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宋史》卷三八一《吴表臣傳》載:"以病請補外,以直秘閣知信州。紹興元年,召爲■。……除左司諫。"按,"司勳郎中"《建炎以來繫年要録》(下簡稱《要録》)作"司勳員外郎",《要録》卷四三,紹興元年(1131)三月甲辰條載:"直秘閣、知信州吴表臣爲尚書司勳員外郎";《要録》卷五二,紹興二年(1132)三月戊午條載:"尚書司勳員外郎吴表臣守左司員外郎"。  相似文献   

2.
文同(1018—1079年),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与可,号笑笑先生、石室先生,也称锦江道人,梓州梓潼人。文同出生于“儒服不仕”的家庭,相传为汉代文翁之后。文同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年登进士第,“稍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知陵州,又知洋州”(《宋史本传》)。元丰元年(1078年),奉调知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所以,人亦喜称他为“文湖州”。第二年在赴任途中,病死河南陈州宛丘县。文同“方口秀眉,以学名世,操韵高洁“(《宋史本传》),光明磊落,识见卓  相似文献   

3.
张彬 《收藏家》2004,(10):27-32
文同是我国北宋时期集多种才艺于一身的著名文人之一。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世称石室先生,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梓州(今四川盐亭)人。宋仁宗皇祐年间登进士第,历任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和陵州(今四川仁寿)、洋州(今陕西县)知州等职,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知湖州(今浙江吴兴),于次年赴任途中至陈州苑丘驿病卒。因其知湖州,人称文湖州。文同诗、文、书、画无不精熟,有《丹渊集》行世,书法篆、隶、行、草、飞白  相似文献   

4.
陈定斋(1692——1766),名法,字世垂,号圣泉,晚号完斋,贵州安平(今平坝县)白云庄人。清康熙三十一年生。康熙五十二年(1713)春,举乡试亚元,秋,成进士,入词馆,授职检讨,官翰林八年,以父忧归。雍正元年(1723),诏举翰林才堪部务者,翰林院以先生应荐,升刑部郎中,后因病告归。雍正七年(1729),御史李元直荐先生文学志操,授知直隶顺德(河北邢台)府,因拆道观寺庙兴建文学事,引疾归里。乾隆元年(1736),清高宗选贤举能,吏部尚书孙  相似文献   

5.
正贾功台(1886—1968),原名光,贵州贵筑县(今贵阳)人。出生教育世家,父亲系学官(教谕)。他自幼入私塾读书,宣统元年(1909年)考入贵州通省公立中学。民国元年(1912年),贾功台中学毕业,被聘为贵阳私立正谊小学教师。自民国八年(1919年)到贵阳南明第二分校担任校长开始,他就和志道小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民国十二年(1923年),任可澄、唐尔镛、华之鸿共同  相似文献   

6.
正寇慎(1577~1669年),字永修,号礼亭,陕西同官县济阳寨(今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其后授刑部浙江司、工部营缮司主事,员外,迁虞衡司郎中;天启六年(1626年)任苏州知府;崇祯元年(1628年)补广平知府,迁山西按察司副使昌平兵备道,奉敕监军,后降佥事,分巡冀宁;再迁山西布政使参议,分守朔  相似文献   

7.
《宋史·王临传》(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10年):入为户部副使,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府、河中,卒。(10610页)宋代仅置广州,隶广南东路,治今广州。洪武元年(1368)始改广州路为广州府。府实为府州(治今陕西府谷)简称,  相似文献   

8.
正初唐诗人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通化(今属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生于唐高宗李治永徽元年(650年),卒于唐高宗李治仪凤元年(676年),生年27岁。王勃的出身及其文学成就王勃出身于书香门第,大户人家。其祖父王通,为隋末大儒,系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著有《王氏六经》,共百余卷,年久散佚,传世著作有《中说》一书。卒后门徒尊称为"文中子"。其父王福峙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相似文献   

9.
梁清标丛谈     
梁清标(图一),字玉立,又字棠村;号蕉林,又号苍岩,直隶真定(河北正定)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鉴赏家、收藏家。他生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明崇祯癸未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入清后于顺治元年仍原  相似文献   

10.
<正>曾巩(1019—1083年),宋代江西南丰县人,号"南丰先生",与韩愈、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曾巩以龙图阁直学士知福州,"兼福建路兵马都钤辖(赐五品服)",元丰元年(1078年)"召判太常寺,未至,改知明州(浙江宁波)。"曾巩在福州任太守(行政兼军事长官)一年多,手握军政重权,政绩颇著,在福州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相似文献   

11.
辑补<全宋词>赵善括小传:善括,号应斋居士.约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以荫入武阶,约绍兴二十一年(1151)前后,始任州县差遣.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释褐为县丞.乾道四年(1168)六月至七年(1171)十一月,知平江府常熟县(今江苏常熟市).八月,阶官特转左宣教郎.乾道七年十一月,通判平江府(今江苏苏州一带).八年(1172)二月,犹在此任.淳熙四年(1177)十一月,已以朝奉郎通判镇江府(今江苏镇江一带).五年(1178)六月,犹在此任.至迟淳熙五年(1178),已权知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一带).六年(1179)九月,放罢.淳熙十年(1183)四月,新差知连州,为言官论罢.淳熙十二年(1185),起为荆湖南路安抚使司参议官.十五年(1188)五月后,解任.淳熙十六年(1189)十二月,新知常州,为言官论罢,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卒于宁宗庆元四年(1198)或稍前,官终朝请大夫.  相似文献   

