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隽超 《文献》2000,(1):55
清代乾隆年间佚名编辑的<人海诗区>(北京图书馆善本组标点,陈高华校订,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是吟咏北京诗篇的选集,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关于书名的含义,该书前的"出版说明"中解释道:  相似文献   

2.
以《女神》开辟现代诗坛的诗人郭沫若,解放后多次踏上广东这片土地。所到之处,几乎都留下诗篇。这些诗篇或吟咏名胜古迹,大好河山,或讴歌建设成就,新人新事。有的把历史与当代交织在一起,有的将浪漫与现实融铸于一体,无不热情洋溢、意气风发。  相似文献   

3.
竹枝词是一种古典格律诗与民歌相结合而产生的诗体,它的特点是题材广阔,擅长吟咏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因而能够真实、生动地反映人民生活,为研究和探讨古代社会问题提供了宝贵史料。清代竹枝词的创作风行一时,其影响所及,贵州诗坛上也涌现了大量的竹枝作品,以及与之相类似的杂咏、棹歌等等。这些作品涉及到清代各民族的诸多方面,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现在就从竹枝词的吟咏来看一看清代的贵州民族经济状况,当然,这种看法并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德清县洛舍东衡村,四周环水,屏障自然村的北面山岭呈箕状分布,主峰郁郁葱葱,因其山清水秀,自唐以来,引得许多文人墨客或前来赏景,或前来居住,留下了许多吟咏的诗篇。  相似文献   

5.
作为士大夫瞻仰纪念宋代苏轼家族的文化圣地,三苏祠在清代文化史上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清代诗人拜谒眉州三苏祠者络绎不绝,并留下了大量题咏三苏祠的诗篇。其中王士禛、陈维崧、蒋琦龄、张问陶、石韫玉、钱载、李德仪、何绍基、张之洞、俞陛云等是代表性人物,他们或是专程前往三苏祠匆匆拜谒,或是仕宦途中过境眉山亲临致祭,或是行船岷江遥祭三苏,或是主政四川教育间亲身参与三苏祠建设,留下的相关诗篇是研究清代三苏文化影响及其三苏祠变迁的重要“诗证”。清代诗人三苏祠题咏的史料价值与思想文化内涵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多角度真实摄录了清代三苏祠的盛衰演变,同时也反映了清代士大夫崇苏慕贤的文化心态,以及三苏在清代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6.
只有敬亭山     
宣州市北郊敬亭山,突兀于皖南丘陵之地,风光旖旎,安谧恬静。自南齐宣州太守谢眺登临吟咏,此后文人雅士相继登临吟咏,留有大量诗篇,向有"江南诗山"之美誉。据载诗仙李白曾七次(其实远不止七次)飘然敬亭,吟咏甚多,其中《独坐敬亭山》一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越发使得敬亭山名闻遐迩,蜚声海内。缘于对《独坐敬亭山》一诗的向往与追踪,又兼素与诗文有缘,我也曾三上敬亭。  相似文献   

7.
饮誉世界的茅台酒,因产于贵州省赤水河畔的茅台村(今茅台镇)而得名。清代乾隆年间,茅台村一时成了川盐入黔的主要集散地和关冲要道,商品经济和酒业发达,市场繁荣。到了清末民初,成裕和荣和两家烧房成了茅台酒业的两霸。当时茅台村所酿造的酒统称“茅台酒”,所不同的是:在“茅”字之前冠有酒房创办人的姓氏,以在商标上来区别。如成裕烧房的创办人是华连辉,便称“华茅酒”,荣和烧房的创办人是王立夫,便称“王茅酒”。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茅台酒以其郁香、醉正、悠长的独特风格,一举夺金奖,成为世…  相似文献   

8.
李白与清溪     
成珠 《江淮文史》2011,(3):127-130
清溪地处池州宛溪河上游、响山脚下,是秋浦胜景之一。李白曾到这里写下一组吟咏清溪的诗篇。开篇之作就是《宣城清溪》(一作《入青溪山》),在李白那个时代,秋浦县属宣城郡(今属池州),故诗称《宣城清溪》:  相似文献   

9.
当你翻过山岗进入仁怀,风儿就会给你送醉人的酒香。走进市城,然后下车走走,街上的一切会使人感到,仁怀酒都,名不虚传。路过店窗,店里存放的各种酒,外行人一眼看去,只觉大同小异,事实上酿造工艺不一,各有个性,下面分别介绍仁怀酒的特点。天下名酿──茅台酒茅台酒,在酒族中格外引人注目。茅台酒厂,座落在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这里是一个};【黔两省的交汇处,是历史上商业贸易中心,这里热闹非凡。清代诗人郑珍:“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就是对这里的真实写照。茅台酒来源很古,据《史记》所载,公元135年,番阳令唐蒙出访…  相似文献   

