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佛洞石窟,又名千佛洞石室,是因洞内雕刻有近千尊佛像而得名,位于陕西省郃阳县城西北40余里的甘井乡安家头村高1300米的梁山东峰的南面(图一、二)。 (一)梁山东峰的概貌梁山的东峰是一条东西向岭,长约500余米,峰的两端向外突出,略呈“弓”形,峰的崖层高约50余米。峰的东崖,远视犹如伸出的龙头,在东崖的下部,有门向东南方向的一个洞龛,洞门为长方形,高约一米,宽约0.7米,进深约1.2米。洞龛内顶为圆形,底部为方形,入洞有开凿的三个石砍。洞龛的正面中间是开凿的圆龛,下部是佛座,佛  相似文献   

2.
《文物世界》1999,(3):55-55
在朔州崇福寺,珍藏着一座展示我国北朝佛教艺术成就的珍贵物——北魏石塔。塔高2.5米.平面呈方形,困在塔刹、塔身和基座上雕有小佛像1349尊,故而也被称为千佛石塔。石塔的塔身是九层楼阁,楼阁四面皆雕有斗拱和塔檐,周围空间则布满小佛坐像,最下层每面中间都雕有一龛,龛内雕有一尊较大的主佛和左右胁侍佛两尊,龛的外部是五排坐佛。佛像大小不等,神志各异。整座佛塔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把中国古建艺术和印度佛塔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令人惊叹叫绝。  相似文献   

3.
在朔州崇福寺,珍藏着一座展示我国北朝佛教艺术成就的珍贵物——北魏石塔。塔高2.5米,平面呈方形,因在塔利、塔身和基座上雕有小佛像1349尊,故而也被称为千佛石塔。石塔的塔身是九层楼阁,楼阁四面皆雕有斗拱和塔檐,周围空间则布满小佛坐像,最下层每面中间都雕有一龛,龛内雕有一尊较大的主佛和左右胁侍佛两尊,龛的外部是五排坐佛。佛像大小不等,神态各异。整座佛塔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把中国古建艺术和印度佛塔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令人惊叹叫绝。  相似文献   

4.
乐至石匣寺摩崖造像袁国腾石匣寺摩崖造像位于乐至县幡龙乡石匣寺村北的石匣寺沟,距村所在地800米。共有造像十一龛(其中唐、宋造像七龛,明、清造像四龛)计150尊。皆为圆雕,石质多系浅褐色砂岩。石匣寺,因其形而得名。寺外双石轮,中坼通径,佛像对列,皆于此...  相似文献   

5.
碧水寺在绵阳市区涪江北岸的碧水崖边,背依龟山,俯临涪江,风景秀丽。寺依崖而建,崖有唐佛教摩崖造像和金刚经,(图一)另有石刻观音像一尊。 造像分布在寺内凸出的巨石上。巨石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8米。高约2.3米,壁面共有佛教造像十八龛,其中南壁二龛,即1号、2号龛;西壁十六龛,即3至18号龛。另有金刚经一方。龛皆为圆拱形,龛内造像大多为三尊或五尊。因年代久远,大部分造像风化剥蚀严重;面貌不清,仅1、4、5、16号龛和金刚经保存较完好,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夹江千佛岩091龛三圣僧造像的中尊是僧伽,左尊是宝志、右尊是万回。三圣僧都是观音的化身,龛壁雕刻的的岩山、花树和祥云可能代表了观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三圣僧的共同神异功能是护佑水路航运的安全,三圣像与西方净土的组合具有加强护卫的特殊含义。便于携带的檀龛像成为远距离艺术交流的最佳载体。091龛的开凿时代应为9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7.
唐代高僧万回在唐宋时期被民间广泛供奉,罗世平著文指出四川石窟中现存有两尊万回像,一为大足北山177号窟,一为夹江干佛崖91号龛,此两处的万回像均与泗州僧伽、金陵宝志同处一龛。万回像的认证,有利于对唐宋时期民间信仰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陕西风翔博物馆新近征集的一通北周天和年间四面造像塔(566 ̄569年)。质地青石岩,造像塔由三部分组成,上为圆形覆钵体,四角刻出似单瓣仰莲叶衬托出圆形覆钵,与方形柱体形成衔接,中间四面的方形龛中雕刻组群佛像,下为基座,一面刻有题记。通高0.71米,基座边长0.32米(图一)。正面方形龛内,雕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尊组合。主尊结跏趺坐,高肉髻,惜面部残毁,袒右肩,头部与身体比例适中,造型上已趋向丰满;上身略微前倾,双手无手印,下垂平摊作接引状(图二);下摆垂至座前两重,质地富有弹性。两侧二弟子二菩萨;二弟子着双领通体袈裟,双手被衣袖包…  相似文献   

9.
福建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唐初.宋绍定元年到淳佑十年(1228—1250)在寺内建东西两石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石塔.塔为八角仿木结构五层楼阁式建筑,高四十四米至四十八米左右,塔每层有八面,每面均有两尊浮雕佛像,雕像高二米,宽一米左右,每座塔共有佛像八十尊,“寒山拾得”是其中的二尊.  相似文献   

10.
石空寺石窟     
正石空寺石窟位于城关镇金龙行政村金龙自然村东约1000米处的茹河南岸石崖上。石窟分布在东西长约300米的石崖上。共有大小窟龛9个,其中1、2号窟保存完好,其余窟龛均为空龛,但窟龛形制保存完好。1号窟平面呈半圆形,窟高8米,宽9~15米,残深4.7米,有造像5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佛高5.3米。二号窟平面略呈长方形,高7.8米,宽11米,残深4.3米,  相似文献   

