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意识形态更迭和战争的影响,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历经波折,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国家保护体系,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近年来也日趋重视。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传统上以文物修复和整体性保护为主要思想,以“国家保护”和“整体保护”为基本原则,中央与地方以及社会统一协调、共同保护,政府主要起指导和监管作用。在具体操作层面,民间组织和个人承担主要保护工作。俄罗斯对有关国际公约持审慎态度,走的是文化大国自信和自觉的保护道路。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中央同“无产阶级文化派”进行了一连串的斗争。“无产阶级文化派”代表了当时俄国社会在文化问题上的一股强大的小资产阶级极端革命思潮;而其主要阵地——无产阶级文化协会,在当时的思想文化战线上,又是一个组织庞大,人数众多,存在时间较长,思想理论体系较为完整的群众性的文化教育组织。所以,以列宁为首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2014,(6):116-121
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记录珍贵的民族记忆,唤起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自觉意识,BMW秉承“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理念,于2007年正式发起“BMW中国文化之旅”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民俗学界中至今混同存在着这样几类研究者:虽然关注民俗其本身但并不关心地方民众的“文化至上主义者”、不加批判地推进文化保护政策的“文化保护主义者”、还有虽对文化保护政策持批判态度却只是隔靴搔痒的“民俗学主义批判者”等等。就此,本文将对今后的民俗学走向以及建立“新公共民俗学”的必要性展开论述:不仅要认识到文化保护政策的政治权威性,另一方面,也要在认识到这样的政治性向地方社会渗透是不可避免的事实的同时,对地方生活者作为承担文化活用和保护的合法性存在加以尊重,在尊重他们所拥有的价值的基础上,创建直接参与地方文化的保护、活用之实践活动的民俗学——“新公共民俗学”。  相似文献   

5.
胡适对待儒家文化究竟持什么样的态度 ?对此基本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他是一个“全盘性反传统主义”者 ;另一种意见认为他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特别对儒家文化的态度是摇摆不定的。笔者认为 ,胡适对儒家文化的态度具有两重性。他之所以早年反孔 ,晚年又“崇儒”,原因不在于态度的转变 ,而在于“反孔”与“崇儒”的内涵有所不同。胡适早年“反孔”反的只是定于一尊的孔家店——即儒家的意识形态 ,而对于作为学术思想的孔子学说精华部分的态度 ,则始终是不同的。为便于讨论起见 ,我们有必要首先界定“意识形态”与“学术思想”的联系与区…  相似文献   

6.
李建  于坤 《神州民俗》2009,(8):41-43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机制,是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由之路。非物质丈化遗产的中、小学教育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高校教育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理论研究,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政府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导向的宏观指导和财政支持;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对孩子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口传身受”、“言传身教”;还要开发网络教育,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正>一、文化与空间的理论关联“文化空间”概念最早出现在法国学者亨利·列斐伏尔的著作《空间的生产》(1974年)当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各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愈加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拟定颁布了《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文化空间”作为一种人类学概念被提出,并被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态,“文化空间”被确定为集中了民间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地点,但也被确定为一般以某一周期(周期、季节、日程表等)或是一事件为特点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和这一特点的存在取决于按传统方式进行的文化活动本身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2010,(20):108-108
由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文物局和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10大唐西市文化遗产节”于9月27日至10月23日在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大唐西市隆重举行。本次活动采取“政府主办、社会力量承办”的方式,由陕西省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陕西省工商联、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西安市文物局、西安市莲湖区政府、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协办,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今后此项活动将于每年9月在大唐西市举办。  相似文献   

9.
王方晗 《民俗研究》2013,(4):101-106
曲阜孔庙作为儒家的文化象征符号,其破坏与修建都与政治息息相关。在蒙元帝国前期短短一百零一年的时间中,孔庙就经历了由"破"到"立"的转折,体现出这一时期统治者政治态度对文化遗产的影响。通过孔庙这一文化遗产案例,折射出文化遗产与政治的两种互动关系:文化遗产为政治提供文化与民族的认同空间,以及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的概念是1972年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首先提出,其产牛背景是现代社会基本结构发育成熟,社会历史、长期资源和文化内涵需要整合与概括。文化遗产理念是比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更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历史文化、文化未来规律的表现形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味着对人类未来的理性选择,是富有前瞻性和发展性,可保证人类文化正确与合理的发展。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和物质财富有效结合的产物,其巨大的内在价值在时间坐标系里将与文化、自然、历史、  相似文献   

