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法战争结束后 ,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清政府在桂西南地区积极推行移民实边政策 ,吸引了大批移民。移民实边不仅奠定了今天桂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分布格局 ,而且对广西的国防、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促进了近代广西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试论近代移民对巩固中国边疆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中叶以后,我国边疆地区危机四伏。在边疆危机和内地人口压力的刺激下,清政府和以后的民国政府相继推行移民实边政策,改变了内地与边疆人口分布稀稠悬殊的差距。由于边疆地区移民人口的大量迁入,筑成了一道抵御外来入侵的坚实边墙;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力量的加强;促进了边疆地区新的行政建置的设立,使国家控制力得到加强;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3.
中法战争结束后,边疆危机日益严重,清政府在桂西南地区积极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吸引了大批人民往居。移民实边不仅奠定了今天桂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分布格局,而且对广西的国防、政治、经济、化诸方面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近代广西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当前史学界对于清代后期,在东北和哲里木盟东部地区所推行的移民实边政策,在理论上和具体问题的估计上,有不同的见解,大致有三种意见:(一)移民实边措施是清朝统治者,“在内蒙古地区所推行的一种政治欺骗、经济掠夺的民族压迫政策”,它造成了严重的恶果,“蒙古人民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生存危机”;“使蒙汉民族之间隔阂日深,农牧矛盾日趋严重,导致双方进行流血斗争”;“正因如此,给日俄等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可乘之机”。这个政策从表面上看,是清政府为了便于巩固边防,实际上是极反动的侵略政策,就是在客观上也没有反映蒙汉各族人民共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要求。(二)“移民实边政策  相似文献   

5.
在晚清东北边疆危机的背景下,移民实边成为维护边疆地区稳定的重要手段;边疆危机与移民实边的双重影响,推进了边疆政区的设置。通过对吉林蜂蜜山地区放垦与设治这一历史进程的审视,可以看出边疆危机是引发移民实边的契机;移民实边促进了政区设置的进程,亦在一定程度上纾解了边患。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了清末东北政区设置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6.
珍藏的谷仓     
历史上,蒙古地区鲜有农耕。康熙年间,开始发展种植业。清中叶以来,由于汉人的进入,农耕向牧区扩展。光绪年间,清政府在河套一带推行“开放蒙荒”、“移民实边“政策,兴办垦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政权更迭,黑龙江在各个不同的政权时期,在边防法制指导思想和内容上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地方政府也针对边疆防御与边疆治理制定了"移民实边"、屯垦兴边、"裁兵殖边"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本文对近代黑龙江边防法制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在研究以"移民实边"到屯垦"殖边"为中心的边防法制演进的基础上试图探索对于当今依法治边、依法护边以及构建边防法制体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大澂(一八三五——一九○二年),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江苏吴县人,清末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官至湖南巡抚。光绪六年(一八八○年),清政府曾派吴大澂到东北,督办三姓、宁古塔、珲春等地的屯垦和防务事宜。吴大澂到东北以后,即进行“移民实边”,试办屯田,编练近代化东北边防军。  相似文献   

