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炯  陈赛月  陈曦 《文物天地》2023,(S1):118-126
近几年来,国内博物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优势得以显现,成为青少年核心素养培育的绝佳场所,助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优质供体。然而,供给能力不足,内涵挖掘不够成为大多数博物馆教育活动实施中的“痛点”。本文通过剖析温州博物馆“绘吉祥纹,过欢喜年——文物上的吉祥纹样”教育项目的策划思路和目标、实施流程和策略、反馈效果和分析,探讨小学生及其亲子家庭自助式参与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博物馆教育策划实施模式,为博物馆教育实现路径多样化提供一份研究样板。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山西博物院"‘时光飞船’博物馆进校园"项目为样本,从教学对象、内容、方式和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文化遗产教育应当包括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行知教育,并提出应将博物馆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用学校的课程标准来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肖劲 《东南文化》2023,(4):178-184
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博物馆开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博物馆遵循项目式学习教育课程的开发原则,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创设真实的项目式学习情境,加强馆校合作,做好课程体系的规划,开发优秀的项目式学习教育课程,对有效开展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株洲博物馆以课程规划和课程设计为引领,对项目式学习教育课程进行开发与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可为博物馆开发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教育课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尚蕊 《东方收藏》2023,(2):89-91
博物馆是公众文化的集中体现,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社会教育意义重大。博物馆要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对青少年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丰富青少年社会教育成果。学校要融合博物馆资源与课程教学,馆校合作,使博物馆成为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课堂。家庭要把博物馆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以“博物馆+家庭教育”的理念设计、策划亲子活动。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是学校进行校外教育的优良场所,博物馆教育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教育服务功能。在学校开展校外教育的过程中,博物馆是其组织与应用的重要组成。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要积极探索与校外教育的融合方式,博物馆教育作为行之有效的教育资源,二者的结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驻马店市博物馆积极开展博物馆与学校的融合教育,邀请小学生参加博物馆举办的各种活动,并取得了一些经验。文章主要分析了两种不同教育方式结合的意义,通过归纳博物馆与学校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高质量开展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方式方法,以期在促进两者融合的同时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教育、陈列、展览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机构,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价值导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学习和求知不可或缺的场所。尤其对青少年接受优秀文化、增长历史知识、感受艺术熏陶、感知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完成好社会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博物馆人不断追求、不断思索的问题。本文从加强讲解队伍建设,实现社会教育功能;以优质"临展"为依托,完善社会教育功能;构建平台,发挥学校第二课堂作用,突出社会教育功能;让展览"活"起来、"动"起来,提升社会教育功能四个方面,利用详细的语言和实例阐述了提高和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的“紫砂壶陶艺互动体验”社会教育活动为例,观察并思考互动艺术作品运用于博物馆教育的成效。希望本研究能够为艺术家、博物馆策展人以及博物馆社会教育人员今后设计艺术作品、策划互动艺术展览、开发展览相关的社会教育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管晓锐 《东南文化》2012,(4):108-112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学院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和研究体系,其下属研究机构之一史密森博物学院政策与分析部,以提高博物馆效率和效能为使命,对博物馆内部组织和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对观众、展览和教育项目进行评价研究,为史密森博物学院的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并制订战略和运作规划。其针对政策与分析部的展览项目评估,与国内展览评估工作现状相比,史密森博物学院的展览项目评估机构更具客观性、学术性和权威性,我国博物馆则缺乏展览项目策划之前的评估,更多地受到主办方或上级的主观影响。国内博物馆需要借鉴美国同行,引入"第三方论证"以增加评估的客观性,重视观众的参观体验并努力提高展览信息的传递技巧,积极对待评估成果,以真正指导于博物馆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段少京 《南方文物》2003,(1):113-115,117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是传递物质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它在人类继往开来的历史长河中承担着神圣的使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现代社会劳动就业的知识准备仅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是难以完成的,迫切需要进行终身教育。而博物馆正是人们除了学校教育外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终身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它与学校教育区别在于:“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以教科书为依据,以教员为主导,以学生为对象的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博物馆教育则是以‘物’为传授知识的核心,以‘物’的内涵、外延,以对‘物’的认识和接触…  相似文献   

