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姜薇 《神州》2011,(3):1-1
21世纪的今天,当代艺术设计不断地蓬勃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由于起步较晚,从形成到发展都深受到西方设计文化影响,在一段时期内都是借鉴和模仿西方的设计。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加深,新观念新方式的介入,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寻求合理化、创新化的视觉空间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从自身文化角度对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使其成为当代艺术设计中元素的一种新取向。  相似文献   

2.
韩柳 《沧桑》2009,(1):30-31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以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为主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知识分子引发的新思潮,新文学的文化改良运动。随着西方文化的东渐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中西方文化大论战的局面。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并以此为平台宣传学习西方文化的思想,并极力批判中国的伦理道德,对待中西方文化表现出强烈的不可调和主张。本文阐述了陈独秀对可调和论的反对,并分析了他主张中西方文化不可调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五四与今天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人民光辉夺目的壮举。在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高举“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在政治上,思想上对封建主义的旧传统、旧文化、旧思想,展开了猛烈地批判和冲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七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社会主义新  相似文献   

4.
周炫宇 《神州》2013,(6):32-33
在中国饮食史的发展上,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被称为西方饮食文化时期。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浙沪地区最先受到西方餐饮文化的冲击,其在传统饮食文化上的变化也最为明显和迅速。中西饮食在中国本土的激烈碰撞对中国饮食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莉 《神州》2012,(27):169-169
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把油彩当做绘画艺术,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事物。明清时期,大批西方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播基督教文化。这些教士往往也是多才多艺的人,其中不乏科学家、医学家和画家。他们所宣扬的油彩绘画艺术,也多在宫廷和达官贵人之间流传。所以在中国古代,这种艺术并未受到真正的发展。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以前,随着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现代油画艺术,开始在上海、广州等开放较早的城市得到迅速发展,但当时影响很小。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外交上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我们全盘照搬,油画这种现代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此时,中国的油画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都知道深圳是一座国际性的现代化大都市,是改革“试验田”和“改革开放的窗口”。但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在80年前的深圳,曾发生过一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针对中国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的秘密大营救。这次大营救以零伤亡的战绩圆满完成任务,对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为新中国建设保留了大量红色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7.
利玛窦拉开了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的序幕,他与之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也积极把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由此西方的思想、文化、科技,诸如语言学、地理学、数学、天文学、美术等传入中国,而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也流入欧洲。这一段中西文化在平等地位上交流的历史,倘从世界史范围内加以考察,将因其辉煌而深远的影响,让我们寻回文化的自信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8.
孟庆枢 《日本学论坛》1991,(3):33-40,51
在上一个世纪前半叶,我国和日本都还是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状态下的封建国家。但是,从1868年之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政治、经济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走上了一条新路。日本近代文学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曾出现众多的文艺思潮,其中,启蒙主义是出现  相似文献   

9.
张楠楠  石爱华 《人文地理》2002,17(1):77-80,72
西方宗教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而地理学是其中比较激烈的部分。西方传教士作为基督教传播的主要媒介,理所当然地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其中对中国地理学的影响也是相当巨大的。本文结合传教士在中国发展的兴衰过程,相应地对西方传教士对中国地理学的影响的研究分三个时期来进行描述:唐元时期、明末清初时期以及鸦片战争以后。最后,本文用辨证的观点评价了西方传教士对中国地理学的影响:它在促进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的同时又造成中国对地理科学认识的误导。  相似文献   

10.
<正>明末清初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入华传教后,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这些传教士,多是颇有学问的人文学者或自然科学家,他们在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传入中国的同时,也把中国古老的文明带回西方,中国传统文化对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东学也开始西传。在这一过程中,西方传教士为了培养中国的传教人员,同时也为了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西方,开始介绍一些年轻的中国人到欧洲留学,以便他们学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新史学与“五四”史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五四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各种西方思想纷至沓来,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五四时期兴起的史学新思潮即是这种影响的产物,它与西方史学、特别是其中的新史学潮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编译的世界地图,为中国人打开了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窗户,也记录下了晚明时期国人世界观中的域外想象。而在《坤舆万国全图》等作品中之所以会掺杂着女人国、长人国等"海外臝虫",正是因为描绘了大量海外异人的《臝虫录》借助日用类书等通俗出版物的影响,不断扩大其受众范围,最终塑造了以"海外臝虫"为特征的大明世界观,进而影响到了西方知识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所以凭借对利玛窦世界地图的研究,正可以揭示市民文化的时代作用,还原晚明时期市民与精英、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13.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时期。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加快了瓜分、掠夺中国的步伐,有识之士则在黑暗中探索振兴中华、救国救民的道路。也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近代文化一直在挫折与奋斗中缓缓延伸“。五四”之后,新文化运  相似文献   

