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世致用、积极入世,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一种主导意识。这种主导意识反映到史学领域中,就是使中国的史学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质,表现出关注社会历史命运的“史学自觉”意识。首先把这种精神付诸实践的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亦是历史学家的孔子。他有感于当时“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武其君者有之.子找其父者有之”‘。的局面而作《春秋》,企图借助于历史来阐发自己的政治信念,以达到史学为现实服务的目的。孔子以后,几乎所有史学家都对史学为现实服务的思想给以极六关注,对其进行积极阐释和应用。到宋代,史学不…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史学思想初探陈富安邓小平同志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了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学术界对他在诸多领域的伟大贡献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而对他的史学思想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事实上,邓小平的史学思想是极为丰富的,并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作出了重要发展。本文...  相似文献   

3.
孔子史学观念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引言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中国史学之父,正如希罗多德(公元前485—425年)是希腊史学(从而也是近代西方史学)之父一样。孔子的《春秋》,正如希罗多德的《历史》一样,是世界上最早的历史专著。孔子不仅比希罗多德早了半个世纪,而且在学术思想上有更大的成就。希罗多德只是一个历史编纂学家,孔子并且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所以孔子还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史学理论,它在古代世界史学史上是无  相似文献   

4.
不言而喻,在现代以前,中国史籍之富是其它国家所无与能比的。至少,汉学家们都是这样看的。但是,由此而对其史学编撰的方法及史学批评的原则也大加赞辞,则是不符合实际的。人们通常认为,中国史学编撰的方法,只是通过原始的批评手段以剔除材料而作的一种机械的剪刀加浆糊的简单汇编。诚然,对中国那些一般性的官修史书来说,这一看法有其合理性,但是,对那些由中国伟大的史学家们所展现的学术智慧及史学思想的特征来说,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家中,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和本位建立了一套系统和完整的史学思想体系的,钱穆是最重要的史学家。而他的历史观“民族文化生命史观”既是其整个史学思想的基石,又是其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方法论原则。因此,研究钱穆的历史观是研究其史学思想和史学实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本文拟对其历史观何以称为“民族文化生命史观”及其历史本体思想,作一初步的疏论。  相似文献   

6.
刘知几的《史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对史学发展进行系统讨论的理论著作,其是非分明、彰善瘅恶的直笔精神贯穿在《史通》一书中。刘知几在史学思想上主要继承孔子《春秋》和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吸取前人精华,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一个优良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同时他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一、无定法与有成例《尚书》,孔子之所删订,《春秋》,孔子之所述作。然而《尚书》无定法,而《春秋》有成例”(《文史通义·书教下》),这在体例上来说,二者截然相反。但不论无定法还是有成例,在中国史学史上却都起了绝大作用,而为后代史家所师法:  相似文献   

8.
黄文丽 《沧桑》2013,(2):13-15
"正名"作为《论语》中孔子提出的政治理论之一,多被认为是孔子政治理论的核心。近些年的"儒学热"中,不少学者大力提倡孔子"正名"思想,并把其作以现代的阐释。本文认为,这不足以使我们认清孔子的"正名"思想。还容易使人对孔子"正名"思想产生误解。本文通过对孔子"正名"思想的基本内容的梳理,从而说明当时的政治环境与孔子"正名"思想的不适应,"正名"思想不但不足以为孔子挽救春秋乱世,亦不能作为现代社会的文化观或政治观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一、探索二千年史学的演变在中国史学史上,自孔子起,就提出“史义”的问题。但从理论上对“史义”着重进行阐述,章学诚实为第一人。《文史通义》把对史学发展的总结检讨推进到新的阶段,达到了更加深层的认识。其标志是:特别重视从“史义”,即观点、内容着眼,总结史学发展的利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对两千年来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撰成气魄雄伟的不朽巨著 ,为史学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成为传统史学的优秀楷模。《史记》又运用高超的文学手法来写历史 ,刻划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成为历代作者揣摩效法的古典文学的典范之作。司马迁“最通经学 ,最尊孔子”,对确立孔子作为古代圣人的地位贡献至为巨大。《史记》突出地表现出大一统民族观 ,并对各家学说兼容并包 ,因而成为民族精神的巍峨丰碑。总之 ,从文化史的宏观角度考察 ,司马迁是仅次于孔子的 ,又一位对中华文化影响最大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育思想是白寿彝史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白寿彝先生在关于史学与人生、史学与社会这二大关系认识的基础上 ,对历史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内容、作用等问题做了较全面而深刻的阐述。这些思想是白寿彝把史学与社会发展变化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化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结晶。它反映了社会对史学工作的影响 ,也说明了史学工作要适应社会的变化。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性和鲜活的时代性。其精神和要旨在新世纪里仍然具有活力。  相似文献   

