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9年11月,甘肃省民乐县新天乡许树村一农民在锄田时发现一方西夏官印,后送交张掖市博物馆,现为该馆收藏。该印为铜质,方形,长方形纽(图一)。长宽5.5、通高2.8厘米。印面高1、印纽高1.8、长2、宽1.7厘米。印文为西夏文九叠篆字,笔画工整,字迹清晰(图二)。印背上刻有两行西夏文字,行四字。纽顶刻一西夏文字(图三)。据陈炳应《西夏文物研究》一书辑录西夏官印及其对甘肃省天祝县发现的西夏官印的考证,该印印文汉译应为“首领”。背款文字一行为铸印、颁印纪年,一行为持印者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河南省博物馆收集到不少金代铜官印,现分别介绍如下。一、"都统所听字印"一颗。1965年3月南阳县出土。正方形印面,长方形柄。印面宽7.1、厚1.5、通高4.7厘米。印文为九叠篆书"都统所听字印"六字。背面右刻"兴定元年九月";左刻"□□礼部造";侧面刻"都统所听字印"(图一)。  相似文献   

3.
1987年4月中旬,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文物管理所在当地征集到清代杜文秀大理政权的一方官印。此印铜质。印面正方,边长7.9、印厚1.6厘米;圆柱形直纽高7.7厘米。印面边框宽1厘米,左方刻阳文篆书"都督之篆"4字,右方刻阳文曲形阿拉伯字,汉译为"苏莱曼"(图一)。印背纽两侧均刻阴文款,右款为"壬戌年造"4字;左款为小儿经文4字(图二)。  相似文献   

4.
1981年3月,广东省肇庆市郊黄茅岗村村民在村中公地的积土中发现一方南明铜官印,当即送交肇庆市博物馆。此印印面方形,边长6.5、印体厚1厘米,圆柱形柄长7厘米。印面有边框,印文为阳文篆书"肇庆卫指挥使司经历司之印"12字。印背柄两侧有阴文楷书款:左款为"永历贰年月日",右款为"肇庆卫经  相似文献   

5.
1987年7月8日,苍溪县伏公乡龙凤村出土两方唐代官印。其一为“蓬州之印”,7.6厘米见方,厚1.7厘米,柄椭圆,高8厘米,重2.3市斤,阳篆“篷州之印”四字,柄右刻楷书“蓬州之印”四字,柄左刻楷书“大顺元年八月日”、“礼部造”十字,印左侧面刻楷书“大字五十二号”六字;其二为“蓬州儒学记”,长8厘米,宽5厘米,厚1.3厘米,柄椭园,高7厘米,重1.3市斤。阳篆“蓬州儒学记”五字,柄右刻楷书“蓬州儒学记”五字,柄左刻楷书“大顺元年十一月日”、“礼部造”十一字,印左侧面刻楷书“大字三百八十七号”八字。 两印均为青铜铸造,工艺细致,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6.
李三 《文物》1990,(10)
1986年3月至1988年5月,内蒙古准格尔旗文物馆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本旗境内征得3方西夏官印。印均为黄铜质,印文均铸就。现分述如下。"首领"印2方。一方1986年6月在西营子乡尔架麻沟征集,是当地村民1971年修水库时发现的。印面呈长方形,长方纽,上有穿。印边长5.8、宽5.6、带纽通高3厘米。印文为西夏文篆书"首领"2字,阴文。印背  相似文献   

7.
1981年7月桐城县文物管理所从本县土产公司废品收购门市部征得一枚清代桐城张宰相的狮纽官印。今藏安徽桐城县博物馆。该印质地为黄铜,纵5.8、宽3、高5.5厘米。狮纽,纽高4、长3厘米,雕刻精工。印面呈长方形,四角裁圆,四周镌刻有单线印边,印上方横刻“御赐”二字,其下方竖刻“调梅良弼”四字,均为阳文小篆,文字两边各刻有蟠螭,蜿蜒向上,相对  相似文献   

8.
花原 《文物》1993,(12)
近年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等地出土了一批金、元官印,这些官印很有价值,今编为一组,刊发于次。一、黑龙江北安市出土"曷苏昆山谋克之印" 1987年6月29日,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城郊乡长青村西南耕地中出土一方金代官印。印面6.1×6.2、印厚1.7、纽高3.4、通高5.1厘米。印文阳文,作"曷苏昆山谋克之印"(图一)。印背右刻"大定十年七月"、左刻"少府监造"(图二)。印左侧刻"系蒲  相似文献   

9.
1987年文物普查中,河北省康保县文物部门征集到一枚宋铜官印。该印发现于康保县土城子镇小庄子村。现藏于该县文物保管所。该印铜质,长方形,长5.6、宽5.3、高1.3厘米。带柄,柄长2.8、宽1、高2.5厘米。顶端刻楷书“上”字。印面镌“剩员指挥第四都朱记”(图一),朱文,篆书。背款刻“太平兴国五年七月铸”(图--)九字,楷书。太平兴国系北宋太宗赵匡义年号,太平兴国五年即公元980年。宋代兵制承唐、五代。“剩员”系北宋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冬季,浙江省嘉善县凤桐乡桥港村一农民在屋前平整菜地时,发现一枚南明铜官印,后交嘉善县博物馆收藏。此印印面呈长方形,杙纽。印面长10.8、宽6.5、印厚0.9、带纽通高10.2厘米。印而刻阳文九叠篆书"总理两淮盐法兼督江防军务关防"14字(图一)。印体一侧阴刻楷书  相似文献   

