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风云雷动的现代史上,一代枭雄蒋介石从乱世中崛起.蒋介石的崛起,既有其错综复杂的客观形势,也有其自身的主观动因.而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文化积淀,无疑也为蒋介石的崛起提供了传统的政治文化氛围."道德自律"、"业缘规则"、"权力本位",就是蒋介石崛起的政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传统政治文化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内容的儒家学说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政治文化不仅在当时造成了震撼的影响,而且对现代中国政治经济的繁荣与稳定也起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于是,研究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影响就成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构建的一种历史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调集权主义、注重伦理关系、强调道德至上 ,其最大优点就是注重人生的理想和精神因素的作用 ,而最大的弊端是重人治、轻法治 ,“文化大革命”将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 ,特别是将传统政治文化的缺陷充分显露出来。这说明传统政治文化对我们存在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从自己历史上的政治文化中 ,找到稳定的、持久的、有积极意义的因素 ,从传统中构建“现代政治文化主体意识” ,即在构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时 ,要在重视精神理想的中国政治文化中 ,注入法治文化的基本要素 ,形成更科学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4.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它要求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不仅受到经济、政治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二者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建构新型政治文化,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促进我国政治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们谈到文化,“先天下之先.不以为先;后天下之后,不以为后.”所以说,一切的问题,皆是文化的问题,欲要解决问题的发生,以文化为着眼点,以文化为着手处,确有不平凡见解,有人“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的论调,不仅开启了和平的大门,也奠定了安宁的前途、又有人主张:“政治归政治”更是一门活活生生的大学问.我认为谈“统一”之前,宜先自“融和”做起,务必做到: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理论民俗学在高丙中、吕微、户晓辉、刘晓春等学者的努力下,民俗学作为现代学科的现代性特征日益明晰,并向人的自由发展的维度推进.与"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民俗学研究相比,当时还主要侧重在民间文学及文化民主性层面,而二十一世纪的民俗学则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公民文化相结合,极大地拓展了学科发展空间,也丰富了我们对民俗学的学科想象. 中国民俗学自产生之初就与民主理念息息相关.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民众很难清晰地表达自己,他们总是被别人表达.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双重语境下产生的中国民俗学,其潜在的现代学科理念就是强调民主理念在文化场域的实践,或者说民俗学致力于文化场域中对精英文化霸权的反抗,同时也是知识分子群体的自我启蒙以及与民众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王志刚 《黑龙江史志》2013,(15):155+157
顾友仁博士的著作《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历史进程,论述了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通"等创新观点。文本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新的盘点和分析,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在"国学热"与党和国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该著作的出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辉 《安徽史学》2013,(1):56-63
现代国家仪式作为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政权合法性建构的重要工具和措施,有其产生背景与契机,中国传统礼仪、节日文化为现代国家仪式产生提供本土资源,而随着近代中国逐步开放,西方现代仪式知识的传入及传播为现代国家仪式产生提供域外资源。民国成立为现代国家仪式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也利用国家仪式操演,昭示新民族国家、新政府成立,并提供正统与道统支持,构建"革命"与"共和"作为民国"新传统",为新政权提供合法性支持。国家仪式及其政治文化,从传递社会记忆、维护政治秩序、构建文化传统、动员社会等方面形塑、表达和强化剧烈转型的民初社会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民俗研究》2021,(5):95-108
作为一种政治文化传统的"礼俗互动"话语及其实践,建构了传统社会的统一性。顾炎武的风俗教化观是传统"礼俗互动"的缩影,他认为作为一种政治文化的风俗是全民性的,论世必考其风俗,历史兴衰与风俗美恶联系紧密。整顿风俗必然要以礼乐教化为纪纲,"民德厚而礼俗成"是其风俗教化观的主要宗旨,其风俗教化观对当下的礼俗互动话语具有一定的现代启示意义。新格局下的"礼俗互动"话语及其实践方兴未艾,传统礼俗的现代性转化及其互动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发挥这种本土思想资源在国家治理与民间自治上的社会整合功能,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一直存在"民众的统治"与"贵族和富人或者奴隶主阶级的寡头统治"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本文通过对雅典民主政治中政治领袖与民众权力的考察和分析,得出结论:雅典民主政治既非"民众的统治",也不是"贵族和富人或者奴隶主阶级的寡头统治",而是民众与政治领袖的共治.民主政治权力为民众和政治领袖所共享.  相似文献   

11.
"有序"是政治参与地理想状态,是一个国家实现民主价值、提升民主质量、改善民主形式的根本方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满足人民的政治参与需要,为人民提供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在实现政治参与有序性的过程中,客观环境的构建与人民素质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健全的利益表达机制是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础;共富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是适度参与的物质保障;社会自组织的完善是人民有效参与、规范参与的载体;参与型政治文化是参与有序化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李萍 《攀登》2005,24(6):55-57
政治价值是指那些为全社会所普遍认可和追求的理想政治目标和政治状态,是评价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的基本标准。追求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历来是执政者治国的一个政治目标,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理想。为此,本文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借鉴和吸收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积极、合理的政治价值成分,也要不断探索人类共同追求的崇高价值取向,尽快形成转型时期的主流价值观,这就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公平与正义观。  相似文献   

13.
元美艳 《神州》2014,(17):163-164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几千年,以至于每个中国人的骨髓里都透漏着中国化气息。这些气息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要传承传统政治文化的积极一面,摒弃消极方向,促使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使之与我国现代政治文化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14.
胡适认为世界文化的主流和方向是争民主、争自由,自由主义是可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理论,国民党已经开始向民主政治靠拢;他大力宣传自由主义,在国共斗争中支持国民党,反对共产党的政治理论和政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自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至清末新政废科举,儒家思想在此期间以社会主导思想的面目出现,直至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国人的政治行为仍然受着儒家思想的影响。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因此分析儒家思想对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而提出相应措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敏 《神州》2012,(20):14
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各地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我们收集整理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决非出于猎奇,亦非怀旧情结,对于生于这块土地,长于这块土地,如今又在这块土地上"耕作"的人,应尽量多的了解这里的过去,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遗存。因此,我们除了需要研究地方史之外,也要重视当地民间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这也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吴玉敏 《攀登》2020,39(2):47-54
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以后,中国的绝大多数思想家都把甄选并提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好政治的目标。所以尚贤政治就构成传统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成为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基本特征,显示出中国传统政治从一开始就与道德连在一起,与现代政治伦理所涉及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等构成了某种独特的关联性。当下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对中国传统贤能政治文化作出全面客观的研判,尤其是如何对接现代政治伦理,使其焕发现代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方志》2013,(Z1):8-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文化作为软实力、软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它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背后的动因,而且是推动综合国力腾飞的现实力量。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文化得以传承和繁荣发展的动力。要在志书编纂过程中注重新观点、新内容、新形式、新材料的运用。抓住发展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全面反映现实中政治生活的开放、经济的昌盛、文化的繁荣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约两千年以来,"焚书坑儒"这一传统历史名词一直为学术界所沿用。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秦始皇的暴政,是其个人意志的体现,也是秦始皇一直以来备受抨击的一大罪状。本文综合前人观点,在此做浅要分析,得出不同观点,认为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初采取的是文化兼容政策,而"焚书坑儒"事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儒家文化的拘泥性,其二是新兴地主阶级反对残余的旧封建贵族的政治斗争在文化思想领域内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正>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传统农村的政治文化兼有蒙昧型政治文化与顺从型政治文化的特征,随着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变化,我国农村政治文化正从这一混合型政治文化向参与型政治文化转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一、过渡性与异质性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同时又具有发展性,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其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