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庆礼 《沧桑》2013,(2):32-35
作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边区通过进行法治建设、制定土地政策、保护妇女权利、致力民主建设等切实保障人权,在边区局部执政的条件下,领导边区和根据地政权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对于当今我国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人权保障体制,无疑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晓静 《文物春秋》2009,(2):75-77,79
1941年,彭真同志在延安分七次向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同志详细汇报了晋察冀边区的工作,后整理成《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一书,作为整风学习资料在各抗日根据地出版。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珍藏有一本该书,为我们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特别是晋察冀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略论晋察冀边区的宪政运动对其兵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是铲除一切军阀暴政的有力武器,实行民主是动员全民抗日的契机。晋察冀边区政府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实施革命民主,保证民众权益的政策,为我党的发展以及革命武装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在战争相持阶段,晋察冀边区政府以宪政运动为契机,大力强化革命民主,改革民主政权的措施,对于人民武装兵源基础的壮大,以及我党从困难时期的平稳过渡都起到了非凡的作用。因此,研究晋察冀边区的宪政运动对我兵源的作用及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晋察冀边区作为国民党政府惟一承认的抗日民主政府,其宪政运动实际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响应全国宪政运动…  相似文献   

4.
正郑立柱著,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23. 6万字,68元该书以晋察冀边区党的文艺政策与实践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了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政策与具体实践。作者首先考察了抗战时期中共对文艺的认识与定位,探究了中共文艺理论及其对晋察冀边区文艺工作的影响。在文艺队伍建设层面,考察了文艺队伍自身建设的具体举措;在领导和繁荣文艺创作层面,论述了坚持现实主义创  相似文献   

5.
朱万红 《百年潮》2023,(4):42-47
<正>中央苏区土地政策是党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工农群众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土地没收、分配政策和土地税收政策等内容。中央苏区经历了开创、形成、发展巩固的历史阶段,与之相应,中央苏区土地政策也经历了初步制定、适时调整、偏离正轨的变化过程,整个过程深受共产国际影响。共产国际对中央苏区土地政策的影响极其复杂,或积极或消极。一方面起着促进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洪玲 《史学集刊》2002,2(3):32-34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情况,为激发农民的抗日热情,团结各阶级一致抗日所实行的一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它与以前的土地革命时期、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政策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实行减租减息过程中.我党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对于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妇女权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令和条规,并在政府、妇联、妇救会等妇女组织的宣传和努力下得以贯彻实施,使边区妇女获得了空前的政治、经济、教育和婚姻权利,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妇女的抗战积极性,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边区在实际的贯彻执行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其保障妇女权益的贡献仍是不可磨灭的,对妇女自身的解放和抗战的最后胜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晋察冀边区保障妇女权益的政策法规在晋察冀妇女解放运动史和抗战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是审视女性社会权利的重要视角之一。在中国封建社会,受传统的封建伦理文化的影响,女性在婚姻关系中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本文考察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建立后,为发动妇女参加边区建设,将妇女从传统的封建伦理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颁布和广泛实施新的婚姻政策,改变了晋察冀边区旧的婚姻制度下男女不平等、无婚姻自由、买卖婚姻盛行等封建陋习,使妇女的各种婚姻权益受到法律保障,大大提升了妇女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并由此促进了妇女融入边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经济工作,尤其农业作为晋察冀边区经济的基础,对其发展的情况,边区政府从政策法令及具体实践的组织领导等多方面进行了干预,积累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工作经验,这些为今日中国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及农村经济的繁荣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是20世纪中国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解放农民的最伟大事件。没有这场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度的伟大运动,就没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就不可能有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土地革命,在近30年的历史中走过不少曲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取得的经验是极其丰富的。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对土地改革运动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现将主要论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研 《安徽史学》2005,1(1):24-35
本文从中国传统社会土地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乡规"、"乡例",探讨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权属,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所有权属的多重性,以及反映中国社会历史实情的土地所有权属的认证与土地所有权属转移的确定.  相似文献   

12.
晚清之际,新疆和台湾先后建省。一是西北陆疆边陲,一是东南海疆重地,二者建省的背景、过程、方式和结果既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诸多不同。新疆和台湾建省的经验很多:因时变通,顺势而为,及时调整边疆治理策略;政界和学界协同,中央和地方协调,共同制定边疆治理政策;仔细规划,稳健推进,建省新政得以认真贯彻实施;边疆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建设并举;良好政策的落实需要高素质的官员群体。这对研究近代中国边疆治理方略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略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对富农的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土地革命中的富农问题,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对富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不只是对待富农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巩固地团结中农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问题。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对富农的政策几经周折,比较复杂。具体剖析这个时期党对富农的土地政策的发展与变化,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土地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力图就此作一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王学敏 《沧桑》2008,(3):63-6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对根据地社会进行了变革与整合。根据地的建设,尤其是在财政税收制度上实行统一累进税,是财政税收建设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这项政策首先在晋察冀边区实行成功后,又推行到晋冀鲁豫、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统一累进税分级次,分税率统一征收,是一项新民主主义的财政经济政策,是中国税收史上的一大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是我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情况,为团结各阶级一致抗日所实行的一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在实行减租减息的过程中,我党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下面,我们仅对此作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雪峰  焦治平 《攀登》2004,23(5):69-71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政策有着久远的历史,其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与其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欧盟社会政策内容的不断扩展和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就说明了这一点。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对其社会的安全运行和有效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日益显示出重。要性研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政策的历史及其经验,对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尤其是1922年《土地劳动使用法》和《土地法典》的先后贯彻执行,苏联农村的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于完整、正确地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历史内涵,对于深入认识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度内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特色,会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全面抗战期间晋察冀边区银行成立,并发行边币。解放战争时期,各大解放区日益连成一片,大兵团的作战方式要求解放区在更大范围内筹措军需。此时晋察冀边区成为贯通东西南北的经济枢纽区,在与友邻区商贸往来中,深切感受到各友邻区货币不统一造成的不便,极具地域性的晋察冀边币已不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边区开始眼光向外,向中央寻求协调,首倡召开华北财经会议。中共中央积极回应并开始部署货币统一工作,随后召开的华北财经会议形成了筹备中国人民银行的动议,人民币开始酝酿。晋察冀边区最先担负起设计、印制首批人民币的任务,为人民币的生产提供了人才支撑和物质基础。此后,晋察冀边区银行纳入华北银行,华北银行是晋察冀边区银行衍变为中国人民银行过程中的“过渡性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于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而言,发挥了间接的奠基作用。晋察冀边币统一于人民币后,解决了边区金融矛盾,促进了解放区经济发展。同时,溢出效应显著,提高了解放区群众对新政权的信任及认同。  相似文献   

19.
常莉 《黑龙江史志》2013,(11):56-57
土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民主革命时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社会演变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里,如何解决好农民问题,合理的分配好土地,是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是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客观公正的看待这一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是我们应当把握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摸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制定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范围推而广之。这种被称为"由点到面"的工作方法是中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独特之处,通过这种中央和地方互动的方式,地方的创新精神被有机地融合到中央主导的政策制定过程中,从而提高了中国政府整体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中国这种独特的政策制定模式可称为"分级制政策试验"(experimentation under hierarchy),构成这一模式的核心部分是"试点"和"由点到面",这两种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经过反复实践确定下来的,并在吸收当时非共产党人士所进行的社会实验的经验基础上逐步完善成熟。探索这一历史根源,还原其发展过程,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独具特色的政策制定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