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开始读书时已经是民国成立二十好几年了,但我们村里仍没有进“洋学堂”的,一般都进私塾读书.私塾有大户人家独立办的,有合族办的,也有几家合起来办的. 我读的私塾属于第三种情况.当时村上和我年龄相差不大的孩子有上十个,村里几户条件稍好的家长们就商量,得让他们读点书,于是就决定合办一个私塾,并决定由我们家免费提供两间房子,大的一间做学生读书之用,小点的一间给聘请的教书先生住.  相似文献   

2.
不当大少爷走自己的路白涛,本姓袁,名怀义,字炯涛。1915年出生在河南伏牛山区袁沟村(今属西峡县)一个地主家庭,父亲曾任西北军冯玉祥部营长,是地方有名绅士。白涛自幼好学,在家乡读了十年私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少年才子,深得父亲喜爱。父亲本想他是袁家长子...  相似文献   

3.
我于1918年冬出生在毕节县城内沙石牌坊一个贫民的家里。6岁时,家里把我送到威宁街吴老夫子的私塾启蒙读书。先生收了父亲用红纸包起的“贽敬”(小洋十元),行礼如仪之后,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活。第二年,我转到号称“神童”、“才子”的燕贻谋先生设在大横街“少白楼”(餐馆名)的私塾,读《诗经》、《左传》,第三年仍在那里读《古文观止》、《唐诗》,开始作文。第四年,燕先生不来了,我转到水东门内水沟边车绍轩先生的家塾里读了两年。  相似文献   

4.
正我和爷爷是好朋友,小时候睡觉,爷孙总是合盖一床被,聊不多一会儿,快吹灯睡觉了,爷爷就让我喊嫂子要吃的,然后,"朋友俩"趴到炕沿上吃凉面、谝闲传。私塾不办了,师生的情谊没有断,逢年过节,总有学生提上吃货孝敬先生,泡儿油糕、蜂蜜凉粽子,还有烧鸡、腊汁肉,这些吃货都成了爷爷和我炕边上丰美的宵夜。我跟爷爷吃尽了家常便饭和风味小吃,爷爷和大嫂培养了我的口味,这口味具有巨大的排他性,到老不变,  相似文献   

5.
一、家庭和中小学校时期我于清末宣统元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即1909年8月14日)出生在山西省怀仁县城内一个以经商为职业的家庭里.7岁时,我在本县私塾读《三字经》、《百家姓》.读了不到半年,县里成立了模范小学.我即入学改学国语、算术.学校免费供给书籍,并给每人发制服一套. 除平时学科外,学校还聘请武术教师王义水讲授各式拳术刀枪.我10岁时,曾去大同参加雁北13县小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成绩较好,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6.
顾久  刘奕 《贵阳文史》2011,(6):29-31
说起来,我们一家四代人都毕业于贵阳一中,爷爷、父亲、叔叔、我还有女儿。我爷爷和父亲读一中时,那时候还不叫贵阳一中,叫南明中学。爷爷顾定基(音)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今年我们编了一本辛亥革命的史料,上面提到了贵州宪政派,名单里面就有颐定基。据说爷爷从南明中学毕业后就靠自学高等数学,后来在贵阳教高等数学,大概他是第一人。我父亲从南明中学毕业后读了北京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动物研究院研究鱼类学,后来抗战爆发打断了他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郝梦龄     
郝梦龄,字锡九。1898年2月18日,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县庄合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郝瑞枫,自幼务农,播麦种菽,割禾刨芋,终年辛勤劳作,勉强维持生活。郝梦龄少时仅读三年私塾,就随父从耕。1912年,因家境贫寒,到正定县一家广货店当学徒。不久,因不堪忍受老板的虐待,遂投奔在东北奉军第三十军当军长的亲戚魏益三,当兵扛枪,开始了戎马生涯。郝梦龄求知欲强,勤奋好学,深得魏益三赏识,被保送入陆军军官小学学习。1916年,经考选,  相似文献   

8.
石玉书,名国麟,1893年5月27日生于贵州省金沙县平坝(原名新场)。6岁读私塾,勤劳用功,深得老师的喜爱。他写的书法十分工整,有远道游方僧人化缘至家门,见他正在练习书法,其笔力道劲,笔势飘逸,甚感惊异地说:“观其书艺,视其容颜,听其谈吐,以后必成大器。”14岁时进城办事,见街头一位  相似文献   

9.
非常年代的非常求学 画家萧采洲.1927年出生于湖北阳新县。在那个贫穷而又战乱不断的鄂赣边山区,他一上学就喜爱画画。父老乡亲们赞赏他,奖给他一部《芥子园画谱》,他开始描画起山水花鸟之类。抗战开始,他逃难于深山,跟从乡间老学究读了两年多私塾。后来在上中学、师范的寒暑假期间,他仍然回私塾去读经史子集,学作诗文。  相似文献   

