭乡罗木匠梁社员在修建房屋取土中,发现一处砖室古墓,经过地区文物管理部门抢救清理,共出土南朝时期各类文物近百件。现将其中几件演奏歌舞俑简介如下。男击鼓俑 2件。身穿宽袖衫,下着短裤,腰系帛带,头戴长沿高脊帽,帽顶有一小孔,原佩物已失,其右脚向前跨半步,右手扶鼓,左手为击鼓状,且鼓且舞。高32厘米(封二:1)。男吹奏俑 2件。服饰与击鼓俑相同。左手与胸部平窄,右手向下似握吹器状,歪嘴鼓吹,造型生动。  相似文献   

6.
击鼓就餐肯尼亚○闻坤赴肯尼亚的蓓罗城观光考察,亲身领略并体验了击鼓就餐趣事。这天上午,我在当地“汉学家”导游萨昆先生的指点下,在街上走马观花了一圈。中午时分,他领我去一家“涉外餐馆”,并神秘地眨着眼说:你今天用了这顿餐,兴许会终生难忘哩!这是一家临街...  相似文献   

7.
民国年间,京剧盛行,京剧名角灿若群星,京剧观众如潮如涌。但是,北洋军阀与国民党新军阀常常对京剧演出团体颐指气使,随心所欲地下达禁令,令人哭笑不得。(一)曹锟禁演《击鼓骂曹》与《捉放曹》曹锟是北洋军阀直系的大头目。在1920年直皖战争中,他战胜皖系军阀后,就成为中国最大的军阀。1923年他更走到台前,用贿选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权势遮天,令人侧目。曹锟很喜欢京剧,但他上台后给京剧界下了一道命令,就是禁演京剧名戏《击鼓骂曹》与《捉放曹》,原因很明显,就是他对《击鼓骂曹》与《捉放曹》的“曹”字特别忌讳…  相似文献   

8.
“梁红玉击鼓助阵战金兵”,这是发生在镇江、流传全国的著名历史故事。从古至今,故事本身及经过那些以此为题材的戏曲、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传播,使这一历史故事影响广、声名大,在全国广为流传。梁红玉不畏强敌助夫战斗的巾帼英雄形象留在了中华历史英杰长廊。“梁红玉击鼓战金兵”这样一个经典历史故事,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宋金两军水战的战场——镇江,地方志中自然有记载。  相似文献   

9.
击鼓传花     
正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在班队会时间玩了一个游戏,叫"击鼓传花"。击鼓传花的规则是:老师用尺子敲着黑板,同学们在老师用尺子敲黑板的时间里一个一个地往下传"花"。所谓"花",就是个小小的盒子。老师停下来了,"花"留在谁手上,谁就要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游戏开始了,大家一个个心里都很紧张,生怕传到自己手里,谁拿到了"花"谁就像拿到了烫手山  相似文献   

10.
梁红玉其人,不见于史。可她作为南宋女将,封安国夫人(后改杨国夫人),而且曾在黄天荡与夫君韩世忠一块阻击金兵,击鼓助战,阻强敌48日,这却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毛猴新生     
李佳  周超 《中华遗产》2007,(2):16-19
这是一群生动活泼、神态各异的毛猴儿,只有拇指那么大,有的拉琴,有的击鼓,有的打锣……十大中国传统民乐在10个小猴儿手上,被演绎得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12.
黄适远 《丝绸之路》2005,(11):43-45
多少个闲散的夜晚/沙枣花香的庭院里/紫须碧眼的胡人击鼓奏乐/他们的女人分外妖娆/就连王宫的花朵也醉了/国王也一边饮着红葡萄酒/一边梦想奋斗目标幽会/  相似文献   

13.
长期被认为是五代南唐画院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卷(以下简称《韩》卷),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3.5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家以听乐、击鼓、歇息、清吹、送客五个情节表现韩熙载荒淫奢靡的夜  相似文献   

14.
安塞腰鼓流传于陕西安塞一带。安塞腰鼓源远流长,广为流传,不论城乡,不分男女,从白发老人到学龄儿童,大部分人都可以击鼓表演。安塞腰鼓的打法多样,有"三角阵"、"拜四方"、"白马分鬃"、"老虎甩尾"、"青龙摆尾"、  相似文献   

15.
白彬 《四川文物》2007,(3):56-60
猪首人身俑是川西五代两宋墓葬较为常见的随葬明器之一,可分站立、骑鼓或击鼓、手执锤钻三种不同类型。其性质不是十二生肖俑,亦不是墓主属相,而是古文献记载中经常提到的雷公。它在西蜀地区流行,与道教雷法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6.
苗族鼓舞     
“苗族鼓舞”是苗族民间舞蹈,也是民间体育形式。据考,起源于原始部落时期。鼓舞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木鼓或皮鼓,另辅以锣、钹、唢呐、二胡等。表演时,舞者以尺许木棒或徒手击鼓,也有他人击鼓伴奏的。舞蹈动作多模仿种田、插秧、晒谷、织布、挑花、淘米、梳头等生产、生活动作,还有模拟猫儿洗脸、狮子滚球、猴子戏鼓等及表现武功健身的翻跳滚打、推挡擒拿等。苗族鼓舞舞汇丰富,种类繁多,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并形成不同的表演形式。如“跳年鼓舞”、“踩鼓舞”、“略高斗”(汉语称“木鼓舞”)、“简子鼓舞”、“团圆鼓舞”、“凤凰鼓…  相似文献   

17.
打鼓草歌     
打鼓草是流传于昭通地区的一种歌咏形式。在栽插或收割时期,农民在田间劳动,两位歌手站在田埂上,一边击鼓,一边歌唱,以助劳动的情趣,增添劳动的干劲。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唱的内容多是即兴之作。现选数首于后。  相似文献   

18.
雨竹 《神州》2012,(10):62-67
一支古老的山歌,在赣北山区流芳百年,却不为外人所知晓。它似有楚调的浑厚与苍劲,又似有吴歌的细腻与甜润,每击鼓发歌,迭相唱和,声彻四野悠然可听……这就是武宁打鼓歌,一种以鼓伴奏的田野山歌。  相似文献   

19.
《文史天地》2011,(5):95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三国时期,周瑜与曹操大战,因为当时周瑜军中缺乏武器——箭,孔明就使用计策把20只船全部插满稻草人驶向曹军军营,然后击鼓,曹军以为周瑜来攻打他们,就把如雨的箭射出来。经过清点,共有10多万只箭,  相似文献   

20.
在成都发掘的一批汉墓中,出土了种类繁多的各式陶器、陶俑等,除较常见的舞俑、击鼓俑、骑马俑、持刀盾俑、庖厨俑等,还有造型奇特的人马陶灯、龟蛙斗栱座、虎熊龙凤座等,制作精美,具有研究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