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不过颍"的说法在阜阳及其周边地区流传很广,但不见于地方志记载.本文依据史料记载对这一说法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一说法符合历史事实,但其缘由不能归结为地名、民风两因素,而应归于阜阳一带中国抗日力量相对强大、阜阳对于日军而言战略意义不很重要这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年乌泰"独立"事件的外援背景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国初年乌泰“独立”事件的外援背景问题上 ,以往的研究成果多存在语焉不详、存疑待考之处。本文认真辨析各种史料记载 ,认为尽管沙皇俄国和外蒙古政权均有染指、利用这一事件的动机和欲图 ,部分史料也有相关记载或说法 ,但乌泰起兵肇乱并未实际得到俄国或外蒙古的武器、兵力援助。  相似文献   

3.
关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超然 《百年潮》2001,(7):18-2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现在党史学界流行“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说法,对这个说法怎么看?这是关乎中共创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历史上曾否有过这种说法?但后来历史为什么就不再记载,被湮灭了?这些问题是首先需要给予回答的。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欧阳修在致仕终老之地颍州(今安徽阜阳)留有遗族,是他第四子欧阳辩的后代的说法,代代相传,并征之于清道光《阜阳县志》记述,遂成定论了.  相似文献   

5.
满城刘胜墓出土的一套由三足器、平底皿、承盘、龙柄勺组成的铜器,在汉代墓葬中尚属首见,对其用途有药用冷却器、灯具、温酒器等不同的说法。本文通过对其器型、结构、保存状况等的考察分析,认为这几种说法都显牵强,但在没有更多的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印证下,对其定名和用途尚难下定论。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欧阳修在致仕终老之地颍州(今安徽阜阳)留有遗族,是他第四子欧阳辩的后代的说法,代代相传,并征之于清道光《阜阳县志》记述,遂成定论了。然今有欧阳修第32  相似文献   

7.
盘庚迁都地望辨——盘庚迁都于偃师商城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商灭夏以后,其国都曾五次迁徙。在这五次迁徒中,盘庚迁都是最后一次,也是人们最熟知的一次。对于盘庚迁都的地望,古籍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或以为在黄河以南,或以为在黄河以北。安阳殷墟发现以后、通过对出土甲骨文和其它遗存的研究,证实了《古本竹书纪年》等文献的记载,从此,盘庚迁都的地望在黄河以南的说法就很少有人再提了。近年来,在河南偃师县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商代早期城邑,由于其地望正好符合一些文献记载的汤都西毫的地望,有的研究者认为这座城就是汤都西毫,从而也就使盘庚迁都于黄河以南的说法又复活了。有的同志认为:“安阳小屯很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关于设置东海关的记载,但大都比较简略,而且颇多错讹。主要有:第一,在东海关的设置日期上,或指为一八六二年,或指为一八六三年,这是主要的也是比较流行的两种说法;第二,认为东海关是由英国人创建的。笔者  相似文献   

9.
楚都鄢郢考     
目前,史学界关于楚国都城有两种观点:一为“郢在今纪南”说;一为“郢在宜城”说。唐代地理典籍《括地志》曾记载:“杜预云(楚)国都于郢,今南郡江陵县北纪南城也。”一千多年来,学者们对这一说法深信不疑,“郢在纪南”说似乎已成定论。但近几十年来,一些著名的历史学家对“郢在纪南”  相似文献   

10.
论秦郑国渠的引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经过水利、农史、考古等各方面学者的论证,形成了颇有影响的郑国渠首筑有土石大坝拦河蓄水的观点,一些水利史志学者也提出了郑国第无坝自流引水的说法。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的提出对解决郑国渠引水方式这一学术问题有一定的贡献,但也都有无法通解之处,从实际遗存、文献记载、当时泾河水文特点及引浑淤灌性质来看,郑国第初修时采取的是筑导流土堰壅水入渠的引水方式,后来转变为凿渠引水。  相似文献   

11.
秦汉直道研究与直道遗迹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当前在秦汉直道研究方面的种种不同说法,重新分析有关秦汉直道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调查结果,指出直道南端起始于甘泉,是以甘泉至咸阳间的已有道路为基础,这条道路的南端起点,实质上应是咸阳。根据唐代以前比较可靠的文献记载,目前只能完全肯定直道乃是连通云阳(甘泉)和九原两地,但在这两地之间具体究竟怎样连接,并没有特别可靠的证据足以复原。史念海主要依据唐代文献记载对直道路线所做的复原,亦即西线方案,反对者并没有能够提出有力的文献依据,所以,在目前看来,还是一种相对比较可信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一、有关翠云廊历史的两种说法 剑阁驿道上的古柏,历代民间传说为三国时张飞所倡植,因而有“张飞柏”之美称。而清同治《剑州志》又记载为“自剑阁南至阆州,西至梓潼,三百余里官道,古柏数十万株为璧所植。”同时转载了清雍正《剑州志》中清初乔钵《翠云廊》诗:“两行古柏植何人……传是昔年李白夫(李壁)”,这是“翠云廊”历史的另一说法。“翠云廊”历史如何?我  相似文献   

