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78年发现于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曾侯乙墓出土的随葬器物精美绝伦,包括亮丽的漆器、庄严的青铜礼器、精致的丝织品以及多彩的生活用具等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气势磅礴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的大型礼乐重器,自出土之日起便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曾侯乙编钟拥有迄今所知最为完整的周代乐音系列及其乐律称谓体系,同时,作为礼乐之器,它还蕴含着丰富的礼乐文化思想,是公元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大型编钟是一套音域很广、音色优美的大型古代乐器。每个编钟都可发出双音,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分别发出两个不同音高的音声,同时还有一些分音发出。为了研究编钟的发音机理,必须掌握编钟两个基音及一些主要分音的振动模式。我们用正弦电信号激励编钟共振,使编钟进行简谐振动,分别发来不同的音响。而记录简谐振动物体的振动模式,采用激光全息时间平均法是当前最好的方法。我们用时间平均法对一个作简谐振动的物体进行全息照相。设振动物体全息图再象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21,(1)
正曾侯乙编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组合齐全,音阶最为完备青铜乐器。全套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的钟架上。编钟用浑铸、分铸法铸成,并采用了铸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和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最小钟通高20.4厘米,重2.4千克。总重量约重5000千克。编钟从形制上分为钮钟、甬钟、钟。  相似文献   

4.
曾侯乙墓编钟并非楚国制造──评《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曾侯乙墓编钟的由来”条释文谭白明近读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编辑出版的新型工具书《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在第十七大类“乐舞·书画”中,见有“曾侯乙墓编钟的由来”一条,其释文说:“曾侯乙墓编钟是...  相似文献   

5.
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大型编钟及钟架间的六具铜人——我国考古首次发现的钟虡铜人,引起了各界人士广泛的注意。我曾以《曾侯乙墓编钟梁架结构与钟虡铜人》为题,写过一篇小文。现在着重从文献记载上,对  相似文献   

6.
曾侯乙编钟、编磬.笙等音乐文物的出土震憾了学术界、音乐界,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它证明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曾侯乙笙的复原研究对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解古代簧管乐器的音响、音乐性能、制作工艺及对后世笙的改革、研究、传承有着重大的意义。对曾侯乙编钟、编磬的音乐成就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江汉考古》2005,(1):72-72
曾侯乙编钟之缚钟 曾侯乙墓出土。为曾侯乙编钟之组成部分,悬于编钟横排下层正中,体扁而近于椭圆,铣边无棱,上略窄下稍宽,钟口齐平。钟钮为两对蟠龙对峙,其下一对回首卷尾,其上一对引颈对衔。钟顶以“十”字形素带界格,满饰浅浮雕蟠龙纹。钟身上部以凸起的圆梗界隔出钲中及其两侧,两侧在浅浮雕龙纹的衬地上各缀五个凸起的圆泡形饰以为枚,呈梅花状,每面两组共四组二十枚,  相似文献   

8.
杨晓东 《丝绸之路》2009,(20):11-12
曾侯乙墓编钟与编磬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在2000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弘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与编磬的铸成,说明很早以前我国的青铜铸造工艺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9.
对曾侯乙墓编钟的结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钟作为演奏用的乐器,不仅须有坚固的钟体,其几何形状与尺度还须满足音律的要求,即能获得准确的音频,优美的音色,并能发出两个准确的乐音,同时,须有衰减较快的特点。本文就曾侯乙编钟的结构作一探讨。一、曾侯乙编钟各部位在发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曾侯乙编钟是一九七八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二千四百多年,是我国目前所出土的西周至战国编钟、编镈中规模最大的一套。其数量、组别最多,音律最完备。全套编钟共分八组,六十五件(其中一件为楚王镈钟),分上、中、下三层悬挂。钟架为铜木结构,共重约五吨。上层为素面纽钟,中、下层为甬钟。每一钟可发二音,并错有金字铭文,标记着物主姓名及音名、乐律。甬钟外形铸有极其精致的各种变体龙兽、花卉纹饰。此套编钟音域宽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79,(7)
随县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罕见的编钟,不仅以枚数之多、钟体之大、乐律资料之丰富,大大胜过以往历次出土的编钟,而且以多层梁架及铜人形立柱,为我们更多地了解编钟的梁架结构,消除对文献上"钟虡(ju音巨)铜人"的误解,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材料。用于祭祀、典礼和宴飨的礼乐重器铜钟,有两类。一类是单独悬挂的大型钟,即所谓特钟。秦始皇"建千石之锺,万石之虡",就是这一类特钟。另一类是多枚铜钟,依大小和音高次第成组悬挂,称为编  相似文献   

12.
钟为众乐之首,又是先秦乐器系列中唯一用金属铸作的重器。由于编钟地位的重要、所费不赀,历来都把铸钟作为一件大事,它们荟萃着该时代工艺技巧的精华,是没有疑问的。商周钟铙历代多有出士。据我们初步统计,解放前后所出西周到战国的编钟、编镈已近四十组,其中,以曾侯乙编钟数量最多,重量最大,铸制也最为精美。因此,研究这一编钟群及其(?)铜构件的冶铸技术就具有代表性。欧洲和印度的钟都是正园形,唯独中国的编钟是合瓦式的,因为钟体扁园,衰减较快,所以能成组编列,作为旋律乐器使用。  相似文献   

