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阳建县于东汉末年汉献帝时期,是浙南瓯江流域除瓯江口之外最早建县的地方。松阳建县的具体时间,史志上说法不一,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应认定为汉献帝兴平二年(195),而非时下普遍认为的汉献帝建安四年(199)。松阳县的得名,缘于瓯江上游松阴溪旁的一棵秦时古木"松阳树",而非"位于长松山之阳"。  相似文献   

2.
攸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江流域洣水之滨,是一个经济社会较为全面发展的县。攸县,以水得名。《水经注.洣水》谓攸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自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至今已有2208年的历史,现辖30个乡镇。今按植物系名称命名,将该县梅城镇、黄丰桥镇、柏市镇、菜花坪镇、槚山乡的文化意蕴,作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3.
郑威 《江汉考古》2021,(5):115-118,69
新近披露的长沙走马楼西汉古井和益阳兔子山七号井所出简牍均属西汉长沙国.简牍所记载的地名中,临沩因临近沩水而得名,在今宁乡至望城一带;烝阳当在蒸水之阳,约位于今衡阳县西北;醴陵与高后四年受封的醴陵侯国应为一地,在今醴陵市一带;观川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中的"观阳"县相关,都位于观水(今灌江)流域.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地名解释存在因时而异的现象与特点。隋唐时期,茂名县得名解释是以境内河流为主,到宋代以后演变为与晋代道士潘茂相关联,而且后者神化的解释愈益成为主流。文章通过梳理唐宋以来"潘仙"传说的演变,指出潘仙名为"潘茂"而非"潘茂名",进而揭示茂名县是因河流命名,并非因神仙命名。地方社会在地名解释中附会神仙的倾向,是借此表达地方开化已久,谋求与国家整合的正统性诉求。  相似文献   

5.
甘松是汉、藏药学中的一种药用植物和常用香料,具有浓郁的香气。作为以甘松为代表的芳香植物的产地,以甘松岭为中心,在今甘肃省迭部县、四川省松潘县及九寨沟县等地形成了大量的甘松类古地名,如甘松、甘松郡、甘松县、甘松防、芳州、恒香郡、恒香县、常芬县、常芳县、松州、甘松岭等,沿用至今的是松潘。这些地名有些以甘松植物命名,有些得名于甘松等植物的香气。本地土著族群很早即因其香气特征而命名这一地区,汉文文献中的甘松属、芳香属地名继承自羌藏族群的命名。甘松之"松"与藏文的bsung对音,表示香气,相关地名的释名揭示了本地源远流长的生态文化。山口瑞凤等认为古典藏文文献中提到的"松域"(sum yul)有时指这一地区,甘松地名的释名为此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6.
南江即罗定江,汉时在交州治所(今封开)西江德庆附近南岸流人得名。今德庆县南岸仍存南江口小镇为证。古代以其水多急滩,称为泷水。晋置龙乡县于此,梁时又建建泷洲,在今太平镇潭白,向为汉人南下徐闻要道。中游名建水,以唐天宝一年(742)设建水县于罗定附近而得称,‘下游名晋康水,以南朝宋初于龙乡置晋康郡至唐又置晋康县于郁南县连滩而得名。而以南江一名为早,罗定江为今称。最早也不叫南江,称端溪。因汉灭南越设端溪县于南江口北,南者端也,故当时称端溪。  相似文献   

7.
攸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江流域洣水之滨。《水经注·洣水》谓攸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自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至今已有2208年的历史,现辖30个乡镇。今按水系名称命名,将该县丫江桥镇、渌田镇、桃水镇、漕泊乡、兰村乡、湖南坳乡、莲塘坳乡、凉江乡8个乡镇的地名文化意蕴,作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8.
微博历史     
正地名本身就是一段历史,最典型的是今山西闻喜和河南获嘉两个县。闻喜本是西汉河东郡的曲沃县,汉武帝经过时获悉平定南越叛乱的喜讯,即改名闻喜。当汉武帝行经河内郡汲县新中乡时,又传来南越丞相吕嘉被俘获的消息,即下令在此新设一县,命名为获嘉。类似地名还有很多,如重庆本来叫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宋光宗先封恭王,后继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9.
说“甘泉”     
正"甘泉"在扬州地方历史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含义和较大的影响,现存的甘泉山、甘泉街道、甘泉路等地名都源出于此。梳理分析"甘泉"的文化底蕴,可简而言之:因泉而得名,因山而灵异,因县而兴盛。一、甘泉和甘泉山甘泉山因甘泉而得名。"甘泉"是一个美名,泉水甘冽,也反映了农业社会的人们对灌溉的良好愿望。这看起来很简单的地名,却是别有深意。甘泉山,地处扬州市郊西北,海拔虽然只有63米,却远远高过蜀冈上的观音山(35.5米)、平山堂(35米),是市区的最高峰。这种  相似文献   