12.
苏轼和佛教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公元1037年(宋仁宗景祐四年),卒于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眉州眉山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其散文和诗词艺术成就很高,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苏轼105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举进士。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出任杭州通判,后转知密州、徐州、湖州。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后,苏轼一度在朝任翰林学士。不久又出知杭州、颍州和定州。晚年又被贬官到南方的惠州和儋州。在北返途中,于1101年病死在常州,终年66岁。苏轼一生在政治上颇不得志,曾饱经忧患,  相似文献   

13.
刘呆运  王保东 《收藏家》2000,(12):41-45
唐节愍太子李重俊、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三个儿子,武则天的孙子,后宫所生。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被封为义兴郡王。神龙元年(705年),封为卫王。次年,被封为皇太子。李重俊被立为皇太子以后,皇后韦氏以他不是亲生为由,瞧不起他,多次想废掉太子,而立期女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安乐公主的丈夫,驸马武崇训与其父武三思,又教唆公主常常羞辱太子。呼来唤去,如奴仆一般。加上韦后专权,中宗疏于朝政,太子十分恐惧。遂于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发动兵变,杀武三思、武崇训父子,以及同党十条人。又引兵自萧章门斩关而入,搜寻上官婉儿及韦皇后。后因羽林军倒戈,兵变失败。李重俊逃往终南山,在户县被手下所杀。唐睿宗上台以后,于景云元年(710  相似文献   

14.
魏收(506—572),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人(今河北省晋县西)。仕北魏、东魏及北齐。北魏孝昌元年(525),以父功除太学博士,历任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典起居注,修国史。入北齐后,除中书令、魏尹,受诏撰魏史。北齐天宝五年(554),修成《魏书》一百三十卷。又除太子少傅、仪同三司,卒官尚书右仆射,特进。谥号文贞。有集七十卷。魏收所著《魏书》虽列入正史,但其人其著自其当世起便一直受到指斥和质疑。据《北史·魏收传》卷五十六记载,“收颇急,不甚能平,夙有怨者,多没其善。每言:‘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时…  相似文献   

15.
王勇  王丽萍 《文献》2004,(4):19-29
日本入唐僧圆仁(794-864),俗姓壬生氏,下野都贺郡人.15岁随日本天台宗开山最澄出家,弘仁七年(816)受具足戒,承和五年(838)入唐求法,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承和十四年(847)归国,齐衡元年(854)任天台座主,受到朝野崇信.贞观六年(864)去世,谥号"慈觉大师".  相似文献   

16.
苏轼与常州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国文学史上名闻遐迩的杰出文学家苏轼在江苏常州与世长逝。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图一)嘉佑六年(1061年)中进士,神宗时苏轼“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曾任礼部员外郎,知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今浙江吴兴)。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哲宗时  相似文献   

17.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生于嘉靖四年(1525),卒于万历十年(1582)。小时候就非常聪敏,15岁的诸生,写的文章十分精采,巡抚顾璘见了惊叹道:这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隆庆元年(1567)任内阁大学士,六年至万历十年(1582)六月为内阁首辅。  相似文献   

18.
苏东坡(1037~1101年),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仁宗嘉祐年间进士,神宗熙宁初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任杭州通判,又转知密州、徐州和湖州。元丰二年(1079年)又因作诗讽刺新法,自湖州任上追赴诏狱。狱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祐间还朝,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官至礼部尚书。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诗词皆优,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绍圣元年(1094年)因“元祐党人”案的牵连,被贬岭南,先在惠州(今广东惠阳),后到偏远的琼州(今海南)任别驾,奉命移昌化军(即儋州)安置。在赴琼州时,途经广西梧州、藤州(今藤县)、容州(今容县)、镡州(今北流)等地。在岭南生活五年。到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死,徽宗即  相似文献   

19.
张翀(1525—1579年),字子仪,号鹤楼,明广西柳州卫籍马平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举人,三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云南司主事。三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给事中吴时来疏论严嵩奸状,次日,张翀与同部主事董传策两疏继上,俱下镇抚司讯所主使。初拟大辟之罪,以朝官力救,改廷杖。四月四日奉旨:“各犯都发烟瘴卫,但逃,杀了!”张翀戍都匀(吴时来戍横州、董传策戍南宁)。五月,起程。四十五年,释归。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五日,起补刑部浙江司主事。  相似文献   

20.
清代四川巡检司的设置以雍正八年(1730)、乾隆元年(1736)为两个重要节点。清军入川以后到雍正七年,巡检司以大量裁撤为主。在吴宏郡的研究的基础上,修正根本性的错误,统一体例,清初四川巡检司的裁撤时间进一步精确。从雍正八年开始到乾隆元年,巡检司以大量添设为主,乾隆二年以后趋于稳定。在胡恒的研究的基础上,补充方志、档案等资料,雍正以后四川巡检司的时空分布全部精确到年。同时结合官缺制度和巡检职权的变化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清代四川巡检司的置废原因和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