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小兰 《百年潮》2007,(9):52-56
沙韬,在20世纪50年代曾担任过康生的秘书。沙韬叔叔与我父亲王涛江是30年代在延安时的老相识;在60年代轰动中调部的“沙韬事件”(人称“杀头”事件)中,我父亲也曾帮助过他。因此,他与我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好。1995年我父亲过世之后,沙韬叔叔曾多次来到我家,向我和我的母亲谈他的经历,特别是历史上所谓的“沙韬事件”。  相似文献   

2.
孟昭庚 《文史春秋》2006,(10):56-61
冈村宁次其人上个世纪50年代,在台北阳明山的国民党高干训练班——“革命实践研究院”里,有一位特级军事教官,国民党高级干部见了他得恭敬地称他“老师”,要向他敬礼。这个人是黄面孔,乍看上去颇像中国人,还有一个中国的名字,可是他压根儿就不是中国人。那么,他是谁?他就是大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我叔叔冯金堂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只上过几年小学的他,因出版多部风靡全国的长、短篇小说而成为文坛新秀。尤其是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黄水传》,当时在河南,特别是在豫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然而,这位中国第一代“农民作家”在“文革”中,却以自杀的方式凄然而去。  相似文献   

4.
翻开中国近代魔术史,有一位魔术大师可谓举足轻重.他学艺于上世纪20年代,红于30~40年代,建国之后成为新中国北派魔术大师.这位大师就是人称“十三刀罩子魁”的赵世魁.  相似文献   

5.
秦海燕  王建惠 《世界》2005,(10):14-19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场以种植冬暖式大棚蔬菜为标志的“菜篮子革命”浪潮席卷了中国北方大地,改变了北方居民主要靠大白菜、萝卜、土豆过冬的历史,使亿万农民致富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而推动这场“菜篮子革命”的是一个既普通又充满魅力的土生土长的山东农民。他,拖着直肠癌术后虚弱的身体,20多年如一日,在蔬菜王国拼命耕耘、开拓;他,只有小学文化,却成为“菜”学满腹的高级农艺师;他,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却把足迹留在了中国北方10余个省区。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代表,被人们誉为“冬  相似文献   

6.
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滩乃至整个中国南方有一个非常闻名的神秘人物,有人誉之为“天下侠”,有人诬之为“大流氓”,一般人则称之为“暗杀大王”。他,就是王亚樵。 王亚樵,字九光,别字擎宇,安徽合肥人。早年与朋辈结拜兄弟,排行第九,人称王九、九爷。他凭着一股个人英雄主义和正义感,在蒋介石  相似文献   

7.
阎明光 《纵横》2010,(5):21-25
提起阎宝航这个名字,现代中国人也许会感到陌生。不过,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坛上,阎宝航却是名闻天下的风云人物。他是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的挚友和重臣;他也曾经是蒋介石和宋美龄身边的红人,不但出任新生活运动的总干事,在国民政府还担任要职。同时,阎宝航还有个秘密身份,他是受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共地下党员,在抗日战争中,阎宝航率领的情报小组做出卓越的贡献。由于他的特殊身份与经历,时至今日,他身上的神秘光环还在。  相似文献   

8.
有“蒋介石的配剑”之称的戴笠,可谓是一极端神秘的人物,一直给人以捉摸不定、神出鬼没的感觉。关于他及其领导的特工组织的资料不多,直到20世纪60年代海峡两岸才开始出版一些特工人员的回忆文章。由于特务机关的特殊性,不可能像其他的机关一样留下大量档案资料,因此只有通过曾  相似文献   

9.
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称赞“红色窑工徐海东”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毛泽东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民间传颂他是“中国的夏伯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九次负伤,全身被子弹打伤17处,而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抢救出徐海东的,是一位名叫“少兰”的女子。 1934年11月16日,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三千名将士高举起“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  相似文献   

10.
尹骐 《炎黄春秋》2000,(11):50-54
丁文江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很有些名气的。他不但被誉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和翁文灏、李四光等共同开拓了中国现代地矿事业,而且广泛涉猎人文学科领域,对中国现代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诸多问题,进行过积极探索,发表过大量论文,并因此成为颇有影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人物之一。只是在解放后,他才被人们所淡忘,乃至完全被遗忘。  相似文献   

