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式的“费边社”议政──胡适与“平社”的一段史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式的“费边社”议政──胡适与“平社”的一段史实沈卫威一《新月》对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运动的贡献不仅在于此时以胡适为核心的争取人权与约法的言论,而且它还造就、培养了一批坚强的自由主义者。他们的名字在日后的自由主义运动中历历可数。罗隆基、王造时、梁实秋、...  相似文献   

2.
何爱国  颜英 《安徽史学》2017,(6):153-161
清季民国时期,受西方新式学术话语体系与中国"千年大变局"的影响,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出现了近代转型。胡适的老子研究,是近代学术话语体系转型之中的一个案例。胡适以西方自由主义话语来解析老子,同时根据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对自由主义话语做了一定的调整与变动,由此导致胡适的老子研究前后有所变化,前期多以解构性自由主义话语来解析老子,强调老子的破坏、革命与无政府主义思想,后期倾向以建构性自由主义话语来解析老子,强调老子代表中国的自由主义传统,是西方现代自由主义的源头。胡适的老子研究体现了学术性与时代性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3.
新书微讯     
《文史天地》2013,(10):95-95
《舍我其谁:胡适(第二部日正当中,1917—1927)》 内容简介 1917-1927年是青年胡适名满天下、如日中天的巅峰十年、,他引爆五四新文化运动,引领公众舆论,参与思想、政治论争,争夺文化霸权,时刻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短短十年,青年胡适一跃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一公共知识分子”、“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本书大量征引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4.
胡适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现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也是“胡适学”的重点问题。从胡适与国民党的早期组织同盟会接触到1949年,两的关系历程大致可分为早期交往、《新月》时期、《独立评论》时期、驻美大使时期、任北大校长时期,其间既有友好合作,又有矛盾冲突。胡适政治思想的两个基本理念,即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能否实现,是胡适处理与国民党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1997,(3)
胡适是中国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他做梦都想着中国有一天能够实行欧美式的民主政治。1948年初,似乎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因为蒋介石宣布要结束“训政”,实行“宪政”了。说是要于3月29日召集行宪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副总  相似文献   

6.
胡适对<自由中国>的参与和在<自由中国>的言论,表现出很明显的矛盾心态.这种心态主要归因于胡适身负自由主义领袖和流亡"政权"同盟者的双重角色,体现出在非常情势下一个老派自由主义者思想意识中"国权"与"人权"的紧张.  相似文献   

7.
胡旭华 《安徽史学》2010,(4):96-101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对苏俄的看法经历了从热望到失望的变化过程.五四时期,胡适对苏俄保持了一种实验主义的审慎观察态度.20世纪二三十年代,虽然胡适表现出对苏俄的赞赏,但是仍未脱离其自由主义的根本立场.40年代,胡适激烈批评苏俄的专制,甚至在晚年对他一直追寻的社会主义梦想也一并放弃了.  相似文献   

8.
胡适在风雨飘摇的旧北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 《炎黄春秋》2000,(1):64-70
胡适在旧北大执教二十年有余,无论在蔡元培长校期间的“新政”,还是蒋梦麟长校期间的“中兴”,胡适的影响重大。胡适本人长校的旧北大的最后三年,是北大历史上最为艰难困窘、风雨飘摇的三年。随着旧北大走完历史,以蔡元培、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教育哲学也在中国大陆寿终正寝,中国的教育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们知道,从1917年1月蔡元培当北大校长起,或者确切地说从1917年9月胡适进北大当教授起,北大的一系列教育的现代化改革正式揭开序幕。 在抗战爆发前的20年里,北大教育规模发展很快,尽管中间风云变幻、波折屡生…  相似文献   

