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格兰遗产委员会是负责帮助人们保护、享受和弘扬英格兰壮观历史环境的非政府部门公共机构,由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主办,经费主要来自英国政府。英格兰遗产委员会最近十年中在哈德良长城罗马帝国边疆世界遗产地调查、发掘、监测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若干新认识和研究新成果,其中包括应用空中摄影、激光雷达和对博德瓦德罗马城堡周边地貌景观进行三维建模等创新技术记录和发现新遗址的成果,以及对博德瓦德罗马墓地开展抢救性发掘和对被侵蚀消失文物开展记录工作的最新成果。英格兰遗产委员会通过开展这些应用研究成果直接指导遗产地业主加强世界遗产保护。有针对性的研究也促进和改善对包括哈德良长城在内的遗产地的价值认知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4.遗产保护体制改革阶段2000年12月,在由20余个机构和组织代表组成的指导小组的指导下,EH发布关于英格兰历史环境保护政策的研究报告《场所的力量》,开启了持续的至今尚在进行的遗产保护管理改革。报告强调历史环境和"场所",保护是要在保存历史环境的需要和变化的需要之间寻求一个平衡,需  相似文献   

3.
王丽萍 《南方文物》2012,(4):190-193
遗产廊道理念源自美国20世纪80年代,是日益受到国际遗产保护界关注的保护遗产的新思维与新战略。此理念以特定历史活动、文化事件为线索把众多遗产单体串联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廊道遗产区加以整体保护。文化遗产廊道则是遗产廊道的一种更具体而细化的类型,是针对大尺度、跨时空、综合性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法。线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遗产》2008,(6):112-112
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阿迦汗文化信托基金会与信息文化部合作进行的保护工作给予肯定,并且在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项评比中,给赫拉特古城遗产保护项目颁发杰出遗产奖.以表彰他们对赫拉特古城保护做出的杰出贡献。由意大利和挪威政府资助的联合国教科文赫拉特基金将进一步鼓励对赫拉特古城历史城市建筑及阿富汗其他重要的历史遗迹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历史城市,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城市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城市保护也因此受到全世界的广泛重视。但历史城市的保护不仅意味着巨额资金投入,其中的建筑遗产由于在能源利用效率、碳排放性能等方面通常不及新建建筑,还会对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这种负面影响又转而成为城市遗产保护中的不利因素。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已经愈发显著,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对城市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而在所有的城市当中,历史城市又尤为脆弱,需要在遗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之间找到平衡,以确保遗产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借鉴英格兰在处理气候变化与城市保护关系时的理念和措施,对我国历史城市的气候变化管理系统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歌唱与舞蹈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世界多国发展得如火如荼时,英国的电视台最近又想到了新鲜主意.如今在电视节目上所海选的,不是具有特殊演艺才华的平民大众,也不是在老本行之外有其他特长的超级明星,而是遗产保护项目! 英国是全世界最早提出创意理念的国家,并且在今天仍旧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与最具活力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这次即将PK(竞赛)于英国电视台BBC 1频道的选手,是七位来自于英国遗产界的人物,他们分别代表7项进入候选名单的遗产地或遗产保护项目.这七个项目是从百余项遗产保护项目中竞争而出,其中的优胜项目将会经过观众投票选出,从而获得由英国遗产彩票基金所给予的奖金支持,用于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赵勇  张捷  章锦河 《人文地理》2005,20(1):68-74
历史化村镇是我国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第一批中国历史化名镇(村)的命名公布。遗产保护工作又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我国历史化村镇保护研究较国外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也欠深入全面。导致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颇具价值特色的古村镇没有得到很好保护。本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历史小城镇、村落保护的演变发展,然后指出历史化村镇保护在价值特性方面,不同于历史化名城;在保护内容方面,要在以往偏重于物质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非物质化遗产的保护;在保护方法方面,要综合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社会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世界遗产》2013,(6):23-23
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是一种线性的遗产区域,它把文化意义提到首位,对于遗产的保护主要采用区域而非局部点的观点,同时又是自然、经济、历史文化等多目标的综合体系。这是盛行于美国的一种集遗产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休闲游憩等于一体的保护与发展战略,一种行之有效的资源保护与利用及区域复兴平台。  相似文献   

