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勘是一门极古老的学问,但“校勘学”则是新出的。旧时学者有校勘而无其学,就是说有丰富的校勘实践而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自然,实践丰富了,理论和方法或迟或早总要跟上来。管锡华同志所著《校勘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版)的问世,正是“跟上来”的一个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顾千里是清代著名校勘学家,“不校校之”是他校勘学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其校勘学思想地形成,受传统校勘思想,特别是宋人校勘思想的深刻影响。顾氏的校勘学思想和方法,对校勘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些甚至已成为当今古籍整理校勘学科中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语言学家,一生校释了大量典籍,在校勘学上取得了较大成就。他校勘的内容丰富,在校勘过程中重视分析古书讹误的原因,系统总结古书讹误的条例,科学运用各种校勘方法,对我国的古籍整理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赵阳 《沧桑》2012,(2):93-95
历史学家陈垣发凡起例,对文献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建基工作,特别是结合自己的校勘实践、充分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校勘四法,使校勘学走上科学的轨道,奠定了校勘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民国校勘学是现代学科意义上校勘学理论的滥觞时期,在这一理论嬗变过程中,梁启超的校勘学方法奠基了现代校勘学的理论基础。陈垣提出的"校勘四法"标志着现代校勘学的正式创立。胡适的《校勘学方法论》集理论、方法、历史于一身,对校勘学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使它更加具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张舜徽的理论创新则使校勘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民国校勘学理论与方法的嬗变促进了这一学科的快速发展,也为校勘学屹立于现代学术之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关于校勘学的性质与对象白兆麟陈垣先生的《元典章校补释例》(后更名《校勘学释例》)于1931年问世。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这部著作,关系到校勘学何时形成独立的学科,应当是我国校勘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前几年,有人宣称:"中国历代虽有较丰富的校勘实践,但缺少...  相似文献   

7.
《韩集举正》是南宋方崧卿校理韩愈诗集时做的校勘记,为宋代一部“独立完整的校勘学作”,体现了当时的校勘水平。它最大的特点是使用校勘符号,这些校勘符号的使用是宋代校勘学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马洪菊 《丝绸之路》2013,(16):22-23
叶昌炽早期学术活动主要体现在目录学和校勘学两方面。目录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滂喜斋藏书记》的撰写,校勘学方面的成就则表现在为铁琴铜剑楼校勘书目。这两项学术活动为他日后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校勘学是编辑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必经程序及关键环节。地方志校勘除包含了与其他文稿、书刊相同的内容、文字校勘外,还承担着志书体例、篇目、图、照、表的校勘,以及志书资料、史实真伪的鉴别和考据(证)任务,关系着一部志书的优劣成败。鉴此,认真研究方志校勘学是事关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志书质量及发展方志事业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试从校勘学的涵义、地位、作用及方志校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方志校勘学的探究和设想,以期引起方志同仁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论两宋馆阁之校勘史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宋馆阁校勘史书有 2 1次 ,使宋代史书校勘在计划性等八个方面显示出特色来 ;宋代史书校勘在我国校勘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宋代学术思潮与史书校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说校勘四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三一年,陈援老在其所著《校勘学释例》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校勘四法”,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这是陈援老通过自己的校勘实践,对我国历史上传统校勘方法的科学总结。对比一九一一年叶德辉在其所著《藏书十约》中提出的“死校”、“活校”法,陈援老的“校勘四法”不仅方法缜密,而且内涵丰富,它实际已包含着对校勘内容、校勘工作性质,以及校勘工作程序的科学规定,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四法”一经提出,即广为学界所接受,时至今日,仍有其广泛影响。不过,从目前看,凡讲“校勘四法”,大抵以仅仅视其为单纯的方法的为多,而发掘其丰富内涵的却寥若  相似文献   

12.
校勘学是编辑学中的分支学科,亦是地方志编纂工作中的必经程序及关键环节。从地方志编纂实践分析,地方志校勘除包含了与其他文稿、书刊相同的内容、文字校勘外,还全面承担着志书体例、篇目、图、照、表的校勘,以及志书资料、史实真伪的鉴别和考据(证)任务,关系着一部志书的优劣成败。鉴此,认真研究方志校勘学是事关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志书质量及发展方志事业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此提出建立方志校勘学的设想,以期引起方志同仁的关注和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历代校勘<史记>的成果不仅为我们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史记>古本资料,而且它们清楚地显现了古本<史记>如何成为今本<史记>的轨迹;同时,这些校勘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古代学者对<史记>的关注以及古代校勘学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仇雠相对——版本校勘学述论》是王瑞来先生多年来从事古籍校勘的经验总结。该书针对古籍整理中的底本选择、校勘记的书写规范、校改的标准及相关问题作了深入讨论,同时对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整理史部文献作了有益地探索与实践。本文仅就书中所述校勘学的诸方面予以述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清代后期颇有成就的校勘学家、版本学家和藏书家钱泰吉的生平经历,从记录其读书、治学、考订和校雠实践的三卷本读书笔记《曝书杂记》入手分析,具体阐述他在校勘、版本、经学文献考订、地方文献著录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并认为其著述中所反映的一些关于藏书、校勘和刊刻工作的思想观点,对于今天的文献学工作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校勘学在清代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从而成为一种群众化的学术活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因素之外,清代语文学的快速发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从皖派学者治学的实践来看,文献校勘离不开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知识,而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研究又常常在文献校勘的基础上进行。清代校勘学之所以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主要得益于清代语文学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缜撰《新唐书纠谬》、《五代史记纂误》稽评欧阳修、宋祁官修《新唐书》,欧阳修私撰《新五代史》,历来褒贬不一,但从校勘学角度评价,仍应予充分肯定。他提出的“校勘之职”的独到见解,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他所完善的本校法,缜密科学,现已成为重要的校勘方法之一;他撰专书而不是夹在注释中,系统而不是零碎地稽评当代名家欧、宋之作“正史”,同时,细分门目,使史书考订带上条理类例的特点,又有开导风气的意义;他的校勘成果,后人广泛加以利用,实为《新唐书》、《新五代史》的有功之臣。  相似文献   

18.
作为著名文献学家的欧阳修 ,曾长期任职馆阁 ,对校勘者提出了见多识广、吃苦耐劳、博采精择、久任专一的条件和要求 ,见解精辟 ;校勘中信守“慎改”原则 ,采取阙疑、存异作法 ,为后世树立楷模 ;探索“文物校勘法” ,集录金石铭刻对传世古籍进行校勘 ,成果显著 ;校勘遍及四部 ,质量精审。欧阳修在校勘学史上应当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黄丕烈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著名学者,毕生从事藏书、校书和刻书出版事业。他广闻博学,精于鉴别,善于题跋。在校勘古籍方面,提出广搜异本,择善而从,力主"死校",以保存古书的原貌,他一生约为800多种珍善典籍留下千余篇题跋,为我国校勘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杨化坤 《沧桑》2010,(3):140-141
杨明照先生的《增订文心雕龙校注》一书在校勘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收集材料的丰富性,校勘方法的科学性,对前人优秀成果的继承以及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心雕龙》等方面。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展开论述,探讨杨先生的校勘学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