13.
院文清  院琨 《收藏家》2013,(3):3-10
湖北随州,可以说是考古学界耳熟能详的地方。起因是缘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次神奇而重大的考古发现,一座公元前七世纪的特大型的古代君王墓葬——曾侯乙墓被发现和发掘。墓中件件套套的珍奇瑰宝,破土而出,令世人为之震惊。出土文物有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漆木器、金银器、珠玉器及各类乐器、车马兵器和纺织服饰等等①。最引人注目的是墓中出土的一套音域组合完备的曾侯乙青铜编钟,构成了一曲中国先秦古乐的传奇。  相似文献   

14.
曾侯乙编磬与曾侯乙编钟相伴而出,但因多数磬块破碎,幸而保存完整的也由于长期被积水浸泡而影响发音,故未能与曾侯乙编钟共享盛誉。然而,这套编磬规模空前的组合、大量的刻文、精致的磬架和明确的悬挂方式,加之与曾侯乙编钟的密切关系,使我们不能低估它的文物价值,因而决定探索复原的途径。复原工作自1980年5月起,到第二年8月止,经过一番研究和琢磨,取得了成功,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这种古老乐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曾侯乙墓出土。为曾侯乙编钟之组成部分,悬于编钟横排下层正中,体扁而近于椭圆,铣边无棱,上略窄下稍宽,钟口齐平。钟钮为两对蟠龙对峙,其下一对回首卷尾,其上一对引颈对衔。钟顶以“十”字形素带界格,满饰浅浮雕蟠龙纹。钟身上部以凸起的圆梗界隔出钲中及其两侧,两侧在浅浮雕龙纹的衬地上各缀五个凸起的圆泡形饰以为枚,呈梅花状,每面两组共四组二十枚,均为浮雕龙身构成。钟下部亦饰以浮雕龙纹,躯体较大,均作侧身状。两面钲中均呈梯形,一面光洁无纹,一面铸有铭文三行三十一字:“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今章乍曾侯乙宗彝,宀之于西奠阳,…  相似文献   

16.
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的编钟主人曾侯(月與文)(與),也就是曾侯乙墓出土铜器铭文中的曾侯(尸月與)(■),是曾侯乙的祖父。一号钟背面右鼓铭文"燮"字之后的第一个字,应释为"(言就)",可能读为"就","就"有归依、俯就之义。铭文"周室之既卑,吾用燮就楚",意思大概是说:周王室已经衰微了,我因此和顺楚国。这说明,曾侯之时,曾国已经与楚国交好。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山戎青铜合金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科学分析探讨军都山山戎青铜合金技术的发展水平。从分析结果看,以锡为主要合金元素的Cu-Sn-Pb三元系在山戎文化中已经完全确立。尤其是兵工器,其平均含锡量都较多超过了平均含铅量,且含锡量不低。这与现代技术原理是大体相等的。因此,可以认为,山戎青铜合金技术具有一定的发展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山戎部族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隋县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面世已经十年了,在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十年之际,湖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举办了“曾侯乙编钟国际文化交流专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来自日本、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古编钟所反映出来的古代音乐律制、音阶、冶金工艺等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古编钟表现出了楚文化的高度水平,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实物见证,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现就学术讨论中对曾侯乙编钟所反映出来的几个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意见,以求教于各位学者。早在十年前,曾侯乙编钟刚出土,即运往北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时,就曾引起国内外历史、考古、音乐、冶金铸造、生物化学、绘画艺术、天文物理、民族民俗等各界学者的关注和惊叹,有的外国学者和朋  相似文献   

19.
由全国科技、音乐、考古界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曾侯乙编钟复制验收会”,于今年九月七日至九日,经过认真地检验测试,验收了全套(共64件)复制编钟。与此同时曾侯乙宫廷乐队的全部乐器复原件和复制品,弦吟管语,磐响钟鸣,在湖北艺术学院音乐厅内,再现了我国绚丽多彩的古文化,奏出了我们振兴中华的最强音! 曾侯乙编钟享有“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盛誉。两千年后的今天,曾侯乙编钟全部复制成功,谁又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呢! 编钟复制研究是一个综合性强,难度大,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在复制研究中,要运用激光全息摄影,电镜扫描,电子探针,闪光音准仪等多种科学技术手段,还要对原钟冶铸工  相似文献   

20.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以它宏伟壮观的规模、磅薄的气势、悠美的音色和宽阔的音城,以及它精美古朴无与伧比的造型而饮誉中外。如美国音乐界权威、纽约大学教授麦克莱菌先生,参观并欣赏了这套大型编钟演奏之后,深深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这一惊人创造所感动称誉曾侯乙编钟是古代世界第八奇迹,可与金字塔,万里长城,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伟大工程媲美。曾侯乙编钟确实无愧为我国乃至全人类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世界音乐史、冶铸史上都是一个人类文明的里程碑。因此研究、复制这套编钟是有着极其重大学术价值的.根据对我国先秦出土的各类编钟乃至曾侯乙编钟的铸造工艺研究,在我国古代均是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