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瑞安县相继发现三件元代铜权。这三件铜权均为束腰扁六面体,造型略有差异。 "延祐元年"(1314年)权横山公社  相似文献   

2.
山东临沂市发现五件元代铜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馆先后收集到五件元代铜权。现介绍于下。 1号束腰,平面六边形,方环鼻。权上铸阴刻铭文:正面"大德十一年"(1307年),背面"益都路",右侧面"大一"。通高10.8厘米,重445克(图一:左1;二)。 2号形制与1号相同,权上铸阴刻铭  相似文献   

3.
《文物》1982,(4)
1978年1月,我馆在县废品仓库发现两件元代铜权。均为方环鼻,束腰六面体。一件呈蓝绿色(图一:左),正面有铭文"至大元年"(1308年),两侧面有蒙文铭文(图二)。相背一面有"杭州路",左侧面有"十号",右侧面有"人字"铭文(图三)。权通高9.3厘米,重450克。一件大半呈铁锈色(图一:右),正面有  相似文献   

4.
1982年6月潜江县西大垸农场兽医站唐黎明同志在西大垸农场供销社的收购门市部杂铜中发现了一个黄色铜物,交给县银行进行化验,银行刘国太同志即将上述情况告诉了文化馆,经过鉴别为"元代铜权",现唐黎明同志已将这一文物捐献给国家保存.元代铜权,高8.8厘米,重466克,权上铸有阴文铭文.正面有"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背面有"口州路造"等铭文.据潜江县志载:元初,改江陵府为中典路,领潜江,隶河南行省.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庚寅大水,到三十年(公元1293年)癸治徙今治.西大垸农场在潜江县西南边境地,历史上属江陵县所辖,在解放后划潜江所辖.据史书所载,元代商业较为发达,这次  相似文献   

5.
2000年5月中旬,安福县江南乡老农罗伏生把自家责任田中出土的一件元代铜权上交给县博物馆。 该铜权通高9.9、底径5.3、腹径4.7厘米,重837克,呈葫芦形,上有方钮,圆孔,鼓腹的两边分别有“大德元年”、“潭州路造”的铭文,是不可多得的元代官方颁行的标准衡器实物。 “大德元年”,即公元1297年;潭州路,今湖南长沙一带,路治设长沙。 农耕时代,一部分安福人在务农之余,走出山门到相邻的湖南,本省的南昌、袁州、吉州,甚至远涉两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经商。俗话说:“一个包袱一把伞,走到外面当老…  相似文献   

6.
1976年4月,浙江岱山县大巨太平公社红旗大队社员乐秀之等十人渡海到大巨岛西面的一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小岛——双子山开地。在离地表50厘米深的土层里发现元大德六年(1302年)铜权一件,已送交舟山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铜权为六面塔形,两面大,四面小,上端扁方形圆孔钮,下部缩腰成梯形,重746克,高11、底大5×3.7厘米。其大面,一面铸宋体阳文"庆元路总管府"双行六字款,  相似文献   

7.
1985年,上饶地区驻鹰潭土产中转站在清理中过程中发现一件元代铜权,它为研究元代的度量密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这件实物现藏于鹰潭市博物馆。“大德权析”,体表呈铁锈色,上端为圆孔方纽,鼓腹束腰,底座呈台阶状,长方形,底部凹凸不平。通高6.7厘米,重220克。权身正背分别铸有阴文“大德”、“权析”,“大德”即元成宗铁穆耳年号。此权制作粗糙,纽部和腹部布满蜂窝气孔,权底不规则,疑为民间所铸。元代“大德权析”@杨彩娥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新发现元代铜火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收藏一件有明确纪年的元代铜火铳 ,该器发现于元上都遗址东北达特淖日之东。铳型为碗口铳 ,铳身竖刻两行八思巴文铭文 ,词义译为 :大德二年于迭额列数整八十。“大德二年”为公元1298年 ,“数整八十”为编号。以往发现的火铳有明确纪年最早的一件为元至顺三年(1332年)碗口铳 ,而大德二年铳则比其早了34年 ,因而成为目前所知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火炮。  相似文献   

9.
《文物》1957,(5)
关于"七和鼎、鬲的关系"史树青同志"对五省出土文物展览中几件铜器的看法"(见本刊一九五六年第八期)一文中,谈到"七和鼎、鬲的关系",他说:"寿县出土的铜鬲四件(编者按:实系八件,原陈四件),内均有铜匕,体作扁平椭圆形,柄端微曲。又蔡侯大鼎内也有铜匕,从器形上看来,只能用以取饭,不能用以盛汤,当是饭匙,或名饭橾(见仪礼少牢馈食礼  相似文献   

10.
1984年,湖北省沔阳县博物馆收藏了一枚本县出土的铜权。权身有铸铭"大德四年"、"柳州路造"、"十八",等字。权通高7、底径3.5厘米,重265克(见图)。大德是元成宗年号,四年当为公元1300年。"柳州路"属湖广行省,辖柳城、马平、洛容三县,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沔  相似文献   