11.
安岳县城东南四里有云居山,层层石岩,唐宋石刻艺术家充分利用岩石的自然形态,运用纯朴的意匠凿龛造像,使天然石壁变成了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这便是四川石窟艺术之一——圆觉洞摩崖造像。 造像分布在云居山的南北两面,北面造像区域长75米,22个龛窟(编号1—22),大小造像87尊;南面造像区域长111米,81个龛窟(编号23—103)。总计南北两面的造像区域长186米,龛窟103个,大小造像1931尊,造像时代历唐、五代的前后蜀,直至宋,前后四百余年。  相似文献   

12.
剑阁县的道教摩崖造像蔡运生四川省剑阁县境内现存的道教摩崖石刻造像很多,有的在省内较有名气,在全国也有影响,有的却鲜为人知,现将剑阁道教造像概要介绍于后。剑阁鹤鸣山道教摩崖造像。在城东鹤鸣山顶,有道教造像23龛共88尊。自塔东起第1龛是长生大帝龛,长生...  相似文献   

13.
六神台位于江苏灌云县伊芦山西峰一个山头上.台面东边的石壁上有五尊佛像和一尊力士像.台下石壁上的群佛造象,分成若干个小龛.虽经多年风雨剥蚀,大多数佛象的坐立姿势,仍依稀可见,共有40多尊佛象.所有佛象均属高浮雕.在群佛造象顶端石壁上,还保留了当时的建筑物榫眼、构成“人”字形的遗迹.  相似文献   

14.
黄河南岸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中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石刻佛像,代表着当时北方中央造型式样.绝大多数实例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基于袈裟表现形式的微观变化可分为五组,前两组皆为龙门古阳洞实例,在沿袭大同云冈石窟佛像特征的同时形成自身独特性.第三组皆为龙门北魏窟龛中尺寸较大的主尊佛像,出现了多种新特征,第四组在云冈佛像造型基础上向程式化和装饰性发展,第五组是受前四组影响的洛阳周边地区小型洞窟龛像及零散单体造像.五组佛像大致呈先后发展次序,人体造型变化不甚显著,外在袈裟表现则是此时期佛像造型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5.
公元6世纪中期,中原北方东部地区开始出现一种以双菩提树为背屏、北齐新样式佛像为主尊、常以镂孔透雕形式表现的白石佛教造像,其造型精美,特征鲜明,与早年流行的尖楣状背屏造像形式迥异。本文以邺城地区历年出土佛像为中心,结合周边区域同类背屏式造像,探讨北齐"龙树背龛式"造像的构图特征及技术传承。  相似文献   

16.
1984年冬,四川西昌市西郊钟官坡村的一户农民在改建旧房时,发现早年砌在墙基里的一方刻石残件(图一),是一件大理时期的遗物。刻石残件用当地红色砂石雕制,作圆头碑形状,两面刻写文字(图二、三),下部残缺。残高30、宽26、厚5厘米。正面上部中间雕有高约10、宽约6厘米的小龛,龛内浮雕一尊趺坐的佛像。小龛两侧阴刻朱雀图案,下面有阴刻直书的汉字六行,均缺下部,存三十九字。文为:  相似文献   

17.
蓬溪县在文物普查中,共发现唐至明清各历史时代的摩崖造像二十九处,填补了我县文物门类缺少摩崖造像的空白。现仅以新开寺刻有题记:“唐贞元元年(785年)”及“咸通元年(860年)”的两龛唐代摩崖造像,试述其造像特点。 新开寺,位于蓬溪县三凤区旌忠乡,新开村北约100米的黄桶坡脚。造像分布在长8米、高2.40米,距地表0.78米的青砂石石壁上。从左至右四龛,大小造像四十三尊。 一号龛:长方形平顶  相似文献   

18.
喇嘛帽山的千佛院是陕西麟游地区较为重要的一处佛教遗迹。本文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千佛院的五处佛教遗迹。它们包括第2号窟唐高宗时期的三坐佛像,中唐时代的八世纪晚期相继雕凿的第4号千佛壁主龛像与第3号大龛的等身立佛像,北宋开凿的第1号龛、第5号的二小龛、第4号千佛壁主龛之外的麟游地方风格浓厚的众小千佛像。这些窟龛造像为我们研究初唐至中唐、北宋时期关中一带的佛教艺术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麦积山石窟内容总录(东崖部分)项一峰窟龛号:第00一(涅洞)位置:东崖最东端。建造时代:北魏,唐、宋、明重修。窟龛型制:三间四柱、平顶长方形崖窟,横宽7.78米,高2.13米,进深2.89米。造像:高坛基上作石胎泥塑涅佛一尊。长6.3米,经后代修绘。...  相似文献   

20.
窟龛号:第0五一位置:西崖大佛最底下建造时代:北魏  宋明重修窟龛型制:方形平顶敞口摩崖龛,正壁左右上方各凿一小龛。造像:正壁塑结跏趺坐佛一尊,左侧塑大弟子阿难、胁侍菩萨一尊,右侧塑大弟子迦叶、胁侍菩 萨一尊。左壁塑结蜘趺坐佛一尊。有壁塑结跏趺坐佛一尊。小龛空。壁画:龛顶画迦楼罗、童子、飞天、仙鹤及乐器等花纹图案。佛两侧画护法天王及帝释天。左右 两壁画护法天王四身,底层隐见早期画飞天。题记:无窟龛号:第0五二位置:西崖大佛西下建造时代:北周窟龛型制:四角攒顶窟,顶后部残。造像:正壁塑菩萨一尊。左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