11.
陝西博物館保存了一方1957年蓝田县城北出土的銅印,印正方形,长寬各6.9厘米,厚1.4厘米,椭圆柱柄,长7.1厘米。正面刻"三水县信"四个方体篆文,边緣寬0.7厘米。背面柄右阴刻"三水县信"四楷字,柄左阴剔"礼政府造"及"永昌元年拾貮月日"两行楷書。左侧阴刻楷書"安字壹百号"五字。印的形制与明清两代的县印都相似,仅差一"信’字。李自成的官制初定于襄阳,吏、戶、礼、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本溪地区陆续出土了一批古代官印和刻铭铜镜,多为金代遗物,现选介如下: 一、铜印1.契丹文铜印1989年4月,桓仁县八里甸子乡马鹿泡村一位姓赵的村民在山间田地劳动时,发现了该印。印面近正方形,长7.5、宽7.3、厚1.8厘米,印背为一柱状直纽,上部两端抹斜,顶面阴刻“上”字,纽长3.5、宽2、高3.7厘米,通高5.5厘米。印面为篆书契丹文(图一:1)。  相似文献   

13.
1981年,陕西子洲县驼耳巷乡贺家墕村出土一方北宋官印。此印面为正方形,边长5.5厘米,厚1.1厘米,矩形柱纽,带纽通高4.8厘米。印背左侧刻“元丰七年”四字,右侧刻“少府监铸”四字,纽顶端上中刻一“上”字。印面自右至左两行朱文篆刻“河东第九副将之印”八字。铜质,完好无损(图一)。  相似文献   

14.
1958年,安徽省淮南市博物馆从市废品收购站拣选到1方金代铜官印,此印原混杂在由凤台县调运至淮南市的废铜中。此印印面呈正方形,长方形板状纽,印边长5.6、厚1.5、带纽通高3厘米。印面刻阳文九叠篆书"尚醖署印"4字。印背纽两侧均阴刻楷书款,左款为"内少府监造"5字,右款为"正隆二年六月"6字(图一、二)。"正隆"为金完颜亮年号,正隆二年为1157年。  相似文献   

1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刻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是存留至今的西夏文碑刻的珍贵遗物。此碑现存甘肃省武威县文化馆(见图)。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不知何时被封闭在一座碑亭内。清嘉庆九年(1804年),才由甘肃省著名学者张澍打开,使人们得以重睹,后几见著录。西夏碑碑身高2.5、宽0.90米,两面撰文。一面刻西夏文,以西夏文篆字题名,意为"勅感应塔之碑文"。正文为西夏文楷字,计二十八行,每行六十五字,第一行意为"大白上国境凉州感应塔之碑文"。另一  相似文献   

16.
北票黑城子古城址出土一枚元代官印1980年,北票县黑城子公社方城内出土一方古印,现为北票市文物管理所收藏。黑城子方城址为辽、金、元三代设的川州城故城,该印出土于城内西北部。该印铜质,印面呈近正方形,朱文刻二行四字,印文为汉文九叠篆“万户之印”。长7....  相似文献   

17.
近年,河南赤城县博物馆征集到一批文物,今择四印作介绍。一云需总管府经历司印 1981年9月赤城县三道川乡大营子农民薛广在村东二里处耕地时发现。该印铜铸,重700克,方形。边长6.5、厚1.5、印体通高6.5厘米。带柄,柄高5、宽2.8~3.2厘米,呈楔状,柄顶端刻“上”字。印面略显凸起,印文为八思  相似文献   

18.
1977年4月,汜水公社西关大队小学柴春孝同学参加抗旱劳动,在村东里许习称龟山的山坡上发现一件古代砝码,后送交郑州市博物馆。砝码铜铸,作长立方体,长7.85、宽4.9、厚2.85厘米。重928.375克,合今市制1.857斤。背面略有绿锈。砝码四面鏨刻楷书文字:正面居中为"巨玉寰"三字,左右为"崇禎丁丑年置"、"较准壹样叁个"。一侧面沿边刻"(?)",即"合同"二字复合体的右半;另一侧面刻  相似文献   

19.
1980年7月,江苏常州市电讯器材厂建造住房时,出土一方铜铸官印。铜印通高3.8厘米。印略呈长方形,长5.3、宽5、厚1.2厘米。板纽委角,素面无孔,高2.6、厚1.3厘米(图一)。印面阳文篆书"方山县酒税务朱记"(图二)。印背纽两侧自右至左分两行浅刻阴文楷书"崇宁三年四月少府监铸"。"方山县"历史上有二处:一在今江苏省六合县东仪征县之西。《隋书·地理志》载:"开皇四年(584年)改尉氏曰六合,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84年第9期《"中书门下之印"小考》一文,将吉林市博物馆藏的这方印定为宋代官印。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唐、五代、宋、辽、金都有"中书门下"机构的设置。唐代官印较小,多鼻纽,印文多用小篆,此印显非唐物。与宋代官印对比,以下几点差别也较明显:一,宋印开始用九叠篆,但仍有唐代遗意,笔画浑厚自如;此印笔画平直,棱角分明,显得呆板。二,宋印多有背款,不仅刻铸印年月,还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