9.
前恭后倨:胡适与北伐期间国民党的“党化政治”罗志田胡适在1928—1929年间曾与新执政的国民党有过一段尖锐的冲突,学术界对此已有一些颇具分量的研究成果。①但一般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的胡适在1926—1927年间曾一度对国民革命主动呼应、多有...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文史月刊》2011,(9):39-41
前不久热映的主旋律电影《建党伟业》中,吴彦祖扮演的胡适才情横溢、英俊潇洒,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历史上的胡适也算才貌双全,不仅学养深厚,而且一表人才,是当时学界的“刘德华”、万千青年的偶像。只是,胡适一生坚持自由主义,对共产党从未亲近过。1949年中共执政后,胡适避走美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从1925年成立到1950年解散前后存在了25年.它是太平洋国际学会在中国的分会,同时又有一定的独立性.胡适曾于1931-1938,1946-1950年间两度出任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是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的灵魂人物.在他的影响下,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加入了学会,使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从一个松散的、具有基督教色彩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强烈自由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团体.胡适在太平洋国际学会中的言论、思想和行动典型地反映了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面对民族危机时所遭遇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2.
实行民主宪政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先进分子梦寐以求的目标。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新月》月刊为阵地,向国民党一党独裁发起挑战,要求以民治代替党治,实施法治以保障人权,在思想界掀起了一场颇具影响的“人权运动”。人权派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13.
周军 《文史精华》2011,(6):38-43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旗手人物,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巨擘之一,一生治学从政,著书立说,大名赫赫,也褒贬多多。胡适还是"中央研究院"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因为他做过院长,其贡献不可磨灭。早就听说台北市有为纪念胡适而建的胡适公园,这里有他的墓地,是其生命的终点。此次赴台,当然就很想近距离了解这位"中国自由主义先驱"的人生最后岁月。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曾经以《独立评论》为阵地,发表言论、影响时政。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独立评论》两位重要代表人物胡适与蒋廷黻在民主与独裁、如何看待中共这些问题上的歧异,揭示当时中国自由主义摇晃不定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5.
胡适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个人及其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以及他命运中所凝聚的现代文化移植的困厄,都是令人回味并有着现代启示意味的。而其母在他成长中的独特作用,对于研究胡适,无疑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适并非“文学革命”的首倡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并非“文学革命”的首倡者李玉胡适一生自命为中国“文学革命”的“导师”,并且多次强调这项“前空千古,后开百世”的事业,是他们几个留美学生泛舟康奈尔凯约嘉湖,谈笑游玩之余“偶然产生的”,是几位留学朋友后来把他“逼上梁山”的结果。事实上,胡适并非中国近...  相似文献   

17.
蒋国保 《安徽史学》2004,1(4):85-89
胡适与方东美生前虽未订交但俩人相识.俩人相识却未进一步发展友谊,显然是因为学术立场相左,一个(胡)坚持自由主义的立场,一个(方)坚持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但方东美对胡适的批评,不谈方法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也不谈主义问题(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而是集中在两个问题,一是中国文化的价值问题,二是中国哲学的性质问题.他在这两个问题上批评胡适,除了体现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对自由主义者的抗议外,是否合情合理合乎实际?这就是本文所要分析的.  相似文献   

18.
胡适曾是青年毛泽东的"楷模" 胡适1917年7月自美国返回,9月到北京大学任 教;此年8月,毛泽东应在北大任教的杨昌济(即毛泽 东的岳父)之召到北京,入北大图书馆工作,同时旁 听胡适的课,成为胡适的学生。 在一个现代社会中,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使命应 该是文化的承传者和创造者,同时又是现实的批判 者。这种现代使命建构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基本人 格。胡适的"民主感情",尤其是他对待传统文化、封  相似文献   

19.
胡适改名     
胡适初读《天演论》,从中看到“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话,想到中国面临瓜分灭国的危机,觉得这个天演公式简直是当头棒喝。胡适的二哥建议他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的“适”字,胡适便将“适之”作为自己的表字,偶然用“胡适”作笔名。1910参加留美官费考试时,正式采用了“胡适”作为名字。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现代文化学会胡适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发起的“胡适与中国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6月21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五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胡适与传统中国文化,胡适与现代中国文化以及胡适的治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