11.
何江梅  田原 《旅游纵览》2022,(13):111-114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要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和传承好。由于受到文化全球化、城市规划建设以及旅游资源粗放式开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以传统的“限制型”保护为中心的文化资源保护理念亟待转变。“活化”是文化遗产的一种新型保护与利用的理念。本文以钓鱼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钓鱼城文化资源的历史、科学等价值,借鉴前人的研究,从自然、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探究“活化”的原因,结合钓鱼城文化遗产资源的实际状况,从遗产本体活化、游客活动活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活化等方面探索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策略,推动其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景区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内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3,(3):107-109
陕西咸阳举行2013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6月8日.2013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陕西省咸阳市举行。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这个主题更加深刻地强调了文化遗产事业是一项民生工程、国家工程.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3.
2010年6月12-15日,作为201O年上海世博会和中国文化遗产日的重要活动之一,“城市更新与文化发展”主题论坛,从物质文化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多元文化融合和跨文化交流、创意文化和文化生态六个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根据国家文物关于“2007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部署,中国文物学会本着“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旨,同中国文物报社、中国文物网、千龙网等媒体联合于6月13日在国际友谊博物馆内举办关于当前文物工作报告会,特邀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作专题演讲。学会的现有负责人、老专家、老领导、部分在京常务理事以及各分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等约100余人出席报告会。同时由中国文物网等网络媒体向全国文物界进行现场直播。单局长演讲的题目为《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现全文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文化”因其经济价值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各地举办的“文化节”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但他们看重的多是文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不是文化本身。因此,一些与保护文化遗产精神相违背的做法屡屡出现:对文化遗产进行恶俗式的开发,在古朴的文化建筑群中新建俗脂艳粉的“仿古建筑”;任凭大量游客涌入古洞窟,由于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湿气的过多,完好保存了上千年的古老壁画近十几年来迅速褪色……发展无疑是硬道理,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不容忽视。于是,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便作为一个冷峻的课题横陈在我们面前。文化不应只被当作一张可资…  相似文献   

16.
谢颖 《风景名胜》2020,(2):0022-0022
在数字传媒背景下,数字出版物体现了时代特征,也展示出数字化技术的优势。“非遗”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将数字出版传播技术融入文化遗产传播中,不仅为“非遗”文化传播提供了契机和机遇,还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创新发展。基于此,文章将探索数字出版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影响,分析文化遗产创新传播对策,推动数字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韦彦荣 《神州》2012,(6):127-127
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知识与能力,态度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养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中日文化协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美霞 《民国档案》2000,26(3):96-101
“中日文化协会”成立于1940年7月,以鼓吹日伪携手、共存共荣、共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与东亚文艺复兴为宗旨。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在武装侵略中国、占领大片中国领土的同时,还对广大沦陷区人民实施文化侵略。对“中日文化协会”的成立经过、组织机构及基本活动略加梳理,有助于透视这段被污染、扭曲的中日文化交流史。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对文化遗产旅游利用认识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法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本依据.本文通过梳理近百年来国际法中关于旅游利用方面的内容,揭示了国际法对旅游利用的认识与态度的变化趋势.本文认为,国际法对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认识与态度的重要转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从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到对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关注;从对遗产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保护需要的关注到对社区发展与游客精神体验需要的关注;从对待旅游利用被动、消极的态度到主动、积极的态度.我国当前的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实践远未与国际法接轨,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立法尚处于缺失阶段,因此须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立法以引导和规范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遗产》2006,(3):106-110
6月10日上午。北京庆祝中国文化遗产日的系列宣传活动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北京市副市长孙安民、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等出席并公布了北京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以及北京市文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名单。会上启动了“我眼中的文化遗产”DV大赛和“我为文化遗产献计献策”两项活动。DV大赛将展现普通人眼中的文化遗产:“我为文化遗产献计献策”活动为期3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