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志契,晚明山水画家、理论家,其画用笔清远,有元人风韵。他的山水画被视为摹古一派,风格并不特出。他在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主要来自所著《绘事微言》一书。此书分为四卷,第一卷为唐氏自撰,内容涉及画理、画法、评赏等,见解独到:他重新阐释山水画语境中的"气韵生动";提出继承传统应"师其意而不师其迹";画山水要"看真山水","传神者必以形";强调以"写"来获得"山林逸趣",山水的趣致在"写草书行书"之间,具有"留影"、"写意"等特点;在用笔上,指出"写画亦不必写到";首次提出绘画中的"意境"一说,在中国画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尽管强调山水应写其性情,仍然注重"明理"的重要性,并对其时流派之弊作理性分析。本文拟通过以上内容来探讨唐志契在山水画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8·20讲话中,从信念坚定、热爱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等方面,深刻阐述了邓小平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指出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他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常说自己是"实事求是派",反复强调"拿事实来说话"、"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他始终以劳动人民的一员  相似文献   

3.
戴震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方志学家,长期应聘志局纂修志书,成就卓著,他纂修的《汾州府志》成为清代名志。戴震对方志理论多有建树,其主要思想是方志要重沿革,"古今沿革,作志首以为要";要重资治,"务求切于民用";要从俗例,贵因不贵创;要区分史志,"详善而略恶"。戴震的方志理论启示我们,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要坚持严谨求真的作风;要坚持"修志为用"的思想;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攀登》2015,(3)
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的学习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所以,他强调必然要依靠学习才能走向未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文探讨了其学习思想的方法论特色,主要是:"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以"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学习应该是"富有探索精神的",学用在创新中相长。  相似文献   

5.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历史观上,他从易道变化之理入手来论证社会人事,认为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是一大物理,因而都是人们认知的对象,历史研究是一门"以实事求实理"的实学;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的发展有"常"有"变",有"理"有"则";人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古今以"智"相积,因而今必胜于古。他的史学思想的显著特征是实证精神,主张"待证乃决"、"扩信决疑";同时提倡寻委溯源、通相为用的通变意识,并以推理与归约为通变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光阴荏苒,转瞬间刘大年去世已经十年了。他逝后不久,遗著《我所亲历的抗日战争与研究》出版。这个书名准确地概括了他一生和抗日战争的关系:第一,他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第二,他是抗日战争史的"研究者";前者在他的早年,后者在他的晚年:他一生八十五年的事业,以参加抗日战争始,以研究抗日战争终,这是非常难能的。刘大年涉足抗日战争研究始于1982年。此前三十年间,他只有在早年的《美国侵华史》一书  相似文献   

7.
正提到俞律,在艺术界,他是"李可染的大女婿";在戏曲界,他是"活着的老谭";而在文学界,大家都称他诗人、作家、评论家,然后才知道"原来他的岳父是大书画家李可染"。殊不知,俞律与夫人李玉琴绘画并非师从李可染,而是李可染之妹、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系教授李畹,书法则由林散之、萧娴指点。俞律与两位书界泰斗过从甚密,一起谈文论艺,  相似文献   

8.
有关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在我国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是改革与发展的产物。健全和完善不同特色系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保证,二者相辅相成。本文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在分析现状特点、存在问题、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重点发展的四种"匹配模式"。并认为在思想上,要实现"三破三立";在战略上,要调整和优化"三大结构";在举措上,要做到"三个依靠、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9.
《文史天地》2011,(11):95
曾国藩在弱冠之年,给自己改号"涤生",以求改过自新。十年后,他反躬自省,以为过失涤除未尽,且越来越多,是故举意勇猛改过。贪睡恋床,不能黎明即起,他骂自己"一无所为,可耻";喜吟诗作赋,寻章摘句,未将精力用于经史等有用之学,他以为病症在好名,"可耻";给地方官吏写信,亲切一些,则是"意欲饵他馈问"",鄙极丑极",应重写一函,"作疏阔语";  相似文献   