10.
居庸关过街塔,现塔毁基存,此残存之塔基,即1961年3月所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之"居庸关云台"。该塔为元顺帝所建重要佛教建筑物之一,位在自元大都至上都通路之上,规制弘巨,形式特殊,为当时往来两都者所注目,是以词臣游客屡有记述。唯入明以来,此种记述散佚甚多,其偶存者亦多诗篇,诗篇重吟咏,记事则不足,故元亡塔毁之后,其原来情况遂日渐隐晦。白近年搜集佛教考古文献资料,发现元末熊梦祥辑录此塔事迹四则,  相似文献   

11.
熊源 《贵阳文史》2010,(2):46-48,49
<正>茅台酒举世闻名,但没有到茅台酒厂以前,我对茅台酒的认识十分浅显,只有很土的茅台酒瓶和一点茅台酒价格的记忆。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生活不富裕,一般人家很少买得起,尽管1950年代茅台酒是2元一瓶,1960  相似文献   

12.
从川黔名酒区谈起清代贵州著名的学者郑珍,一八四三年过茅台,品尝了当地的著名美酒,写下了“酒冠黔人国”的赞词。七十年后(1915),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自此驰名中外,誉满全球,享有中国“国酒”之称,并与英国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合称世界三大蒸馏白酒。  相似文献   

13.
“小榄菊花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明代.小榄艺菊之风已盛,每逢菊花盛放之时.人们借菊会友.聚集三五知己,酌酒赏花,对菊吟咏,极一时之盛事。到了清代,这种原本流行在中原地区的菊花民俗文化已在北京及广东小榄盛行起来。  相似文献   

14.
解放后,茅台酒定为国酒,是因为红军长征路过茅台,曾以茅台酒解乏、治伤,茅台酒支援了红军,加之品质上乘,为周恩来所钟爱的缘故。80年代以后,许多老红军在所写的回忆录中,对茅台酒仍然记忆犹新。耿飚将军回忆说:“尽管戎马倥偬,指战员还是向老乡买来茅台酒,会喝酒的组织品尝,不会喝的装在水壶里,长征途中用来擦腿搓脚,舒筋活血。”杨成武将军回忆:“茅台镇上的土豪家  相似文献   

15.
《茅台酒与当代名人》反映茅台酒与中国当代名人主要是毛泽东一身与茅台酒的有关故事。折射出毛泽东利用茅台酒为其政治服务以及他对此酒的钟爱。  相似文献   

16.
数字     
《南方人物周刊》2011,(12):21-21
890万元 4月10日,在贵州拍卖公司举办的“首届陈年茅台酒专场拍卖会”上,一瓶“精装汉帝茅台酒”以890万元成交,刷新了茅台酒拍卖成交价格的历史纪录。据悉,共有102个标别的113瓶陈年茅台酒参加拍卖,成交率为91%,总成交价值达1223.3万元。  相似文献   

17.
茅台酒是国酒,是政治酒、外交酒、文化酒。一代伟人毛泽东虽不喜欢饮酒,但对茅台酒却有着独特的情缘。  相似文献   

18.
近代“茅台酒”品牌的演进与各时期的市场变迁及政商网络密切相关。北洋时期,茅台酒受到贵州军政高层的青睐,并参加物产博览会获奖,成为贵州名产。抗战爆发后,公教人员的大量内迁与后方贸易的封锁,改变了名酒消费的格局。茅台酒借助经营者的交际网跻身大后方市场,并形成特定名号的独立品牌。战后,茅台酒经营者通过其商业网,在国内各大城市建立代销体系,茅台酒获得更大的销售市场,进而成长为全国名酒。茅台酒的历史揭示出战争、市场及政商网络对商业品牌的形塑,也为近代经济活动中特定市场客体的演化逻辑提供了某种解释。  相似文献   

19.
陇南徽县记     
李加福 《丝绸之路》2012,(11):27-29
在甘肃,徽县绝对算得上一个响当当的地名。徽县,古代并不叫徽县,西汉时置河池县,北宋时期一度升为州,清代又降为县。徽县历史悠久,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都曾在此逗留,并留下了名垂千古的不朽诗篇;南宋抗金名将吴玢、吴磷在此英勇杀敌,英雄事迹至今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0.
王汉民 《文献》2004,(3):210-216
在中国文学史上,以诗歌吟咏西藏风情的作家不乏其人,如清代的杨揆、孙士毅等,但以散曲来反映西藏风情的作家则较罕见,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清嘉庆年间的林乔荫或许可属第一人.他用二组套曲记述了藏族的风俗民情,反映了藏汉人民和睦相处的历史事实,在中国散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