10.
爷爷的遗产     
爷爷读过两年私塾,结果和写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田里回来,他总要写上两笔。前几年,报上说扬州有位老太太,用绳头小楷抄完了一部《红楼梦》。看到这个报道,我们家没有一个惊讶的,因为爷爷1972年的时候就把《红楼梦》给抄完了,并且用的是隶书。爷爷活了97岁,不知是否与他抄书有关。据老家的人说,爷爷年轻时给人抄过《四书》和《封神演义》弹词。不过,我们谁都没有见过。我们见过爷爷抄的《颜氏家训》。爷爷几乎见书就抄。有一年,叔叔到常州学拖拉机维修,带回一本《柴油机原  相似文献   

11.
<正>王世杰,字雪艇,湖北崇阳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政治经济学硕士,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29年任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髫龄奇遇王世杰于光绪十七年(1891)二月初一日出生在湖北省崇阳县一个小山镇——回头岭白霓桥,父亲王步瀛早年经商,生意兴隆,富甲乡里。王世杰自幼聪慧异常,深得父母喜爱,家人望子成龙,期盼他将来"学而优则仕"。王世杰五岁入私塾,读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经典,继以四书五经、二十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私塾在中国城乡依然大量存在.新政权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积极实施改造私塾的政策,到1952年底农村私塾基本绝迹,私塾改造取得了很大成效.建国初期的私塾改造与清末以来的私塾改良一脉相承,符合小学教育现代化的趋势.新政权在改造私塾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同时,也出现了忽视私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普及文化知识、不利于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痛悼李旭旦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出生于公元1901年,先一年是庚子年,八国联军进犯我国首都,接着就缔结了辛丑辱国条约。不到两年,担任塾师的我父亲又因病去世,国难家忧汇集于我初出世的一身。幼年我就读私塾时,常见我的塾师搂抱其爱子教他读书写字,我目睹此情此景,一面含泪高声朗读,一面默誓我将继承父志,努力攻读,日后必以培育后生,为我毕生志愿!  相似文献   

14.
王直将军忆红军的美术宣传工作□汤家庆〔记录、整理〕一我是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小时候读了一年私塾、三年小学,由于家庭清苦,11岁时辍学当裁缝学徒。1929年时红四军入闽,推动了家乡的革命斗争,7月间才溪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武装暴动,后成立才溪区苏维...  相似文献   

15.
苏荣 《文史精华》2010,(9):16-22
<正>一在河南发现曹操墓引起的议论中,许多人想起了毛泽东对曹操的评说。毛泽东在1902年8岁时发蒙读私塾,1906年13岁时开始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一次在课堂上偷读《水  相似文献   

16.
罗胸怀 《百年潮》2022,(5):72-75
<正>1906年春,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将他送进了私塾,塾师是毛泽东的排房兄长毛宇居。这给他打下了较深的古文功底,他在《左传》等典籍中看到了历史兴亡和战争胜败的教训。毛泽东逐渐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毛宇居后来回忆道:“毛泽东那时最喜欢读《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小说,当时私塾认为小说是杂书,不准学生看。因此,毛泽东总是偷着看,见我来了,就把正书放在上面。后来被我发现了,就故意多点书,叫他背,  相似文献   

17.
爷爷的相册     
高珊 《文史精华》2004,(11):57-63
爷爷离开我已经有两年了。确切地说他是我的姥爷--我的爷爷很早就去世了,姥爷给了我爷爷与姥爷双重的关爱,所以我自小便管姥爷叫"爷爷"。 爷爷大号叫刘剀荆。88岁高龄的爷爷所走过的人生旅程,一直是我感到神秘而又渴望探求的。从爷爷过去那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知道爷爷祖籍是东北,九一八事变后,16岁的爷爷  相似文献   

18.
<正>油小线是贵阳南出口的一条新干线,起于油榨街,止于小碧乡政府所在地。笔者小时候就住在小碧。解放前,母亲在此教私塾,解放以后,私塾废止,我们母子便参加土改,分得了田土,以务农维生。我14岁读六中以前,都在此生活,经常要进城卖菜卖草,因而对这里的人事景情,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9.
刘波 《文史春秋》2004,(12):15-16
李宗仁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曾从过四位塾师:第一位开蒙塾师是他的父亲李春荣(字培英),当年他6岁,读了大约三年书;第二位是龙均时,读了两年书,随后又到他父亲设在古定村的私塾读了两年书:第三位是临桂县两江镇肖家村的李庆廷;第四位是拳师李植甫。  相似文献   

20.
<正>鲁迅先生从7岁入私塾读书,到1909年8月从日本留学回国,共接受了长达21年的学校教育。鲁迅7岁时那年,父亲周伯宜把他送进私塾读书。鲁迅的第一位私塾老师是鲁迅的远房叔祖父周玉田,他每天让7岁的鲁迅背诵"‘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白盘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