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父母于1942年结婚,当时父亲22岁,母亲17岁。从父母结婚时的全家合影看,由于有祖父经商,家境还算可以。在日军侵占山西兵荒马乱的那个年代,又有几家能够照得起像。  相似文献   

2.
此行益阳,为纪念母亲百岁冥寿。老一辈人过生日,兴的是农历。母亲诞生于丁未年正月十八,到今天整岁百年。  相似文献   

3.
我父亲汪小川自离休直到身体状况完全不支为止,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埋头写作。我偶尔在夜里两三点钟看到过他在灯下伏案笔耕不辍,搞不清他是尚未入睡还是已经起床。我佩服他的勤奋,却没有关心过他写的是什么。从小到大,我们眼中的父亲不是写字就是看书,我们已经习惯了。  相似文献   

4.
照片上这对夫妻是我的父亲母亲。1956年,订婚达8年之久的父亲母亲在上海结婚。母亲逝世19年后的2004年,76岁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将珍藏了近50年的结婚照郑重地交给我大哥保存。大哥请人将照片翻拍,让我们五姊妹每人拥有一张。  相似文献   

5.
照片上这对夫妻是我的父亲母亲。1956年,订婚达8年之久的父亲母亲在上海结婚。母亲逝世19年后的2004年,76岁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将珍藏了近50年的结婚照郑重地交给我大哥保存。大哥请人将照片翻拍,让我们五姊妹每人拥有一张。  相似文献   

6.
《中华遗产》2010,(10):146-147
推荐专家 林小安·宋文京·张学栋 推荐理由 宋文京(青岛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7.
此行益阳,为纪念母亲百岁冥寿。老一辈人过生日,兴的是农历。母亲出生于丁未年正月十八,到2007年3月7日整岁百年。纪念即回忆。母亲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35年。她去世的时候我15岁,二弟11岁,三弟7岁。  相似文献   

8.
凌叔华,与冰心、庐隐、苏雪林等被视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女作家的代表人物。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出生于传统旧家庭中的凌叔华,一直在苦苦寻求新女性的成长之路。但她作为一位女作家的成就,作为一名探寻独立与解放的新女性的意义,却在种种名人轶闻中被消解。她与徐志摩的关系也一直是个谜。定居于英国的凌叔华女儿陈小滢,忆及母亲,有时会非常冷静地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对母亲的性格和内心世界有着种种深刻而犀利的剖析;有时又会回到一个女儿的立场上,本能地替母亲辩护。  相似文献   

9.
从来没有人,像孤独的先知耶利米这样咒诅自己的生日。他说,“愿我生的那日受咒诅!愿我母亲产我的那日不蒙福。”耶利米是一个报丧的先知,他预言以色列的毁灭,呼唤族人的悔改。他因传递的信息在国中受尽羞辱。所以他咒沮那些报喜的人。“给我父亲报信说‘你得了儿子’,使我父亲甚欢喜的,愿那人受咒诅!”  相似文献   

10.
艰难母亲     
母亲生了七个孩子,五男二女,二女夭折。剩下的五个儿子,大哥二哥生于老家海城,三哥、我和弟弟生在树基沟。树基沟是一个矿山,招工时父亲从老家赶来,几年后,母亲也带着大哥二哥投奔到这里。  相似文献   

11.
秋天的草原,像一个迟暮的英雄。  相似文献   

12.
黄方毅 《纵横》2014,(12):26-30
灵哨百札,一部紫红色封面纸夹,里面装有一百几十封信及诗词,是上世纪40年代初我的父亲黄炎培与我的母亲姚维钧的相恋情书。  相似文献   

13.
我的母亲     
延荣 《神州》2011,(19):100-103
作家秦牧在一篇文章里说:"母亲是最值得怀念的人。一个人能够长大,一般来说,主要靠母亲。母亲含辛茹苦,在养育孩子上的功劳,是一般父亲难以比拟的。"他这番话,我深有同感。40年前的今天,1971年农历五月初一,对我来说,是一个悲痛欲绝的日子:我的母亲在山上放牛割草时不慎跌崖而  相似文献   

14.
5月24日,父亲去世一周年,母亲去世是在5年前的9月11日。离端午节还有几天,我去看望姑妈和舅舅,他们是父母那辈还健在的亲人。姑妈姑爷两个88岁的老人住一间约15平米的小屋。83岁的舅舅起居条件宽松得多,却是出租屋。他们高寿且生活能基本自理,除了严谨的生活规律和子女牵挂,更是一种在平淡与清静中修练的福祉。  相似文献   

15.
德治 《旅游纵览》2008,(6):20-21
<正>当我们看到董凤安拍于川西的摄影作品《母亲》时,不由得浮想联翩。母亲,几乎在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有着近似的发音/mama/,这是全世界赞美母爱的一种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书     
母亲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大字不识。奇怪的是她却有本书,她的书放在农闲时与她做伴的针线筐里,我第一次翻看这书时,还在念初中。一个晚上,明亮而温暖的油灯下,母亲静静地坐在床头,纳着鞋底,针线筐静静地守在旁边,鞋绳被拉得吱吱响,我在被头里坐着看母亲纳鞋,眼光落到母亲的书上。  相似文献   

17.
母亲     
黄海林  卢元俊指导老师 《神州》2012,(16):F0003-F0003
我的母亲不是我的生母,也不是我的继母,如果她不是我的母亲,也许我是她一生都不想见的人。  相似文献   

18.
安宁 《南京史志》2013,(12):9-10
我能辅导小艾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戏文系,全靠她母亲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懒散惯了的我,宁肯在阳台上闭眼晒晒太阳,或者眯眼睡上一会,也不想在周末还劳累自己辅导学生。尽管我知道学院里很多老师,都做私活,一小时三百或者五百,做几个小时,就比一个月的薪水都高。但这不是我的理想,而且我觉得哪怕他们给我一个小时一千块,也不如我读一本书,或者写一点文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姚强 《炎黄春秋》2005,(10):51-53
我的母亲李玉盈,1903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6岁与我父亲姚继鸣结婚。姚家系汉旗人的后裔,清王朝覆灭后,家境开始败落,举家移居到姚家祖坟所在地京南姚家坟村(现属十八里店乡)。母亲来到这个家庭,便承担了沉重的家务,默默地履行做儿媳、妻子的“职责”。当时父亲在城里一家印书局里做工,由于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毅然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1936年到达延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我的母亲     
青云 《文史月刊》2008,(6):50-51
母亲离开我已整整8年了,但我不曾有一天忘记过她。想念母亲成了我情感世界的不了情。 母亲去世时年仅59岁.她的生命短暂而平凡。她辛勤劳碌一生,就像一支蜡烛.不停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