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统一累进税与减租减息构成了华北抗日根据地新的社会经济背景。晋察冀边区政府正是通过统一累进税和减租减息两个政策来汲取资源,以争取地主和农民的支持而进行持久抗战。统一累进税的负担面达到了80%左右,原来不承担赋税的贫苦农民也承担了统一累进税。就其实际效果来说,减租减息在统一累进税之后被赋予新使命,可以视为是对缴纳统一累进税的农民的一种补偿。地主处于统一累进税与减租减息的双重夹击之下,游走于去地与收地之间。统一累进税和减租减息的实施过程中充斥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政府努力平衡地主与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增加农业产出这一点上,统一累进税和减租减息达到了融合,既扩大了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晋察冀乃至华北敌后的持久抗战。  相似文献   

2.
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变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为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这一土地政策的制定并非偶然,主要矛盾的变化,调动地主和农民的抗日积极性等原因使得中共制定出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事实证明,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全国最广大的人民,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帮助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相似文献   

3.
一、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1937年以前,除了陕甘宁边区的大部分地方和江南部分地方给农民分配土地以外,其他各省都由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大量的解放区,都是在抗战以后创立的。所以,这些地区在抗战以前,土地占有关系极不合理,封建剥削异常繁重。广大农民,经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共产党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政党,从它诞生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过去激烈变动封建土地关系的土地革命政策转变为减租减息政策。减租减息是在承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既主张农民有减租减息的权利,又保证地主和放债者可以按规定的地租率和利息率收租收息。  相似文献   

5.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变迁评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以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砜固区为考察对象,试图从经济结构的嬗变、政治形态的重构、裂变的文化层面等几个方面,阐述这一区域在政治强力推动下社会变动的历史景观。地权转移与实施减租减息政策,使农民得到了较多的经济利益;民主选举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改变了传统乡村的政治结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传播,促使农村社会在文化与观念的层面上发生震撼。这一区域的社会变动,不仅具有服务抗战的直接效应.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实验场.也深刻影响着新中国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之后,特别是一九三五年“华北事变”之后,中国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即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独占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种形势下,以什么方式来解决国内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呢?我党在一九三七年八月召开的洛川会议上作出了决定,决定停止“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抗战前,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要解决这一矛盾,最根本的是彻底改变不合理的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但是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进行的殊死的战争,国内的阶级斗争不能不服从于民族斗争,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既有利于团结抗日,又减轻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削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经济要求,可以发动广大农民投入伟大的抗日斗争,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确是解决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所能采取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7.
《沧桑》1995,(4)
减租减息是我党战胜困难、坚持长期抗战的十大政策之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为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决定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而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山西各抗日根据地认真贯彻这一政策,充分调动了各阶层人民抗日的积极性,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史料记载,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从  相似文献   

9.
陈洪玲 《史学集刊》2002,2(3):32-34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情况,为激发农民的抗日热情,团结各阶级一致抗日所实行的一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它与以前的土地革命时期、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政策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实行减租减息过程中.我党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对于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共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否定性的意见,甚至有人提出要为地主"平反"。要对土地改革运动作出恰当的评价,必须首先对何为地主、富农进行深入探讨,其实地主的情况并非千人一面而是千差万别。旧中国的土地集中程度,并非以往宣传的那样地主、富农占有农村土地的80%,但地主、富农占有的土地仍数倍于农民亦是事实。中共将减租减息转变为"耕者有其田"即土地改革,除了动员农民应对国共战争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根据地农民已不满足于减租减息,而是迫切要求分配土地,需要出台一个统一的政策。土地改革激发了解放区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热情,并且使中共获得了农民对中共执政地位的充分认同。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后,中共的土地政策从战时的减租减息,到1946年相对温和的"五四指示",继而于1947年一跃转向比较激进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再到1948年中共中央反左纠偏。很多年来,许多研究中共土地改革史的学者,对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到底是中共高层对实际情况判断错误,还是康生、陈伯达的做法和汇报作了误导?著名...  相似文献   

12.
从1944年8月新四军四师西进始,到1945年10月淮北二分区调整为华中八分区的一年多时间中,淮北二分区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淮北二分区减租减息运动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从1944年8月到1945年5月是据点式减租减息阶段。第二阶段,从1945年6月到10月是较普遍减租减息阶段。对抗战时期淮北二分区减租减息运动的考察,可见中共减租减息政策提出和执行并不完全同步,而存在时间差。佃户在减租减息运动中是否积极,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不是其认识问题,而是中共力量是否强大及政权是否稳定。  相似文献   

13.
抗战已满六年了! 当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就向全国提供了抗战应循的正确道路与抗战中应该实行的政策。在六年抗战的过程中,共产党又把这个道路与这些政策更加具体化和更加充实起来。  相似文献   

14.
1937年抗战开始后,在山西有咱们三个战略部队,这就是:115师(晋察冀地区)、120师(晋西北地区)、129师(晋东南地区)。这三个战略部队到山西,对抗战起了很大作用,使山西整个形势起了大变化,对山西群众来说这是很幸运的。到处散播了革命种子,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后来是土  相似文献   

15.
减租减息与淮北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抗日战争时期淮北抗日根据地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减租减息政策的推行对根据地的土地关系、阶级结构和乡村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的影响的考查,来反映根据地乡村社会的变迁。减租减息促使土地向中、贫农手中分散;阶级结构呈现出由两极向中间流入的态势;乡村社会生活特别是贫下中农的生活逐渐改善,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这种变迁不仅为根据地的存在和继续扩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乡村社会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6.
抗战初期,晋察冀边区农村存在严重的"三农"问题:农业经济极其落后、农民生活极其困苦、农村社会极其涣散。为了挽救危机局面,边区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法令,扶植农村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让农民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二是减轻农民生活负担,避免农民受到剥削阶级和行政力量的"多取";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开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经济局面。随着政策的深入推行,在抗战后期边区的农业经济较快增长,农民的生活初步改善,农村社会凝聚力增强,极大地促进了抗日根据地农村社会的发展。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农村政策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制定好农村政策需要以农民的实惠为出发点,落实好农村政策需要政府的制度革新,这样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是我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情况,为团结各阶级一致抗日所实行的一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在实行减租减息的过程中,我党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下面,我们仅对此作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抗战这一特殊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抗战的需要,针对军人和军人家属,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军人优抚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3项内容:一是军人的伤亡抚恤;二是优待军人的措施;三是优待军人家属的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内容繁多,目的在于安抚军人及其家属,支撑抗战。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些政策和措施却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19.
徐建国 《安徽史学》2015,(5):108-115
在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中,减息政策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借贷利率的限制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由于规定的利率过低,造成农村金融借贷停滞,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困难,放开对借贷利率的限制成为唯一的选择。减息政策经历了从严格的利率限制到完全放开的转变,这是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政策改变,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放开对借贷利率的限制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恢复农村借贷的效果,借贷困难的局面一直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20.
汪伪政府粮政述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根据地和沦陷区都面临着十分紧迫的军需民食问题。粮食问题是关系战争各方成败的重要经济因素之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通过减租减息与大生产运动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①;国民党在国统区则通过实施田赋收归中央、“三征”与“限价”等粮食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