9.
让历史园林拥有第二次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艳 《风景名胜》2009,(3):146-147
本文介绍了历史园林遗产保护的相关概念,并通过丰富的例证。综述了世界备国在古典园林遗产保护与利用上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在历史园林遗产保护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兴起、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和建筑遗产研究保护力量的壮大,以科学知识解读建筑遗产病害机理、以科学理念制定建筑遗产保护方案、以科学技术应用于建筑遗产保护实践,逐渐成为民国时期文物保护领域的亮点和特色,开启了中国建筑遗产科学保护之先河。对典型事例或样板工程进行回顾,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早期历史及其蕴含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1.
王晓 《东南文化》2016,(6):20-26
遗产运河具有文化线路的典型特征,既囊括了种类繁多的遗产类型,同时具有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价值相加的特征。运河遗产在申遗的过程中尽管是以遗产点、段的方式申报,但是鉴于运河作为文化线路的遗产特征,其"统一体"和"整体价值大于部分之和"的遗产特征便不得不强调从"整体性"方面来认识其保护方法。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杭州段)遗产保护要以整体性保护思路为指向,在强调运河遗产历史层积"原真性"和历史地区环境"完整性"前提下,使遗产保护行为能应对当代变化,并实施"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12.
孙燕 《东南文化》2012,(2):23-27
遗产诠释是一种旨在揭示文化和自然遗产内涵及价值的行为,其功能包括遗产保护、旅游管理、休闲娱乐、教育、宣传等。对遗产诠释的研究源于美国,自提尔顿以"通过诠释,以致了解;通过了解,以致欣赏;通过欣赏,以致保护"为中心的诠释思想奠定了西方遗产诠释理论研究的基础后,遗产诠释研究随即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发展起来。现在,西方已经形成一系列的诠释理念和经验。介绍和梳理西方有影响的诠释思想,可为中国的遗产诠释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模 《沧桑》2015,(2):104-109
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国际共识,其理念也在不断发展。文章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国际文件的梳理,认为,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经历了从历史性纪念物的修复保护到城市景观和遗址及其环境保护的过程,从建筑遗产的保护到历史地区、历史园林、历史城镇及其环境保护的过程,从考古遗产的保护到乡土建筑遗产、产业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从强调文化遗产保护到注重文化遗产价值的过程,反映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内涵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虽然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但作为主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国际理念,对我国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运河遗产及其保护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锋 《中国文化遗产》2011,(6):12-20,10,11,6
为突破自然河流的局限性和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或治水防洪,人类很早就开始了运河的开凿.运河遗产保护不仅因其反映了人类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水利等方面演进的历史而显得格外重要,运河遗产保护中的遗产调查、遗产评估、保护规划、遗产管理、遗产监测等各方面都因其时空演变复杂、跨水系甚至跨流域、遗产体量巨大、动态性和在用性等特征表现为尤其困难.我国是最早开凿和利用运河的国家之一,也是拥有运河数量最多、长度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运河保护面临问题最多、最尖锐的国家。以拟申遗的中国大运河为例,阐述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背景下运河遗产保护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期望对解决我国运河遗产保护的现实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李云艳 《黑龙江史志》2013,(11):198-198
文物是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事关国家文化知识底蕴的丰富,是非常重要的人文资源,也是不可忽视的特殊资源。同时,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其复杂性体现在人们对遗产价值认识的主观性、遗产类型的多样性、遗产自身功能的延续性以及文化遗产产权的多样性上。文物保护要与民生相结合,即既要保持原有良好形态的整体布局,坚持保护大遗址本体及周围环境风貌,又要在实施保护利用的同时,保持其历史的真实性,力求将其与生态环境相融合、与旅游经济相契合、与民生要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朱煜杰 《东南文化》2011,(3):118-122
近年来,西方国家世界遗产保护体系的实践经验对中国遗产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跨文化的视角看,中国遗产保护在借鉴西方的遗产保护体制时,需要注意保护体制和管理对象的差别,也要注意东西文化的差异导致的对遗产保护中"原真性"的不同理解。因此,中国遗产保护既要重视传统历史文化和物质遗产中的精神元素,也要考虑在保护、传承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更要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出发,在遵守国际保护理论精神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特征的保护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琴红 《南方文物》2006,(4):118-122
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遍布祖国大地的物质化遗产和蕴含于其中及传承于民间的非物质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极大加强,逐步与世界接轨。但同时,中国也和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正使化遗产及其环境面临被破坏的危险:大规模建设.包括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平整等,使那些代表祖国历史辉煌的大遗址几近消亡或日遭蚕食;不少历史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许多作为旅游核心资源的重大化遗产遭受掠夺式开发、破坏性使用;城市规划“千城一面”,大规模建筑群充斥城市,城市固有的历史脉丧失;  相似文献   

18.
为突破自然河流的局限性和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或治水防洪,人类很早就开始了运河的开凿。运河遗产是人类认识水性、利用水系、发展农业、预防洪灾、开展水运的智慧体现,运河遗产也是人类文化发展和文明进程的历史见证。运河遗产保护不仅因其反映了人类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水利等方面演进的历史而显得格外重要,运河遗产保护中的遗产调查、遗产评估、保护规划、遗产管理、遗产监测等方面都因其时空演变复杂、跨水系甚至跨流域、遗产体量巨大、  相似文献   

19.
《世界遗产》2013,(4):120-120
7月21日至2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荔波分论坛”在贵州省荔波县举行,来自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蒙古、埃及、乌干达和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遗产保护专家参与了论坛。论坛主题为“发展中国家世界遗产保护的挑战和探索”,通过围绕“全球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动态与生态文明建设概述”、“发展中国家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动态与生态建设实践”、“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对比分析”、“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的深入探讨。论坛同时起草公布了《荔波宣言》,以助推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的新概念,从预防性保护的概念出现及演变谈起,分析了预防性保护的几个发展阶段,并结合西方建筑遗产保护史分析了预防性保护概念出现及其后来被建筑遗产保护领域所重视的缘由。在此基础上,文章给出了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的定义,分析其特点并谈了其对当今中国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