10.
2016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推出《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许多中小博物馆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这给博物馆等传统社会教育机构在教育人员、教育理念、项目评估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博物馆人应积极迎接挑战,做好承接研学旅行的工作,如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博物馆与学校、家庭等社会部门合作,整合教育队伍;结合青少年不同学段的特点,依托馆藏资源,研发相关教育项目;充分尊重青少年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不断完善相关评估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梁敏 《文博》2014,(3):65-69
自2008年中央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后,博物馆的观众数量与日俱增,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目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博物馆迈向了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这为拓展和创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供了新途径、新视野。笔者以博物馆网站教育项目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外的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史密森博物学院及国内的八家中地共建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的网站教育项目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和对比分析,旨在为中国博物馆网站教育项目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段俊吉 《东南文化》2021,(5):183-189
博物馆是具有教育职能的公共机构,在传递文化知识、促进理性启蒙和创新教育方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博物馆为拓展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方法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实践领域,博物馆呈现的不仅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而且它本身可以被视为教育方法.空间、物件和记忆共同构成博物馆的教育叙事,丰富了教育实践的文化经验.当前,如何将博物馆介入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博物馆工作者亟待深思的问题.这种思考无疑将对博物馆的知识组织方式以及文化理念的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勾勒出博物馆教育的未来图景.当博物馆工作者将意义生成性、开放互动性和文化实践性融入博物馆教育的肌理深处时,作为教育方法的博物馆才能真正彰显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并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3.
马娟 《文物天地》2023,(12):89-91
将教育对象进行“分众”,是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策划之初必须要思考的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受众的兴趣所在,并根据受众群组的需求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才能让更多人群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成果。以青海省博物馆开展的分众教育实践为例进行分析,探讨目前分众教育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工作的建议,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休闲教育作为博物馆的新功能之一进行系统化研究,在探讨休闲教育的由来与定义的基础上,以“学校”、“公众”、“家庭”为标的群,对博物馆休闲教育的模式进行归纳与解读,最终揭示休闲教育的目标及其在博物馆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冯莉 《文物世界》2016,(4):61-63
本文从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最终目的、博物馆教育灵活多样、网络教育的广泛应用、流动博物馆深入社区、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化服务、讲解用词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个性化"定制讲解"是将来讲解的发展趋势等七方面对博物馆教育新趋势进行深入阐述和探讨。从而说明新时期博物馆的教育工作者,应随时掌握博物馆教育的新趋势,创新、健全自身博物馆教育体系,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博物馆教育的工作,承担起博物馆应尽的社会使命与责任。  相似文献   

16.
黄洋 《东南文化》2015,(2):13-18,127,128
考古工作为考古遗址博物馆提供藏品、展品和丰富的考古信息,而考古遗址博物馆是进行考古宣传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考古遗址博物馆中,为了更好地展示并传播考古信息,考古人应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树立展示传播的意识,不是"窄播"意识,而是"广播"意识,并非只考虑将考古成果"窄播"给考古圈内的学者,也要"广播"给博物馆展览策划师、广大公众;而且考古人应该从田野考古、发掘报告、科学研究三个方面为考古遗址博物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李军 《东南文化》2014,(1):107-115,127,128
鸦片战争,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晚清士人开始认识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李端棻等开始在国内提倡创设博物馆,主张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以辅助格致实学,推动新式教育发展。1900年之后,以张謇、罗振玉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继承并深化了戊戌变法时期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认识,以博物馆辅益于学校。辛亥革命之后,随着社会教育思潮的引进和普及,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广泛的认识和重视,博物馆被认为是实施社会教育的重要机关。  相似文献   

18.
许越 《东南文化》2021,(3):167-173
加强馆校合作工作,无论是对博物馆自身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完善,还是对学生及教师个人的进步成长,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创新性地采用"一个联盟(大运河博物馆联盟)+一个平台(不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个人)"模式,由博物馆与学校共同明确需求,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特点,基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设计出"大...  相似文献   

19.
李飞 《东南文化》2014,(1):116-121
博物馆观念自清末被引入中国以来,清季士人及民国知识分子皆对其教育功能有所体悟、发挥和实践。以"开民智"、"倡实学"为目的而被晚清士人所乐道的博物馆,于民国期间又演化出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功能,这既是民国人对博物馆教育功能引介和思考的结果,也应该成为今日中国博物馆学发展之基础以及自身学术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全面细致梳理民国时期中国博物馆学发展概貌之后,才能对当下中国博物馆学的学术现状与不足产生深刻明晰之认识。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博物馆事业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特别是我国近年倡导的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及建议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等,引发了博物馆学界关于博物馆传统功能、教育使命与社会责任的新一轮思考与讨论。当此时,总是有一个历史的回音不断响起,那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学者蔡元培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发出的声音: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博物馆应作为学校之外的教育机关;博物馆应免费参观;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博物馆陈列是美育的社会教育机关……应在首都南京建立中央博物院,以"为提倡科学研究,辅助公众教育,以适当之陈列展览,图智识之增进"。回望此后的八十年历程,不独这一建院宗旨始终被今天的南京博物院所秉承,诸如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公众教育、免费开放以及大学博物馆建设等等也均在不同时期得以实现与实施,充分反映出一代宗师的远见卓识。有感于此,本刊将我国著名博物馆学家宋伯胤先生三十年前著就的这篇文章整理、刊发,以期让今天的人们再次循着蔡元培先生当年的思想去思考新时期博物馆的性质与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