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常春  樊杰  陈东  胡望舒 《人文地理》2013,28(2):98-103
以长株潭结合部暮云镇为例,主要采用2004与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从动态变化与多维综合视角,对行政边界区域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的特征、机制及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理论模式。研究表明:①暮云镇土地利用结构由农村型向城镇型快速转变,城镇用地比重年均约增加2个百分点,其中居住、教育科研、交通和工业等用地增加显著;②受主体功能定位、过境通道建设、周边城市辐射差异和规划管理制度变迁等因素影响,暮云镇空间格局与扩张模式快速演变,芙蓉大道沿线新增城镇用地占全镇82.78%,北、中、南区域开发强度分别上升20.95%、7.96%和1.58%,城镇用地平均图斑面积增长2.04倍。③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存在诸多阶段性和结构性问题,应加强综合路网建设、公共设施用地供给、建设用地优化布局与集约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要: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城镇用地"经济—社会—生态"绩效的空间分异与绩效障碍,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基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统计数据,分别采用绩效评价模型和障碍度诊断模型对江苏省61个县域城镇用地进行绩效评价与障碍度诊断。研究发现,江苏省城镇用地综合绩效呈现出苏南最大、苏中次之、苏北最小的空间格局,经济、社会、生态绩效分别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在主导障碍因素方面,苏南地区主导障碍因素是社会障碍因素,而苏中和苏北地区主导障碍因素是经济障碍因素。因此,面对江苏省县域城镇用地中存在的绩效障碍问题,需要减弱城镇用地绩效主导障碍、缩小地区内部县域城镇用地绩效差异、坚持"经济—社会—生态"绩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绿洲城镇体系研究——以甘肃省河西走廊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绿洲城镇及其城镇体系有独特的发展规律。本文以具有国内代表性的干旱区河西地区绿洲城镇体系为例,从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体系、职能类型结构体系、地域空间结构体系以及联系城镇的网络结构体系对绿洲城镇体系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绿洲城镇体系的一般特征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口与经济活动高度集聚的地区,都市区地域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特征引起了大量关注。本文以长三角两省一市地区221个区县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划分都市空间单元类型的基础上,考察都市区与非都市区以及各类型都市区之间城镇工矿用地增长的差异,并据此探讨在我国特殊经济社会环境下都市区地域的空间发展规律。研究发现,不同地域单元在中心-外围关系上存在差异,都市区进入了均衡扩散阶段而非都市区以中心城市极化为主,孤立都市区的扩散效应较弱,非都市区地域的县域单元受到临近都市区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城镇工矿用地扩展特征。都市连绵区内不同亚区域存在发展阶段与空间关系上的差异,加剧了都市连绵区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来自中心城市、外资拉动、县域经济内生的多重力量推动都市地域呈现独特的空间规律。  相似文献   

5.
张军民  荣城 《人文地理》2022,37(5):114-120+170
空间结构是优化城镇群地域功能的基础。根据新型城镇化和空间结构理论,用地统计、反距离权重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广西北部湾城镇群空间结构分异规律得出:(1)北部湾城镇群以南宁市为中心向周边呈“核心—边缘”分异格局,时空集聚性和差异性渐趋扩大。(2)大城市空间聚集和结构分异不断增大,社会、经济要素空间扩张显著快于人口、土地要素,对外贸易和吸引投资是空间扩张的核心动力,非农化增长也是重要驱动。(3)城区面积与空间结构关系最密切,但投资、贸易、GDP、非农化扩张较快,人口、土地要素空间扩张显著滞后,各要素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显著,结构分异趋向扩大;绝大部分属于外贸、投资扩张型城镇。应强化南宁市集聚规模,提升工业化水平,扩大区内外合作,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大湾区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雷向一  汤静 《风景名胜》2021,(4):0346-0347
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全域旅游的宏观背景出发,站在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上分析凤凰县十四五的空间战略格局与结构优化方向,研究首先从国家、省州层面对新形势和背景进行剖析,其次对凤凰县空间格局的演变历程及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得出区域联系不强,县域辐射效应有待加强;城镇拓展机制不健全,县城和重点镇区缺乏吸引力;城市周边用地条件不理想,县城扩张受限等现实问题。最后提出适合凤凰空间发展的思路及战略格局,并通过生态、农业、城镇、基础设施要素、旅游、历史文化几点优化凤凰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7.
