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正从石礼器到玉礼器——从杨官寨看中原与西部玉礼器起源的线索人类文明的步伐是从漫长的石器时代中走来的。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孕育出的一批文明种子里,石制的礼器无疑是玉礼器的前身或雏形。已经举办过的十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为中心,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学术疑问是:以齐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西部玉文化是怎样起源的?能够从实物证据方面找出  相似文献   

2.
含山凌家滩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主要收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山凌家滩遗址的第三次发掘出土了大批精美的玉礼器,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大型祭祀遗迹,为探讨凌家滩文化在中国早期文明起源中的地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杜娟 《丝绸之路》2015,(2):21-22
青铜礼器与玉礼器在商周时期的政治生活中都有突出表现,二者既从不同角度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同时又主次分明、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政治。一直以来,学者似乎更为重视青铜礼器的政治作用和文明标志,而把出现更早、地位更高、与使用者关系更密切的玉礼器放在了次要位置。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强调玉礼器在商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文明标志作用。  相似文献   

4.
汉魏至唐宋时期的郊坛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 言 拙作《汉魏至唐宋时期的玉礼器初探》一文,承蒙《文博》编辑部厚爱,予以刊载,使有关此段时期有无使用玉礼器,以及玉礼器形制的问题,能够藉此机会就教於诸多方家,个人谨表由衷的谢意。 拙文发表后,台湾知名的历史学者,兼精研古玉的尹章义教授,认为拙文似仍意犹未尽,鼓励笔者续作历代郊址考,以竟全功。尹教授的高见,笔者深有同感,但是有感于个人并非历史系科班出身,之前所以作有关玉礼器的探讨,系因在阅读古玉的论著中,发现有些时贤以为玉礼器的使用,只到汉初为止的理论,和史书的记载,有段相当  相似文献   

5.
庞雅妮 《文博》2023,(2):105-112
为展示活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研究成果,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彩陶、玉器、冶金三重视角策划了“早期中国”系列展览,依次解读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伟大进程。作为该系列展览第二部,“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展聚焦古国时代早期和晚期各区域文明间的互动及其兴衰,探讨这一时期玉礼器如何助推和强化神权、军权和王权的文明起源发展模式。通过凝练展览主题、梳理展览叙事重点、“重新脉络化”展品,“玉韫·九州”展策展团队完成了展览故事文本的构建,实现了在明确的主题思想统领下,以清晰的故事线和逻辑结构铺陈展览叙事,以展品及展品丰富生动的物载信息为支撑的内容策划。  相似文献   

6.
分布遍及黄河、长江和岭南等广大地区的牙璋,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极为重要的玉礼器。关于牙璋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山东东部地区四个地点出土的牙璋,形制原始,年代较早,出土牙璋的遗址和伴出的镯类玉石器等,主要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部分可延续到龙山文化早期。据此,可以确认牙璋最早起源于东方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7.
作为体现权力和信仰的良渚文化玉器,其种类和组合、品质和数量、形制和刻纹反映了拥有者的身份、等级和地位,琮、璧、钺(玉钺杖)和复杂玉头饰,以及标识独特身份的独特玉器成为良渚文化成组玉礼器的核心内容。神像是良渚文化成组玉礼器的灵魂,具有复杂几何结构、且形制和神像自始至终贯穿的琮,成为良渚文化成组玉礼器最重要的代表。反山王陵是良渚古城遗址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高等级墓地,M12:98大玉琮也是迄今为止出土的雕琢最为精美的良渚文化玉琮。反山大玉琮作为良渚文化玉琮的集大成之作,对其及良渚文化琮的出土情景、形制与结构及其反映的观念与信仰、制作工艺等进行详细而系统的解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良渚玉文明的内涵和本质。  相似文献   

8.
齐家文化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文化的代表之一。齐家文化时期,原始宗教已发展到较高阶段,掌握酋邦特权的贵族往往用玉礼器祭祀天、地、神灵及祖先。玉礼器主要以琮、璧组合较为普遍,且数量较多。本文就甘、青、宁三省区博物馆馆藏中部分有代表性的玉琮和玉璧的形制、工艺、功能等方面做一研究。  相似文献   

9.
汉魏至唐宋时期的玉礼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 言 玉礼器系指古代礼仪所使用的以玉石制作的礼器。今人谈论玉礼器,每引《周礼春官·大宗伯》的记载为凭:“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以说明六器为供祭祀使用的礼器。  相似文献   

10.
正说齐家文化,必说陇县,原因是据专家考证,齐家文化东至于陇县。玉加工技术从东而来,玉石的原料则由西向东输入。玉礼器的加工技术(即片切割技术)是从山东大汶口起源的,期间经过中原龙山文化和陕北的石峁文化,逐步传播到西北的齐家文化。中原缺玉矿,玉来自西方,近至武山、马衔山,远至祁连山、昆仑山。从最早说起,西北有玉,玉的开发又早,这样想,肯定就缺技术,而  相似文献   