10.
徐锦庚 《环球人物》2013,(18):36-38
郁慕明说,当大陆现状不断改变时,台湾的筹码就越来越少,到最后不得不被统一他在台湾政坛活跃了30多年,有人因其做事果断、能决胜千里,称他为"小诸葛",也有人因其脾气暴躁、对政敌死咬不放,指责他是"斗鸡"。不管外界如何评价,他一直高举统一大旗,称"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也不停地穿梭两岸,为两岸的和平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就是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6月8日,在山东台儿庄举行的两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派出大批国民党军队进占解放区、游击区和各被我包围的原日本侵略者占领的大城市,企图抢夺和独霸抗战胜利果实。此前,蒋介石在1945年8月11日下达三项命令,要求解放区军民"就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日、伪军"擅自行动";他的嫡系部队则"积极推进";要日、伪军"切实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抵抗人民军队受降,以待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12.
正他是毛泽东的老师,毛泽东曾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周恩来称赞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党中央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是诲人不倦"。这个人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教育家徐特立(1877—1968)。适值徐特立140周年诞辰之际,回忆他鲜为人知的往事,以此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勤俭节约新中国成立后,徐特立住在北京,虽然物质条件好了,但是他依旧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他常对亲属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  相似文献   

13.
卢炘 《环球人物》2013,(8):86-87
他致力于在时代语境中重新解读历史人物王西京,1946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任全国政协委员,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在2000年荣获日本政府"国际阿卡得密奖"和"教育文化勋章";2002年荣获汉城国际书画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德尼罗?"是个有趣的小男人";布鲁斯·威利斯?"我根本不会多看他一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他才多大?13岁?还是11岁?我都可以演他奶奶了!"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伟大的学者和教育家,他在青少年时期就致力于学习,五十七岁正式从事教育工作,由于他刻苦好学,精心思教,所以他在教学方面积累了比较完善的经验。作为学者,他"发愤忘食","专心一致,思索熟察";作为教育家,他"诲人不倦"。他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方针和"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法等均富有创建性特征,为后世的教学研究和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已成为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本文侧重研究孔子的好学精神以及他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2015,(7)
<正>我们都知道王大珩是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是"两弹一星"元勋,却鲜有人知道他可爱的一面。他在世的时候,当有人问他高寿,他会精确地告诉对方"我今天90.35岁了";我们都看到他荣誉满载、成就卓著,但却很少关注到他常常以"小学生"的姿态面对新知识、年长者;很多人想象老人的晚年应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王大珩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都在不停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模范老爸"郭涛发声谈育儿的文字作品《父亲的力量》在北京首发。书中,关于成长,关于理想,关于爱情,更多的是郭涛希望与读者探讨他真实的教育心得与困惑。"当爸爸之后,感情会特别脆弱"文字诠释真实父子情自《爸爸去哪儿》播出之后,观众对石头爸爸郭涛的教育方式一直存在争议。有人称他"中国式好爸爸",对其教育观念和方法"零差评";也有人觉得他严苛、粗狂,是个不称职的父亲。郭涛说:"镜头里的严父不是真的我,现实中我对石头可好了。"郭涛表示,自己也有温柔的一面,但"呵护孩子的画面被节目组给剪掉了,被镜头放大的只是那一千个场景里的几个"。  相似文献   

18.
巨人汉卡、脑黄金、脑白金、"征途"网游,这一个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产品后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史玉柱。他的企业和个人命运起伏之大,在中国当代企业家中,堪称首位在改革开放30年的企业史上,他绝对是一个"另类企业家"。在个人与企业命运上,他经历过"天堂"和"地狱";在行事风格上,他常常狂放不羁,语惊四座;在创富路上,他更是以近乎极致的商业运作,收获骂名与财富,从  相似文献   

19.
余音 《文史天地》2012,(11):15-19
他的出生地并非"盐店巷";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他才是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他参与了南昌起义的策划;他的"关门弟子"是吴敬琏——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陈独秀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像高语罕这样受陈独秀"牵连"、在中共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历史人物,也拂去尘埃,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作为新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艺术圈里提起"栗宪庭",可谓无人不知——他有一双慧眼,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有"艺术界F4"之称的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都因他的赏识和推介才为世人所知;他有一副热心肠,家中总是高朋满座,志同道合者通宵达旦地聊艺术,无论年轻年老者,都喜欢亲切地喊他"老栗";他有艺术圈中人大多缺乏的执行力,为鼓励年轻艺术家,短短几年把宋庄"发扬光大"成北京乃至中国最大的"画家村";他办展览、写美术评论、搞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