12.
春秋之时,史学作为学科远未形诸事实,然孔子历史思想与史学意识则多有表现。孔子伦理观念中蕴含着对人类社会共同体的认识;其以天人、古今、有道无道、文质等相对概念分析概括历史的变化;认同礼乐制度的不断完善,视其为人文的核心;重视君主及其道德在历史上的作用;敬鬼神而远之,以考量历史及其过程的途径去体贴天命,透散出历史理性;以文化传承者自任,整理、保存并阐发典籍;总结历史,以为救弊方案,体现出明道经世的史学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一、孔子的孝母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对这个古今中外有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他的思想的探讨,评价、众说纷纭。然对孔子的思想的核心部分是“仁”,“礼”,无多非议。“仁”是孔子思想中一切德行的根本。“礼”是仅次于“仁”的重要观念,是“仁”的表现形式,达到“仁”之境界的根本准则。那么“仁”之本又为何呢?有子(孔子弟子) 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 如此,“孝悌”乃仁之根本了。而在孝悌之间,能孝自然能悌,故孝亦可视为仁之本乃至一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现代史家中,陈垣是特别重视对中国传统史学加以继承和发展的,被誉为"土法为本、洋法为鉴"的史学大师。作为新考据派史家的代表,他对传统史学及现代新史学关系阐发的基本特点和内容是以现代考据学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紧密结合自身研究来阐发传统史法、史料文献和史家成就的得失。在史家研究上,代表作《通鉴胡注表微》融考据、义理和致用为一,对宋末元初史家胡三省的史学思想和成就作了新的发掘和阐释,较系统反映了对传统史学思想和方法的认识,表明其中国传统史学观已经上升到新层面。他还对清代史家的成就和不足作了较深入的评述。陈垣对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所做的理论探讨和史学实践为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15.
论《中庸》的方法论与性命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思《中庸》一书,其中心在于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但子思言"中庸",并非把它单单作为一种方法加以推演。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①但孔子对此义并未作进一步的申论。子思论中庸,发挥了孔子中庸思想的这一方面,阐发了中庸作为方法的德性内涵及其人性论根据。子思的思想,把中庸与成德、成性统一起来,既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孔子中庸思想的根本精神,亦突出了儒家成德之学的基本特征,在先秦儒学思想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中和《中庸》首章提出"中和"这一概念: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了独特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这些一直影响并启迪着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对语文教育影响极其深远。本人主要是从理论的层面分析孔子语文教育思想的内涵,论述孔子语文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的价值,对当今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重创德行为首的语文教育思想都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安萍 《沧桑》2012,(4):78-79,90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书育人思想,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些教育经验和原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仍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历史从来就是思想家驰骋之域。思想家不仅需要向历史的纵深找寻理论依据,而且需要凭借历史的宽广舞台阐释和传播其学说。明末启蒙思想家李贽晚年潜心史学,臧否人物,纵论兴亡,提出了许多新颖灼见,开启了一代史学新风。但他在史学上的贡献长期未得到应有重视,本文旨在对此问题作一探讨。一、“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史论原则  相似文献   

19.
胡敏 《攀登》2005,24(6):133-135
以往的研究大都认为孔子没有对人性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本文认为孔子虽然没有对人性的道德价值作简单的判断,并不等于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这一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孔子的人性论思想表现在其仁学思想的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马塞里努斯是晚期罗马帝国最重要的史学家。他继承和融汇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伟大史学传统,尤其是塔西佗的史学思想,并力图有所发展和超越。马塞里努斯独特的撰史手法主要表现在其希腊式的文法风格、对古典传统叙述体裁的突破以及对人性与世界的深刻体察。马塞里努斯这些特点为其独特的家庭文化背景及人生经历所铸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