10.
贵阳地名历史悠久,从现有记载看是在贵州之后。贵阳地名是因城邑在贵山之南得名,牛成于因正式行政区划得钙贵州之前。贵阳的行政建制,约始于春秋战吲时期。贵州是朝廷在这个地方设置州郡行政区划时,取原著民所称地名“贵阳”首字来命名的。此外,贵州名还有源于“鬼方”、“矩州”、“贵竹”等诸说。从这座城市官方名称演变的情况看,贵州成为省级行政区划后,启用原地名“贵阳”作为后来的府、县名称,则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1.
天水郡因"天水湖"得名。南宋《妙胜院敕碑》明确记载"天水湖"在"天水县茅城谷"(今甘肃礼县红河镇草坝村),并言"其水冬夏无增减",此与南朝郭仲产《秦州地记》所载完全相同,由此可以纠正《水经注》关于"濛水"水系的误归。"茅城谷"即"昧谷"、"卯谷"、"禺谷"、"西谷",因濛水(峁水)得名。《妙胜院敕碑》的发现,证实了《水经注》所载"旧天水郡治"、"上邽县故城"、"西城"皆在峁水河谷。这为揭开"天水"、"昧谷"、"西"、"邽"之地望和探讨古地名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疏勒”、“佉沙”地名分别源于突厥语的和(口厌)哒语的。前者为最古老的地名,地望在今疏附县西北被称为“苏尔拉厄”( )的村庄;后者始于北魏,城筑于611年,地望在今喀什市区。二者都曾被用作地域性名称,均是由王都所在地的具体地名扩展为地域性名称的。两地名的更迭,是操两大语系语言的族群入居该地的直接反映。自汉代开始,两地便已成为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以及汉藏语系居民的交汇之地。  相似文献   

13.
酆县考     
《文博》2016,(5)
近年西安地区出土了战国至秦时期的瓦书、封泥,文字内容涉及"酆邱"地名及"酆丞"、"鲎玺"县一级官职名称。除此之外,湖北张家山汉简中也记录有酆县。但根据文献记载,刘邦故乡鲎邑置县在秦代以后,且写作鲎县,与周文王建都之酆(鲎)地不同。经考证,出土的瓦书、封泥、汉简中涉及的酆(鲎)县为秦汉内史管辖范围内的一个县。  相似文献   

14.
伊昕舟 《沧桑》2014,(5):105-107
"即墨"因故城(位于今平度市古砚镇大朱毛村一带)地临墨水河而得名,其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通商名衢,秦代置县,汉初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建城于现址,存有众多历史遗迹。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青岛从即墨分割出去,历史上先有即墨、后有青岛,也有"千年即墨、百年青岛"之说。  相似文献   

15.
吉林作为地方建置名和城名、地名,最早始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吉林城得名于吉林江,即今松花江。传统观点认为“吉林”一词意为“沿”或“靠近”,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其正确含义是“带”或“一带”。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淹城""狗泽都"二地名进行探讨。1.在江浙地区常见用来指称洼地的"淹(渰)"作为地理通名,如古代浙江湖州的"无胥淹",江苏宜兴西北的"都山渰"等,常州武进"淹城"所在区域地势较低,故"淹城"之名也是由其处在洼地而来,和西周初年的奄族无关。2.燕国陶文"狗泽都"可读为"狗(句)泽(渎、俞)都(县)","句泽(渎、俞)"即齐国西部要地"句泽(渎、俞)",也就是"谷"(今山东菏泽),"句泽(渎、俞)都(县)"可能为燕国在公元前284—279年的燕齐战争中占领该地后所设,是先秦时期"因军设县"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汉口的观音阁,又称大观音阁,遗址在今中山大道与红燕巷相交的转角处.观音阁也是汉口的古老地名之一,今已不用.它是红燕巷的前身.现在的地名,一般有街、巷、里、路的后缀词,以前并非都是如此,有的老地名“就地取材”,借用具有知名度的庙宇名称来命名,除观音阁外,还有玉皇阁,老官庙(今利济路的中段与南段的前身)等等.  相似文献   

18.
衷鑫恣 《福建史志》2020,(2):37-42,72
武夷之名始于汉武帝时期,"武夷山"之所指历代都在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乃九曲溪贯穿而过的一片秀美峰岩。因境内名山之故,崇安县自宋代建县,已有"武夷乡"政区名。近代地理学发展,上世纪30年代始有武夷山脉命名,武夷山所指范围扩大,也导致名称的多义甚至歧义。1956年江西铅山诞生第一个武夷山地名"武夷山垦殖场",1998年改为武夷山镇。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成为跨省地名,但地块分割,各有所属。  相似文献   

19.
"成都"名称的含义解释一直颇为棘手。尽管自宋以来,关于成都名称的解释已不下十种,但没有一种解释能够令人信服。由于早期蜀地与中原及其以东地区的文化有着异乎寻常的联系,且古蜀人的语言"颇与华同",成都一词当就是古夏(汉)语。成都名称约在古蜀国开明王朝晚期(战国晚期)出现,其时"成"的读音可能为端纽耕韵,"都"的读音可能为端纽鱼韵。汉代西南地区的"×都"地名,是附近存在湖泊水体的标示。成都即得名于附近的"滇池",滇池、成都二名上古读音近同。作为聚落名称的成都,是水体名称滇池的转化。滇池就是"天池"的意思。滇池、成都名称最早的文字书写者,是战国晚期楚威王时进入古蜀国的楚人。成都一名由来与含义的破解,对于古代成都平原自然环境、西南地区民族历史的新认识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史志》2011,(20):32-35
<正>齐齐哈尔的满族风情清康熙年间,满族人陆续迁入齐齐哈尔地区,主要是驻防齐齐哈尔城的满洲八旗兵丁及其后裔,分布于城外,自成村落,即今昂昂溪区、铁锋区、梅里斯区所辖的满族聚居村前身。满族姓氏形成于氏族社会,最初为表示血缘关系的称谓,满语称"哈拉"。满族姓氏多以居住地的地名、山川、河流名称为来源,或金元时代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