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离开延安飞往重庆,开启重庆谈判。在此后的43天里,有大小10多场宴会。周恩来每次都是紧贴毛泽东而坐,形影不离地陪着毛泽东,谈话时退后半个身子让毛泽东为先,一旦有人向毛泽东敬酒,便抢进半个身子挡在先前:“毛主席酒量有限,我代了,我来代劳……”甚至还常常代毛泽东敬酒。我方工作人员曾问周恩来怎么一杯也不让主席喝?周恩来诜“我怕酒里有人做手脚,放毒。”  相似文献   

2.
<正>毛泽东的稿费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有几千万元,有人说有亿万元,甚至有人还确认毛泽东的稿费是1.3121亿元人民币,认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不让任何人拿稿费,就毛  相似文献   

3.
有人认为“民主党派”的称谓最早出现在1938年10月。其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在一切有意和我们合作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存在的地方,共产党必须采取和他们一道商量问题和一道工作的态度。那种独断专行,把同盟者置之不理的态度,是不对的……”但是,据笔者查证1944年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47年版《毛泽东选集》第六卷以及1944年11月25日《解放》第57期所发原文,发现其中并没有“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称谓。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民主党派”的称谓最早出现在1938年10月。其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在一切有意和我们合作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存在的地方。共产党必须采取和他们一道商量问题和一道工作的态度。那种独断专行,把同盟者置之不理的态度,是不对的……”但是,据  相似文献   

5.
杨琳 《百年潮》2013,(12):51-55
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辑录了部分外国领导人、国际友人、专家、学者对毛泽东的印象和评价,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具体而细微地描绘了伟人的不同侧面。在为争取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的人民眼中,毛泽东是他们的知己、同志和兄弟,他们从他身上和他的思想中吸取夺取政权、进行武装斗争的经验;在外国记者、专家和学者眼中.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西柏坡题写的报头和店招毛泽东在西柏坡期间,正值大决战的关键时刻,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只要有人请他题字题词,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7.
1960年11月,湖南华容县隆西公社隆庆大队第六生产队队长贺凤生(1932-1992)来到北京,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从此,人们知道了这样一个事实:毛泽东在华容县有亲戚。20世纪末,著名作家艾湘涛的报告文学《通天人物》发表、电视剧《毛泽东和他的乡亲》播出,其中有个情节:生产队长贺凤生作为毛泽东的表侄,赴京告御状,向毛泽东如实反映农村的现状和当时政策上存在的问题,直接促成了1962年春节期间中央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和农村政策的调整。这已成为人们熟知的逸事趣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的亲戚,除了姑母贺家外,舅父文家也有人迁到了华容。20世纪60年代前期,毛泽东还专门嘱托弟媳、毛泽民的结发妻子王淑兰去华容寻亲。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虎气雄风、一世坚强,但往往忽略了他柔情似水、忧患如山的另一面。有人说,毛主席晚年是哭死的。此话可能有点偏颇,但也确实反映了毛泽东晚年心绪、心境和心结的一个侧面。顺手查查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2003年12月由逢先知、金冲及主编的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1949-1976)》的记载及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毛泽东在其晚年确是常动感情,甚至痛哭失声。毛泽东晚年常在泪水中生活倒也是事实。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李达和毛泽东都是中共的创建人,但他们却命运迥异,归宿不同:陈独秀数次坐牢被视为托派最后潦倒于江津,李达脱党教书后复入党最后冤死于“文革”,毛泽东则是缔造领导新中国的一代伟人。在风云动荡的20世纪的中国,是什么导致了他们命运的跌宕起伏,他们相互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历史纠葛呢?请看资深专家谈《李达和毛泽东、陈独秀》。  相似文献   

10.
1960年11月,湖南华容县隆西公社隆庆大队第六生产队队长贺凤生(1932-1992)来到北京,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从此,人们知道了这样一个事实:毛泽东在华容县有亲戚。20世纪末,著名作家艾湘涛的报告文学《通天人物》发表、电视剧《毛泽东和他的乡亲》播出,其中有个情节:生产队长贺凤生作为毛泽东的表侄,赴京告御状,向毛泽东如实反映农村的现状和当时政策上存在的问题,直接促成了1962年春节期间中央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和农村政策的调整。这已成为人们熟知的逸事趣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的亲戚,除了姑母贺家外,舅父文家也有人迁到了华容。20世纪60年代前期,毛泽东还专门嘱托弟媳、毛泽民的结发妻子王淑兰去华容寻亲。  相似文献   

