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社火的文化渊源应该追溯到杀牲献祭的丰穰仪式,而其技艺则来自于由西亚传入的祆教之神幻术“七圣刀”(或称“七圣法”)仪式。历史上,血社火曾经在各地广泛分布,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祆教“末日审判”信仰和目连文化的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军民的忠烈信仰是宋代救亡图存的精神支柱,军人也是忠烈信仰与传播的重要群体之一。北宋时,三圣神信仰起源于泾原路平夏城,后成为陕西军队的保护神,广被奉祀。南宋初,因和尚原大战获胜,三圣神获赐"旌忠"庙额、加封至四字王。在张俊、杨存中等陕西籍将领的主导下,立庙临安。三圣神在江浙地区、川陕之间广为传播,成为临敌之际致祷庇佑之神。因国家劝忠所需,三圣神也在这一时期衍变为三位为国尽忠的忠烈之士。三圣神到三忠臣的衍变及该信仰的长盛不衰,是国家诉诸祠祀向军民劝忠的集中体现,其广泛传播则与重要将领的提倡、军民迁移、战争获胜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据说,在太平天国历史上,有人“别树一帜”,“另立一国”,进行分裂活动。这个人是谁?用不着提名,大家都会想到,这个人就是石达开。虽然事出有因,但是查无实据。1857年6日,石达开初离天京,路过安徽无为州时所贴《五言告示》上面的署名为“真天命太平天国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石”。五年以后,他远征到四川涪州,在《告涪州域内四民训谕》上的署名依然是“真天命太平天国圣神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联圣"钟云舫诞辰160周年,谨以此文献给这位杰出的平民楹联艺术大家。钟云舫不仅是"联圣",更是一个站在人民立场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士。他铁骨铮  相似文献   

5.
从宗教学的角度看,宗教礼仪不仅是宗教行为的程式化和规范化,而且具有独特的功能。宗教礼仪在宗教信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具体而言,宗教礼仪可以使人接近神,也就是说宗教礼仪能搭成一条沟通由神到人或由人到神的交流的道路。神人之间可以直接对  相似文献   

6.
美浓称土地公为“伯公”,称土地公庙为“伯公下”,在庄头庄尾随处可见。根据笔者田野实察约有380座。它们一般坐落在住家的附近,早晚到伯公下上香奉茶成了每个家中长者每天必作的事。家中有婚丧喜庆、子弟赴考、当兵、求职,都得到伯公坛前礼敬,祈求平安顺利。“伯公”是对祖父兄长之称谓,  相似文献   

7.
<正>在古代埃及,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是其文明发展的重要根源,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源于史前时代的宗教信仰渗入古埃及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圣甲虫护身符到夏勃悌(Shawabtis)塑像,从石刻铭文到纸草文献,从金字塔到神庙建筑,都反映出他们是笃信多神崇拜  相似文献   

8.
一部县志,必设(文化篇),而民间楹联则应是(文化篇)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现在和过去,农村中的红白喜事、时令节庆,群众都惯用楹联表达哀乐感情。志书中缺载楹联,笔者认为是对民间文学的一项漏载。1994年以来,笔者有机会到广阔的农村去了解、搜集楹联,发现农村中有许多楹联手,百姓凡遇婚丧喜庆之事,都请他书写楹联,每个村屯都有一两个这样的人。特别是临到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几乎都聘请楹联手书写祖联,张贴房屋各门、厅堂,整个村上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还发现农村中有历代流传下来的手抄楹联本,这对租联手来说是一种“资…  相似文献   

9.
汉军旗香神歌,即汉军八旗人烧香祭祖的仪式歌,也称萨满神歌。在宽甸山区俗称“单鼓子”,或谓“跳家神”、“唱家戏”、“唱阴阳戏”、“跳单鼓神”。对单鼓艺人称“单鼓”、“烧香的”。 农家烧香,是借祭祖之名抒发敬天、崇先、娱神之情;同时也表达劝人为善,娱人解忧之意。所谓神歌,必须充满封建迷信彩色,所谓鼓、戏也饱含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精华。本文就宽甸《香卷》(汉军旗香神歌),略作粗浅探讨。 一、宽甸《香卷》的由来  相似文献   

10.
坛神考     
坛神是什么神?什么人家一定要供奉坛神?这连许多家里供有坛神的人也不一定明白。有人以为坛神供奉的是“五通”,此说不确。“五通”是一种淫邪神名。在明代,江苏民俗多供奉它。有人也称为”五圣”、“五显灵公”或“五郎神”。民间传说五通神能迷惑妇女,为种种怪异,迷信的人相信这个,所以五通神香火很盛。《聊斋志异》中就有关于五通迷惑妇女的记载。清朝初年,苏州城西边的楞伽山所奉五通特别著名。康熙时汤斌任江苏巡抚,命令将五通神像丢到太湖里去,并连其他地方所建五通神庙和神像,一律毁掉。“五通”这个名字,本来起源于唐宋…  相似文献   

11.
浙江新昌大佛寺五层罩阁的石窟殿堂中有蔡元培先生撰并书的一副对联:“理哲家言,同源西圣;华严法界,现象南明。”行楷,内含刚骨,外显飘逸,仔细赏观,能体悟出先生的苦心励志和超凡脱俗的人格,可惜已毁于“文革”。1982年,大佛寺修复,由沙孟海重书。1987年.赵朴初莅临大佛寺,仰观此联,赞赏有加,作诗称道:“大雄宝殿曲园俞,高阁楹联元培蔡”。前一句指晚清国学大师德清俞樾所撰“大雄宝殿”的匾额,后一句指本联。  相似文献   

