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慧 《满族研究》2006,(4):38-41
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的民族文化研究指出了前进方向。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灵魂。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是维系中国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坚强纽带。在全球化迅猛发展时代,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就要努力形成民族文化共存共荣的生动局面。当前存在的世界“文化殖民主义渗透”给中国在民族文化建设中提出了严峻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全球化对中国民族文化建设的冲击,阐述了全球化可与民族文化协调发展,提出了在积极参与全球化交流中,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银花 《满族研究》2007,1(4):21-27
民族和谐作为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既需要有发展的物质基础支撑,也需要有文化的精神支撑,还需要有可靠的制度保障。作者在文中指出:促进民族和谐发展,应重视和加强民族自身和谐共存、全面发展;民族与民族和衷共济、共同发展;民族与社会和谐共进、协调发展;民族与自然和睦共处、持续发展。建设民族和谐文化,要树立民族和谐价值观,要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整合,要挖掘和激活宗教和谐因素,发挥宗教积极作用。强化制度保障,既需要完善民族法律制度,健全民族和谐制度体系,还应注重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陈名财 《攀登》2008,27(1):85-88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家庭功能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不再是一个“家庭本位”的社会。但是,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功能却仍然相当重要,家庭和谐仍然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而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设和谐家庭,要在批判地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家庭和谐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内心修养,把家庭责任感内化为人们的情感追求。同时,既要提倡家庭成员基本的伦理关系,又要尊重与理解家庭成员自主的价值追求,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  相似文献   

4.
《攀登》2017,(3)
青海为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大分散、小聚集的居住格局,使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化方面产生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相互交融和影响。长期以来,多民族语言共生共存,形成了青海地区稳定、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青海建设的更加和谐美丽。更加注重和谐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语言和谐生态环境研究,构建语言和谐、社会和谐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白廷举  马天山 《攀登》2006,25(3):110-116
发展经济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手段之一,也是解决民族地区现实问题的根本手段之一。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要从构建和谐的政治与法律制度入手,研究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基本的法律制度,营造有利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执法环境,追求好的执法效果,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梁代生 《攀登》2005,24(Z1):59-61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青海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更是促进民族地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积极探讨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枉会的特殊性,有利于我们从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探索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尹玉梅 《神州》2013,(16):61-61
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经历几年的发展后,在丰富居民生活、促进地区安定团结、推动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平安和谐,就要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为主导,以创建文化网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促进社区稳定和谐为目标,以培养高水平的社区文化骨干为组织保证,扎实推进和谐文化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社区文化才能蓬勃发展,更好的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梁代生 《攀登》2007,26(4):5-7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必须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党内和谐不断促进民族地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诉求的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发展。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民族政策过程既要体现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的有效促进,彰显政策效应的民族特色,又要体现民主的本质,凸显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穆殿春 《攀登》2005,24(6):67-69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积极协调民族关系,努力化解各种矛盾,促进民族地区“三个文明”建设的高度发展,真正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共同繁荣与团结和睦,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这将最终影响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进程。  相似文献   

11.
青海民族文化是一种包含了多民族特质的多元和谐文化。在当前的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中,怎样发挥其固有效力,是当下一个值得深入分析与探讨的重点。对此,文章结合青海河湟地区民族文化的特质展开分析,分析两者的关系,提出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要素是新时代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2.
吴秀兰 《攀登》2007,26(3):20-23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滞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必然是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从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3.
罗俊芳 《沧桑》2009,(1):49-50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当前的一项主要任务,而红色资源开发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有诸多价值:红色资源开发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红色资源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培育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红色资源开发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提供一个实践体验式教育的天然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许彩萍  申月霞 《攀登》2007,26(4):13-14
在构建和谐青海的进程中,坚持各民族的平等、团结,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缩小落后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积极推进民主政治、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改善民族关系、构建和谐青海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梁代生 《攀登》2005,24(12):59-61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青海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更是促进民族地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积极探讨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性,有利于我们从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探索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孙晓莉 《攀登》2014,(3):140-14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是文化资源富集区。要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提高各民族群众文化水平,全面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宋琳 《攀登》2009,28(5):119-121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加快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各族人民开发智慧,增强认知事物的能力;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发展是现代整个社会的永恒主题。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当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伟大事业中,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的状况,探究科学发展观的民族意义,可以从总体上为把握民族地区的发展方向提供全局性和时代性意义。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核心价值取向等方面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蕴含的民族意义。即,高度关注民族地区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本质特性的集中反映:民族地区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道路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完整体现:关注公平和正义,重视少数民族发展权是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取向的终极要求:追求民族关系的和谐共生和民族问题的和谐运行是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实践映象。  相似文献   

19.
李小雄 《神州》2011,(11):150-150
政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不仅是执政党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当前,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长期、复杂而严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任务更艰巨。笔者认为,以党内关系为重点,推进和谐型政党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0.
李小雄 《神州》2011,(26):150
政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不仅是执政党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当前,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长期、复杂而严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任务更艰巨。笔者认为,以党内关系为重点,推进和谐型政党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