11.
田晶 《纵横》2011,(9):18-20
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这样评价顾维钧:“他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超过他。”这个出生在上海嘉定的外交家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外交奇才。“改变中国屈辱的对外关系、维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尊严”是他投身外交界的目标,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的智慧、修养维护着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  相似文献   

12.
雷声 《文史月刊》2011,(10):65-67
提起战争年代的地下交通线,人们总以为那是一条神秘的战线,有一些传奇式的人物施展他们超乎常人的本领,和敌人斗智斗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于是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完成一次次护送任务,生发出许多传奇式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在马扎上坐了太久,他的思维几乎仍停留在90年代,他不太明白“炒作”的意思,更不明白什么叫“娱乐化”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和发展,作为人生大事的婚礼,其文化载体和形式也在不断升级。对于建国60年婚俗的变迁,南京地区流行着这样两首“顺口溜”:“50年代嫁英雄,60年代嫁贫农,70年代嫁军人,80年代嫁文凭,90年代嫁高峰(大高个子)”、“50年代一张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红宝书,80年代‘三转一响’,90年代星级宾馆讲排场,新世纪头十年特色婚宴个性特张扬”。  相似文献   

15.
江康 《百年潮》2011,(10):79-80
钱其琛同志在《外交十记》一书中写道,在他担任外长的十年期间,“中国外交所经历的最艰难的时期,莫过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那段时间”。而笔者恰恰正是在那段时间,担任了两年半的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从1989年6月5日至7月中,美国、日本、欧共体和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相继发表声明,宣布对中国进行制裁,中止双方领导层的互访。一些西方国家领导人宣布取消或推迟原定的对华访问。霎时间,乌云翻滚,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中国外交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6.
杨继绳 《炎黄春秋》2013,(12):75-81
孙经先先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6期上发表了《关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人口变动问题的研究》的长文,又发表了《人口统计学中的虚拟人口理论及其应用》,声称“用科学分析”和“严密的数学方法”。论证出“饿死三千万是谣言”。我于2012年写了《脱离实际必然走向谬误——就大饥荒年代的人口问题与孙经先商榷》,也采用他那种“严密的数学方法”,按他所设定的条件,否定了他的结论。最近,他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连续发表文章,不仅说“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三千万人”是重大谣言,还说“《墓碑》大量使用了伪造的、被篡改的和极为荒谬的数据”。本着对历史真相负责的态度,我再次回应。  相似文献   

17.
回忆顾准     
著名学者王元化说,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也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更有人称赞他是中国六七十年代唯一一位像样的知识分子。吴敬琏撰写文章《中国需要这样的思想家》,诗人邵燕祥也这样描述顾准曾经发生的影响:“只因他的文字变成铅字,一代知识分子才挽回了集体名誉。”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方志事业的发展,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已经走过了50余年。在这50余年当中,虽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至60年代中期的探索、“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中断、70年代末的重新兴起,形成全国规模修志高潮,期间起伏跌宕,但成绩是巨大的。而今终于进入了中国方志发展史  相似文献   

19.
悦读     
《旅游》2010,(8):5-5
《敦煌之旅》 “敦煌”一词意味着瑰丽、博大、神秘,抑或是浪漫、悠远?旅日著名作家陈舜臣在20世纪70年代游历敦煌后。结合大量历史资料,辅以陈氏的想象与推理,为读者呈现一派原汁原味的敦煌风情。  相似文献   

20.
王正泉 《百年潮》2008,(1):70-72
赫鲁晓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当时因无情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提出“三和两全”理论、挑起国际共运“大辩论”、破坏中苏关系而闻名于世界,他的名字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应该说,赫鲁晓夫的一生就像他死后的墓碑所显示的那样,是“黑白相间”的,他既做过一些好事,也犯有严重错误。特别是,赫鲁晓夫在从事国际活动时,常常随意发挥,口不择言,鲁莽行事,给世界落下许多笑柄。其中最有名的是两件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