11.
陈益南 《文史精华》2011,(12):35-38
1973年全国八大军区司令员工作岗位对调之时,南京军区的政委是杜平将军。 在司令员们的对调事务会议结束后.12月22日,毛泽东——接见了这些解放军高级将领。当有人准备向毛泽东介绍这位南京军区政委时.毛却一眼认出了杜平,并先开口了:“哦,杜平啊,大学生哩!”毛泽东又向一旁的许世友等人继续说.“我是师范生,杜平是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余玮 《文史精华》2009,(10):20-27
毛泽东说:现在把火车调回来,我们马上就走,不要告诉他们,也不要他们送行 1971年8月中旬,中央办公厅和中央警卫局向陈长江布置了毛泽东外出南方随行警卫的任务,要他们迅速做好准备。专列至武汉,毛泽东主持了4次会议,8月28日到达湖南长沙。  相似文献   

13.
王明到达延安之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朗 《百年潮》2001,(11):47-58
毛泽东与王明,似乎是一个早已为人们熟知的话题,人们知道王明曾反对、排斥毛泽东,毛泽东发动整风运动肃清王明教条主义的影响等.但如果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曾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毛泽东对王明由重视到纠错,宽容、批评但始终留有余地;王明对毛泽东由趾高气扬多方面指责到不断玩弄两面派手法进行纠缠,就很难说人们都很清楚了.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关系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飞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回顾他们之间关系的演变,其中值得借鉴的东西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14.
是谁第一个喊出了“毛主席万岁”?有人说是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二十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了“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相似文献   

15.
明红 《文史春秋》2002,(9):20-21
1939年初秋,毛泽东应邀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澜特意安排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等四人前往杨家岭接毛泽东。他们走到半路时碰到了主席,毛泽东听他们说明来意后摇摇手说:“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哦,四个人,轿子呢?你们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呀?……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加四个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大家都笑了,他自己也笑了。  相似文献   

16.
王恩收 《文史月刊》2009,(5):M0002-M0002
提起秋收起义,大家都知道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发动和指挥的,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次起义的总指挥是卢德铭。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多维视角及其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必须跟随邓小平的理论思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理论透析。一、问题的提出谈到社会主义的本质,人们自然提出了下列问题:(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是否使用过社会主义本质概念?、至今,人们尚没有对这一问题作出确切的回答。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他们没有过多地谈论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即使有人使用过一概念,也极为少见。这是不是说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都不重视,或都没论述过,或都不晓得社会主义本质?这种推理是不成立的。假如他们不…  相似文献   

18.
初次相见 1953年2月16日晚上11时3刻,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徐徐驶进汉口大智门车站,早已恭候在这里迎接毛泽东的武汉市委书记、市长王任重和中南局的李先念、李雪峰等,注视着刚停稳的列车,他们的心情都很激动,因为马上就能见到敬爱的毛泽东主席了。 稍顷,公安部罗瑞卿部长从车上走下来,请王任重和李先念他们上车,说主席在车上要接见他们并谈话。王任重跟随罗瑞卿上车,毛泽东站起来,伸出温暖的手和李先念、王任重他们一一握手。王任重紧紧地握住毛泽东的手,说。“主席好,主席辛苦了!”毛泽东微笑着说:“同志们好,同志们…  相似文献   

19.
韶山市韶山村韶山村民小组共有26户人家,1949年以前,尽管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毛泽东家的邻居,有的还曾跟随毛泽东投身革命,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仍和中国千百万个山村的老百姓一样普通。只是到了1949年10月,这个偏僻山冲里传来了自这方水土出去,仍操这方乡音的毛泽东在天安门楼上的庄严宣告,从此,生活在这个千百年来也不为世人所注意的穷乡僻壤的山民们,以共和国主席的邻居的地位而光荣地出现了。50年代初,毛泽东的一邻居们”积极响应毛泽东的号召,成立了韶山第一个互助组,率先走上了合作化道路。在相…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与党的八大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八大路线的正确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也由于毛泽东晚年离开了八大路线,于是有人就在八大问题上做文章,把毛泽东同八大路线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编造所谓正确与错误的路线斗争。这是一种歪曲历史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事实上,八大路线不仅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而且也是毛泽东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的积极成果的重要表现。毛泽东为制定八大路线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无法抹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