9.
东汉政府在征讨羌人起兵失利的情况下,决定弃边徙民,企图以此平边患,保中啄。家居边郡的王符目睹边患,特别是东汉政府弃边举措给边民芾来的灾难,坚决更对弃边内徙,主张救边、安边、实边,认为有国必有边,缩边削地不能保国专宁,只有平息边患,使边疆安定,国家才能专宁;只有采取优惠的政策移民实边,开发边地,才是平边患、保中原的良策。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攘匈奴取得河西,相继设置河西四郡,作为河西四郡之一的敦煌郡,从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投降汉,西汉就开始向敦煌地区移民实边,最初是军队戍卒屯田移民,继之是迁徙中原贫民到敦煌,更为持续的是将犯罪的高官和文士迁徙到敦煌,实现了从贫民移民到文化移民的转变,奠定了敦煌文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清代,隶属于山西的蒙古地区大致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的察哈尔右翼、乌兰察布盟东南部、伊克昭盟东部和以呼和浩特为中心的土默特旗全境。光绪末年,清政府在内蒙古推行“移民实边”的政策,山西北部的蒙古地区因土地开垦而迅速发展起来,人口激增,逐渐形成既有别于中原内地的市镇村落,又不同于完全游牧为生的蒙古社会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独特区域——蒙垦区。本文试图通过对清末山西北部蒙垦区人口变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西汉时期的赵充国在平息西羌反叛中因为提出"留田便宜十二事"而备受后人推崇,但本文通过对西汉和西羌关系的梳理,认为西汉对西羌地区的治理基本上是以因俗而治和移民实边为主要特点,而大规模的移民实边也严重影响了西汉和西羌的关系,其中农牧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主要因素,并最终导致了宣帝时期西羌的大规模反抗;进而认为屯田并不是"留田便宜十二事"的核心内容,而是针对西羌采取的一项综合性政策,也是和西汉在其他地区屯田存在明显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以前,三江平原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原始森林郁郁葱葱。19世纪末叶,帝俄势力东侵,清政府为了边睡防御,实行移民垦荒、实边安内政策,设置招垦局,将关内农民大批迁移到三江平原。1901-1912年帝俄入侵境内,修筑铁路,滥伐森林。日伪时期,日寇取代帝俄,实行军事屯田,拟定了日本“百万户移民计划”,建立“开拓团”以及“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队”,掠夺当地森林和土地。  相似文献   

14.
正葛洲坝工程复工以后,为充实移民工作班子,我有幸来到宜昌地区三三〇移民办公室工作。如今宏伟的葛洲坝工程早已全部竣工,电厂发出的强大电流正有效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工程抬高的水位,使部分川江航道天堑变为通途,实令人雀跃。然而在感奋之余,不禁联想到当年为保证葛洲坝工程顺利进行而从事的库区移民工作的往事。移民概说自1970年12月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兴建后,移民的动迁和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15.
清末内蒙古的地方建置与筹划建省“实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我国东北和蒙古面临俄日等国侵占的危机,清廷推行所谓新政,设省和增设地方行政机构是其实边政策之一环。本文概述了当时清廷大员的议论和实施这些措施的情况,这些措施对实边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中,保存着有关延边早期开发的档案。清初,延边地区被划为封禁区,光绪7年,清政府废除"封禁",实施移民实边政策。至此,封禁二百余年的长白山区得以开发。设立越垦局,并把图们江以北地区划为朝鲜垦民的专垦区。顺治八年开始的"闯关东"人群来到延边后从事各种工作,使延边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了早期发展,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书》记载,汉武帝元狩四年,曾向会稽地区大规模移民。这在中国移民史和历史人口地理研究中,都是一项重要事件。前人研究一向认为《汉书》的记载有误,事实上并不存在此事。然而,厘正相关史料,《汉书》所记元狩四年徙民会稽事确实可信。从地理条件方面讲,会稽亦比同时接纳受灾移民的陇西等各地更为适宜。瓠子河决造成的持续水灾,是促使朝廷移民的直接原因。而移民会稽的深层动机,除徙民实边,以抵御越人侵袭的因素外,则有通过移民会稽来巩固东南边防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8.
上山下乡梦幻曲(长篇纪实文学连载)小蝉,菲菲第二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1、好人温桑传北大荒,旧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源广大荒芜地区。历史上历代王朝曾先后在这里设立各种形式的行政机构,派驻军旅,纳民垦荒。清末民初,清政府采取"移民实边...  相似文献   

19.
黄兆宏 《丝绸之路》2012,(18):47-50
元狩二年(前121)河西之战影响深远。通过这次战役,匈奴退出河西走廊,西汉政府通过设置郡县、移民实边、修筑长城等措施,最终使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版图。本文就这次战争的行军路线、战略战术及战争影响等问题作一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20.
有清一代,清政府以军政制的形式对黑龙江地区实行管辖,时间是很长的。自道、咸以后,一方面汉族流民大批涌入黑龙江地区,并首先聚垦于呼兰河流域,有力地冲击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蒙古尔山等处闲荒开禁而准许招民开垦后,内地汉民更是负耒而至,旗民词讼因之日增:另一方面黑龙江地区与俄接壤,强邻逼境,日甚一日,迫使清政府不得不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于是呼兰、绥化相继设官,军政制始向民政制转变.黑龙江将军辖区内最早设立的民官就是呼兰厅同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