11.
1990年9月,江苏省灌云县龙苴镇镇北一组村民打井时,在距离地面约1.5米深处发现一件元代铜权,随即交县博物馆收藏。现介绍如下。权身呈六面六棱形,上部有方环鼻,下部束腰,底座呈阶梯形(图一)。权身正面阴刻“大德十年”4字铭(图二),背面阴刻“益都  相似文献   

12.
1970年12月,成都西郊罗家碾某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发现铜量器一件,同时伴随出土的还有"五铢钱",从钱上来鉴定,系西汉宣帝时的"五铢钱"(图一);从出土的情况来看,应是土坑墓,因此,这件铜量器的时代应属西汉。  相似文献   

13.
江西收集的西汉铜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江西省博物馆在九江地区收集了一件鎸铭为"铜钾"的青铜器,具体出土地点不明。该器通体呈扁形,椭圆形口,方形圈足,两肩有铺首衔环,尽管通身素朴无纹,但体态匀称,造型雅致。通高34.5、口径10.3、纵腹径15.5、横腹径37.6、圈足直径19.1、横径10.5厘米(图一)。可贵的是在圈足外部的一面镌有一行铭文:"于兰家铜钾一容四斗三升重廿斤八两"(图二)。"于兰家"为汉代王侯贵族的家号。"铜钾"是器物名。"四斗三升重廿斤八两"为  相似文献   

14.
<正>1970年春,在洛阳市金谷园路以东、塘沽路以北的化学制药厂构筑地下管道时发现银铤一件,银饼一件。其中银铤为铸制,体呈长条形,上端呈弧形,下端两角近直角。一面錾刻"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臣杨国忠进";另一面上部錾刻"安边郡和市银壹铤伍拾两",下部从右至左錾刻"专知官监太守宁远将军守左司御率府副率,充横野军营田等使赐紫金鱼袋郭子昂,天宝十二载十二月日"。  相似文献   

15.
镇江出土的明代火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江地区曾陆续出土明代铜铳、铁炮(图一)若干件,介绍如下。一、铜铳铜铳3尊,都由前膛、药室和尾銎三部分组成。药室上有小孔,为药门,可置引火线。尾銎均中空,略呈喇叭形,可装上木柄。一号铜铳 1979年句容石狮公社出土。铳身呈节状,前长后短,药室外凸呈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金文"■铝"、"赤■"、"黄■"、"玄镠"等词的词义和词性,初步厘清了"■"与"铝"、"镠"等字(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表明"■"是一个物质名词,是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金属铜及其合金的统称,它可以与具象的个体名词"铝"(金属锭)构成双音节个体名词"■铝"(铜锭)。由"■"构成的铜料名称有"■铝"(铜锭)、"黄■"(黄色的铜或铜合金,通常指青铜)、"赤■"(红铜)、"镤■"(铜料)、"鋿■"(黄赤色的铜或铜合金?)等。  相似文献   

17.
国图藏《魏书》纸背60余件文书涉及元代灾伤申检体覆制度,其中湖州路牒反映了元代灾伤体覆中检踏机构呈报的具体内容及检踏人员构成,而保存的"覆踏灾伤田亩文册""体覆灾伤田亩文册""除免灾伤田亩税粮文册"三种类型的灾伤田亩登记文书,各有其登记原则和内容。据之可见,元代灾伤申检体覆制度的运作存在灾民等申告、州县初踏并上报路总管府、路总管府覆踏后上报廉访司、廉访司体覆后路总管府呈部、户部转呈中书省、中书省审批、户部传达、除免税粮等多项步骤。  相似文献   

18.
1978年,云南昭通县城西下洒村牛街子生产队挖掘了一座汉代砖石墓。墓室已遭破坏,出土器物简介如下: 几何图案花砖、"吉羊富贵"铭文砖。呈梯形,面长23、底长23.6、宽7厘米(图二)。铜釜一件,已残。高12厘米,侈口、鼓腹、双耳、圜底,腹下二道弦纹(图三)。牛头人物出行铜扣饰一件。长12、高7.8厘米,重150克。牛头左角尖部断缺。牛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九八五年七月,滦平县金山岭长城在维修清理过程中,发现了一件明代铜火铳。这件铜火铳出土于砖垛口段长城的敌楼内,出土时铳内装有火药。铜铳长37厘米,铳口内径2.3,外径3.7,铳体均厚0.5厘米,重2.2公斤。 铜火铳由前膛、药室和尾銎三部分构成,通身铸有五道凸起的铜箍,前膛长22厘米,分两节,一节长,一节短。药室外凸呈椭圆形,长7.5厘米,最大外径6.5厘米,上有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长武县征集到两件有纪年的铜造像,现存长武县昭仁寺文管所。 1、北魏景明三年造像此为释迦多宝并坐像。通高14.5、宽6.4厘米。佛高浮雕。均束髻,面方圆,带微笑。着圆领通肩袈裟,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后有头光和桃形火焰纹身光。二佛之上有一小供养人。下为三足床。床外侧刻题记:"景明三年二月十五日□□□□像一区"(图一、二)。景明为北魏宣武帝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