13.
明太祖朱元璋是否曾以“剥皮实草”酷刑惩治贪官污吏 ,王世华先生提出质疑 ,认为这种说法是赵翼误信明人野史而记入《廿二史札记》 ,并以《大诰》不载此刑、明初计赃应用贯不用两等观点 ,否定“剥皮实草”记载的真实性。本文由探究最早记载此酷刑之《草木子》一书面貌为发端 ,逐一对王氏提出的疑点予以分说 ,并以海瑞上疏言及此刑时所引起的反应情形为旁证 ,认为虽缺乏官式记载 ,但“剥皮实草”确为明初采用过的刑罚  相似文献   

14.
曹德全 《满族研究》2003,(2):84-87,96
“满族八大姓”历来在民间有此说法,但这“八大姓”含义是指地位显赫还是指人口数量多?其中有何联系?本文通过《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等历史文献记载,论述了“满族八大姓”的来历。  相似文献   

15.
远古时期巴族与三苗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古时期巴族与三苗文化的关系杨华对巴族起源的历史探索,较流行的说法是巴族当渊源于南方的长江中上游地区、汉水中上游地区。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在鄂西一带考古新发现的资料以及学者们的研究,这一结论似乎已在史学界取得共识。然而,据较多的文献史籍记载,远古时期的两...  相似文献   

16.
《沧桑》1993,(2)
由大同出发西行20余华里,便是巍峨的雷公山与武州山之连麓。就在那武州山东麓,一条峡谷沿着十里河向西,进入一条险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武州塞。谷底奔流湍急的十里河在历史上称为武州川水。北魏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不仅记载了这条峡谷和其谷中的武州川水,而且也记载了隐藏在这武州塞中的一座大型石窟,这便是驰名中外的云冈石窟。对于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史学家们有多种说法,但一般认为始于北魏和平年间。然而,生活在云冈石窟脚下的老百姓们对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似乎并不大关心——那  相似文献   

17.
关于《水经》的创作时代和作者,通行的说法是西汉的桑钦,但这个说法最早出现于《唐六典》,此前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记载,因此这个说法自唐杜佑就开始怀疑,并提出了许多证据,后经历代学者,特别是清代学者赵一清、戴震、纪昀、全祖望、杨守敬,及今人陈桥驿、段熙仲等人的精心考证,证明它是三国时期的作品。但作者是谁,具体创作于何时,仍没有确定的答案。笔者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考索后认为,《水经》是产生于黄初年间的《皇览》的一部分,是集体创作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冠、威义和拳举事口号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威义和拳举事口号因无原始中文记载 ,其说纷纭 ,迄无定论。“扶清灭洋”与“顺清灭洋”系译自伊索勒日记 ,但前者与日记原文文意不符 ,后者在中文记载和口述资料中得不到支持 ;“助清灭洋”出自郭栋臣一人的回忆 ,难于采信 ;且“助清灭洋”与“扶清灭洋”均是后来义和团附会神意的口号。据两件口述材料 ,义和拳旗帜上所书为“兴清灭洋” ,这种说法得到美国传教士记载的印证 ,也符合该口号多年流行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张昌平 《南方文物》2012,(3):163-166
湖北枝江万福垴遗址今年出土十一件件西周时期楚国甬钟,这是一次颇为重要的发现。在明确为西周时期楚国的青铜器中,当代在楚地出土还是首次。出土地在枝江更有特别的意义,众所周知,枝江可能是西周时期楚国都城丹阳所在之地。虽然在传世历史文献的记载中,枝江说只是淅川说、秭归说等诸多说法中的一个,但这一看法契合于楚文化与江汉地区传统文化密切的关联,至今仍然为不少  相似文献   

20.
《万物》略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们在《阜阳汉简简介》一文里曾介绍过阜阳简里关于医药、物理、物性的内容,当时暂以《杂方》名之。现在,我们把这部分内容定名为《万物》。因为001号简文为"□(天?)下之道不可不闻也,万物之本不可不察也,阴阳[之]化不可不知也",乃择其中"万物"二字为题,虽然这不是原书标题,但多少有"名从主人"的意思。一、《万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