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上海地区从南宋《云间志》至2004年《川沙县续志》的24部新旧志书中有关社会类内容的记述篇目作了分析.指出其记述内容存在的7个问题,并分析了5点原因.提出了新方志应如何加强社会类内容记述的4点初步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方志批评江西省丰城史志办公室金达迈新方志批评的发生与发展方志批评推动着修志实践向前发展,就象文学发展依靠创作和评论双轨道一样,方志发展也要依靠编纂和批评这两条轨道。批评可以使实践上升到理论,批评可以用正确的理论指导修志实践。1984年,中国地方...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步统计,全国保存的各种地方志有8500种、计11万卷,占中国现存古代文献典籍的1/10强。地方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研究地情,寻找资源,发展经济,了解风土人情,发扬文化传统的资料书,由此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方志文化。方志文化是最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随着城乡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发展,各级领导和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和了解省情、市情和县情。地方志汇集了大量有关当地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历史和现实资料,可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这对于发挥当地经济优势、恢复传统生产、开发新的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都会起到重要作用。一、方志的情报功能1·旧志—一新情报我国是一个文化悠久的大国,大多数县都编有县志,县志中保存了不少关于当地经济建设的有用资料。这些县志虽是旧书,但它是新情报源,要从县志中提…  相似文献   

5.
总纂是志书编修工作中的终端工程,它包含着修改与合拢两方面的工作。一部完整的志稿出台,必然经过初稿与定稿、分纂与总纂诸多阶段,而总纂是精加工阶段,是通过对志稿的修改来进行的。修改是总纂的手段,总纂是修改的高峰,志稿的修改与总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志稿的修改,志稿的总纂,都是提高志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步骤。我通过主编《新疆金融志})(行业志)和《新疆通志·金融志》(专业志)的实践,认为搞好志书的总纂,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把好五关坚持标准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完备、特点突出、文风端正,是审查…  相似文献   

6.
陈怡 《黑龙江史志》2013,(22):17-18
<正>"居今而知古,鉴往以察来"。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历代各朝有史,各地有志。地方志编修之所以数千年而不衰,除了自身的文化传统之外,最关键的是官修官用,是其实用性使执政者给予了它应有的社会地位。清代《怀远县志》的编纂者李兆洛形象地说:"志者,心之所志也。志民生之休戚,志天下之命脉,志前世之盛衰以为法鉴也,志异日之因革以为呼吁也。"仔细品味这个"心之所志",就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治民治天下,鉴前世  相似文献   

7.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从古至今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历史。方志的编修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这是因为志书凝聚了中华民族之精华,发挥着热爱乡邦、鉴往知来的独特功效。历代统治者修志的目的在于为“资治、教化、存史”服务。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一、方志为领导决策服务“治天下以史为鉴,治郡国以志为鉴”,这为历代有识之士、决策之人所遵循。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先入咸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萧何尽收天下图籍,周知各地政情。民情、经济情况、地形利弊和治乱得失,从而以弱…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笔者撰写了《方志现代化:一个不该被疏忽的命题》一文,呼吁方志界要对方志现代化命题予以关注和研究。一个命题提出以后,接着要做的工作应当就是界定其内涵。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好的工作.即使一个简单的概念.要想对其内涵取得一个较为广泛的共识,也需要一个争鸣和沉淀的较长过程。笔者在此谈几点粗浅认识.只能算是做点铺垫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指出方志定性问题是方志事业健康发展的首要课题.并指出方志的内容不是资料,方志的本质特征不是资料性,资料性是方志的表象特征.通过论述,指出方志的定义(性质)为:方志是按照界定范围,采用特殊体例,编著古今自然、社会、人文等方方面面的真实资料,从而客观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政治、文化动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及社会活动状况等社会情势的社会学专著.方志的内容是社会情势,本质特征是以体现社会情势为目的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0.
新方志应增加社会心理内容刘胜方方志是记述一方古今演变的百科全书,概括他讲,其主要内容是该行政区域内世代相继的人的各种社会活动。其中,也包括社会心理活动,从一个方面来看,所谓地方特色,它就是地方个性的人格化,基于此,在新方志的编纂中,我们理应对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围绕志书如何做到实事求是进行了论述。认为志书编纂要从三个方面做到实事求是 ,一是要把握客观事实 ,入志资料要全面系统、精确可靠 ,要注意采用画龙点睛之笔 ;二是要研究事物的规律 ,要记述时代发展的主线和各地的特色内容 ,要正确记述事物的现象与本质 ;三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反映入志事物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13.
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开展的三级志书的首轮修志中,“截止2005年底,首轮修志规划内的6000多部志书,已完成91.7%;全国专职地方志工作人员已接近1.5万人。……无论是在修志的广度上,还是在修志的成效上,都是历朝历代无法比拟的”。新编志书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然而,地方志在总体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全国地方志书尚未进入‘五个一’的行例;《新华文摘》极少摘到关于方志学的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刊登地方志的文章非常罕见;中国图书奖极少有地方志获奖。  相似文献   

14.
黎锦熙(1890-1978)湖南省湘潭县人。解放后任北京师大中文系主任、中国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即认为“给所在地修县志”为抗日救国的“第一步工作”。提出修志的四条原则:“明三术,立两标,广四用,破四障”。即修志不能止于续补前志,而...  相似文献   

15.
新方志革命历史内容记述探讨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刘统八十年代以来,在党中央和各地党政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全国地方志编修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大批新志书已经出版,更大数量的志书也将在今后几年内陆续问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新志书作...  相似文献   

16.
感受方志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大地百业待兴。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地方志事业被提到了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当八十年代初期新疆开始筹建党史和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时候,我因为在这以前曾两次学习过中共党史而且对此事饶有兴趣,便主动请缨去了地委史志办(因为自治区的地州县史志多为一套人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两种业务格局)--不过当时只被同意去干一段时间。结果,不到一年,我便因为"组织决定"离开了史志战线,与党史也与地方志握了一个手"擦肩而过"。然而星转斗移,山不转路转,十多年后又是一纸"组织决定",我第二次来到方志战线。是不是可以…  相似文献   

17.
地方志的功能,一般都认为是存史、资治、教化。但是,当我们将地方志与其他书籍,其他事业进行横向比较时,就会发现,其他事业也同样具有这些功能。这就是说,地方志的这些功能并不是独具的、唯一的。 地方志毫无疑义是起到存史作用的。但是,史学书籍,具有存史功能固不待说,  相似文献   

18.
二轮修志.应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二轮修志的目的是什么.功能有哪些?这个看似要等志书出版之后回答的问题.志书编修前就应该考虑。因为。方志的功能作用须预期.这正是人的活动有其宗旨.可以预设目的的表现。修志人期望志书有什么功能.发挥哪些作用.就会在资料选择、内容详略和记述分寸的把握上.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19.
《沧桑》2009,(Z2):92-101
重论章学诚与戴震的修志之争孟庆斌在《中国地方志》2008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对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夏天,章学诚和戴震之间发生的关于修志问题的激烈争论进行探讨。后人根据二人争论中涉及的"史"、"地理"等概念,认为这是方志历史学还是地理学的争论。文章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志事业经历了探索阶段及1978年后的大繁荣阶段,修志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志书中的错误尤其是第一轮志书中的错误也为数不少,以致许多志书附上勘误表。将这种勘误现象称之为勘误工作,是对志书工作者的认真、负责予以肯定。有错当勘,勘误表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勘误工作实属不得已之行为,一方面将志书中的错误降至最低,保证其资料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亦对志书的质量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