11.
古蜀文化的两个中心区域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中出土了数以千件温润细腻、制作精美的玉器,统称为古蜀玉器。对玉器材料的检测分析表明,古蜀玉器主要以透闪石玉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阳起石、透辉石、斜长石、闪长石、滑石等,材料种类丰富,选料较为广泛。通过对成都平原西北龙门山脉一带玉料矿源分布情况的初步调查,以及对中国其他区域矿源产地玉料标本的观察与对比,初步明确古蜀玉器绝大多数材料明显区别于其他区域玉文化玉料,三星堆、金沙遗址中绝大部分玉器应为就地取材、就地制作而成。  相似文献   

12.
揭开江都王陵 盱眙大云山汉墓发掘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云山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缘起于2009年1月发生的盗墓案件。三年以来,考古队揭露出完整的西汉诸侯王陵园,发掘遗迹5处,主墓3座,陪葬墓12座,陪葬坑9座,出土玉棺,金缕玉衣等在内的大量漆器铜器、金银器、玉器等各类文物10000余件,文献和出土资料证实,大云山汉墓区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陵园,一号墓墓主人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  相似文献   

13.
左骏 《东南文化》2016,(6):84-94
玉贯耳壶是元代范文虎墓中出土的精美玉器之一,自公布以来备受关注。该贯耳壶不但质料上乘、工艺精湛,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与同墓出土的玉素面带具、玉虎钮花押等一起,成为已往研究元代玉作的标准器具。同墓中的相关文物不仅说明墓主范文虎入元后曾进入国家高层核心官僚体系,并且从一个侧面集中反映了范氏个人的艺术品味。考古发现和文献材料证明玉壶的准确命名应该是"玉贯耳壶";同时结合范氏特殊的身份,可以认为这件玉贯耳壶是宋末元初江南地区玉作高手的一件杰出作品,功用则是盛放香料。当时文人官僚普遍有追随"文雅好古"的风尚,并从"仿古、摹古"到"习古",由此也揭示出宋代到元代仿古玉容器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祝容  曹汉刚 《收藏家》2008,(6):51-54
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王朝,并以郑州为都城,称为亳都。至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城于殷(即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地区),至帝辛(纣)止,因此后人把商也称“殷商”。以盘庚迁殷为标志,商王朝可分为前后两期。  相似文献   

15.
现时世界各地的收藏家纷纷对中国玉雕刻非常感兴趣。虽然新的收藏陆续形成,但搜集具可靠出处的优质玉器就成了一个难题。所以就这个背景,笔者认为探讨一个早于30多年前就在英国形成的中国玉器收藏是有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横岭山商周时期玉器的质地、白化现象和玉料产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广东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出土玉器的质地、白化现象和玉料产地,对玉料样品进行常规矿物学、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显示,该墓地出土玉器的材质包括石英、水晶、透闪石(软玉)和杂砂岩。其中,透闪石质的玉器呈白色、不透明的外观,被认为和酸性土壤的腐蚀有关;出土的石英质玉器(含水晶器)的包裹体特征及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该墓地出土的石英质玉器(含水晶器)的玉料较可能来自变质石英岩。伟晶岩或高温石英脉,将其与博罗本地、台山地区(近环珠江口地区)的石英及水晶样品进行对比,未有证据显示该墓地出土的石英质玉器(含水晶器)的原料来自上述地区。本研究可为揭示商周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先民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能力以及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物品交换及贸易路线等方面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任伟 《东南文化》2000,(9):83-92
殷墟玉器是研究殷商社会生活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利用考古资料并结合文献,对殷墟玉礼器的演变发展、定名、造型、纹饰及其用途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们所反映的商人的社会意识、生活习俗、用玉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批早年出土于内蒙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玉器和细石器,经对出土地点的确认及与考古出土器物的分类对比,确定其归属于新石器时代内蒙呼伦贝尔地区的哈克文化。哈克文化主要是以细石器为代表的史前考古学文化,目前也发现了为数不多的玉器。而故宫所藏的11件玉璧不仅为研究东北呼伦贝尔地区史前玉器的起源提供了更多的资料,而且对中国玉器文明起源的多元化探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运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对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表面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检测分析。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青铜器表面附着有经纬组织明显的纺织残留物,根据保存状况可以分为纺织实物、炭化物和泥化物;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表面光整、截面呈三角形;结合显微红外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残留物的原料为蚕丝。实验结果证实了三星堆文化时期丝绸的存在,也探明了丝绸的发现位置,根据赋存状况,推测丝绸与青铜器、金器共同构建了三星堆祭祀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张敏 《东南文化》2011,(4):59-66
越国贵族墓葬以墓葬规模为指示性要素,可分为五个等级,以此作为越国玉器等级研究的基础,结合玉器器类组合和器形纹饰的分析,可将越国玉器分为七个等级。越国玉器的等级研究为复杂的越国社会形态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