12.
王飞玉 《文博》2006,(4):88-89
西岳庙自汉武帝始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自汉以来曾留有许多碑碣,在明代已达到300余通,素有“小碑林”之称。其中有被誉为“汉隶第一品”的《西岳华山神庙碑》、北周的《西岳华山神庙之碑》、唐玄宗御书的《西岳华山碑铭》、宋陈抟的《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楹联碑、左宗棠的《重修西岳庙碑》等等。  相似文献   

13.
正在湖南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二渡水村,有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叫高坦岭。它坐落在南岭山脉的崇山峻岭中,村子西南山麓有一个神奇的山洞,相传有一个圣人在此济贫行善,修炼成仙。这一带穷苦群众为了弘扬其惩恶扬善的美德,自发组织起来在洞口修建了一座庙供人们祭祀,故将这座庙叫"圣公庙",后面的山洞叫"圣公坦"。圣公坦虽然天生灵气,却因"养在深闺人未识",鲜为外人所知。据二渡水村老支书陈海  相似文献   

14.
在溧水县柘塘镇,至今还流传着“打社火”活动。所谓“打社火”,就是旧时春节期间乡村社会在酬神、祈神时进行的一种民间文娱活动,以欢庆丰收,祈望来年一方百姓平安健康。相传五代南唐时,今溧水县柘塘镇东南一公里处建有一座大山庙,供奉着“祠山大帝”。所以每年从除夕开始直至元宵节,溧水县柘塘镇各村村民都要到大山庙去敬香,同时安排“打社火”活动。除夕这天,由社火会会头在神堂挂起“祠山大帝”画轴,在香几、供桌上摆放着香炉、烛台、供碟,桌下放置拜垫等物。下午,首先由会头燃烛、点香、放爆竹、烧纸马、磕头酬神,接着村民陆续来神堂敬香磕头,祈祷祝福。此后,每天都要到神堂敬香,直到社火会结束。“打社火”活动主要是打锣鼓。第一次的叫“起圣”。起圣时,由社火会会头敲神锣为号,一般为三遍(头遍报信,二遍准备,三遍去神堂集中),村民来神堂集中,到齐后烧香磕头,在神堂起鼓,然后几个会头敲着神锣,拎着香篮,提着神灯,鸣起开道。村民们扛着三角形、长方形、方形的各色或绣花期伞,打着锣鼓,数十人到百余人的打社火队伍,排成一条长龙,循着各村打社火的路线到大山庙敬香,同时对沿途的土地庙等其他寺庙也要敬香。社火进入大山庙后,会头到各佛殿敬香磕头,社火队伍中有的...  相似文献   

15.
夏风 《收藏家》2004,(5):23-28
一、土地神土地神,即神名,又称阴阳之神或鬼仙。源于远古时代人民对土地的崇拜,对土地的尊重,有了土地,才有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对于统治阶级,领土的大小象征国家的强弱,于是土地神就被幻化出来,又渐渐的人格化。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土地的作用,又有所出入,各取所需,随意为之。如江南多称土地公、土地婆。江北叫做土地爷,土地奶奶。而有些土地神塑造成了一个财神,手上托着沉甸甸的元宝。土地的官不大,但保事很繁,大到江山社稷,小到黎民琐事,无所不包,甚至人死后也要到土地那里报告一下。目前收藏传世的土地神有两种形象: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20,(1)
正早期社会玉石获取不易,并较一般石材更为美观,因此玉石本身被神秘化、神圣化,被认为可以沟通天地,承载人们的信仰。故此,从史前到秦,人形玉器造型诡谲,充满神秘感,人的形象被局部夸张或融入动物元素,塑造出人们心目中神的形象。随着古代社会的向前发展,中国古代"玉人"经历了由人至神再到由神至人的过程。尤其汉代以后,随着新疆玉石的大量开采,物质材料的  相似文献   

17.
正曲阜孔墓前巨大的石碑上镌刻着八个古朴苍劲的篆书大字:"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大成"是集天下学问之大成,"至圣"是人生修养和历史功绩至高无上,所以中国民间无论读书不读书,都尊称孔子为孔圣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称王称圣的人,然而孔子何时称圣?其间经历了什么?意味着什么?过去却很少有人关注。一在古人观念中,天与地相对,天神乎其神,故曰"天神";地无所不能,故曰"地圣"。在甲骨文中,"圣"写作"共"+"土",  相似文献   

18.
李志雄 《旅游》2004,(1):58-59
寨神是傣族村寨的保护神,即社神,傣语称“丢拉”。他们是原氏族的祖先,通常是建寨过程中有功的特权家庭成员,在氏族发展为村社以后,便被供奉为寨神,由本寨人供奉。寨神有善恶两种,善者能保佑全村,恶者则会危害本村利益,因此都要加以供奉和祭祀。寨神通常被供祭于村中的寨子中央,具有无上的权威。傣族人一生中的一切重大事件,都与寨神息息相关,都要举行一定的祈祷仪式。城子寨祭寨神时是由每户女主人参加。各家各户备办鸡、酒、蜡条、糯  相似文献   

19.
天下拜文昌     
一位来自巴蜀的神明,在一千多年的造神运动中,由人到神被历代皇朝追封至“文昌帝君”。由于文昌帝君被视为主宰世人功名利禄之神,能保佑文人科举夺魁、广取禄名,  相似文献   

20.
安妮 《世界遗产》2011,(3):72-77
法国西部圣米歇尔山(古时称坟墓山)地处诺曼底地区以南的布列塔尼境内,靠近法国边境城市圣马洛(StMalo)海湾,距巴黎359公里。小岛呈圆锥形,周长950米,海拔80米,由耸立的麻粒岩组成。圣米歇尔山所处的圣马洛湾以涨潮迅猛闻名遐迩,最高潮与最低潮时海平面的落差高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