冯健  沈昕 《人文地理》2021,36(5):34-43,91
信息通讯技术(ICT)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城市居民空间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城镇化、城镇体系、城市活动空间、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智慧城市等方面对ICT与城市地理领域的关联性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ICT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协同城镇化发展,通过改变流动性、邻近性改变城镇体系与城市空间结构。同时基于虚拟空间—实体空间,构建信息通讯技术背景下城市空间与居民空间行为作用机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于微观尺度聚焦居民个人空间行为的研究亟待开展,空间正义、社会公平、区域发展均衡等议题亟待关注,融合信息通讯技术的城市空间理论亟待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线两带"建设与关中城镇群的双向促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提高关中城镇群竞争能力及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在分析“一线两带”建设和关中城镇群发展的现状后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星火产业具有不同的产业形态,是从工业和农业两个层面实现关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和发展动力.对于关中地区不同发展层面的城镇,宜采用不同的产业经济政策,促进关中城镇向组团式城镇群发展,为关中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新的产业经济体系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研究结论认为,要实现关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实现二元经济和二元社会的融合,需要建立产业协调机制、城市协调机制,构建区域内功能性组团式城市群,促进关中城乡经济一体化.“一线两带”建设与关中组团式城镇群建设,宜从产业集群和城镇两个层面进行整合,提升关中城市和经济社会的整体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孙长伟 《旅游纵览》2013,(9):174-175
本文大量收集、阅读、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北安市农村城镇化建设提出具体对策及建议,希望对相关研究起到微博的作用。一、重视对城镇建设的科学规划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在于规划,在小城镇的规划中要合理科学的进行规划,只有在规划上做的好,才可以在小城镇建设中避免出现无章可循的问题,才能使城镇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针对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建设过程中出现形象工程、千城一面、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杂乱无章的开发用地、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任意肢解的城乡规划等问题,为防止这些问题的再度发生,一些不发达地区可以发挥后发优势的作用,科学规划城镇建设,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际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奕  贾元华  税常峰 《人文地理》2011,26(6):127-132
交通网络的发展是城镇体系空间完善的重要条件。根据城镇体系空间特点和经济社会布局,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城际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是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城际交通网络布局与经济及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布局的关系基础上,结合交通网络的特征,提出了基于引力模型和拓扑结构的城际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方法,并结合湖北省城际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开展了实证研究,对该省2015年城际高速公路网的布局模式进行了预测,并就高速公路网络的发展特征与城际经济社会空间联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宁波市域城镇体系中重点镇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波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形成了以宁波中心城市为核心,包括副中心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的市域四级城镇体系。但该城镇体系存在空间分布不均,功能分化不明显,规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研究宁波市域城镇体系中重点镇发展的区域背景着手,分析了重点镇发展的动力因素和制约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点镇发展在宁波市域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发展目标。最后,文章探讨了如何建立有利于重点镇发展的集聚动力和约束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镇密集区及其相关概念研究的回顾与再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荣增 《人文地理》2003,18(3):13-17,51
城镇密集区是一种独特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本文在对国内外城镇密集区概念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从内涵与外延两方面探讨了城镇密集区和都市区、城市带、城市群、城镇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与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分析2001-2006年间长三角地区都市区与非都市区以及都市区内部不同单元的城镇工矿用地变动差异和主要影响因素,探讨都市区城镇用地扩展的驱动机制及演变特征。研究发现,虽然长三角地区城镇用地的整体扩张速度正趋于放缓,但变化趋势在不同类型的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都市区比非都市区增长地更快,其中外围县地区超越中心市成为新一轮的增长热点地区。利用人口、非农产业、房地产投资等社会经济活动指标数据所做的回归分析表明,非农产业的发展是推动都市区城镇用地扩展的关键因素,而对非都市区的城镇工矿用地扩展而言,城镇人口集聚的拉动仍在起主要影响作用。在都市区内部存在功能分工的背景下,中心市与外围县在驱动因素和效果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西安市南郊土地城市化空间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动,促使城乡地域土地利用的根本性变革,并由此引发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等问题。城市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土地利用的变动过程。伴随着城市化,土地利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本研究选取西安市南郊为研究区,利用覆盖西安市的SPOT遥感影像,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在解译的基础上获得1996年和2006年西安市南郊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分析对比可知,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和类型改变对城郊经济结构以及社会活动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实现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文中深入剖析了土地不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沿线分布有众多的城镇。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结合立地条件对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空间分布的地域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依据城镇发展阶段的不同,提出了散点型、串珠型和网络型三种基本的空间分布形态,在分析研究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等要素的时空组合基础上,提出了城镇空间演变的三个基本特征,即空间发展的差异性,中心城镇的游移性和城址变迁的宜居性,这对于指导丝绸之路沿线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法租界公董局档案、上海道契等文献资料,运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复原了上海法租界越界筑路区洋人地产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以1900年新扩展区为例,进一步分析了城市化的具体过程。研究证明,在越界筑路之前,洋人便开始了越界购地,但洋人租地并不等同于土地开发,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土地开发的最重要因素,因为筑路不仅重新划分了土地,而且导致地块被不断分割出售,最终使土地利用方式由农业用地转变为居住和商业用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珠江三角洲1988、1998、2006年三个时相的建设用地解译数据,定量分析建设用地扩展与工业化之间的耦合关系。从珠江三角洲的经验来看,工业化进程越快,建设用地扩展越剧烈;工业化水平与建设用地空间形态变化之间呈现典型的"U"型曲线关系;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与它所承载的产业活动的经济效率存在紧密关系,建设用地效率的提高过程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演进过程是高度一致的。由此可见,工业化与土地利用两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推动,共同构成"土地-经济"互动系统。必须将用地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以及环境再造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甘肃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甘肃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分形理论和方法对甘肃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的聚集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表明甘肃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是分形的,以14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甘肃省城市体系在空间分布上比较集中;以甘肃省内75个城镇为研究对象,城镇分布的总体均衡性适中;以中部城镇密集地区为研究对象,城镇体系在空间上分布比较均匀。并据此提出了甘肃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集聚-碎化态势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空间研究视角与方法,旨在分析并表达区域城镇经济、社会与空间的互动演化趋势.在借鉴美国大都市区碎化指数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中国都市区发展的特征,发展了均匀度指数等数学方法.对江苏沿江地区21世纪以来都市区域的集聚-碎化态势进行定量计算和多视角分析,认为作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都市带的江苏沿江都市区域经济要素的总体空间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均匀化趋势,而治理结构则更趋集中或曰集权,这一矛盾无疑将直接影响都市区域未来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借助ENVI和GIS技术对大连市1990年以来遥感影像资料及空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建成区扩张的时空演变及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大连市区建设用地扩张1.34倍,以东北为主要拓展方向。1990-1995年扩张速度和扩张贡献率最大,城市空间不规则扩张;1995-2005年城市以填充式发展为主,边界逐渐规则;2005年以来进入了新一轮的建设用地扩张时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作用趋于弱化,政府决策行为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尤其是金州区与新城区(开发区)的建立与发展对大连市区建设用地扩张有明显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