14.
马若瑟是康熙年间来华的法国耶稣会士,来华后曾被白晋介绍给康熙,在京城生活了一段时期。本文从西方早期汉学的角度对马若瑟的主要汉学著作《汉语札记》做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该书的结构、价值和影响;同时还对马若瑟用法文翻译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历史过程、学术影响做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具体文本出发,呈现了马若瑟索隐派思想的主要观点,揭示出在中国传教和向欧洲介绍中国文化问题上,马若瑟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捷 《民俗研究》2017,(1):80-86
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编译的世界地图,为中国人打开了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窗户,也记录下了晚明时期国人世界观中的域外想象.而在《坤舆万国全图》等作品中之所以会掺杂着女人国、长人国等“海外赢虫”,正是因为描绘了大量海外异人的《赢虫录》借助日用类书等通俗出版物的影响,不断扩大其受众范围,最终塑造了以“海外赢虫”为特征的大明世界观,进而影响到了西方知识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所以凭借对利玛窦世界地图的研究,正可以揭示市民文化的时代作用,还原晚明时期市民与精英、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16.
蒙古西征是世界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此评价不一。我国史学界对于蒙古西征事件不少人予以基本的否定,西方的史学家与政治学家对这一事件也是看法不一,有人将蒙古西征看做是一场灾难,一场浩劫,一场来自东方野蛮人的祸乱,也有人认为蒙古西征加强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对世界历史的前进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拟就对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对其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近代化产生的影响以及战争所带来的灾难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公元十六至十八世纪有一个中西文化交流互影的历史时期,一方面中国文化在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的欧洲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从万历到乾隆,中国人对於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中西文化出现了双向交流的热络局面。与十九世纪中叶以後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不同的是,後者是比较主动地去了解世界的形势,而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18.
影响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宗教旅游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金刚  杨桂华 《人文地理》2007,22(5):114-117
本文从旅游的视角,认为西方来华传教士的活动是一种宗教旅游活动,论文选取西方传教士大规模进入我国的晚清时期作为研究时段,根据旅游系统三体论的思路,对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宗教旅游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影响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宗教旅游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其一是西方传教士旅游客源地的文化和经济因素;其二是中国作为西方传教士旅游目的地的政治开放、宗教政策以及安全保障因素;其三是西方传教士从其客源地到中国旅游目的地之间及其内部的交通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输入,尤其是社会主义思潮的迅速传播,使新文化运动染上了明显的政治色彩。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成一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基础的梦想。但胡适并未放弃他的“思想革新”事业。1923年,在胡适主办的《努力周报》第48期上发表了丁文江的《玄学与科学》一文,从而在中国思想界展开了一场新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参加这场论战的人分成科、玄两派,站在科学派一边有丁文江、胡适、吴稚晖、唐钺等,玄学派以张君劢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的历史。丝绸之路主干道曾由东向西 ,长期联系着东西方的古代文明 ,承担着经贸、文化的交流。随着大量丝绸等物品的西输 ,西方的特产 ,包括作为交易媒介的西方货币也流入中国 ,传来了异域的货币文化。今天 ,有机会检视这些钱币时 ,仍能感触到其中展示着的古代西方造币艺术的辉煌 ,仍能探究到其中存储着的昔日中西交往的种种信息。丝绸之路的两端曾远远联系着中国的汉唐等王朝和西方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彭信威先生曾论及丝路上丝织品和黄金的交流情况 :“罗马在共和时代 (西汉及以前 )虽然不以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